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上药、石药扬子江冲击全球制药20强,最大增量是什么?怎么补?谁想象空间最大?

2021-06-21
创新药并购合作免疫疗法抗体
拼的不止谁大谁小,还有谁能搏得更多增量,谁更融入创新语境,谁能撬动更多资源。
2015年和2020年,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两个分水岭。
2015年药审改革后,中国医药产业从之前的营销为王的时代,转向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
2020年,5年创新实践后,以PD-1中传统药企“落败”为标志,传统药企和创新药企开始正面竞争。
受益于过往的创新准备也好,被创新药企“逼迫”后的奋起转型也罢,进入2021年,传统药企的创新布局开始呈现出加速状态。
有关传统药企布局创新的新闻扎堆出现,主角既包括恒瑞豪森齐鲁扬子江石药等头部公司,也包括科伦绿叶华海海思科华东等特色药企,还包括上海医药这家被资本市场低估的综合型医药企业。
传统药企的创新转型之路怎么走?在接下来5年的存量博弈与增量抢夺中,谁能够棋先一招,谁就能凭借此前积累的生产与销售优势,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住原有地位,或有所精进。
事实上,归结起来,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无外乎两种路径:内生与外延,而具体到创新药布局上,则又可以细分为5类:自主研发、并购创新药企、授权许可创新药项目、合作开发或者单独成立子公司专注于研发创新药。
而布局的第一步,则是在发挥长板优势的基础上,从寻找增量开始。这也是目前已经能够站在全球评价体系中的中国药企,再向更高目标冲刺的路径与方法。
恒瑞上海医药石药等已经进入到全球制药50强的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已经是佼佼者。那么接下来,这些公司谁最有可能成为全球20强,拼得则是在增量空间种快速形成规模的速度与效率。
01 恒瑞的增量是国际化和并购
恒瑞在中国市场已经做得足够优秀,医药工业市值一哥,持续不断地高研发投入,带来产品线的焕然一新。
2017年,恒瑞医药工业营收138亿元,4年后的2020年,收入翻番,达到276亿元,其中肿瘤板块,从2017年的57.2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2.68亿元,增长接近三倍。
产品层面,恒瑞的增量在三方面:
首先是肿瘤药。目前已经占到总销售额55%的肿瘤领域,必须也必定是恒瑞接下来发力的重点。
其次是新领域的布局,比如慢病。恒瑞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在不同场合都表达过对慢病领域的关注,接下来将重点布局,其中包括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眼科等。
第三个是罕见病领域。张连山认为,中国药企拓展国际市场,可以从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入手,而罕见病则是他讨论的主要方向。
市场层面,恒瑞的增量是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公平地说,恒瑞在国际市场商业化拓展上的成绩乏善可陈。2017年海外市场销售额为6.37亿元,2020年只达到7.58亿元。
国际化作为恒瑞医药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必将是目前其业务发展的重点。
事实上,国际化是中国传统药企普遍面临的难题。在美国市场,仿制药干不过印度,创新药无法与欧美日等跨国药企匹敌。
恒瑞的方法也没有脱开以往传统药企拓展海外市场的方式,仿制药方法加速注册力度,欧美日主流市场外,开拓新兴市场。
同时,推进创新药的海外临床,加快海外属地化研发团队建设,力争创新药早日实现海外上市销售。
此外,自主研发之外,恒瑞的外延式创新布局近两年来也持续展开,投资了璎黎药业瑞石生物,同时与孙飘扬一起出资设立瑞利迪(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专注于抗病毒药物研发。
2021年全球制药50强榜单中,恒瑞医药位列38位,比排在第20位的梯瓦差450亿元。入榜不是目的,但怎么在创新药企环伺的情况下,不断推陈出新,具备国际竞争力,则是恒瑞需要面对的挑战。
总体上来看,路径有两条:创新药在主流市场上市后,成为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或者“颠覆”恒瑞过往的发展基因,完成一次大并购。盘点全球制药50强中排位前20的公司,除了新成立的晖致外,其余都是多起并购加身后,才成就目前的体量。
02 上海医药的增量是资源集纳与消化后的整合
上海医药在中国医药产业中,是一头当之无愧的“大象”。年营收接近2000亿元,其中,商业1682亿元,工业237亿元。
2020年入榜《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473位,是仅有两家中国药企之一。同一年,以处方药销售额入榜全球制药50强,位列48位。2021年在全球制药50强中,跃升6位到第42。
上海医药的优势是盘子大、底子厚,而且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制药企业,在调动资源的能力与张力上,与其他药企相比,优势明显。
上海医药工业板块营收达到237亿元,毛利率58%,过亿单品超过42个。但截至2021年6月其市盈率仅为7,总市值在600亿元左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医药的工业板块的投资价值,严重被资本市场低估:医药制造业板块平均市盈率65,而上海医药远低于此。
但如同硬币的两面,优势从另外的角度看,则可能成为影响其发展的挑战:如何平衡企业所有制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如何化繁为简,在大体量的基础上灵活经营等等。
不过,幸运的是,上海医药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激活其创新实力,在存量挖潜与增量拓展上,全方位布局。
2018年,商业板块凭借对康德乐中国的并购,一举从中国第三跃升为第二,并在香港设立海外总部,迈出国际化重要一步。
2019年,落地首期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真正把市场化激励机制纳入到公司管理中。
研发投入逐年增多,从2015年6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接近20亿元,由此带来在研创新药物的不断增多,截至到2020年末已经达到25项,15项进入临床或上市阶段。
此外,上海医药还持续拓宽生态圈建设,着重聚焦于创新药领域,与康希诺生物达成战略合作;领头参与了成都威斯克生物的 A 轮融资;力拓罕见病药物领域,正式成立运营上海上药罕见病医药有限公司;基石投资科创板艾力斯药业和港交所赛生药业;与多家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平台,并成功转化包括 CAR-T 细胞治疗等在内的多个前沿项目;参与 500 亿元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首期设立,在优质标的识别、早期项目孵化、创新领域布局等多方面形成战略协同。
2021年5月,随着云南白药计划以112.29亿元战略投资上海医药的公告发布,并可能成为第二大股东后,上海医药其后的发现为产业界留足了想象空间。
云南白药拥有丰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此外,在中药及保健品、消费品的打造上也积淀了众多宝贵经验。而中药及保健品业务是上海医药工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层面拥有从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到中药门诊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保健品层面,2016年上海医药并购的澳洲保健品公司Vitaco拥有众多品类保健品;此外,上海医药还拥有益生菌、抗衰老、藏红花等系列医美类保健品。更重要的是,在集采降价、医保控费趋势下,保健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事实上,为了能够实现中药与保健品板块的协同,在上海医药发布云南白药定增消息的第二天,上海医药云南白药天津医药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建“云天上•复兴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产业联盟”,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中药大品种。这项动作也被业界认为是,上海医药工业板块仅依靠中国市场的增量拓展,就有望进入全球制药20强。
此次募资,上海医药计划共从上实集团和云南白药募得143.84亿元,募资完成后,按照此前上海医药公布的募资使用分配,除30亿元用以归还公司债务外,后期100多亿元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管线的推进、研发基地与研发平台的建设、BD项目的引进等。这也意味着,上海医药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药物进入到临床乃至临床后期阶段,自主创新药的上市,已经排在日程表中。
已经有百年历史,营收接近2000亿元,在职员工接近5万的上海医药而言,任何的创新举动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只要方向正确,大象起舞后能带来的能量充满想象空间。
03 石药的增量是大分子
2020年石药集团成药销售收入为204.05亿元,实现了13.8%增长。以此业绩,石药集团今年新入榜全球制药50强,位列第44位。
石药集团是中国原料药企业转型制剂且布局创新的代表性企业,也是成功实现转型的优秀案例。但在大分子领域的布局,石药集团显然没有跟上节奏。
2000年全球销售额Top10创新药中8个为小分子药物,从2008年开始Top10销售额创新药中的小分子药物还能勉强占领半壁江山,到2019年Top10中仅有4个为小分子,小分子药物冲顶销售额TOP1越来越难,小分子创新药物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的占比也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目前,为石药集团贡献销售额的产品几乎都为小分子药物,包括恩必普、玄宁、美多素、克艾力等。在石药集团30多页的年报中,仍未见到近年来火热的大分子药物的相关销售收入。
石药集团2020年年报显示,石药集团目前在研项目约300项,其中大分子创新药40余项。
事实上,石药集团的大分子新药研发平台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石药集团在中美共拥有 5 个大分子新药研发平台,覆盖了早期发现、工艺开发及转化、工艺优化及产业化中试等环节。
根据其官网信息显示,目前石药集团共有4款大分子药物处于临床三期阶段,分别是,抗RANKL单克隆抗体JMT103(高钙血症/骨巨细胞瘤),抗EGFR单克隆抗体JMT101(实体瘤),抗PD-1单克隆抗体SYSA1802(肿瘤),奥马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其中JMT103预计最早在2022年上市。
此外,石药集团还有一项比较“神秘”的大分子药物ALMB-0168,该产品是由石药集团美国子公司Alamab Therapeutics负责研发。Alamab Therapeutics石药集团于2017年在美国成立,致力于开发首类抗体药物。
ALMB-0168是首个针对新靶点半通道膜蛋白连接蛋白43(Cx43)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骨肉瘤、骨转移瘤。2019年,ALMB-0168获得了美国FDA颁发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04 扬子江的增量是产品
扬子江不是全球制药50强企业,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她的体量足以上榜。每当全球制药50强榜单发布,业内的人都会疑问,为什么没有扬子江?这确实是美国这个榜单最大的BUG,但也情有可原。
虽然50强榜单上也有两家未上市跨国药企:德国的BI和法国的施维雅,不过,这两家跨国药企公布其全球制药业务收入,使得数据可查有排名依据。但扬子江的工业收入到底是多少,一直被猜测,从未被证实。
这个制药“帝国”一直以商业化能力强悍而被业界所共知。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对扬子江的罚款以及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其销售体系管理的一角。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扬子江构建了一条从生产到终端放量的开阔大道,只要有产品放进去,就可以实现销售放量。
因此,扬子江接下来的增量,更多是从引入产品层面发力,且动作频繁。
2021年5月,扬子江药业迈威生物就两款生物创新药的境内权益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约定,扬子江药业将分别获得一款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rhG-CSF,代号8MW0511)在合作区域内的独家生产及商业化权益,以及一款PD-1(9MW1111)PD-1(9MW1111)在合作区域内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针对PD-1项目,扬子江药业还将获得与任意其他一种或多种药物联合用药的独家开发权益,迈威生物将保留开发双抗、多抗等其他形式药物的所有权益。双方将在合作范围内共享未来的商业化收益。
2021年3月,扬子江药业通过子公司海尼药业与韩国大熊制药达成合作,以最高3.38亿美元获得大熊制药研发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Fexuprazan的研发、销售和供应权益。2020年年底,Fexuprazan在中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申请已获得NMPA的批准。
2020年10月,扬子江药业长春安沃高新生物制药建立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在中国推进8种生物类似药的商业化。当时,扬子江药业创始人将这一商业伙伴关系称为扬子江在“生物仿制药国际合作的一次尝试”,并表示扬子江的愿景是开发,制造和引进高质量的生物仿制药。
恒瑞、上药、石药、扬子江冲击全球制药20强,最大增量是什么?怎么补?谁想象空间最大?
Preview
来源: E药经理人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