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strong2025年4月15日,映恩生物将在港股挂牌上市,今日暗盘交易中股价大涨80%,对应市值超过140亿港元。2025年4月7日,映恩生物公开发售,基石投资者认购6500万美元,4月10日完成公开招股,认购情况异常火爆:映恩生物此次港股IPO募资金额从1.5亿美元提高到超过2亿美元,目是自2022年最大的18A生物科技港股上市项目;映恩生物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7亿美元,按发售价94.6港元计算,估值11亿美元,估值step-up达到307%,成为历史上估值step-up最大的18A项目;国际配售倍数最高超过14倍,也是2022年以来最高的18A生物科技港股上市项目;在极度波动的市场背景下,纯市场化发行,都是国际大长线和国内大公募支持。映恩生物股东结构多样化, 涉及众多国家的不同机构, 15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6500万美元(约合5.054亿港元),包括礼来、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国际化团队:领导全球临床开发映恩生物的使命是成为全球ADC创新引擎,拥有一支国际化团队,在中美两地运营,成员在新药研发领域有着傲人的业绩。他们领导参与了多个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的全球临床开发,并帮助多款创新药物在中国和美国获批上市。创始人朱忠远博士于中国及美国制药 行业拥有丰富的创业及管理经验。朱博士在生物技术创业及风险投资领域拥有超过20 年的经验,与生物技术行业的创办人、科学家及行业专家建立了广泛的关系。其人际网络及行业知识对组建本公司现有管理团队及顾问委员会起重要作用。QIU Yang(邱杨)博士就任首席科学官,在MNC拥有超过二十年的药物 发现及转化医学经验,主导管线项目的科学方向。在加入映恩生物之前, 邱博士曾担任第一三共跨ADC部门组织的联合主席及转化医学高级总监, 是多种创新ADC疗法开发的主要贡献者,最知名的是于2021年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的HER3-DXd(U3-1402、德帕瑞妥单抗)。牟骅博士就任全球首席医学官,领导映恩生物的全球临床开发团队,并监管临床开发战略。牟博士于药物研究、转化医学和临床开发方面拥有 数十年的全球经验,曾在知名MNC、生物制药公司和投资公司担任领导职务。映恩生物邀请了Antoine Yver出任公司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Antoine Yver博士曾担任第一三共执行副总裁、总裁兼肿瘤研发全球负责人,以及癌症事业部主席。在此期间,他的战略领导将第一三共从一家小分子代谢和心血管制药企业成功转变为一家肿瘤生物制剂公司。在公开履历中,Antoine Yver被称为第一三共全球肿瘤管线开发的关键领袖,其领导工作对ENHERTU®取得实质性成功至关重要。映恩生物获得由世界知名ADC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委员会的支持,主要成员包括Antoine Yver博士及Pasi Jänne博士,二人均为全球ADC药物开发领域的领军人物,及苏岭博士,药物开发及监管事务方面的杰出专家。研发决策映恩生物秉承基于数据的决策模式与CP²竞争策略。C是指“差异化的临床开发(DifferentiatedClinical Development Plan)”。两个P分别指创新的ADC药物平台(Next Generation ADC Platform)和风险管控的研发管线(Tiered R&D Pipeline)。海外交易映恩生物已达成多项重磅海外授权交易,与包括BioNTech, GSK, 百济神州在内的6个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和跨国药企达成多项战略合作,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已收到首付款与里程碑5亿美元,丰富的现金流持续反哺创新研发,形成映恩飞轮模式的闭环, 融入全球制药产业链,拥抱全球市场。技术平台驱动映恩生物目前已建立四大专有ADC技术平台——DITAC、DIBAC、DIMAC 及 DUPAC,这些平台均通过公司内部自主研发的12个ADC候选药物得到验证。其中7个核心产品正在全球17个国家,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开展临床试验。首发产品 DB-1303正在全球开展临床III期,已获得美国FDA和中国CDE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认定(BTD),彰显了其创新性与临床价值。核心产品DB-1311(B7H3 ADC)布局前列腺癌与小细胞肺癌,市场潜力巨大,为前列腺癌的后线与前线治疗带来全新的选择,为雄性激素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带来希望映恩生物科学家团队持续研发具有克服现有ADC耐药潜力的全新机制载荷、双特异性ADC和双有效载荷ADC等多项临床前创新项目。致力于成为全球ADC创新引擎。双靶点ADC双靶点ADC为当下ADC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映恩生物在这个方向也走在了前列。DB-1419是潜在的first in class,靶向B7-H3与PD-L1两个靶点。目前已经启动一期临床。EGFR/HRE3 ADC已经与Avenzo Therapeutics达成高额授权出海合作。自免ADC除了技术迭代,映恩生物也在积极拓展ADC的应用范围,建立了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新一代ADC平台DIMAC,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DB-2304 ADC产品,靶向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上的特异性靶点BDCA2,适应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目前已经推进到一期临床阶段。总结映恩生物的技术和产品管线在行业内达到中国MNC和biotech的认可,此次IPO的火爆认购表明在资本市场也受到国外头部长线基金、国内头部公募基金的支持,进一步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映恩生物在过去几年已经证明国际化临床开发能力,IPO前夜又引进牟骅作为全球首席医学官,可以清晰看到映恩生物推进全球多中心临床开发计划和掌握全球监管格局的战略愿景。未来,映恩生物将致力于从国际化的biotech发展为国际化的biopharma。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