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2023-02-09
·
透视
疫苗临床研究
引 言
COVID-19大流行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针对它的病毒学研究、疫苗和特效药开发一直受到持续关注。尽管世界范围内已有多款针对新冠病毒的药品和疫苗获批上市,传染性更强的病毒新变种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
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正式实行“乙类乙管”方案,意味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进入了新的阶段。IQVIA数据科学和高级分析部依托数据库与统计分析,对COVID-19最新毒株变异情况进行追踪,并密切关注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的治疗药品与疫苗最新研发情况。
1
COVID-19病毒毒株变异及世界范围内分布情况
①新冠病毒变异历史追踪
新冠病毒的基因在人群中流行和传播过程中,会频繁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和传播力增强、对疫苗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加、降低不同亚分支变异株之间的交叉保护能力,导致突破感染和一定比例的再感染。截至2022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下称VOC)有5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B.1.1.7)、贝塔(Beta,B.1.351)、伽玛(Gamma,P.1)、德尔塔(Delta,B.1.617.2)和奥密克戎(Omicron,B.1.1.529)。
奥密克戎变异株于2021年11月出现,相比Delta等其他VOC,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在2022年初迅速取代Delta变异株,成为全球绝对优势流行株。截至2022年12月底,奥密克戎毒株的5个亚型(BA.1、BA.2BA.3、BA.4、BA.5)已经先后演变成系列子代亚分支709个,其中重组分支72个。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持续传播,新的奥密克戎亚分支将会持续出现1。
②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与变异谱系
与原始毒株和前述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较低的致病力。国内外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是原始毒株的3倍以上;但其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和致病力在各个子毒株的表现各不相同。2022年10月份以来,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更强的BF.7、BQ.1和BQ.1.1等亚分支及重组变异株(XBB)的传播优势迅速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取代BA.5.2成为优势流行株2。国内外研究证据显示,奥密克戎谱系图中,由蓝色框定的毒株下一步较大可能成为全球优势毒株。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③奥密克戎主要流行毒株情况
截至2023年1月30日,全球范围内BQ.1、XBB等变体正逐渐取代BA.5成为最主要流行毒株,但各个国家当前的主流毒株有所不同。BA.5在日本、南非、中国等国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BA.2.75为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主要流行毒株;BQ.1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成为主要流行毒株;XBB于2022年10-11月在新加坡成为最主流毒株,目前在新加坡流行比例降低,但在美国、南非、新加坡等国家正在快速上升中;混合毒株在澳大利亚占主导地位3。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与Omicron XBB的分支有关的任何新的症状。在其相关报告中可以看到经典的COVID症状,如流鼻涕、喉咙痛、头痛。XBB.1.5更有可能报告类似流感的症状,如由于高烧而普遍感到不适。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截至2023年1月30日,近三个月来我国主要流行毒株为BA.5和BF.7,分别占所有毒株的63.3%和33%;最新发现的BQ.1占比2.1%,XBB占比0.4%。我国流行的毒株种类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大部分省份的优势株为BA.5;BF.7则主要分布在北京、内蒙古等地区;最新发现的BQ.1占比2.1%,XBB占比0.4%,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和天津4。
2
COVID-19药品研发情况
①第十版指南对新冠感染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用药指导
面对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1月7日发布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针对不同感染患者分型,提出了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和用药建议。(详情见图4)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基于最新版指南提出的患者分型和用药建议,IQVIA数据科学和高级分析部结合市场公开数据和新药研发数据库,对新冠治疗用药的主要技术路线进行梳理,并且对受到较多关注的抗病毒小分子类药物和中和抗体类药物进行重点分析。
②新冠治疗用药主要技术路线分类
依据药物的作用机理,当前对于新冠的治疗用药主要分为抗病毒小分子药物、中和抗体、免疫抑制剂等类型。其中抗病毒小分子、中和抗体类药物的适用患者人群较为广泛,市场空间潜力大,受到广泛的关注。(见图5)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③全球已获批与在研COVID-19药品梳理
IQVIA数据科学和高级分析部结合了公开市场数据和内部研究,对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新冠病毒药物获批和研发进度进行梳理。总体而言,全球范围内对于新冠病毒药物的审批与研发主要侧重抗病毒小分子与中和抗体路线,而我国的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则更青睐抗病毒小分子路线。
截至2023年1月30日,全球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8个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包括瑞德西韦莫诺拉韦、帕昔洛韦、VV116普克鲁胺阿兹夫定Xocova、先诺特韦;全球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7个中和抗体类药物,包括Amubarvimab/RomlusevimabRegdanvimabSotrovimab等。此外,全球新冠药物的研发进程也在持续推进,注册进入临床II/III期以后的核心在研药物超过15种,包含抗病毒小分子(e.g.,FB2001;SIM0417)、中和抗体(e.g.,SAB-185;TY027;ABP300)、设计锚蛋白重复序列(MP0420)等技术路线5。
④中国已获批与在研COVID-19药品梳理
(考虑到港澳台地区的药品、疫苗审批标准和机构不同,本文涉及到的中国COVID-19药品与疫苗获批与在研情况,均指中国大陆市场。)
中国的新冠治疗用药研发也在持续进行中。截至2023年1月30日,我国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5个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包括帕昔洛韦、莫诺拉韦阿兹夫定、先诺特韦/利托那韦片组合、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盐野义公司新药Xocova也已经递交在中国上市申请,并与上海医药达成药品分销合作,预期2023年上市;我国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的中和抗体类药物仅有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此外,我国进入临床阶段后的核心在研药物超过20种,包含抗病毒小分子(e.g.,FB2001;GST-HG171)、中和抗体(e.g.,JS016;BGB-DXP-604)等技术路线6。(见图6)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3
全球COVID-19疫苗研发上市情况
COVID-19疫苗的主要开发平台梳理
随着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针对新发毒株的疫苗研发持续受到关注。新冠疫苗可以诱导机体对新冠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适用于健康人群、康复后人群,能够起到预防病毒感染,降低接种人群患病率和重症率的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1月29日,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7;而研发中的疫苗开发平台的技术路线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8。(见图7)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②全球COVID-19疫苗研发情况梳理
IQVIA数据科学和高级分析部结合了公开市场数据和内部研究,对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和研发进度进行梳理。截至2023年1月24日,全球范围内已获批和在研新冠病毒疫苗以蛋白亚单位疫苗、RNA疫苗、非复制病毒载体疫苗为主要技术路线,给药途径以注射剂为主;我国获批新冠疫苗的以针对原始毒株的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为主,多款针对变异毒株、采用新技术路线的疫苗的研发进程正在持续推进。
截至2023年1月29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许可(Emergency Use List,EUL)的新冠疫苗有11种,包括1种蛋白亚单位疫苗、4种病毒载体疫苗、3种灭活病毒疫苗、3种RNA疫苗;全球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核心在研疫苗有165个,技术路线以蛋白亚单位、RNA、非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平台为主,注射剂型占90%(见图8)9。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③中国COVID-19疫苗研发情况梳理
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也在持续进行中。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的疫苗有7种,开发平台包括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非复制病毒载体疫苗等,代表产品包括CoronaVac、KCONVAC;我国纳入紧急使用的疫苗有6种,开发平台包括非复制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等,代表产品包括威克欣SCB-2019;进入临床阶段的研发中疫苗共有20种,并在积极探索二价以上的新冠疫苗。已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疫苗以针对新冠原始毒株类型为主,而国内临床在研疫苗多为二价及以上的新冠疫苗,提供针对变异株的防护(见图9)10。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4
结论与展望
新型冠状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不断变异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中国医药健康市场。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IQVIA数据科学和高级分析团队持续追踪疫情变化,不断升级更迭预测模型。疫情初期,团队主要关注新冠疫情相关的短期预测,基于流行病学模型开发模拟工具,为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提供感染人数预测模拟更新,支持公共卫生决策;疫情中后期,团队的分析重点转向中长期预测,基于历史确诊人数,引入外界干预因素及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运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感染人数,评估医药市场影响,为多个客户提供商业决策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数据支持。
持续追踪:COVID-19毒株变异和药品疫苗研发情况
Preview
来源: IQVIA艾昆纬
参考文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全球新冠流行毒株追踪,https://covariants.org/OWID数据库,COVID-19 Pandemic Tracker: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GISAID 数据库;cov-spectrum.org;IQVIA 分析整理数据来源:BIO新药研发数据库追踪数据来源:公开资料,IQVIA统计整理数据来源:WHO Vaccine Tracker data《不同技术路线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特性和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38)数据来源:WHO Vaccine Tracker 数据库(截至2023年1月24日)数据来源: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开资料,IQVIA整理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