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GSK轮番“变卖”!180亿元出售股份背后,豪门“弃少”们去往何方?

2024-03-25
财报疫苗并购
如果不再适合“共生关系”,那就分开追求“心想事成”。近些年被MNC剥离的新贵们,各自“纷纷称王”。撰文| Qsher 润屿编辑| 芳晨辉瑞也开始抛售赫力昂(Haleon)股份了。近日,据媒体报道,辉瑞计划出售所持英国消费保健公司赫力昂6.3亿股股票,价值约20亿英镑(合182亿元),赫力昂将从辉瑞回购约3.15亿英镑的股票。作为赫力昂最大股东,辉瑞此前持股比例达32%。而经过此次出售与回购,辉瑞在赫力昂的持股比例将从32%降至24%左右。实际上,赫力昂的命运并不突然,早年间的拆分便埋下伏笔。背后不仅是辉瑞在减持,另一大关联巨头GSK同样自分拆后便持续抛售股份,逐渐清扫遗留战场。背后原因也很明确。近两年,大型制药企业拆分消费者保健业务已不是稀罕事,制药巨头们早已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靠巨额并购、大举扩张版图,而纷纷选择剥离与主业关联不强的业务,试图以更轻松的姿态实现互相成就。自拆分键按下,这群期待与母公司各自发展的“豪门新贵”们,正式开启了一场新的守擂战。在此轮新的角逐中,被拆分的公司们发展现实情况如何?又面临哪些新境遇?赫力昂的单飞之路赫力昂独立上市还不到两年,就被两大股东GSK辉瑞接连抛售股份,背后实际上仅是GSK辉瑞既定“跑路”计划中的一步。这还得从赫力昂的由来说起,它与两家巨头公司关系颇深,本是由GSK辉瑞的消费保健部门于2018年12月合并组建而成,彼时GSK持有68%的股份,辉瑞持有32%的股份。某种程度上,赫力昂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不过,随着发展,赫力昂迎来了与大多跨国药企的消费者保健业务相似的命运——被剥离分拆。2022年7月,赫力昂正式分拆,并接连在伦交所和纽交所上市,顺利完成自己的单飞之路。此次分拆也成为过去20年来GSK重大企业变革之一,分拆后的GSK将专注于制药和疫苗业务。自独立以来,围绕赫力昂的主话题之一是——独立成长的赫力昂业绩表现如何?赫力昂旗下包括钙尔奇、善存、舒适达、芬必得扶他林、新康泰克、百多邦、辅舒良、保丽净等一系列产品。从财报数据整体来看,赫力昂业绩还算符合预期,连续两年实现营收和净利双涨。而根据近日所披露的分拆后首次全年业绩,赫力昂2023年营收为113亿英镑,同比增长4.1%;调整后营业利润为25.49亿英镑,同比增长10.4%。但在整体大环境欠佳的背景下,赫力昂独立后同样面临着一些共性困境。去年7月,正逢赫力昂独立一周年之际,英国《卫报》报道,赫力昂计划在全球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来节省成本,其中英国有数百个工作岗位受影响。这点在最新财报中同样得以体现。赫力昂强调,为期三年的“生产力计划”正步入正轨,也实现了效率和更大灵活性之间的平衡。通过此举,预计该计划将每年为其节省3亿英镑的总成本,尤其会在2024年及2025年的效益中表现明显。抛开业绩问题,围绕在赫力昂身上的另一争议性话题是——两股东巨头持续减持,赫力昂终成“弃少”?命运几何?实际上,事件的发展并不意外,甚至还远未达终点。早在2022年初,辉瑞透露计划以“有纪律的方式”撤出其持有的赫力昂公司32%的股份。而在去年5月,辉瑞再次强调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以“缓慢而有条理”的方式减持股权。如此看来,此番出售股份,仅是既定计划中的一步。GSK更是动作频频,一直减持其在赫力昂的股份,从绝对的大股东到持股比例低于辉瑞,再到而今持股比例不足10%。背后路径也很清晰。决定分拆之际,GSK辉瑞就明确自身欲在制药领域大展拳脚,并计划从资金上彻底剥离赫力昂,成为一个更纯粹的制药公司,这与自身的战略需要相符。甚至由于市场早有预期,加上业绩的支撑,这并未对赫力昂的股价带来致命性负面影响。这也就决定了,辉瑞出售赫力昂的股份尚未到终局,仍将持续抛售,清扫过往战场。 推荐阅读 * 豪门“弃少”定格局!诺华强生辉瑞放手后,全球制药新一轮排位赛开启...* 默沙东反超AZ成中国区第一!辉瑞营收近腰斩,MNC狂“蹭”减肥药,三季报释放了哪些焦灼?“弃少们”的新战场如果不再适合“共生关系”,那就分开,各自“心想事成”,追求更高利润和价值最大化。上一轮比拼已经结束,新一轮MNC巨头之战已卯足火力。近5年,辉瑞默沙东强生GSK赛诺菲拜耳等拆分动作或信号尤为密集。2024年,多家MNC战略中的关键词集体是BD与并购,但并购的逻辑已有了彻底变化,目的不再是为了以规模为主导,而是以技术创新作底层逻辑,提高灵活性,简化运营模式,优化资本结构和改善财务状况,专注于各自的增长战略。而几乎每家“卖身”于MNC的公司,都变成了能打造新兴生物技术疗法或工具的佼佼者。当MNC迈入新的竞争时期,对应地,那些逐渐被分拆、剥离出来的公司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果细看这些重新拥有独立运营空间的公司财报,会发现多数业绩已达到或超出了预期,稳中求进,且其真实的价值正在被合理评估。事实上,这些曾在上一轮“跑马圈地”中被MNC买入的企业,很多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也因此,分拆之后,有的公司通过制定新的战略,基于强大的资源禀赋,快速在细分领域拿下了“血脉压制”的强占优势,各自成“王”。赫力昂、科赴、爱尔康欧加隆,是近几年分拆出来表现较亮眼的代表。再往早期看,如今的十大MNC巨头之一艾伯维,曾经也是从雅培公司分拆而来。不单是2023年赫力昂经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同比增幅超过了两位数,强生消费者健康业务分拆后的独立公司上市“科赴”逐渐开始其完全独立运营后,其首份年报同样表现较佳。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科赴净销售额达154.44亿美元,实现有机增长约5%。2023年于科赴来说意味着转型的关键之年,当年5月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募资总额近40亿美元,成为自2021年11月以来美股最大规模的IPO。全年,科赴开始以追求盈利增长、长而稳定的现金流以及合理的资本配置为重心。接着在2024年,科赴将制定更为明确、聚焦的战略重点,更大程度发挥自身品牌优势。2023年,科赴旗下拥有约4个10亿美元的超级品牌和20个超过1.5亿美元的品牌,其中有不少品牌家喻户晓,如邦廸、李施德林、露得清泰诺等。此前,与强生分离后,科赴计划在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对于强生来说,2023年剥离掉“包袱”的强生,也迎来了自身的关键转折之年。2023年,强生如期达到综合财务和战略目标。当年3月,强生首次宣布涉及骨科业务的重组计划,启动裁员等动作;8月,科赴开启完全独立运营;9月,强生宣布更新品牌,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整合至强生名下,制药部门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业务上,强生以颇高的效率“焕新”,又将更大的精力聚焦在了战略性补强实体瘤领域和引进优势病种领域创新产品上。2024年,强生的首要目标是更为专注聚焦、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在2024年,跨国药企分拆的动作还将继续。赛诺菲的“Play to Win”战略将持续受到关注,两大举措中,有一项是评估分拆消费者业务的可能性,分拆后更专注于创新药物和疫苗。基于此,这一年,也许医药产业又会诞生一家“出生在罗马”的豪门巨子。近期,更有媒体报道,黑石和安宏资本等正考虑收购赛诺菲旗下的消费者保健业务部门,收购金额可能高达200亿美元。另一家留下悬念的MNC是拜耳。在去年发布Q3财报时,其CEO Bill Anderson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将考虑分拆消费者健康或作物科学部门。但近期,拜耳CEO似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24年当务之急是应对挑战,提振业绩,提升战略灵活度,暂不会进行拆分业务。回复“CXO”,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适应症
靶点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