【药闻速递】小心人造光扰乱血糖!中国科学家《细胞》揭秘光线如何调控血糖代谢

2023-01-31
‍01 学术动态‍小心人造光扰乱血糖!中国科学家《细胞》揭秘光线如何调控血糖代谢夜间开灯睡觉虽然能增加安全感,但也在无形间危害我们的健康。不少研究已经发现,夜间的人造光线暴露可以造成代谢紊乱,显著增加肥胖糖尿病代谢疾病的风险。显然,光线与代谢相关,但光线是否会直接调控血糖代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调控作用的神经通路又是什么?在一项近期发表于《细胞》杂志的研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团队揭开了光线影响血糖调控的真相。研究发现,光线会通过一条特殊的神经环路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抑制棕色脂肪产热,从而压抑了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这项研究为治疗、预防代谢失调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在生物课堂上学过,哺乳动物对光线的感知是通过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实现的。事实上,除了这两类光感细胞,光线还能直接作用于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这种细胞可以表达对短波长蓝光敏感的视黑素。视黑素不能帮助我们看清视野中的物体,但却会参与调节昼夜节律等生理过程。具体来说,ipRGC可以投射至下游的多个脑区,包括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等,而这些脑区控制了瞳孔对光的反射、机体的昼夜节律、睡眠与情绪和认知功能。难道说,正是这类细胞成为光线影响血糖调控的中间通道?在最新研究中,薛天教授团队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敲除了小鼠视网膜上3种感光细胞的感光能力。通过这种控制变量的设计,他们发现光诱发血糖不耐受是由ipRGC感光独立介导的。因此,接下来的研究针对ipRGC下游的通路展开。研究已经发现,ipRGC与下丘脑的SCN和视上核(SON)这两个核团连接紧密,其中超过80%的ipRGC直接投射至SON。研究团队分别改变这两个核团的活性,发现ipRGC-SON神经环路直接介导了光线降低血糖耐受性的过程。相反,SCN虽然直接影响昼夜节律,但却与血糖耐受性无关。随后,研究进一步揭开了光信号通过ipRGC-SON最终调控血糖的完整环路。ipRGC-SON被光线激活后,进一步投射至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随后进一步投射至孤束核(NTS)中的GABA能神经元,刺激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接下来,GABA能神经元会通过中缝苍白核(RPa),而这个核团是调控棕色脂肪组织活性的重要脑区。对于棕色脂肪,不少读者应该不陌生:大量研究已经发现,其能够代谢葡萄糖或脂肪,产生热量,因此棕色脂肪也被称作有助于减重的“好”脂肪。研究发现,光线刺激会通过ipRGC-SON-PVN-NTS的神经环路,抑制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能力,从而降低血糖耐受性,引起一系列代谢疾病。由于小鼠昼伏夜出的作息与人类相反,接下来研究团队将研究对象转移至了人体,检验这一结论对人体是否成立。由于ipRGC对短波长的蓝光敏感,因此研究团队分别使用了蓝光和长波的红光,检验人体在不同波长光照下的血糖耐受性变化。结果,接受蓝光照射的人血糖耐受性明显下降,在棕色脂肪组织被激活的温度条件下,蓝光能够抑制血糖耐受性。相反,在棕色脂肪组织被抑制的温度条件以及红光照射时,血糖耐受性都不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人类很可能与小鼠具有相同的机制:ipRGC感知光线,通过影响棕色脂肪组织的活性来降低血糖耐受性。由此,这项研究证实了光线导致的血糖耐受性急性下降与昼夜节律无关,也不是通过神经内分泌介导,而是直接由神经环路所介导。此外,这一结论或许可以解释,哺乳动物是如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维持体温稳态的。在太阳直射的场景中,周围温度更高,而光线刺激可以抑制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相反,在更阴冷的树荫、室内,棕色脂肪组织不再被光线压抑,开始消耗血糖以产热、维持体温。这项研究还指向了一个有趣的结论:我们认为冷色光让人更凉快,这或许不只是心理暗示,而是有着实际的生理基础:蓝光照射会抑制棕色脂肪产热,对应我们感受到的“冷”。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解释了人造光与代谢失调之间的关联,由此为血糖代谢失调提供了潜在的治疗与预防思路。昼夜节律导致人体在夜间的血糖代谢能力较差,结合最新研究的结论,当夜晚与光线暴露这两个因素相叠加,会导致我们的血糖代谢能力进一步减弱至谷底。因此,在最终的疗法诞生之前,至少有一点是我们可以做到的:睡觉时,千万不要让人造光,尤其是蓝光损害我们的代谢健康。02 临床进展‍传奇生物:CAR-T细胞产品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成功,达到主要研究终点PFS2023年1月27日,传奇生物杨森分别官宣,其共同开发的CAR-T细胞产品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在首次中期分析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PFS。独立数据管理委员据此建议揭盲该临床试验。详细数据将在后续医学大会报告,并在提交扩展适应症的申请中与监管部门分享。该项临床研究名为CARTUDE-4(NCT04181827),是一项国际、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CAR-T疗法 vs 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Vd)或达雷妥尤单抗CD38单抗)、泊马度胺地塞米松(DPd)在复发性和来那度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总生存期(OS)、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和总缓解率(ORR)。作为 CARTITUDE-4 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将继续跟踪患者的主要和次要终点。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从一线到后线获批疗法包括口服药的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沙利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卡非佐米)、抗 CD38 单抗、BCMA 靶向 ADC 等。从后线的晚期复发患者到经过 1-3 线治疗的早期复发患者,再到前线的新发患者,都是细胞治疗可以拓展的患者人群。CARTITUDE 4的设计思路是纳入1-3线的RRMM患者,一步超越所有已上市CAR-T,且不需要用过CD38(80%的2线患者都没用过)。学术界对多发性骨髓瘤LOT(line of treamtent)的定义比较复杂,CARTITUDE-4研究的成功,基本上把CARVYKTI推到了二线。Carvykti是一款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其表达的嵌合抗原受体包含一个4-1BB共刺激结构域,及两个靶向BCMA的抗体结构域。Carvykti于2022年2月28日获得FDA批准上市,并在5月获欧盟有条件上市批准,9月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至少曾接受4线以上既往治疗的RRMM患者。在中国,于2022年年底申报上市,并在2023年1月20日被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商业化方面,2017年12月,传奇生物杨森公司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以共同开发和商业化Carvykti。根据合作协议,杨森传奇生物支付3.5亿美元首付款和相关里程碑款。2023年1月24日,传奇生物宣布Carvykti在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5500万美元,加上第二季度2400万美元和第三季度5500万美元的销售额,Carvykti在2022年的总销售额为1.34亿美元。与杨森的这项合作,被业界视为中国初创biotech与跨国药企在细胞治疗领域成功合作的范例。多发性骨髓瘤作为全球第二大血液瘤,发病率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仍存在巨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一线到后线获批疗法包括口服药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硼替佐米、抗 CD38 单抗、BCMA 靶向 ADC 等,但这些疗法均无法实现疾病治愈,几乎所有 MM患者仍会再次发病,5年复发率近70%。经过数次复发、多线治疗,患者身体机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且经济负担极大。 歌礼口服病毒聚合酶抑制剂在中国获批开展猴痘试验1月26日,歌礼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其在研产品ASC10针对猴痘适应症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公开资料显示,ASC10是一款口服病毒聚合酶抑制剂,也是一种口服双前药。此前,该药已在美国获批开展针对猴痘适应症的1b期临床试验。根据歌礼新闻稿,口服给药后,ASC10和单前药莫诺拉韦(molnupiravir)均可在体内快速且完全转换为相同的活性代谢物ASC10-A(也称β-D-N4-羟基胞苷[NHC]或EIDD-1931)。临床前研究显示,ASC10-A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包括猴痘病毒等在内多种病毒均具有强效抗病毒活性。猴痘是由于猴痘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无需治疗,患者会自己痊愈,症状通常持续14~21天。然而,根据病毒的暴露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严重患者也可能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23年1月25日,全球已有超过85106例确诊病例,猴痘病毒已在110个国家传播。体外猴痘病毒感染细胞模型中的实验数据显示,ASC10-A对猴痘病毒具有强效的抗病毒活性,表明ASC10有望成为治疗猴痘病毒感染的有效疗法。该研究由歌礼委托位于美国芝加哥市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IIT研究所(IITRI)开展。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月,日本东京的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者已测试了132种药物,结果显示莫诺拉韦(活性代谢物为ASC10-A)以及另两种药物在猴痘病毒感染模型中具有强效的细胞抗病毒活性。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针对猴痘病毒感染的疗法获批,期待ASC10能为应对全球猴痘防控做出贡献。 辉大基因首个基因治疗药物在美国获批临床1月28日,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大基因”)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眼科基因治疗候选药物HG004获得美国FDA授予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并将在多国开展用于治疗RPE65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s)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罕见致盲性疾病,已报道致病基因超过250个。其中,RPE65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Leber先天性黑蒙(LCA)、严重的早发性儿童视网膜营养不良(SECORD)早发性严重视网膜营养不良(EOSRD)视网膜色素变性(RP),即这些疾病都被认为是RPE65基因突变相关视网膜病变,代表同一疾病的表型连续体。RPE65基因突变相关视网膜病变通常发病于出生至5岁之间,主要临床表征包括夜盲(凝视伴严重夜盲症眼球震颤)、进行性视野缺失和中心视力丧失。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失明诊断标准(双等位基因RPE65突变)的患者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后达到100%。RPE65基因突变相关视网膜病变引起的严重和早期视力丧失,也可能会造成语言、社交和行为等其他功能的发育延迟。HG004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眼科基因治疗在研药物,旨在用于治疗RPE65基因突变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基于相同剂量的HG004和腺相关病毒血清型2(AAV2)的临床前比较研究显示,单次注射后第17周,Rpe65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的小鼠视网膜功能恢复分别提高了67.6%(HG004)和35.8%(AAV2产品)。与AAV2相比,HG004显示出更好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转导效率,并有望减少载体总剂量,从而降低AAV载体相关免疫原性或眼部不良事件的风险。根据辉大基因新闻稿介绍,该公司将启动一项多国、多中心、多队列、剂量探索性研究,将在RPE65视网膜病变成人及儿童患者中进行。在不同国家将采用同一主方案。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HG004单次注射至52周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和长期临床耐受性,主要终点包括不良事件、特定实验室检查和眼科检查。这项研究还将通过多亮度移动测试(MLMT)来评估视觉功能,受试者将在不同的光照水平下进行移动测试。在主要研究阶段完成后,受试者将继续在HG004的长期随访研究中接受评估。“2022年底,辉大基因在中国启动了一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临床数据初步显示,在单次注射HG004后的7天内,低剂量HG004(载体剂量大约是已上市的AAV2-hRPE65基因治疗产品的1/25)已经使得原本即将完全失明的患者视力有了明显实质性恢复。 捷思英达美国子公司启动 VIC-1911 和 Sotorasib 治疗 KRAS G12C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KRAS G12C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 1 期临床试验1月29日,捷思英达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其美国子公司VITRAC Therapeutics, LLC (VITRAC) 启动了 VIC-1911 作为单一疗法和与 sotorasib 联合治疗 KRAS G12C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NSCLC)KRAS G12C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 1 期研究。 该研究正在耶鲁大学癌症中心进行,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学硕士Sarah Goldberg 担任首席研究员 (PI) 和研究主席; 纽约大学 Perlmutter 癌症中心,Vamsidhar Velcheti,医学博士,PI;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Jonathan Riess,医学博士,PI; 马里兰大学癌症中心,Katherine Scilla,医学博士,PI; 埃默里大学 Winship 癌症中心,Jennifer Carlisle,医学博士,PI。VIC-1911 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具有口服活性的极光激酶 A (AURKA) 小分子抑制剂。AURKA 基因扩增/过表达在多种肿瘤中都有报道,包括 NSCLCVIC-1911 对 AURKA 激酶的抑制作用在对 G12C 抑制剂 sotorasib 具有内在和获得性耐药性的 KRAS G12C 突变人NSCLC 细胞中显示出单一疗法活性,并且 VIC-1911 和 sotorasib 的组合在相同细胞系中显示出协同作用。 有趣的是,对 sotorasib 具有内在耐药性的 NSCLC 细胞在 VIC-1911 和 sotorasib 的组合中表现出最深远的协同作用。 这些发现表明 1) AURKA 激活导致 KRAS G12C 突变NSCLC 对 sotorasib 的内在和获得性耐药,以及 2) VIC-1911 和 sotorasib 的组合可能是 KRAS G12C 突变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 对 sotorasib 的耐药性。 体内数据表明,sotorasib 和 adagrasib 与 VIC-1911 联合使用在人类 KRAS G12C 突变型 NSCLC 细胞系异种移植模型中具有协同作用。此外,体内研究表明,在 KRAS G12C 突变 NSCLC 异种移植模型和 KRAS G12C 突变PDX 模型中,VIC-1911 加 sotorasib 与其各自的单一疗法相比具有协同作用。VIC-1911 加sotorasib 的组合可能比 sotorasib 更有效 单独用于对 G12C 抑制剂不敏感的 KRAS G12C 突变NSCLC。“我们现在有两种获批的 KRAS G12C 抑制剂,sotorasib 和 adagrasib,可用于治疗我们的KRAS G12C 突变 NSCLC 患者,”研究主席 Sarah Goldberg 医学博士表示。“尽管对于未接受 KRAS G12C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来说,反应率被认为是好的,但超过 50% 的患者具有原发性耐药并且没有反应。此外,许多反应迅速的患者会在数月内产生获得性耐药并复发。通过这种结合 AURKA 和 KRAS G12C 抑制剂的新双靶点方法,我们希望改善 KRAS G12C 突变NSCLC 患者的治疗结果。”“VIC-1911 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 AURKA 激酶抑制剂。 临床前研究强烈支持在 KRAS G12C 突变 NSCLC 中将 AURKA 抑制与 VIC-1911 和 KRAS G12C 抑制剂联合使用,”首席医学官 Thomas Myers 医学博士表示。 “通过利用这种多靶点方法,我们希望为 KRAS G12C 突变 NSCLC 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结果。”03 申报上市‍重磅!两款国产新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1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附条件批准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上市。两款药物均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近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上市。上述两款药物均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国家药监局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限期完成附条件的要求,及时提交后续研究结果。 精准疗法获FDA优先审评资格,基石药业拥有大中华区权益1月24日,Blueprint Medicines宣布美国FDA接受其药品Ayvakit(avapritinib)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用以治疗患有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成人患者,并授予该申请优先审评资格。FDA预计将于2023年5月22日之前公布审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基石药业拥有avapritinib在大中华区的权益。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是一种由于KIT蛋白D816V突变所驱动的罕见疾病。特征是肥大细胞不可控增生与活化,造成患者产生一系列慢性、严重且不可预测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具有非晚期(惰性)SM,这些患者产生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的衰弱性症状。少部分病患则为晚期,其中包含侵袭性SM(ASM)、血液肿瘤相关SM(SM-AHN)与肥大细胞血癌(MCL)。肥大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它们产生组胺和其它介导炎症过敏反应的因子。在SM患者中,这些因子高水平的释放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疼痛恶心皮疹发热疲劳等。晚期SM患者则会由于肥大细胞的浸润造成器官破坏并危及生命。晚期SM患者中,在ASM、SM-AHN与MCL的中位总存活期分别为3.5年、2年与6个月。Avapritinib是一种靶向激酶激活构象的1型抑制剂,它能够抑制多种携带KITPDGFRA基因突变的蛋白激酶。在约95%的SM患者中带有KIT D816V突变。该药物经FDA批准用于治疗包含ASM、SM-AHN与MCL的成人晚期SM患者,以及用于治疗不能切除或转移性、带有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含PDGFRA D842V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FDA曾授予avapritinib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以治疗中重度惰性SM患者。这次avapritinib的监管申请主要是基于全球性PIONEER试验的结果,这是一项在惰性SM患者上进行的随机、安慰剂为对照的临床试验。关键试验终点包含根据惰性SM症状测量表(ISM-SAF)的总症状分数(TSS)测量的患者报告疾病症状、患者报告生活品质、肥大细胞含量与安全性测量。数据分析显示,该试验达成主要终点,即在24周时,与对照组相比,avapritinib组在平均TSS改变上有显著改善。Avapritinib组在24周时,平均TSS下降15.6分,而对照组则下降9.2分。此外,PIONEER亦达成包含各式肥大细胞含量测量的所有关键次要终点。有超过半数的Ayvakit组患者在血清类胰蛋白酶有≥50%的下降,在对照组中则没有患者有下降的情形(53.9%与0%)。类胰蛋白酶是主要由肥大细胞分泌的一种炎症介质。此外,avapritinib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avapritinib与对照组分别有96.5%与93.0%患者完成了24周的试验,以及分别有0.7%与0%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基石药业已与Blueprint Medicines公司达成独家合作和授权协议,获得了avapritinib(阿伐替尼)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目前,阿伐替尼已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成人患者。 首个!针对BTK抗性癌症BTK抗性癌症!礼来非共价BTK抑制剂获FDA加速批准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旗下的Loxo Oncology宣布其非共价选择性布鲁顿氏激酶(BTK)BTK)抑制剂Jaypirca(pirtobrutinib)获FDA加速批准,用以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这些患者经过包含BTK抑制剂在内,至少2线的系统性疗法治疗。根据新闻稿,Jaypirca是首个获批用以治疗已对BTK共价抑制剂产生抗性的MCL患者的BTK抑制剂。MC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肿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每年全球20万人中,约有1人确诊患有MCLMCL经常源自于位于淋巴结外缘外套层(mantle zone)的B细胞。随着癌症的进展,这些癌细胞可能扩散至骨髓、脾脏、肝脏或消化道。Jaypirca是一款非共价(可逆转)、具高度选择性的BTK抑制剂。Jaypirca能够在MCL患者身上重新抑制BTK,即便这些患者之前曾接受共价BTK抑制剂(包含依鲁替尼泽布替尼acalabrutinib)的治疗。这次FDA的批准是基于BRUIN临床1/2期试验中部分病患亚群的数据。对Jaypirca疗效的评估是基于120位MCL患者的结果,他们接受一天一次200 mg Jaypirca治疗直到发生疾病进展或产生无法接受的毒性。这些患者曾接受中位3线(范围:1-9)的治疗,所有患者都曾接受过至少1线以上包含BTK共价抑制剂的疗法。疗效的评估是基于独立审评委员会对患者总缓解率(ORR)与缓解持续时间(DOR)的评估。数据分析显示,患者的ORR为50%(95% CI:41-59),分别有13%与38%的患者达成完全与部分缓解。患者的中位DOR为8.3个月(95% CI:5.7-尚无法评估)。根据对BRUIN试验当中共583位患有血液肿瘤并接受每日单剂200 mg Jaypirca治疗患者的安全性评估发现,Jaypirc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于20%或以上患者)包含中性粒细胞数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数降低、疲劳肌肉骨骼疼痛、淋巴球数降低、瘀青与腹泻。希望礼来快速推动Jaypirca的开发,能为MCL患者带来具意义的新治疗选项。 海思科长效DPP-4抑制剂申报上市,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降糖药双周制剂1月29日,CDE网站显示,海思科二肽基肽酶-4(DPP-4)超长效抑制剂HSK7653片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拟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降糖药双周制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更优的治疗选择。HSK7653DPP-4的超长效抑制剂,通过抑制人体内的DPP-4,提高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血浆浓度,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降糖作用。目前国内上市的DPP-4抑制剂主要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均需每日服用。2022年8月,海思科宣布HSK7653已完成两项III期临床试验。两项试验共入组超过9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结果均达到预设终点。其中一项为“HSK7653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SK7653的两个剂量组均达到了临床终点,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且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与安慰剂类似。 另一项为“HSK7653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SK7653的两个剂量组也都达到了非劣效假设,两个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且每两周服用一次HSK7653与每天服用一次阳性对照药利格列汀的降幅相当,安全性与利格列汀类似。04 融资动态中合基因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加速开发桌面式Kb级基因合成仪近日,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合基因”)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天津市海河产业引导基金的合成生物专项母基金—中科海河母基金和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基金领投,资金将用于加速开发一体化桌面式Kb级基因合成仪。2022年1月,中合基因在天津成立,致力于成为合成生物学底层核心技术的开创者、DNA/RNA平台化合成的服务商、桌面式基因合成仪的供应商。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工业生物所)江会锋研究员为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其团队研发的“酶促DNA合成技术”知识产权已经由研究所转让至中合基因公司。在此基础上,中合基因公司成功搭建了Oligo生物合成仪和一站式DNA组装仪。下一步公司将通过整合DNA芯片制备、装备自动化、高效组装与纠错等技术体系,开发合成成本低、合成周期短、所有生物实验室均可使用的一体化桌面式Kb级基因合成仪,以底层技术的突破推动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DNA合成技术是合成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底层技术,然而现有化学法存在合成长度短、合成成本高等问题。业内普遍认为,突破现在体系、另辟蹊径的生物合成法是最优解决方案。目前国际上对于DNA生物合成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俨然已经到了关键阶段,Twist BioscienceDNA script等国外公司都在全力推进技术研发。中合基因作为全球拥有DNA生物合成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已构建多学科交叉、涵盖多领域核心专家的研发体系,其布局的一体化桌面式Kb级基因合成仪,将有望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开基因直接合成的蓝海市场,以核心技术推动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来源:世界临床药物END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