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siRNA主战场在哪?| 行业观察

2023-08-23
·
交易
siRNA上市批准财报临床1期
//  国外siRNA研发经历了从罕见病向常见病拓展的过程,而本土公司不少直接从慢病下手。在高血脂症乙肝等适应症方向,竞争已趋白热化;与此同时,大睿生物舶望制药圣诺医药等提到,用于其他慢病适应症产品研发的技术平台正在加速布局。未来生产成本继续降低,肝外递送、控制内涵体逃逸速度进一步成熟,siRNA在慢病治疗上或能大展身手。随着诺华siRNA降脂药英克司兰(Leqvio,inclisiran)在中国获批上市,siRNA进军国内慢病市场的号角正式吹响。该产品有多家国内公司跟进研发。此外,研发客梳理临床阶段产品发现,国内siRNA研发看似疫情后才逐渐兴起,但短时间内大量公司涌入,多个适应症赛道已呈现拥挤状况(详见下表)。高血脂乙肝两大主战场国内siRNA产品布局,呈现与全球不同的发展特点。国外siRNA研发经历了从罕见病向常见病拓展的过程。辰元创投siRNA行业研究报告提到,目前全球21种处于研发后期的siRNA药物中,18种为罕见病用药,已获批产品多数圈定在罕见病范围,近期才有更多早期阶段产品面向常见慢性病开发。然而,本土siRNA公司不少直奔慢病开展产品研发,重点关注领域在心血管疾病乙肝病毒感染肿瘤、眼科等。临床阶段仅舶望制药BW-20805维亚臻VSA001中美瑞康RAG-17等少数产品,适应症属罕见病范畴。在上表中,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产品占据近半壁江山,其中特别要提到高血脂症。表中的23个品种,有6个针对高血脂症开发,涉及3个不同靶点,目前均处于1期临床阶段。其中PCSK9靶点相关产品数量最多,苏州瑞博RBD7022是该靶点国内首个临床获批品种。siRNA药物入局慢病市场,首先就是由诺华Alnylam联合开发的PCSK9靶向降脂药英克司兰PCSK9靶向降脂药英克司兰拉开序幕。英克司兰于2020年底首先在欧盟获批上市,诺华财报显示该产品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1.12亿美元。今年7月,FDA还批准将英克司兰的适用人群,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扩大至覆盖面更广的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而在新适应症获批前,GlobalData就预测2027年,英克司兰销售额有望达到25亿美元,将超过已上市的PCSK9抗体产品。这似乎也就能理解国内研发者竞相追逐PCSK9靶点的热情。另外,乙肝也是国内siRNA研发的热门方向,上表中同样有6个乙肝产品在列,其中苏州博瑞RBD1016腾盛博药BRII-835进入2期临床阶段。同时乙肝方面还频繁发生siRNA产品授权交易,腾盛博药BRII-835齐鲁医药AB-729均为国外引进品种。另外,特宝生物近期也与Aligos Therapeutics建立乙肝产品开发合作。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2023大会新公布的数据,透露出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曙光。siRNA药物VIR-2218+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组在2期临床研究停药后24周,仍有15%受试者维持HBsAg的清除状态,其中治疗结束时anti-HBs水平>500 mIU/mL的受试者,100%维持HBsAg清除状态。这项研究由Vir BiotechnologyAlnylam共同推进,腾盛博药引进合作的品种BRII-835也即VIR-2218苏州瑞博在EASL2023上也公布了RBD1016治疗乙肝的最新临床数据:1b期研究显示,该产品单次给药可长效降低HBsAg,多次给药显示更大的HBsAg降幅,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目前,RBD1016国际多中心2期临床申请已获欧盟批准。大公司似乎对乙肝产品更加感冒。上表中,参与高血脂症产品研发的大公司仅君实生物一家,但其也没有加入PCSK9队列,产品在靶点选择上独树一帜。而乙肝siRNA药物研发,复星医药齐鲁医药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大公司悉数入场。未来siRNA药物在乙肝适应症上的研发竞赛可能异常激烈,就像现今的Her2靶向ADC。更多适应症已在酝酿但国内研发的siRNA产品,适应症并非仅限于上述两个方面。在其他适应症中,还有产品研发进度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如在肿瘤领域,圣诺医药STP705在瘤内给药治疗鳞状细胞原位癌上的研究,已进行至3期临床阶段。圣诺医药创始人及CEO陆阳博士表示,计划在两年左右向监管机构递交该产品的新药上市申请,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针对肿瘤适应症的siRNA产品获批。拓展阅读圣诺医药:RNAi疗法势头不久将赶超抗体药物另外,根据圣诺医药提供的数据,靶向 TGF-β1/COX-2的STP707静脉给药治疗多种实体瘤的“篮式”1期临床试验也进入尾声。该研究近50位晚期癌症患者参与,分为6 个不同剂量治疗队列,试验展示出不错的安全性,且已观察到多位患者病情稳定,包括在胰腺癌末线病人中的显著作用,其中一位胰腺癌末线患者病情稳定达330天。siRNA进击慢病市场的野心越来越大,除上述适应症外,近期国内外数据显示,产品在中枢神经、高血压、自身免疫等领域已是多点开花。例如,Alnylam靶向淀粉样前体蛋白产品ALN-APPAPP,其近日公布用于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1期临床中期结果。在接受ALN-APPAPP 75mg一次鞘内注射的患者中,脑脊液可溶性APPα(sAPPα)和可溶性APPβ(sAPPβ)最大降幅达84%和90%,且6个月时sAPPα平均降幅仍大于55%,sAPPβ大于65%。拓展阅读Alnylam回应CNS研发布局,国内哪些siRNA企业跟进?另外,siRNA治疗高血压的1期研究数据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产品也是来自Alnylamzilebesiran,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GT)。数据显示,在800mg治疗组中,患者一周内AGT水平下降超90%,且一次给药可实现24周持续降压。近期罗氏Alnylamzilebesiran达成研发合作,该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28亿美元。除此以外,Arrowhead今年也发布旗下产品ARO-C3C3针对自免疾病的1/2期临床中期数据,该产品靶向补体蛋白C3。研究显示,在最高剂量下ARO-C3C3可使血清C3平均降低88%,有望用于IgA肾病等补体相关自免疾病的治疗。Alnylam在接受研发客采访时表示,siRNA疗法可用于解决更多常见病问题,这是siRNA发展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其认为这也将反向促进siRNA领域的投资和平台创新。综观国内,企业确实在加紧扩大跑马圈地的范围。圣诺医药肿瘤以外,正加快推动医美降脂塑形和抗凝等方向的产品研发,并推出PDoV递送平台,专门用于开发更多肝外递送产品。大睿生物选择与不同平台达成广泛合作关系,赛诺菲及国内企业康诺亚均成为大睿的研发合作伙伴。舶望制药则表示除心血管产品外,其在神经、补体、感染NASH等方向也都进行了产品布局。除此以外,其他公司近期也有类似举动对外披露。技术迭代拓宽应用场景Alnylam提到siRNA可以靶向基因组中的任何基因,且能同时清除细胞内外的有害蛋白,为siRNA治疗疾病的广谱性奠定了基础。而化学偶联、核酸修饰、AI计算等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了siRNA的成药性。siRNA可以用于慢性病治疗的关键优势——药效持续时间长、给药频率低,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技术迭代。同样是针对遗传性转甲状腺素介导的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lnylamAlnylam 在2018年获批的patisiran需要每三周皮下注射一次,而其另一款在2022年获批的产品vutrisiran可实现每三个月皮下注射一次。未来若能对siRNA技术平台作进一步优化,还可能再拓宽产品的应用空间,这是研发客的受访者普遍持有的观点。在慢性病用药方面,siRNA产品除了前述的关键优势,还需要成本低易获得,才能赢得更多患者受众。但如今上市的化学偶联siRNA生产工艺都采用固相合成,偶联物要预先链接在固相载体上,这种载体价格较高。CDMO公司锐博生物董事长张必良博士告诉研发客,固相载体价格较贵,全球需求和产能都不大,加上生产设备昂贵,因此siRNA药物生产成本仍比大多数小分子化学药高,未来这方面还可以改进工艺、扩大产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肝外递送上,siRNA目前也存在较多技术难题。例如,大分子siRNA难以通过血脑屏障,为此产业界涌现出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方面是对GalNAc化学偶联平台进一步改造,筛选新的偶联脂质等;另一方面,寡核苷酸偶联递送、抗体偶联递送、自组装外泌体递送等技术均被提出,中美瑞康迦进生物艾玛生物分别开展这些技术平台的探索。而针对siRNA起效慢、不适用于急性病使用的局限,也有企业提出了相应对策。上文提到的圣诺医药的PDoV技术平台,在递送载体中加入一段短肽,可加速siRNA在内涵体中的逃逸。该技术可以缩短产品起效时间,但陆阳提到,siRNA的长效性也会同时受到影响。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可将不同技术平台设计的产品配合使用,如在高血压急性期选择可快速起效的产品,在稳定期选择长效制剂。需要直面监管的严苛要求siRNA最终要成功开发为慢性病治疗用药,还需跨越严格的监管门槛。尤其是在安全性和剂量选择方面,siRNA药物要直面挑战。首先,要关注高剂量重复给药的安全性问题。史艺宾提到,不论是靶点、核酸修饰还是递送载体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风险,在研究中都不能忽视。她特别强调,不同siRNA企业各自产品都源自不同技术平台,因此同靶点产品在药效和安全性上也不能类推。其次,目前研究数据显示,siRNA的用药剂量与疗效呈现倒U型关系。陆阳认为临床研究要对siRNA用药剂量选择做到格外精准,剂量并非越大越好。传统经常使用的最大耐受剂量,有可能引起靶点抑制过饱和现象,导致疗效下降,同时也会增大脱靶效应风险,影响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受访者们还提到,目前研究数据限于成年人,而siRNA使用是否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产生影响,这也是今后需要探究的问题。此前,Enhertu的出现让ADC成为热门研发领域,但直至目前多数上市ADC都只是小众产品,还有不少ADC药物临床研究以失败告终。鉴于此,目前依据siRNA在个别慢病领域取得的成功,很难判断它在更多适应症上也能长驱直入。整体而言,相对于肿瘤药,国内企业在慢病用药方向的开发及商业化经验并不丰富,这也可能对产品的后续开发产生一些影响。但新技术出现,也意味着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国内公司或能借机提升慢病产品研发能力,并扩大对应适应症的市场占比。不妨假想一下,数年后,国内慢病治疗的独角兽能否在siRNA公司中诞生?编辑 | 姚嘉yao.jia@PharmaDJ.com 总第1941期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www.PharmaDJ.com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