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中彰显韧性,机遇里谱写华章——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解读

2023-11-18
疫苗财报核酸药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面临深刻变化,发展轨迹亦引发多方关注。尤其在2022年,医药工业经历了多重挑战,疫情扰动、增长回落、行业分化,增长动能发生转化,产业生态加速重构……与此同时,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也给予更多支持,相继颁布多项政策举措,推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身处种种变局,究竟哪些企业依然强韧?面对诸多机遇,又是谁能勇立潮头?2023年11月18日,在第40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备受瞩目的“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正式发布,答案将会从中揭晓。作为中国医药工业的优秀代表,百强企业是行业发展的标杆和中流砥柱,更彰显着中国医药产业的主体发展趋势。通过对百强企业的深度解析,不仅可以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做出总结,更有助于企业在发展战略中进行有益的借鉴参考。“落”与“升”:百强数字的两大逻辑01高基数下的营收回落2022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32.1亿元,同比下降4.0%,尽管这个数字看似不容乐观,却充分体现了医药行业独有的特征与坚韧。这是因为2022年疫情虽在持续,但大规模疫苗接种已于2021年基本完成,剔除与新冠疫苗强相关的营收数据后,2022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增长6.2%,高于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由此可见,新冠疫苗供需的变化对百强企业近两年收入和利润的影响不容小觑,而在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产业进入转型阵痛的当下,百强企业的总体发展依然颇具韧性。与此同时,从时间维度看,在过去十年里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倍,年间复合增长率达7.0%,这也充分诠释了百强企业的坚韧特性。图1:2018-2022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及增速02百强门槛持续提升2022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医药工业中的占比为30.7%,相对2021年呈现小幅下降,但较“十三五”之初的23%增长明显,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的趋势不变。2022年百强门槛提高至33.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提高了8.0%,头部企业规模持续增大。纵观新晋企业,不同路径的发展成绩跃然纸上。默克制药(江苏)默克集团践行根植和服务中国市场的战略,在欧洲以外建设的最大生产基地,已实现甲巯咪唑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多个产品本地化生产,从2016年底工厂正式落成,到2022年收入突破性增长并首次进入百强名单,仅用了短短5年多时间。健康元通过资源整合、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际认证等措施,实现高端特色原料药业务稳步提升,排名由2021年的103位一举跃升至65位。哈药集团不断加强市场和消费洞察研究,通过开发电商渠道、改革营销体系等措施,再塑保健品业务,强劲的业绩增长使其飚升了37个位次,表现亮眼。明德生物安旭生物硕世生物振德医疗等企业则凭借深耕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质量优势及制造能力,在疫情期间为国内外市场提供疫情防控相关产品,带动业绩大幅提升,成功跻身百强。图2:2018-2022年百强门槛和行业集中度变化情况表1:2022年医药工业百强名单新晋企业情况03十强更迭彰显定力与活力十强企业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领头羊,历来备受关注。虽然近年来十强名单已趋于稳定,但个别新晋企业的出现以及十强位次的更迭,无不彰显着百强企业群体的战略定力与竞争活力。国药集团作为医药行业的国家队,在药械供应保障、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因此连续三年稳踞榜首。远大集团于2018年起坚持全球化发展,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深度布局核药领域,并已初见成效,时隔2年终又晋级十强。以这些优秀企业为代表的医药百强,虽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模式,但都是以满足人民健康所需为责任使命,他们通过持续的业务优化与调整,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内生性增长,或外延式扩张,因此尽管历经市场洗礼却依然雄踞在医药金字塔尖,从而也成就了杰出的榜样力量。表2:2022年医药工业百强名单十强企业情况04出口交货值落中有升2022年,百强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6.9%,其主要原因在于上一年全球防疫物资的供应带动了当年出口交货值的大幅提升,而2022年正在逐步回归常态。整体数值虽有回落,但从具体企业来看仍不乏亮点。一方面,受部分原料药产品价格上涨带动,解热镇痛类、激素类、抗感染类原料药出口旺盛,以九洲药业为代表的企业原料药出口增长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制药企业国际化走向深层次,制剂类产品国际市场拓展稳中向好。海普瑞凭借肝素产业链优势,重点产品在国际市场地位领先,2022年依诺肝素钠制剂在欧洲市场销量增长约20%,在美国市场销量增长逾100%。华海药业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先导制药企业,超86个产品获得美国ANDA批准文号,2022年制剂海外销售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23.7%。出口交货值是衡量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重要标尺,从中间体、原料药,到特色原料药、制剂的出口,历经数十年转型升级,“中国制药”已具备更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聚”与“分”:百强格局的双向趋势01区域格局下集聚效应显著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医药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核心产业集聚区,百强企业的分布也充分体现了区域的产业集聚效应。2022年,百强企业中的55家集中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贡献了主营业务收入的60.7%和利润的65.1%。具体来看,京津冀地区中,北京是国内最大的医药研发制造中心之一,集聚了众多央企国企总部及外资企业,市内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居全国第一。长三角地区中浙江省百强企业数量最多,有15家企业,作为原料药出口大省,浙江省出口交货值稳居国内首位;江苏省百强企业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均为全国第二,已形成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南京、连云港、泰州、苏州等多市医药产业均已形成规模并各具特色,企业创新持续走强,百强企业研发费用全国最高。纵观优势区域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政策、金融、人才、信息、营商环境等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表3:2022年各地区百强企业情况02市场格局下规模分化明显2022年,共30家百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较上一年度增加2家新贵,占百强企业总体主营业务收入的63.8%,充分体现了两极分化下的强者恒强。这也高度契合近年来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逻辑,由于头部企业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源禀赋和核心竞争力,更能匹配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需求,因此也更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百强发展的四大动能01创新:科技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创新成果显著,截至2023年6月,共有77个国产创新药和118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百强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在研发投入、管线布局、技术平台建设、研发模式优化等方面均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从研发费用看,2018-2022年百强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平均研发费用为7.8亿元,同比增长4.9%。除了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外,企业愈发重视管线管理和研发风险的控制。近几年,在创新药去同质化氛围影响下,部分缺乏核心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渐回归理性,头部企业也积极调整研发策略,更加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开发。这是医药产业创新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创新药研发走向良性循环的必经阶段,既有利于优化国内创新药竞争格局,提升国产创新药的国际地位,更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下的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图3:2018-2022年百强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从研发强度看,2022年百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6.8%,其中研发费用TOP10企业平均研发强度11.4%,高于医药制造业研发强度的3.6%。研发费用大于10亿元的企业有20家,占百强研发费用的67.1%,其中研发费用TOP10企业占47.4%,充分体现了头部企业对产业创新的拉动作用,也进一步印证了创新要素向头部企业集聚,从而带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产业逻辑。表4:2022年百强企业中研发费用TOP10企业的研发强度从创新成果看,2022年共有17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百强企业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包括: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华北制药)、瑞维鲁胺片恒瑞医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复星医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绿叶制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人福医药)、甲苯磺酰胺注射液红日药业)和黄蜀葵花总黄酮口腔贴片(康恩贝制药)。创新药的成功上市提升了我国患者用药可及性,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提供了重要保障。如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的上市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可及性更佳的治疗选择,而我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药物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的上市改变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供应不足的困境。此外,大量的创新药处于临床研究和申请上市阶段,为未来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研发创新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和足够的时间沉淀,短期内对企业收入和利润构成压力,但却是产业创新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如先声药业以研发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多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实现多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2022年企业创新药销售收入增长显著,同比增长率达到32.3%,占企业总收入的65.3%,成功转型为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02补链:锻长补短提升产业链韧性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门类齐全,种类多、产量大、产业配套能力强,但在原始创新能力、产业化关键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医用装备核心部件及材料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围绕产业链短板进行布局或加大投入,如生物药产业链上游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层析系统及填料、过滤耗材等。医药装备领军企业楚天科技,不仅在制药装备领域颇具竞争优势,还积极布局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及相关耗材、填料介质等产业链关键技术,通过技术突破补齐产业链短板,助推我国生物技术发展。锻长补短,不仅是基于市场供需和产业发展需要,也体现了企业开拓进取的蓬勃活力,更加印证了百强企业的责任与担当。03升级:智改数转培育壮大新动能在医药领域,智改数转正在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涉及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和商业营销等各个环节,将推动我国医药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为医药行业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在药物研发方面,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领域被用于靶标识别、先导优化、代谢动力学预测和临床试验构建等各个环节,国内企业已加快布局,如云南白药华为签署协议,将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开展交流和合作;复星医药英矽智能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多靶点药物研发。在生产制造方面,华润医药恒瑞医药齐鲁制药等众多百强企业早已推进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并持续加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已有多家百强企业入选。04合作:国际化发展迎来新机遇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我国医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出海进入爆发期,无论是交易数量还是单笔交易金额,均创历史新高。这一年,科伦药业先声药业复星医药济民可信三生制药等多家企业均有新产品或新技术实现海外授权,其中科伦药业完成3次与默沙东的授权合作,总交易金额近118亿美元,深刻印证了我国医药企业创新实力。与此同时,多家企业积极引进境外新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如豪森药业引进的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为罕见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医药企业愈发重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医药市场,以相对适中的价格、优质的质量和服务造福更多患者。2022年11月,国药集团与印度尼西亚国有医药企业Kimia Farma签署两国首个医药产业上游生产合作项目——扑热息痛本地化生产项目,推动基础药物本地化生产合作。同月,复星医药启动科特迪瓦园区项目,将实现抗疟疾药和抗生素等常规用药的本地化供应,以降低当地及西非其他地区药品短缺风险。百强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本地化生产合作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医药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意愿和努力,为加快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回顾2022年,百强企业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紧扣医药工业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勇立时代潮头,以一系列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为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尽管现阶段我国医药工业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诸多问题,但以百强为引领的中国医药企业必将以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直面问题、抓住机遇、迎接变局,以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探索出中国式转型发展新路径。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百强企业作为医药行业的方向领航者、创新突破者、生态构建者,将继续彰显其特有的韧性、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履行使命担当,在研发创新、资源整合、智改数转、国际合作等方面创造更多佳绩,在服务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书写更为绚丽的华章。END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