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vs 9个月,中美新药审评差异在哪?II期以前新技术没人敢投?产业理想与现实还差多远?

2024-04-07
免疫疗法临床申请疫苗细胞疗法
FDA担任审评员近20年,早已深谙新药临床试验审批审评之道的余力没想到,成为创业者后,他会在申请临床试验(IND)时,在CDE“卡”住了,甚至为此要多耗费9个月的时间……撰文| Kathy编辑| 顿河当安可康生物在今年2月收到FDA发出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时,创始人余力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1月递交申请,2月得到监管批准,双矛I型溶瘤病毒进入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I/II期试验一次性获得FDA的批准,其实我们是成竹在胸的。”而让余力此前颇感担心的原因来自于,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递交临床申请时,CDE两次要求补充材料。余力告诉E药经理人,这也是他过去一年里最担忧的事。不过FDA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我相信国内的临床试验申请也会有好消息的。”也正是这番亲身经历,让曾经在FDA任职19年的余力更明显地感受到FDACDE在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中存在的差异性。从监管方到创业者在选择回国创业前,余力曾在美国FDA工作长达19年,负责并主持了绝大多数黄热病毒属疫苗IND审批,同时还负责了黄热病毒疫苗和乙型脑炎疫苗的上市审批,以及上市疫苗的监管工作。在FDA任职期间,余力积累了丰富的病毒学专业知识。这也让他对一代溶瘤病毒的存在的弊端有了更深刻认识。为了克服溶瘤病毒作为生物药的缺陷,余力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自主研发了黄热病毒属载体平台,用于免疫治疗肿瘤的二代溶瘤病毒生物药物。“这是一种能够进行广谱实体瘤治疗的新型免疫生物疗法,具有溶瘤病毒和CAR-T疗法的双重治疗原理。”可以说,在FDA任职期间开展并取得的一系列前沿的研究成果,让余力积累了后续开发溶瘤病毒产品的研究基础。虽然自90年代起,余力便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任教,此后20年又供职于FDA,但余力对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关注从未降低。近些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肿瘤创新药的研发,不过余力也直言道,“三大常规治疗肿瘤,仍然有56%的肿瘤患者依旧不能实现完全康复,现有的几大热门生物疗法也存在许多缺陷,难以根治肿瘤。”在某些领域,尤其是溶瘤病毒这一细分赛道,目前国内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这也是余力在2018年毅然决定离开FDA回国创业的初衷:“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优势让我看到了巨大的潜力,我想把我研发成果带回国内,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发溶瘤病毒肿瘤治疗平台和核酸基因治疗平台。”在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领域40年的技术积累与基础科学研究经验让余力对溶瘤病毒有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其治疗原理和潜力。其次,余力在FDA多年的疫苗审评和审批工作经验,让他对生物医药产品的监管要求和流程有着清晰的认识。“这些都有助于让安可康的溶瘤病毒产品在研发和注册过程中少走弯路。”然而,当安可康两次递交临床试验申请都被CDE要求补充材料时,“是有点委屈的。”余力回忆道,他感受到了“沟通之间的差异”,这也让余力更直观地认识到FDA与NMPA在药品审评审批机制方面尚存的异同。“FDA在审评药品时与国内审批机制在安全性要求、产品质量和管控方面都是一致的。”毫无疑问,这是全球所有监管机构在药品审评审批时的第一准则。然而,在审评的方法学上,两者可能存在差异。余力直言不讳,FDA主要依赖其专业人员进行审评,他们利用科学知识和逻辑的审批方式,以及独特的监管理念。在审评过程中,FDA强调为病人的需求服务,支持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在执行严格的安全性法规的同时,保持相对宽松的态度。此外,FDA与申请者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他们会根据申请者提供的信息和资料范围,给出建议,并帮助申请者改进申报资料和产品要求,从而更顺利地通过审批。在他看来,国内药监部门在审批流程和方式上仍然有不断优化和改革的空间。增加专业的审评人员十分必要。“相较于FDA近8000人的审评队伍,国内审评审批机构专业的审批人员数量不足,使得审评机构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在余力看来,这会导致审批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学习和掌握产业中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在审批过程中有时过于谨慎和保守,从而影响了对创新产品的评审。增加专业审评人员,提升专业素养,是改进审评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的关键。“可以参考借鉴海外监管机构,尝试引入先进的审评技术和工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审评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方面是扩大审批人员队伍数量,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审评人员的审评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审评能力。”余力回忆起在FDA任职时的经历,可以鼓励审评人员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和审评理念。此外,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专家参与审评工作,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措施,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审评人员的审评能力,促进创新药的快速发展。毫无疑问,审评机构在促进创新药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对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只有符合标准的药物才能进入市场。审评机构还承担着积极支持创新药的研发和审批,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和服务,为创新药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产业的理想与现实还有多远?从FDA审评主管与高级审评员,到初创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从监管方到产业界,角色的转变让余力对国内创新药产业发展中的机遇及正在经历的原始创新匮乏、人才紧缺、资本寒冬、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挑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见解。由监管者变为创业者,余力正在直面当前的寒冬期:“初创型biotech公司确实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在研发立项、战略布局的选择上做出一些变化调整。”首先,在研发立项方面,biotech公司会更加注重项目的实际价值和市场前景,而非仅仅追求技术的先进性。由于资金有限,初创公司需要更加审慎地筛选研发项目,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够为公司带来实际的收益和增长。同时也要加强与市场和投资人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调整研发方向。其次,在战略布局方面,biotech公司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根据市场趋势和竞争态势,调整公司的战略方向,确保公司能够在未来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从企业的战略调整方向来说,biotech公司往往规模小,因此战略调整也相对灵活。例如,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会暂时放缓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发展,集中资源投入到核心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上。此外,及时对因为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带来的对运营模式和战略的影响做出调整。“对安可康生物来说,也是如此。”从投融资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特别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这主要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前几年的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生物医药领域的泡沫破裂、以及市场退出和资本进入的整体放缓。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寒冬状态。在余力与资本方、biotech公司同行的交流中,他发现他们对创新药和差异化药物的关注度依然很高,但整体心态变得更加谨慎。如今的产业里流传着“投资人不敢投II期以前项目”的流言,余力不由得感慨道:“如果不敢投资‘丑小鸭’,何来‘白天鹅’?”但余力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终将到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更多成功案例的出现,资本方对新兴技术赛道的认知将会逐渐提高,未来会有更多的资本愿意重新回到创新药领域。不过,现实中的创新药生态与理想状态相比,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一个良好的创新药生态,首先在监管环境上,是友好且灵活,稳定、透明且高效的,能够给予创新公司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当一家公司提交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时,监管机构应该在保障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公司完善申请材料,避免简单地拒绝、驳回。在这样的环境下,监管机构不仅会对创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也会积极与创新公司沟通,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监管要求。同时,监管机构还应该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迅速适应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在监管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申报前的会议并没有像美国那样有效地帮助公司完善申请材料。在美国,临床申报前的会议中(pre-IND meeting),监管机构会针对公司提交的部分资料提出意见,并帮助公司在未上报的区域完善资料。从现实来看,国内的监管机构与biotech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有时还不够充分,中国的审评机构在类似环节对企业提供的实质性帮助上还有待提高。此外,审批流程中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如审批时间过长、对创新药物的评审标准不够明确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创新药的研发进度和市场竞争力。除了监管环境外,一个良好的创新药生态还需要一个活跃、健康的投资环境。投资人应该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看到创新药的巨大潜力,愿意为创新药的研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投资人还应该与创新公司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药的研发进程。此外,投资人对创新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也有待提高。一些具有潜力的FIC创新项目常常因为投资人“看不懂、看不透”而没人敢投,进而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继续进行,这无疑是对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内的投资人与投资机构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创新药的研发过程和市场前景,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一个良好的创新药生态还需要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人才储备。在产业链和人才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还需要从国外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应该紧密而高效,能够确保创新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让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投身于创新药的研发中,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药生态,我们需要在监管、投资、产业链和人才等多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创新药的发展,提高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市场上的竞争力。 编者按 【关于向“新”提“质”】当“创新药”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新质生产力成为行业“高频热词”,产业希冀着未来3-5年后,中国医药创新在全球的竞争力能有更多想象空间。然而,站在当前的产业调整期,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还需要克服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审批审批制度优化等等诸多挑战。中国医药创新该何去何从依然是当前行业关切。因此,E药经理人推出【向“新”提“质”】专题,希望通过集合更多的产业声音,引领中国创新向前,推动中国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回复“CXO”,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