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药投融资:基因编辑领域快速增长、细胞疗法复苏在即!

2024-04-30
细胞疗法基因疗法核酸药物
众所周知,医药领域的资本市场下行趋势已经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作为产业最前端的投融资市场也必然是首当其冲。2023年5月至今的1年内,国内新药领域的投融领域内,共计发生了307起事件,总金额达471.36亿元,对比巅峰时期的2021年,数据下降明显,资本谨慎态度依旧;而从月度数据上看,近1年的融资事件数与融资总金额的下行趋势这更加清晰。(见下图)。数据来源:药智数据截至目前,4月的融资数与融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近一年里的最低水平(14项融资、19.36亿元的融资总金额),令人感慨。虽然新药投融资市场整体趋势不佳,但是国内仍有14家创新biotech企业选择逆流而上,并顺利完成了融资。并且,在这些顺利完成融资的biotech企业中,又存在着怎么样的共性?哪些细分领域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疾病分布肿瘤仍为融资主战场其实,随着资本下行,国内肿瘤领域的融资水平较2021年的巅峰水平已明显下降,据数据显示,国内肿瘤领域总融资额在2021年冲上巅峰,达到101.63亿美元,随后腰斩到2022年的39.67亿美元,再在2023年进一步下探至20.18亿美元。而与之相对的,市场对非肿瘤领域的重视却越来越高,投资意愿越来越强,如免疫、心脑血管、内分泌及代谢、感染、神经、消化、眼科、呼吸等相关领域的融资数量与金额近年来都在明显提升。但纵然如此,就现阶段而言,肿瘤领域却仍是最主要的赛道,且未来趋势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毕竟肿瘤领域的支付意愿可是有目共睹的。所谓支付意愿,即药品商业化最核心步骤,也是药品成功的关键所在,正如之前所述,在决定患者对药品支付意愿的三大因素中,疾病后果的影响因子最高,肿瘤关乎生死的后果,也使其创新药的高价更容易被接受。反观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自免、消化、感染、代谢等),面对高价的创新药,患者大概率会选择“忍”或“传统治疗”。数据来源:药智数据正如意料之中,2024年4月完成融资的创新药企中,肿瘤仍是占比最高的存在,共有9家企业专注于肿瘤新药研发;其次是临床较刚需的罕见病领域,共计3家企业完成融资;剩下自免、神经、代谢、镇痛等领域各有1家企业。百花齐放细分领域关键词突出在细分赛道上,4月完成融资的企业中涵盖大多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如专注细胞疗法的羿尊生物跃赛生物;专注小分子药物的奕拓医药清普生物英派药业;专注基因编辑的篆码生物引正基因;专注核药领域的智核生物;专注小核酸药物的昂拓生物等等。时间融资方轮次金额疾病领域技术领域细分(专注)领域核心管线2024年4月19日英派药业D+轮RMB4.00亿元肿瘤小分子DDR靶向抗癌药Senaparib2024年4月18日深圳细胞谷未公开RMB1.00亿元肿瘤细胞与基因疗法CGT CDMO-2024年4月17日滨会生物C轮RMB1.00亿元肿瘤免疫治疗溶瘤病毒BS0012024年4月16日篆码生物种子轮RMB1,000.00万元罕见病、遗传病基因编辑alphaCas®-2024年4月15日羿尊生物A+轮RMB1.00亿元肿瘤细胞与基因疗法CNK-TCNK-UT0022024年4月11日长乘医药PreA轮RMB1,000.00万元肿瘤小分子-POC1012024年4月9日智核生物C+轮RMB1.00亿元肿瘤核药核药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SNA002、SNA014、SNA0252024年4月8日昂拓生物A轮RMB3.55亿元代谢疾病、罕见病核酸药物siRNA及ASO-2024年4月8日德昇济医药A+轮RMB4.40亿元肿瘤+自免小分子+双抗肿瘤和免疫疾病D3S-001、D3L-0012024年4月3日跃赛生物A轮RMB1.00亿元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与基因疗法人多能干细胞技术UX-DA0012024年4月3日引正基因PreA轮RMB7,094.90万元罕见病、遗传病基因编辑--2024年4月2日清普生物B+轮RMB1.00亿元疼痛小分子疼痛领域QP0012024年4月1日奕拓医药B+轮未披露肿瘤小分子肿瘤-2024年4月1日天鹜科技PreA轮RMB5,000.00万元AIAI医药研发AI蛋白质设计AccelProtein数据来源:药智数据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并且,这些完成融资的企业,除了集中在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外,企业自身细节方面也存在着更核心、更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核药 - MNC竞争的不二之选过去三年,核素新药Telix与Pluvicto的上市,展现了核药赛道巨大的市场竞争力,而刚刚过去的2023与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核药赛道依旧火爆。一方面MNC强势入局,礼来BMS分别收购了放射性核药公司POINTRayzeBio,似乎意味着核药将成为MNC市场竞争的“不二之选”;另一方面,全球核药融资市场兴致继续高昂,截至目前,2024年的核药融资项目数与融资总金额已与2023全年水平相近。数据来源:药智数据而自去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难度大大增加,监管收严,投资机构出手愈发谨慎的情况下。对于核药领域而言,却能在政策、市场的诸多支持下,表现出区别于大多行业的欣欣向荣态势,数十家放射性药物公司得以成立与喜获融资。1. 智核生物2024年4月,核药新星“智核生物”宣布完成了近亿元的C+轮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即将上市的首个产品—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rhTSH,商品名智舒嘉®)的商业化。而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mart系列新靶点放射性药物开发平台,不仅具备低血液毒性、低肾脏毒性和高肿瘤摄取率等显著优势,还大幅提升了放射性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治疗潜力,是智核生物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而平台之下,智核生物也成功拥有了国内核药领域较丰富的管线布局。图片来源:智核生物官网据智核生物官网显示,其目前放射性药物研发管线已涵盖10多个创新核素诊断和治疗产品。首个针对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SNA001)目前已获批上市,填补中国大陆用药空白;创新的针对肿瘤的治疗核药SNA014SNA025的临床进展也相对顺利。基因编辑 -  新一轮研发热潮2023年,CRISPR/Vertex合作开发的Casgevy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基因编辑疗法,为基因编辑疗法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激励了这一赛道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创新。也使得2023年被称为基因编辑疗法的元年。大环境之下,不少基因疗法创新药企开始从体外基因编辑转向挑战体内基因编辑,带动了新一轮新型基因编辑器、递送系统的研发热潮,基因编辑疗法由此走入快速增长期。据药智数据显示,国内基因工程领域近三年共有94起融资事件发生,其中2021年37起,2022年29起,2023年28起。其中种子轮与天使轮共有9起融资事件,A阶段(pre-A、A与A+轮)共有30起、B阶段(pre-B、B与B+轮)共有15起,C阶段(pre-C、C与C+轮)共有11起事件,D阶段(pre-D、D与D+轮)共有7起事件,其余融资阶段共计22起。2024年4月,篆码生物引正基因两家初创企业顺利完成融资,加入了基因编辑的大家庭,并且其各自在基因编辑领域的差异化优势更是其融资的关键因素。1. 篆码生物作为一家2023才成立的初创企业,篆码生物致力于将高效的超小型基因编辑器临床转化为基因药物,于本月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其核心资产在于其独有的“超小型高效基因编辑器alphaCas®”以及其带来的工程化能力和快速的靶点筛选和管线开发能力。不同于传统CRISPR Cas9和Cas12a编辑器,篆码生物的alphaCas编辑器有着超小型与高效的两大优势,在尺寸更小的情况下,alphaCas仍然能够保证良好的活性。这相较众多biotech在小型基因编辑器的创新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做到了小型化和高活性的兼顾。同时,由于alphaCas编辑器尺寸原因,过程中还可以添加各类操作附件,其较小的尺寸可以放入单个AAV病毒载体,有助于高效肝外靶点基因编辑,解决了目前需要两个AAV病毒递送编辑器的局限性,实现了更大步的跨越。2. 引正基因4月3日,基因编辑平台型技术企业“引正基因”宣布完成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其最初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基因编辑平台型技术企业,专注于基因编辑工具和相关递送系统的开发。其核心资产在于其专注开发的CRISPER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提高基因编辑的效率和精准度、降低脱靶效应,并已挖掘出数十种天然的、在人细胞内具有高效高精准度的Cas核酸酶,具有与常用的Cas9不同的特性,以适合不同的基因编辑应用场景。其目前已成功转化出了更安全、更精准的基因药物和疗法,多个产品线正处于前期研发中。细胞疗法-复苏下的井喷之势原则上来讲,这两年的细胞疗法过得并不那么如意,期间不仅GSK宣布放弃细胞疗法,多家biotech临床遇挫,甚至部分商业化细胞疗法也被FDA赋予了黑框警告,让整个细胞领域的投融资与市场陷入了低谷。但好在,这一趋势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其早在2023下半年就隐隐有了复苏之势。一方面,期间礼来等高价收购细胞免疫疗法创新企业Sigilon阿斯利康全资收购中国细胞疗法Biotech亘喜生物等,充分证明了MNC对细胞疗法依旧青睐。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方面对于细胞疗法的关注回升,相关创新企业的融资事件数明显提升,仅2024年4月就有3家专注细胞疗法的企业获得了不同阶段的融资。2024年,或许就可能是细胞疗法复苏的井喷之年。1. 羿尊生物4月15日,羿尊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羿尊生物临床研究、注册申报以及团队建设。羿尊生物作为国内细胞治疗领域的新锐企业,其主要针对实体肿瘤治疗及异体细胞通用型技术,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成功建立的CNK-T,VAC-T和UT三大核心技术平台,目前已在探索性临床试验中初步证实CNK-UT在晚期肝癌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尤其是其独有的CNK-UT技术平台突破性解决细胞疗法实体瘤,通用型等痛点。在技术平台的全面升级和验证之下,成功开发出了6大管线产品, 真正实现细胞药物对各类实体肿瘤血液肿瘤的全面杀伤,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明确的临床疗效;也初步验证了CNK-UT对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潜在治疗价值。图片来源:羿尊生物目前,其研究最靠前的CNK-UT002已正式提交IND申请;创新型U-T技术平台,已实现健康供者细胞来源的T细胞制备和通用型细胞药物初步工业级规模的生产。2. 跃赛生物4月初,上海跃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跃赛生物”)宣布成功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推进公司的在研管线与临床试验进程,进一步深化创新细胞治疗药物的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建设。自2021年成立以来,跃赛生物一直专注于开发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其研发管线广泛覆盖帕金森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从其最初诞生之际,其在资本市场就备受青睐,高瓴创投复星医药、夏尔巴投资等明星资本争相陪跑。而跃赛生物专注的干细胞疗法虽原则上与羿尊生物所专注的传统细胞疗法有所差异,但其临床潜力同样巨大,尤其是在治疗PD方面,由于PD主要源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因此通过直接补充这些神经元似乎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图片来源:跃赛生物目前,跃赛生物凭借自主研发的人多能干细胞创新技术平台,包括重编程技术、干细胞分化技术、SISBAR谱系示踪技术以及干细胞基因编辑技术,跃赛生物在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多个项目陆续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IND 临床试验申请2024年完成,计划2025年初入组,多项研发成果已登上Nature Methods、Cell Stem 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3. 深圳细胞谷4月,深圳细胞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细胞谷”)成功完成了近亿元的天使+Pre-A轮增资扩股,为深圳细胞谷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圳细胞谷成立于2021年底,是一家专注于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领域的一站式综合外包服务商,由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史渊源博士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王建勋博士联合创办。是国内唯一掌握工业级逆病毒载体技术(PackRV-SS等系统)的CRO/CDMO一站式外包服务商,建有逆病毒、慢病毒等多种病毒载体生产管线,CAR-T、CAR-NK、TCR-T等细胞生产管线。据悉,深圳细胞谷将其商业化模式中的核心归于“原料”二字,例如基因改造这类的基因细胞免疫治疗中,其原料即病毒载体的制备尤为重要,若企业自建病毒载体生产线不但有难度,且运营效率较低,因此行业内生物制药企业倾向于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和临床,关键试剂则用外包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产能、节约资源,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与质检成本,保证整体质量。目前,深圳细胞谷已经具备规范化,标准化,工业化生产GMP级病毒载体产品及CAR-T等细胞产品的能力,并已在深圳、北京和中山三地进行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链的有效布局,建成共计超万平的B+A、C+A等符合国际GMP标准的病毒载体和细胞产品车间及GLP实验室。小结数据上,2024年4月国内新药领域的融资趋势,其整体上与之前Q1季度上的趋势相差不大,仅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从疾病分布上看,尽管肿瘤领域的新药研发已经是内卷最集中的板块,但其与生俱来的强大支付意愿与临床需求也导致其仍是投融资市场最主要的对象,并且这个趋势即使在未来也很难有所改变;从细分赛道上看,4月新药投融资市场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上涨,不少基因疗法创新药企开始从体外基因编辑转向挑战体内基因编辑,也因此带动了对新型基因编辑器、递送系统的研发热潮,后续有望快速增长。另外,核药与细胞领域的趋势也在本月继续延续,尤其是细胞疗法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谷期之后,也在MNC企业的带动下逐渐有了复苏之势,越来越多创新细胞疗法biotech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总体上,对于资本下行的形势判断,其影响或许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强烈,强者恒强,对于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并不愁资本不青睐,或许从自身做起,强化核心竞争力更关键。来源 | 博药(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撰稿 | 头孢责任编辑 | 八角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靶点
-
来和芽仔聊天吧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