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药企“断臂求生”,国内Biotech和Biopharma新生态开始形成

2022-10-17
合作抗体疫苗抗体药物偶联物创新药
几天前,港股18A公司和铂医药连发两则公告:分别宣布将其处于临床后期的巴托利单抗授权给石药集团子公司恩必普;并终止其于中国的特那西普III期临床试验。巴托利单抗授权公告特那西普终止临床公告两款核心产品“折戟”和铂医药股价大跌根据公开资料,巴托利单抗(HBM9161)是一款选择性地结合及抑制新生儿FcRn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FcRn在防止IgG抗体降解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高水平的致病性IgG抗体会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巴托利单抗通过阻断FcRn-IgG相互结合,加速体内IgG的清除,从而有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目前,和铂医药正在开发巴托利单抗用于重症肌无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天疱疮等多个适应症。巴托利单抗作用机制来源:和铂官网其中已被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重症肌无力治疗领域,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我国重症肌无力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0.78亿美元。因此,巴托利单抗曾被和铂医药寄予厚望。此次和铂医药石药集团子公司恩必普药业签订独家授权协议,恩必普药业将获得,在大中华区开发、生产与商业化巴托利单抗的独家权益。根据协议,恩必普将支付1.50亿元的首付款,该项交易金额最高可达10亿人民币。巴托利单抗和铂医药最为核心的产品之一,截至今年7月初,和铂医药已投资巴托利单抗3.28亿港元。此次和铂医药转让巴托利单抗实属经济寒冬下的无奈之举。根据和铂医药半年报数据,上半年和铂医药研发费用为0.84亿美金,行政开支0.15亿美金,半年度亏损0.73亿美金。截至2022年6月底,和铂医药账上现金剩余为2亿元。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和铂医药再融资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为了活下去,和铂医药不得不卖掉还有价值的研发管线,获得现金流,度过眼前的难关。而另一款核心产品特那西普就没这么幸运了。特那西普是一款全球创新型的针对成年中重度干眼 (DED)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1片段型药物。该药是一种经过分子工程改造的TNF受体片段,被开发成滴眼液眼科局部用药,用于缓解干眼症状。基于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疗效不足趋势,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建议和铂医药根据临床试验方案终止该试验。和铂医药已接受IDMC的建议,不再入组新受试者,但依然会按照临床试验方案对现有受试者进行随访。值得注意的是,巴托利单抗特那西普和铂医药仅有的两款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产品,目前和铂医药虽然还有11款专注于肿瘤与免疫性疾病的候选药物,但均处于临床前至临床中期阶段。受以上消息影响,和铂医药股价于最近几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30%。和铂医药于2020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至今距其股价峰值,市值已蒸发九成。和铂医药股价走势图来源:wind资本寒冬下Biotech各种“断臂求生”在过去几年中,受益于港股18A、科创板等创新药政策红利,国内Biotech在资本市场异军突起。踏中这一波红利的药企,有的已完成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蜕变,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然而,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叠加疫情反复、国际形势、集采压力、创新药内卷严重等多重因素,曾经靠资本拉动的医药市场,情况正急转直下。股价下跌、上市破发、融资难已成为常态,为了生存下去,国内Biotech选择了“卖青苗”、砍管线,甚至裁员。6月5日,三叶草生物发布公告,暂停对SCB-313(TRAIL-三聚体肿瘤产品)、SCB-808SCB-420(Fc融合蛋白项目)三个临床管线的继续投入;减少非新冠项目和新项目的投入。同时,公司计划贷款3亿美元用于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CpG1018/铝佐剂)上市后的商业化运营。三叶草终止管线研发公告6月14日,沃森生物宣布子公司泽润生物决定终止针对手足口病的重组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样颗粒疫苗(毕赤酵母)(即重组EV71疫苗)的临床研究工作。根据公告内容,本次项目终止是基于国内手足口病流行趋势演变及市场竞争双方面因素。8月份,云顶新耀宣布,与吉利德全资附属子公司订立终止及过渡服务协议。将ADC药物——Trodelvy(戈沙妥珠单抗)在大中华区、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退回”至吉利德。基于此,云顶新耀将于短期内获得3.3亿美元左右的款项。云顶新耀Trodelvy合作公告内循环开启,国内Biotech和Biopharma新生态逐渐形成自创立伊始,我国Biotech都有一个成为Biopharma的梦想。在国内,Biotech一般是指以创新药研发为主要目的、尚没有完成从研发型企业变成同时具有生产制造和利润支撑的特定阶段的医药公司。Biopharma则是指涵盖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既有研发,也有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医药企业,它们靠着自身商业化,能实现自给自足。由Biotech成长为Biopharma,曾是大部分创业者的梦想。甚至在创新药引进方面,两者一度是水火不容的两股势力。然而现阶段,“活下去”成为更多Biotech的唯一目标。它们开始变得“接地气”,不再执着于变为Biopharma,而是转身向后者寻求合作,两者开始抱团取暖,之间的“藩篱”迅速被打破,新生态也在逐渐形成。今年2月,石药集团发布公告,集团已收购铭康生物51%的股权,成为铭康生物新控股股东。通过这项交易,石药以较低的代价拿下了铭康生物三代特异性溶栓药铭复乐(TNK-tPA)产品的所有权。铭复乐于2015年在国内上市,用于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治疗;目前正在开展脑梗死溶栓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石药集团收购公告今年6月,四环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轩竹生物上海医药子公司上药新亚达成合作,将两款抗感染新药产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权益授予给后者。轩竹生物因此获得2100万元人民币的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不超过4.19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轩竹生物拥有一流的小分子及大分子创新药研发平台,是典型的Biotech。同月,Biotech三生国健发布公告,将伊尼妥单抗抗体序列用于ADC开发和商业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成都西岭源药业的全资子公司成都科岭源医药。根据协议,三生国健将有望获得包括首付款、研发里程碑付款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在内的合计10.25亿人民币对价,以及未来产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2022上半年国内Biotech与Biopharma合作交易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Biotech与Biopharma的合作交易已有多笔。事实上,在国际上,生物医药领域早已形成Biotech与Biopharma分工合作的产业模式。在全球药品研发管线中,Biopharma凭借其全球化的临床试验能力、营销推广能力能够快速帮助Biotech,将创新药推动上市,而Biotech专业化的研发能力和研发灵活性与Biopharma形成良好互补。在资本寒冬冲击下,越来越多的Biotech由仰望星空变为“脚踏实地”,不再把目标定为开发、生产、商业化等环节的面面俱到,而是聚焦于自己所擅长的研发环节。与Biopharma合作,把远期价值提前变现,或是当下Biotech过冬的最好选择,基于此,资金、人才资源等也能得到更优配置。BiotechBiopharma正在迎来合作新时机,它们的分工生态将更加健康,更有助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新生态的良性发展。参考来源各公司公告医药经理人《中国医药三次转型,终点在哪?Biotech与Biopharma分水岭已现,专科龙头正形成》六日行研社《Biotech公司的明天:升级在左,并购在右,到底路在何方?》盛杰前沿《国内Pharma和Biotech的共赢之道?》扫一扫,申请药渡数据免费试用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