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硝烟四起的双抗ADC赛道

2024-05-30
·
交易
引进/卖出ASCO会议临床3期抗体药物偶联物临床结果
过去十几年,ADC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实体瘤血液瘤取得了很大突破。目前,有超过140多款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15款已经获批上市。不过,传统以单抗为基础的ADC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非预期毒性、耐药的出现等。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比如实体瘤的异质性导致靶向单一抗原的临床有效性有限;靶抗原下调、抗体结合表位突变、旁路激活、靶抗原内吞抵抗等引发的耐药;抗原在正常组织的表达、连接子的不稳定等引发的脱靶毒性。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策略是双抗ADC路线,如下图所示,较单抗ADC额外增加一种抗原结合能力,可以是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也可以是不同抗原的不同表位。目前已经至少有12款双抗ADC处于临床不同阶段,超过50款双抗ADC处于临床前不同阶段,临床阶段的产品多以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靶点为主,如HER2HER3EGFR,其次是c-METMUC1TROP2靶点。目前进展最快的产品均是由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开发,四川百利天恒HER3*EGFR双靶ADC伦康依隆妥单抗HER3*EGFR双靶ADC伦康依隆妥单抗、康宁杰瑞HER2*HER2双表位ADC JSKN-003HER2双表位ADC JSKN-003已经处于临床Ⅲ期研究阶段,紧随其后的是正大天晴开发的TQB2102,同样是靶向HER2不同表位。下表是统计的临床和临床前阶段的双抗ADC产品清单。伦康依隆妥单抗Izalontamab Brengitecan; BL-B01D1伦康依隆妥单抗四川百利天恒子公司Systimmune开发,是一款EGFR*HER3双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结构如下图所示。2023年ASCO,Systimmune公布了在NSCLC鼻咽癌等瘤种中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在NSCLC中的数据非常惊艳。其中,34例EGFR突变的患者,30例前期已经用过三代EGFR TKI治疗,ORR还有61.2%,DCR高达91.2%。42例EGFR野生型患者中,37例一线已经用过PD-1/L1联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ORR为40.5%,DCR高达95.2%,明显优于多西他赛标准化疗方案。2023 年12月11日, SystImmuneBMSBL-B01D1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BMS 将向SystImmune 支付8 亿美元的高额首付款,和最高可达5 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达成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后,SystImmune 将获得最高可达71 亿美元的额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推动BL-B01D1在美国的开发和商业化。SystImmune将通过其关联公司独家负责BL-B01D1在中国大陆的开发、商业化以及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并负责生产部分供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使用的药品。BMS将独家负责BL-B01D1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协议签订以后,从2023年底到现在,SystImmune /BMS连续启动了 6项Ⅲ期临床研究,分别是PD-1/L1抑制剂+铂类联用治疗失败的EGFR野生型NSCLC、与铂类化疗联用治疗EGFR TKI经治失败的EGFR突变型NSCLC、二线以上鼻咽癌紫杉醇治疗失败的三阴乳腺癌PD-1/L1抑制剂+铂类联用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一线化疗失败的HR+HER2-乳腺癌HER2-乳腺癌。JSKN003JSKN003是由康宁杰瑞开发的HER2双表位ADC,结构如下图所示。抗体部分是共轻链结构,重链则由已上市的HER2单抗曲妥珠单抗HER2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组成,靶向HER2胞外区的ECD2和ECD4两个表位,连接子为可切割dibenzocyclooctyne tetrapeptide,毒素为TOP I抑制剂,通过糖基定点偶联,DAR值约为4。JSKN003-101是该产品的首次临床试验,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开展剂量爬升+扩组,1-8.4mg/kg,Q3W。截止2024年3月15日,共入组32例患者,大部分为经过3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ORR为56.3%、DCR为90.6%。按照HER2表达进行分级,IHC 1+、2+、3+的ORR分别为66.7%(6/9)、37.5%(6/16)、85.7%(6/7)。HER2+乳腺癌HER2+乳腺癌、HER2-乳腺癌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ORR分别为100%(5/5)、50%(5/10)。安全性方面,27例患者(84.4%)出现治疗相关的AE,4例患者出现3级AE。常见AE为腹泻恶心、乏力、呕吐食欲减退等,直至剂量达到8.4mg/kg,尚未达到MTD剂量。康宁杰瑞已经于2023年12月启动了JSKN003的Ⅲ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TQB2102TQB2102由正大天晴开发,与JSKN003有点类似,也是靶向HER2胞外区的ECD2和ECD4两个表位,采用酶切割连接子,毒素为TOP I抑制剂氘代DXd,DAR约为5.8。未披露太多临床数据。目前进展最快的临床试验处于Ⅱ期阶段,2024年2月启动,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与康宁杰瑞同靶点产品JSKN003的临床开发策略区别还挺大的。处于临床阶段的HER2双表位ADC还有MEDI4276ZW49(Zanidatamab zovodotin)、KM501MEDI4276结合HER2 ECD2和ECD4两个表位,由可切割多肽连接子经半胱氨酸残基偶联微管蛋白抑制剂tubulysin毒素(AZ13599185),DAR约为4。Ⅰ期临床数据显示,胃癌乳腺癌患者中,0.05-0.9mg/kg,Q3W,剂量爬升,探索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结果发现,0.4、0.6、0.9mg/kg均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DLT)。0.5mg/kg出现1例乳腺癌患者CR,0.6和0.75mgkg出现2例乳腺癌患者PR。MEDI4276人体MTD剂量<0.3mg/kg,出现药效的剂量均高于该剂量,安全窗口几乎没有。本品自2015年启动Ⅰ期临床,2021年披露数据后,就再无进展。ZW49结构如下图所示,是由HER2双抗ZW25,经v-c连接子偶联微管蛋白抑制剂ZD02044而成,DAR值为2,不算高。ZW49公布的Ⅰ期临床数据显示,在前线已经经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或者T-DM1治疗的HER2+肿瘤患者中,增加给药频率并未体现出ORR的改善,2.5mg/kg Q3W是其RP2D剂量。该剂量下的ORR约为30%,中位DOR约为6.8个月。有句老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ZW49这个数据跟第一三共的DS8201、康宁杰瑞的JSKN003一比,就有些不够看了。百济神州2018年拿到的亚太区权益,已经于2023年下半年退回给了Zymeworks。ZW49单药的竞争力和前景比较有限。还有一款国内轩主生物/康明百奥开发的KM501,结合HER2 ECD2和ECD4两个表位,比较有特色的是抗体部分采用的去岩藻糖设计,ADCC活性会显著增强,动物试验中看到在中低HER2表达肿瘤中显示出不错的抑瘤效果。未见临床数据披露。REGN5093-M114REGN5093-M114由Regeneron开发,也是一个针对单靶点双表位的ADC,只不过不是HER2靶点,换成了MET靶点,抗体端的赖氨酸残基通过可切割连接子,与微管蛋白抑制剂美登素衍生物M24共价偶联,DAR约为3.2。MET是一个单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约24-75%的非鳞NSCLC过表达MET。REGN5093-M114正在开展MET过表达NSCLC的Ⅰ/Ⅱ期临床研究,截至2023年6月26日,已经完成5个剂量的爬升,共入组18例患者,未披露太多其他数据。AZD9592AZD9592由阿斯利康开发,是一款MET/EGFR双靶点ADC。MET和EGFR在NSCLC和头颈鳞癌中共表达。阿斯利康在EGFR靶点领域有一款明星产品,即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临床发现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多出现MET受体过表达,故AZD9592这款双靶ADC有可能对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有效。其实,百利天恒的那款HER3/EGFR双靶ADC,其中一个临床开发策略也是针对三代EGFR耐药的患者。但是,二者的设计有明显不同,百利天恒选择的是高EGFR亲和力、低HER3亲和力,阿斯利康为降低EGFR在正常组织表达引入的毒性,选择的高MET亲和力、低EGFR亲和力设计,相差>15倍。AZD9592采用的可切割连接子,毒素选择是TOP I抑制剂AZ14170132。AZD9592正处于临床Ⅰ期研究阶段,考察在EGFR突变型或野生型NSCLC、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中安全性、有效性情况。EGFR不只与MET可以组合,还有1款EGFR/MUC1 ADCMUC1 ADC、1款EGFR-B7H3 ADC处于临床Ⅰ期阶段。M1231是由Merck开发的一款EGFR/MUC1双抗ADC,比较有特色的是引入了非天然氨基酸进行定点偶联,毒素为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连接子为可切割型的ValCit-PABAMUC1EGFR在很多肿瘤中共表达,如食管鳞癌NSCLC头颈鳞癌宫颈癌等。MUC1/EGFR在正常组织的共表达比例很低。双靶的预期是降低在正常组织中的毒性。不过,从进度看,M1231于2021年启动Ⅰ期临床研究后,再无数据更新。根据其合作方SUTRO BIOPHARMA披露的信息,2014年5月双方达成合作协议,2020年第二季度递交IND,2023年,Merck子公司EMD Serono宣布关闭Ⅰa期临床,且不再进行扩组研究,给出的解释是出于strategic portfolio考虑。2023年9月,M1231还在Merck产品管线中,随后没多久,就从管线中消失了,基本宣告失败。IBI3001信达生物开发的一款糖基化定点偶联,针对EGFR/B7H3的双抗ADC,抗体部分为IBI334,毒素部分为TOP I抑制剂Exatecan,DAR值约为4。B7H3除了与EGFR在某些肿瘤表面共表达以外,还能增强EGFR信号的阻断。临床前研究证实,IBI30031对B7H3lowEGFRlow、B7H3lowEGFRhigh、B7H3highEGFRlow、B7H3highEGFRhigh细胞系均有杀伤作用,对B7H3-EGFR-也有旁观者杀伤效果。体内异源移植瘤模型可以看到对NSCLC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明显抑瘤作用。在小鼠体内的PK可达到282h。食蟹猴给药剂量高达90mg/kg/week依然耐受良好。目前本品正在开展Ⅰ期临床研究,尚无临床数据披露。临床前阶段的双抗ADC总体看,临床前双抗ADC国内企业研发比较多,布局最多的应该是百奥赛图/多玛医药/思道医药3家关联企业,前2家公司董事长都是沈月雷博士,第3家公司思道医药多玛医药全资控股,3家公司合计至少15款双抗ADC产品在推进,靶点主要是EGFRTROP2HER3MUC15T4PTK7MET的两两组合。感觉像是从原来的OX40CD40CTLA-44-1BB免疫检查点单抗管线,转而全面拥抱双抗ADC这条火热赛道。有前期大量抗体储备,这种转型确实要快上很多。除以上公司外,国内还有爱科瑞思康源久远多禧生物复宏汉霖科弈药业普米斯普方生物、橙帆生物、祥耀生物等有双抗ADC布局。由于临床前的管线比较早期,很多公司其实并未对外披露,很多之前做单抗、双抗的企业,将双抗ADC视为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会。毕竟,单抗技术门槛太低,很难做出差异化,CD3/TAA双抗受限于实体瘤的突破难度,获批的还是以血液瘤为主。单抗ADC算是抗体药物的一条出路,但肿瘤异质性很强,且单靶会出现耐药,其中一种耐药机制是旁路信号的激活,所以双抗ADC理论上能更大程度解决单抗ADC的问题,更何况单抗ADC才上市了15款而已,双抗ADC的对手还不是单抗ADC,而是传统的标准治疗如化疗等。  写在最后  ADC这条赛道近两年很是火热,但实际上还是需要保持理性,毕竟那么多年仅上市了15款,临床失败了近100款,不要被幸存者偏差所误导,大部分其实成了前浪,全倒在了沙滩上。单抗ADC大戏还没唱完,双抗ADC赛道又开始蠢蠢欲动,硝烟四起。但其实回顾下目前在研的双抗ADC,只有百利天恒EGFR/HER3康宁杰瑞HER2双表位两款ADC产品还算顺利,其它产品虽比较早期,但已经有产品(MEDI4276ZW49)遇到问题,先后推出,后续产品究竟临床表现如何,尚未可知。另外,双抗ADC绝对不是简单的两个靶点的自由组合,即使是共表达靶点如德国默克的EGFR/MUC1双靶ADC M1231,也还是未能如愿推进。目前开发双靶ADC的企业,国内占了大半,如果说国内企业在靶点方面的认知超过Merck、AZ这些MNC,几乎不太可能,更多还是基于竞争对手管线、单抗ADC数据、靶点共表达等进行靶点筛选和组合。这其中,由于EGFR背后涉及的适应症是NSCLC这类大适应症,尤其受欢迎,开发以EGFR为基础的双靶ADC的企业占比很高,靶点组合包括EGFR/HER3EGFR/c-METEGFR/MUC1EGFR/TROP2EGFR/PTK7等。毕竟有百利天恒BMSEGFR/HER3双抗ADC的重磅交易在前,使这一赛道更具诱惑。ADC的门槛很低,单抗大部分抗体企业都会做,连接子和毒素也已经有商业化CRO成熟供应,想开发个ADC产品的难度较前几年容易很多,所以做抗体的企业趋之若鹜。ADC的门槛也很高,高到虽未开始,但结局已定,现实情况是90多个临床失败,成功上市的仅10多个。想要成功渡劫,就要有真功夫,既需要对靶点有深刻认知,也需要对分子设计有独到理解。尤其后者,同样靶点,为何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是毒素原因(如本文中提到的几款HER2双表位ADC)、偶联原因(如DAR值)、亦或是抗体原因(如两个靶点的亲和力调节),都要深入分析。对于双抗ADC,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  BiG 十周年预告  6月26-29日,苏州,将召开BiG十周年庆典,此次会议将首次分为国内和国际篇章,以原创科学和临床需求为出发点,讨论创新技术平台和创新疗法(PROTACT/分子胶、双抗/ADC、siRNA/ASO、CGT、AI制药)的重大进展和发展前景,十年一药曙光现,大浪淘沙始见金!▼架构&完整议程(点击图片,跳转链接)论坛2:  抗体&ADC:从创新靶点到临床进展冠名支持:东曜药业策划:田  丰、刘  军B2皇冠宴会厅C上半场:抗体&ADC,新靶点与新技术14:00-14:30 肺癌领域:双抗&ADC最新临床开发进展周彩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14:30-15:00 全球ADC新一代技术亮点梳理田   丰:Luxvitae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CEO15:00-15:30 肿瘤全新免疫检查点CD3L1:从源头发现到新药研发许  杰:柏全生物创始人15:30-15:50 善用糖定点偶联技术构建创新ADC分子段  清:东曜药业药物研发及技术开发负责人15:50-16:10 Break下半场:CD3双抗与双抗ADC16:10-16:40 CD3双抗:全球进展&创新设计思路康小强:维立志博董事长/CEO16:40-17:00 高通量仿临床研究平台,如何加速双抗/ADC开发陈大为:创模生物联合创始人、CSO17:00-17:40 Panel:如何开发一款双抗ADC?靶点选择vs.CMC开发vs.临床&市场潜力刘    军:东曜药业CEO兼执行董事(主持)李    竞:橙帆医药联合创始人/CEO周    辉:信达生物集团高级副总裁更多讨论嘉宾邀请中公开会议报名参会 会议门票:审核制(免费);含主论坛+分论坛,不含餐;优先biotech/Pharma、临床、院校科学家。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如何加入BiG会员?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