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3天撤1个IPO,海外狂抄底中国Biotech。谁来拯救中国的创新药?

2024-04-10
·
交易
IPO免疫疗法细胞疗法并购
撰文| 石若萧编辑| 润屿 彡氜4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爱康生物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IPO终止。2024年以来的“IPO撤回潮”,还在生物医药行业延续。据统计,仅在第一季度,就有80家企业选择主动撤回申报材料,其中医疗健康类企业多达23家,医疗器械、创新药、IVD、医美等领域均有涉及,内里原因多种多样。阶段性收紧IPO面向的是所有行业,但因在寒冬中受困许久,亟需融资的医药行业似乎显得更惨了些。回望2023年Q1,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都笼罩在低沉的氛围当中。Biotech裁员、破产、重组持续不断,硅谷银行破产事件让行业情绪降至低谷,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分别降温。同一时间,A股和港股没有一家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IPO过会。一年过后,国内药企以IPO为退出路径的形势仍较为艰难,而在大洋彼岸另一边,生物科技领域资本市场已明显有了复苏之势。一级市场投融资火热,二级市场同样恢复热闹,CG Oncology上市首日大涨96%,“自免CAR-T第一股”Kyverna等明星公司相继以大的募资额登陆美股。此外,美股上市公司陆续将“并购之手”,伸向了中国的Biotech。4个月时间,已有4起国内Biotech被并购案例,买方全是海外药企,其中两家都是“余粮”较为充足的Biotech。通过并购一事,身为买方的Biotech几乎一分钱没花,就让自己市值一夜之间翻了倍,而身为卖方的中国创新药企,很可能让自己的股东纯赚超出N倍的钱。“冰火两重天”的形势下,很多人都在忧心,如果情况迟迟不改善,好不容易养大的中国Biotech会不会都变成“别人家的孩子”?IPO“卡住”之后,是并购还是“收割”?早在今年初的JPM大会上,就有行业大牛预言,由于中国市场短期受到“疫情泡沫”影响,2024年增长还无法恢复;但放眼全球市场,从上半年开始,将会逐渐从底部回升。3个月的时间,充分验证了这一预言。刚一开年,美股多家医疗企业公布了IPO消息。最早的是1月2日,CG Oncology申请纳斯达克IPO获受理,并于25日成功上市,成了开年首家成功IPO的生物科技公司;接下来ArriVent Biopharma、Kyverna Therapeutics、Alto Neuroscience、Metagenomi、BrightSpring Health Services、FibroBiologics、BioLingus等企业紧随其后,造就了一波小小的IPO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美股生物医药领域已经有10家公司IPO上市,累计融资规模达13.4亿美元,约人民币96.9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还有一家中国公司:专注于医疗营销的浩希健康。然而将视线转回国内,热火朝天的景象霎时变得冷淡起来。虽然也有一些“好消息”,比如2月,A股中华阳智能、海昇药业两家企业上市。但前者并不是一家专门的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其主营业务是微特电机,近几年才将一部分业务拓展到了精密给药装置(医疗器械)领域;后者上市首日即破发,截至发稿,其市值在12亿元左右。此外,赛分科技健尔康的上市申请都已过会,但都还未正式开始上市交易,且此前两家公司都已排队一年有余。面对重重困难,不少企业选择转战港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华昊中天太美医疗陆道培医疗讯飞医疗九源基因等多家医疗企业都向港股发起了冲刺。但与A股一样,一季度上市成功的同样仅两家企业:美中嘉和荃信生物。但港股估值偏低,流动性差,也算不上“最优解”。为了更好地实现退出,除了IPO,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开始将收并购纳入考量。“第一枪”由去年底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所打响,紧接着,又有三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被海外药企并购。最近一起发生在4月3日,丹麦药企Genmab宣布以18亿美元并购国内一家ADC Biotech——普方生物。“并购潮”发生之初,产业界的态度普遍乐观,认为是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研发能力受到全球认可的表现。但当并购连续发生四起,买家却无一来自国内之后,才感觉到了些许“不对劲”,加上近期猛增的License-out数量,“生物科技核心资产被外资密集收割”“外资正在抄底摘桃子”的悲观说法渐渐流传了开来。 推荐阅读 * IPO的“死路”与创新药企的“活路”* 看清数字,提高投资效率!H50首发2023医药产业投融资报告何时才能“肥水不流外人田”?IPO不顺,早期投资者缺乏退出通道,连带着会影响新领域的融资热情。据《2023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统计,近两年,产业融资数量和金额双双下降。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了医药领域的投融资井喷。2021年的高峰期,融资项目达到1630起,总融资额2799.38亿元(回复“赚钱”获取报告全文)。与之相比,整个2023年,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总计891起,累计金额约907.86亿元——数量减半,金额不足当时的三分之一。雪上加霜的是,许多2016年前后批量成立的人民币基金如今已过了7年的存续期,正面临着清算潮,行业整体进入了退出周期。一系列因素反映到融资端,情况依旧萎靡不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医疗健康领域共270起,其中1月109起,2月80起,3月81起。已披露的融资总金额共138.79亿元。这些投融资事件总金额普遍不高,按月统计,1月披露金额最高的投资事件为箕星药业1.62亿美元D轮融资;2月为ADC药物研发公司普方生物1.12亿美元B轮融资;3月为新型疫苗平台华诺泰生物总额6亿元B轮融资。这些案例中,主导方仍是外资居多,比如箕星药业的1.62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拜耳、RTW投资公司共同领投,其中拜耳出资3500万美元,RTW投资公司出资1.27亿美元;而普方生物在完成B轮融资后不久,便被丹麦药企Genmab所收购。选择脱离中国资产,走向全球的还有天境生物。今年2月,其在向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转型的战略指引下,宣布剥离企业在中国的资产,将在中国的100%股权资产和运营权限未来交由天境(杭州)公司操持。据悉,这起股权交易的总对价最高可达8000万美元,最终数额由视天境(杭州)未来实现的里程碑事件决定;此外,天境生物将保留与三款在研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优先谈判权。相比之下,欧美处于早期阶段的Biotech融资情况要好很多,有了明显的复苏迹象。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的Biotech在今年第一季度总计融资68亿美元,相比2023年最活跃的季度增加了近10亿美元。其中,共有26家公司完成了总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8家是肿瘤药企,另外5家是专注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新创公司,有18笔融资涉及处于临床前或临床1期的Biotech。综上可见,与国内相比,欧美的Biotech在早期阶段拿到的钱更多,到了中后期,退出通道也更加顺畅。这一过程中,还在不断“吸食”中国Biotech的养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过去一年到现在,并购整合与License-out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爆发,但本土Pharma、Biopharma和Biotech之间的交易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火热趋势。不少业内人士呼吁,中国的Pharma和中国专业的医疗投资人,要能够慧眼识珠,将国内有具备“真东西”的优秀企业和创新产品技术留在“自己人”手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前提是本土Pharma们的资金储备量和风险承担意愿。有数据统计,国内前十大头部公司资金储备大概在200亿美元左右,而全球前二十大药企账上现金大概超过了3000亿美元,不在一个量级。同时头部一些传统大药企自身还在转型过程中,创新药的占比还在逐步上升。当下国内产业并购体量最多只在十亿、几十亿人民币之内,真正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上百亿规模的并购,目前还几乎没有。改变这一格局,离不开行业领军企业观念的变化,以及他们自身实力的快速增强。好在不只有企业一方面在努力,近两天,多地发文对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支持,比如广州、珠海都对创新药企提出了“发钱”政策,而北京则大力压缩审评审批事件,并在支付端做了些许放松,对符合条件的新药新技术费用,不计入DRG病组支付标准,单独支付。投融资“放水”,支付端改革,或许短期内,国内药企还无法同MNC并肩,但长期来看,前景依旧是光明的。差距再大,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有一天能够赶上去。回复“CXO”,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