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4月2日,著名制药企业默沙东在中国递交了其抗RSV单克隆抗体药物Clesrovimab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并计划将其纳入优先审评。这一突破性进展为中国的新生儿和婴儿提供了首个基于 "单次注射,长效防护" 概念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方案。这一注射液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从“被动免疫”到“长效便捷”的转变。
首先,Clesrovimab实现了单次给药,剂量统一。这款药物是全球首个无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的RSV单抗,所有婴儿只需105毫克的单次肌肉注射即可实现有效防护。这种设计简化了临床操作,尤其适用于早产儿等高危群体,避免了传统抗体药物因体重带来的剂量复杂性。
其次,Clesrovimab具备快速起效和持久防护的优点。通过引入YT突变,药物的半衰期得到延长。在注射后五个月内,该药可将与RSV相关的下呼吸道感染(需要医疗干预)风险降低60.4%,住院率减少84%,重症住院风险降低超过90%。这一保护效果持续整个RSV流行季,突破了现有疗法需多次注射的局限性。
此外,Clesrovimab适用于广泛的人群。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包括健康的早产儿、足月婴儿及高风险婴儿,共有449名中国区受试者参与,验证了其在亚洲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之下,已上市的赛诺菲/阿斯利康尼塞韦单抗主要针对足月婴儿,而Clesrovimab的适用范围更广。
在RSV预防领域,抗体疗法与疫苗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与已上市的尼塞韦单抗相比,后者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而Clesrovimab的固定剂量设计更加便捷,同时对早产儿和高风险婴儿的保护更为显著。在研阶段,除了默沙东,再生元和赛诺菲的REGN-RSV06以及辉瑞的口服抗病毒药PF-06813397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尚未突破单次给药的限制。
市场前景方面,RSV药物市场正在加速扩展。2023年全球RSV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3.75亿元,预计在2032年将增长至12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4%。中国市场亦将从2024年的7亿元增至2032年的41亿元。在技术壁垒与本土药企的参与方面,长效抗体研发面临着半衰期延长及生产工艺的挑战,目前仅有默沙东和赛诺菲等跨国企业具备成熟平台。然而,本土企业如恒瑞医药和远大医药等也在布局研发,但RSV抗体尚未进入III期临床。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