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疾病新药联盟、元羿生物艾昆纬共同发布《中国帕金森疾病蓝皮书》

2024-04-11
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帕金森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国际和中国对帕金森疾病方向的政策和科技研发的关注仍较少,帕金森疾病亟需更多相关政策的支持,以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为深入分析帕金森疾病及相关政策、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未来研发方向、全球和中国既有药物和研发管线药物格局、全球和中国研发现状以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概况。IQVIA艾昆纬携手中国帕金森疾病新药联盟(ACT-PDCN)和元羿生物于近日共同发布《中国帕金森疾病蓝皮书》,并于2024年4月7日举办了线上发布会。此次蓝皮书的发布,旨在为帕金森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持,提升政府、医院、研究机构、医药公司等社会各界对帕金森疾病的关注度,进而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相关的社会负担。本文摘选蓝皮书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一、帕金森病概述及相关政策1.1 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路易小体的形成和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特征可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核心运动症状包括动作迟缓、肌强直和震颤(静止性),晚期患者可表现出姿势平衡障碍。常见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有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基因及其互作的共同因素相关。图1:帕金森病的生理学定义1.2 帕金森病的特点和危害帕金森病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方面。在运动症状方面,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等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并伴发左旋多巴治疗相关的运动并发症。在疾病晚期,可能出现躯干中轴症状例如姿势不稳、冻结步态、跌倒、吞咽困难和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研究发现在病程17年以上的患者中,高达80%的帕金森病晚期患者有冻结步态的情况,其中60%会出现跌倒和受伤。除了大家熟知的运动症状以外,非运动症状贯穿帕金森病的整个病程。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涵盖感觉异常、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中,嗅觉障碍便秘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典型的帕金森病前驱症状,这些症状在运动症状出现数年前就可能出现。研究表明,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影响更甚于相应运动症状。1.3 中国帕金森病相关政策中国在帕金森病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推动技术创新,加速药物审批,并减轻患者负担。图2:中国帕金森病相关政策目前国际和中国都相对较少关注帕金森病方向的政策和科技研发,因此帕金森病亟需更多相关政策的关注和支持,以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二、帕金森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1 帕金森病的诊断当前,帕金森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诊断,即病理证据显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残留神经元中出现路易小体。然而,病理诊断可及性低,需要通过尸检实现,在临床患者实际诊断的应用中存在困难。因此多年来,帕金森病的诊断一直以患者临床症状为主。在帕金森病出现典型运动症状之前,还存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前(preclinical)阶段和前驱期(prodromal)阶段。帕金森病的临床前阶段,患者虽然已经出现病理变化,但未表现出任何症状,因此对此阶段的诊断尚未有明确的标准。帕金森病前驱期的诊断共识是基于概率的诊断,即通过考虑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及前驱期相关症状和体征计算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进行预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曾改变了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α-突触核蛋白是当前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热点之一。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的病理标志物路易小体中最重要的成分,其在帕金森病发病和逐渐加重过程中的病理沉积及播散,构成了主要病理基础。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辅助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也有了初步的证据,如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人体夜间呼吸信号数据来进行帕金森病的预测。可穿戴设备可客观准确地捕捉复杂多样的运动和非运动特征,并具有可持续记录的特点,有助于帕金森病患者长期管理中的症状评估监测。提升帕金森病的早期精准诊断,建立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体系是目前帕金森病诊断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评估疾病进展或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对疾病修饰疗法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2.2 帕金森病的治疗帕金森病目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和心理干预等。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仍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包括症状控制、治疗指南更新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以及对疾病修饰疗法的迫切需求。图3:帕金森病的治疗三、全球和中国抗帕金森病药物格局分析3.1 美国及欧洲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格局美国抗帕金森病市场规模最大,且呈持续增长趋势。2022年,美国抗帕金森病市场规模为9.9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4%。按药物类别分类,美国市场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三类药物分别为复方左旋多巴/左旋多巴类药物(2022年占比49%)、DAs(2022年为34%)和MAO-BIMAO-BI(2022年占比7%),剩下四类主要药物占比不到10%。按分子分类,美国市场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三类分子分别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2022年为45%)、罗替高汀(2022年占比16%)以及阿扑吗啡(2022年占比8%)。整体来看,自2020年以来整体的市场结构基本稳定,规模最大的药物一直为复方左旋多巴类药物。图4:美国帕金森治疗药物格局欧洲五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抗帕金森病药物上市种类丰富,竞争格局较为均衡。2022年,欧洲五国抗帕金森病市场规模为15.2亿美元,同比2020年下降1%。按药物分类,欧洲五国市场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三类药物分别为DAs (2022年为41%) 、复方左旋多巴/左旋多巴(2022年占比37%)和MAO-BIMAO-BI(2022年占比13%) ,剩下四类主要药物占比不到10%。欧洲五国市场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三类分子分别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罗替高汀以及苄丝肼+左旋多巴,这三类分子占据了50%的欧洲五国抗帕金森药物市场份额。图5:欧洲五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格局3.2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格局2022年,中国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为2.6亿美元,同比2020年下降1%。按药物分类,中国市场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三类药物分别为复方左旋多巴(2022年占比43%)、DAs(2022年占比34%)和MAO-BIMAO-BI(2022年占比10%)。按分子分类,中国市场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三类分子分别为苄丝肼+左旋多巴(2022年占比37%)、普拉克索(2022年占比19%)以及恩他卡朋(2022年占比7%)。图6:中国帕金森治疗药物格局中国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以原研药物的使用为主,比例占到整体的71%。集采药物(普拉克索)以及上市年代久远的药物(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的仿制药使用比例高。由于第四批集采,普拉克索原研未中标,2021年后普拉克索的销量主要由仿制药贡献,2022年仿制药占比高达85%。随着药品专利到期,雷沙吉兰等原研药物将逐步面临仿制药的竞争。中国上市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数量相较美国和欧洲少,可能与获批时间滞后于美国和欧洲有关。国内获批药物与欧美的时间差平均值在10.8年,缺少足够的帕金森药物选择以及创新药的引进。加速帕金森创新药物的审批流程能够帮助缓解国内帕金森病的治疗压力及其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带来的疾病负担。整体来看,中国上市药物数量较少,且以老分子为主,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潜力巨大但有待开发。3.3 帕金森治疗药物市场发展预期持续增长的诊疗需求推动市场发展。随着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数的增长,帕金森患者的总人数将持续增加,预计2030年我国将有500万例帕金森病患者。一方面,随着公众健康教育的普及,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和理解将不断提高,有助于推动更多早期患者就医。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临床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神经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同时,随着医保等相关报销政策的改善,可以预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患者接受治疗。更多详情,敬请垂询:Lily Zhou 周蕾IQVIA艾昆纬全球临床开发及战略合作资深总监lily.zhou@iqvia.com  声明  原创内容的最终解释权以及版权归IQVIA艾昆纬中国所有。如需转载文章,请发送邮件至iqviagcmarketing@iqvia.com。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