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药企的B面:孵化者的成与败 | 投资观察

2023-09-03
IPO临床3期抗体药物偶联物并购财报
//  大药企扶持下的Biotech,确实走得更顺利一些。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恒瑞医药孵化的瑞石生物恒瑞源正都完成了融资。而逐渐趋于收紧状态的科创板,依然愿意向没有盈利的智翔金泰打开了大门。一、二级市场似乎都更愿意相信这些背靠大树的初创企业的故事。上周末,证监会“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新规让Biotech的上市之路再度蒙上阴影。未盈利本就是创新药公司难以撕下的标签,破发更是这两年的家常便饭。对于实际控制人和股东减持的限制,可能令Biotech上市变得更加艰难而慎重。与此同时,“并购”成为热议的话题。确实,并购与上市向来此消彼长。回顾十年前的历史,2012年证监会叫停IPO之后,2013~2015年中国并购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医疗医药行业也是当时热门板块。彼时,中国的创新药公司尚在萌芽期,并没有参与到其中。而如今,IPO再度收紧,在资金上“黔驴技穷”的Biotech们逐渐放弃“成就伟大企业”的幻想,开始寻找大药企买家。拥有丰富现金流的大药厂们,这些年除了专注于自身,也在通过孵化来实现创新的加速。与单打独斗的Biotech们不同,那些脱胎于大药企的创新药公司从一开始就有相对清晰的成长路径。顺着这条路径,走到深处的岔口,它们又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命运。自建商业化团队,属于科伦的高光8月28日晚间,科伦博泰在港交所公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开支共4.9亿元,实现收入10.46亿元,同比增长203.26%,归母净利润-3113万元,同比少亏了88.51%,科伦博泰距实现盈利越来越近。今年7月在港交所实现上市的科伦博泰,IPO 募资超过12亿港元,是近两年来港股市场生物医药行业最大规模的IPO。不仅如此,在Biotech哀鸿一片的香港资本市场,不到两个月时间,公司股价实现了超过30%的涨幅(截至8月28日数据)。可以说,承载了科伦药业创新使命的科伦博泰,是大药厂孵化中相当成功的案例。两周前,科伦博泰公布了核心产品TROP2-ADCTROP2-ADC(SKB264MK-2870)最新的研究进展:用于治疗既往经二线及以上标准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根据期中分析数据结果,科伦博泰计划近期与CDE沟通关于SKB264递交上市申请的事宜。科伦博泰在ADC领域的大获成功始于2022年与默沙东达成的系列合作。同时,也将国内ADC领域的授权交易推向了高潮。目前,除了项目合作之外,默沙东也成为了科伦博泰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6.23%的股份。第一大股东科伦药业持有63.27%股份。除了ADC产品之外,科伦博泰PD-L1 单抗泰特利单抗(A167)PD-L1 单抗泰特利单抗(A167)已于 2021 年 11 月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最新的业绩公告显示,科伦博泰已经完成了A167联合化疗作为一线疗法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3期试验的患者入组。在非肿瘤领域,科伦博泰选择了自免、肾病哮喘等赛道。目前,其JAK1/2抑制剂A223正处于临床2期阶段,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斑秃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当下很多biotech选择商业化合作伙伴,科伦博泰则是正在组建自己的后端团队,建立包括市场、准入与商务、医学事务、销售以及战略运营等多个部门。公司表示,将优先考虑在中国有医疗需求的治疗领域,如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癌等,通过多样化的管线提供协同治疗选项,以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将继续采取灵活的策略,以协同合作,从而在主要国际市场获得商业价值。自免+肿瘤智飞的另一只翅膀脱胎于智飞生物智翔金泰,也在今年6月30日登陆科创板。不过,二级市场似乎对它没有太多的热情。不仅IPO首日破发,上市以来股价累积跌幅22.54%(截至8月28日)。智翔金泰选择了自免、感染肿瘤三大领域。其中,自免产品 GR1501(IL-17A单抗)IL-17A单抗),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有望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该产品的另一个适应症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3期临床试验也已完成入组。同样作为IL-17A单抗,诺华司库奇尤单抗一骑绝尘,礼来依奇珠单抗也不逊色,让智翔金泰看到了市场的潜力。当然,自免领域在中国已日渐白热化,不同的适应症竞争也相当激烈。目前,国内IL-17A单抗针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研发中,智翔金泰恒瑞的临床试验进展最快。君实康方丽珠等多家企业正在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8月31日,智翔金泰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毫无意外,公司继续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亏损3.88亿元。研发费用继续攀升,上半年研发支出2.88亿元。进入实体瘤细胞治疗赛道的恒瑞提到自免,恒瑞医药也是赛道中的主力选手。几年前,快速发展起来的瑞石生物正是由恒瑞医药在背后支持。今年,瑞石生物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的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这也是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国内自主研发的JAK1抑制剂。去年,瑞石生物逆势完成了近1亿美元的A轮融资。拓展阅读  国内“自免一哥”是谁?而恒瑞医药的另一个孵化企业恒瑞源正也浮出了水面。一直以来,恒瑞医药被认为是细胞治疗领域的迟来者。而成立于2015年的恒瑞源正,就是恒瑞在CAR-T领域的一次重要的尝试。恒瑞源正在研产品管线包括MASCT、TCR-T免疫细胞、TCR双抗产品。据公司方面介绍,MASCT产品不仅可以针对实体瘤,同时能实现多靶点对抗肿瘤异质性,并且对抗免疫逃逸。其中,几款针对实体瘤的自体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今年5月,公司悄然完成了超过2亿元的C 轮融资。与科伦药业期待创新转型有所不同,对恒瑞医药来说,在过去几年孵化一系列小而精悍的创新药企业,可以用较少的研发开支试水不同的赛道,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轩竹生物,四环扔不掉的包袱与上述已上岸或完成融资的孵化公司不同,四环医药旗下的轩竹生物倒在了上市前最后一步。2012年四环医药全资收购100%股权后,轩竹顺势成为四环医药的创新药研究院,并于2018年独立运营。2019年~2022年9月,轩竹生物研发投入分别为4.16亿元、2.31亿元、3.70亿元、4.12亿元,合计烧掉14.29亿元,换来的成果是公司具备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研发体系,产品管线涵盖小分子化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2021年,轩竹开始谋求上市。上市审核委员会对其上市申请暂缓审议,并问询:一是公司主要在研产品与国内已上市产品和其他竞争方在研产品相比是否有技术优势;二是主要产品是否有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商业化方面的规划和优势。公司高管及承销机构的回复显然没有令审核委员会满意。目前,四环医药仍间接持有轩竹生物62.39%的股权。自2018年开始,四环随着经营状况的恶化,股价开始走入漫漫下跌模式,一方面已无法为子公司生物大规模补血,一方面亟需将想象空间更大的轩竹生物推向资本市场,反向为母公司带来支撑。而证监会的减持新政策出炉之后,四环医药通过二级市场甩掉轩竹生物变得更加步履维艰。或许,考虑出售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决策。最近几年,在大药企扶持下的Biotech,确实走得更顺利一些。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恒瑞孵化的瑞石生物恒瑞源正都完成了融资。而本就处于收紧状态的科创板,依然向没有盈利的智翔金泰打开了大门。一、二级市场似乎都更愿意相信这些背靠大树的初创企业的故事。反过来,对于大药企来说,无论是如科伦药业这般创新转型,或者像恒瑞这样希望进入不同的创新赛道,通过孵化的方式,确实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些目标。如今,对大药企来说,除了孵化还有了新的选择。未来的并购潮,可能早已经暗流涌动。一切取决于一个好的标的和合适的价格。 编辑 | 姚嘉yao.jia@PharmaDJ.com总第1949期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www.PharmaDJ.com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