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Yuanda Pharmaceutical Health Holdings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Yuanda Pharmaceutical Health Holdings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1月15日,人福医药宣布收到当代科技管理人发来的《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案签署重整投资协议的通知》,意味着人福控股股东当代科技的重整风波,终于迎来了关键进展,招商创科成为重整投资人。
图片来源:人福医药企业公告
根据方案,招商创科将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全资设立招商局生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暂定名“招商生科”),参与当代科技本次重整,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18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合计控制当代科技持有的人福23.70%股票表决权。
招商创科的重整投资款支付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投资款占投资总额的60%,即70.80亿元,第二期投资款占投资总额的40%,即47.20亿元。
人福医药强调,公司具备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上述重整事项预计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然而,重整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将视重整计划的法院裁定批准情况而定。
1
控制人风波
人福医药是湖北省医药工业龙头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坚持“做医药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发展战略。其子公司宜昌人福拥有芬太尼系列、氢吗啡酮等多个经典麻醉镇痛药,还开发了苯磺酸瑞马唑仑、磷丙泊酚二钠等麻醉镇静新药,稳居国内麻醉镇痛领域龙头地位。
表1 人福医药麻醉镇静新药项目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但去年,人福医药的大股东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当代科技)宣布进入资产重整,给人福医药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当代科技是人福医药的第一大股东,持有23.7%的股份,而人福医药是“当代系”最核心的上市公司平台。然而,“当代科技”及实控人艾路明由于频繁扩张让其资金链断裂,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
2024年9月30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当代科技重整,并于同日指定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当代科技管理人。2024年10月10日,当代科技管理人发布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
2
白衣骑士?
截至2024年10月22日,共有6家重整投资人通过了形式审查且已完成报名保证金的缴纳,成为合格报名重整投资人暨取得投资人竞选资格。
经磋商,当代科技、招商创科与当代科技管理人于2025年1月15日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招商创科全资设立招商生科,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18亿元,参与当代科技本次重整。
招商创科通过如下安排合计控制当代科技持有的公司23.70%股票的表决权:
(1)招商生科直接获得并持有6%公司股票;
(2)招商生科通过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设有限合伙企业获得并持有6%公司股票,乙方或其控制的主体担任普通合伙人,招商生科持有优先级合伙财产份额;
(3)信托计划获得并持有11.70%公司股票,招商生科持有信托计划的优先受益权份额,招商生科作为优先受益权人在存续期内对于信托计划的决策机构受益人大会具有绝对的决策权,信托计划将该11.70%公司股票全部表决权委托给招商生科。
在投资行业,“白衣骑士”指的是出现较晚但能向卖方提供更合适、更友好的交易条件的收购者,在卖方走投无路的时候半路杀出,施以援手。
其他报名的重整投资人信息未可知,但招商创科此次以118亿拿下38676万股,成本不低,对于深陷控制人债务风波的人福来说何尝不是“白衣骑士”。
据人福公告,招商创科成立于2023年12月,围绕生命科技、绿色科技、数智科技三大方向,以及医疗健康、生物制造、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检验检测等细分赛道,以“研发培育+产业并购+专业运营”三种方式,锻造核心能力,打造行业龙头。虽然成立时间尚短,但后发先至,为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注入新活力。
3
国内药企重组进行时
实际上,2024年以来,国内医药行业已开始加速并购重组。
国内政策频出,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促进企业做优做强。例如新“国九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并购重组的重要性;“科创板八条”明确以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六条”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等。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国内上市公司迎来久违的并购热潮,生物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表2 2024年国内制药行业部分并购交易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并购重组是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制药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前,大型医药集团是交易的主要买方,包括华润系、国药系、远大系等,而今又迎来新势力——招商科创,为医药市场注入活力。被收购方以中药、创新药企、细分领域龙头公司为主,天士力、人福医药等龙头公司通过重组迎来新机遇。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小月石
合作、投稿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特约作者 | 张自然博士
责任编辑 | 郑瑶
作为国采门槛和老药“补课”工程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性工作一直倍受关注。
本文就一致性评价进展做一分析,分别从品种、企业和省份三个角度展开。
本文数据均源自医药魔方,品种均按“通用名+剂型”计,一个品种有多个规格过评的按1个品种计算,品种后面带圆括号的数字表示国采批次,本文数据截止2025年1月3日。
01
品种:他达拉非片第一
过评企业数≥35家的有24个品种,已悉数纳入国采,涉及除第⑧、⑨批之外的所有批次国采。包括9个注射剂,占1/4。
其中,过评企业数最多的是他达拉非片②,已有68家企业过评,也是过评企业数唯一超过60家企业的品种。
过评企业数50-60家的有4个品种,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①(57家),阿莫西林胶囊②、利伐沙班片⑤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④都是52家企业过评;
过评企业数40-50家的有8个品种,即盐酸二甲双胍片③(48家)、磷酸奥司他韦胶囊⑦(47家)、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③(46家)、注射用帕瑞昔布钠④(42家),阿哌沙班片③、玻璃酸钠滴眼液④和左氧氟沙星片④都有41家过评,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⑤(40家)。
在过评企业数≥35家的2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被纳入刚刚结束的第十批国采(24.12.12开标),即间苯三酚注射液(过评38家)、磷酸西格列汀片(过评35家),是第十批国采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最多的两个品种,也是第十批国采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品种,降幅都超过了90%。
02
企业:齐鲁最多
过评品种数≥40个的有24家企业(按企业集团计)。
其中,过评品种数最多的是齐鲁制药。
过评>150个品种的企业有3家,即齐鲁188个、扬子江集团164个、科伦集团155个;
过评100-150个品种的企业有3家,即倍特集团132家、石药集团127个、石家庄四药108个。
上述6家企业过评品种数合计874个,占了全国的1/10。
过评70-100个品种的企业有5家,即人福89个、正大天晴79个、华海78个、恒瑞72个、上海医药71个;
过评55-70个品种的企业有6家,即四环医药63个,华润双鹤和新时代药业都是62个、新华制药58个、复星医药56个、新和成55个;
过评50-55个品种的企业有6家,即南京天晴54个、现代制药53个、鲁抗52个、远大52个、重庆药友51个、瑞阳50个。
03
省份:江苏称霸
全国所有省份都已有过评品种。
其中,过评品种数最多的是江苏,也是过评品种数唯一过千的省份,共有1266个品种过评。
过评600-1000个品种的有4省,即山东905个、浙江821个、四川691个、广东674个。
上述5省过评品种数合计4357个,占了全国的1/2。
过评400-600个品种的有3省,即海南459个、河北450个、北京428个;
过评250-400个品种的有5省份,即湖南335个、湖北328个、安徽291个、上海291个、重庆265个。
过评品种数最少的是青海,只有2个,都由青海晨菲制药有限公司贡献,
过评<10个品种的还有4个省份,即新疆3个、宁夏4个、西藏5个、甘肃8个。
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逐步向滴眼剂、贴剂、喷雾剂等剂型拓展”,一致性评价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注:转载本文或引用文中图片,请标明公众号和作者。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2024年,生物医药行业仍然没有走出资本寒冬,裁员潮此起彼伏。据Fierce Biotech统计,截至目前,今年裁员的生物技术公司已达188家,而2023年裁员公司为187家,2022年仅119家,生物医药行业仍然面临艰巨挑战,众多biotech公司寻求“上岸”机会。
而制药巨头在经历了2023年的多个巨额并购后,今年更偏向于小额BD,查漏补缺,补齐自身管线或探索新兴赛道。
据药智网统计,2024年制药行业10亿美元及以上的并购交易有27笔,在交易数量上与2023年相当,但在交易金额上由于缺乏巨额交易,今年交易总金额远不及2023年。
表1 2024年制药行业并购TOP10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01
总金额约700亿美元
巨额交易大幅减少
2023年制药行业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有26笔,总金额约1500亿美元,超过50美元的交易9笔,TOP10门槛为41亿美元。
而2024年截至目前,制药行业已达成超十亿美元交易27笔。不过在交易金额上,今年巨额交易极少,超过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仅有1笔:诺和诺德165亿美元收购CDMO公司Catalent(康泰伦特),大多数交易金额在10-30亿美元之间,总金额约700亿美元,不及去年的一半。
从治疗领域来看,随着ADC、RDC等新型药物的发展,制药巨头继续加码抗肿瘤新药。自免领域随着新靶点的出现及老产品的专利到期,制药企业也在加码开发新一代产品。另外,肝病、肾病、眼科疾病及神经科学领域也是交易的焦点。而大热的GLP-1赛道,除了诺和诺德收购CDMO公司Catalent这一交易,今年尚无其他并购事件。
从技术类型来看,上半年制药巨头继续收购ADC、靶向放射性药物、双抗/三抗药物等资产,而下半年制药巨头更多的是以license in方式补充管线。
从企业来看,诺和诺德加速扩张,一方面收购CDMO公司扩大产能,另一方面收购心脏病创新公司Cardior,拓展心血管、慢病版图。诺华、默沙东、强生、阿斯利康等公司也在加速扩张,多次交易。
诺和诺德165亿美元收购Catalent
今年2月,诺和诺德大股东诺和控股(Novo Holdings)宣布将以16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CDMO巨头Catalent。但这项收购一直受到立法者、贸易组织和其他方面的审查。
几天前,诺和诺德宣布,与Catalent审查相关的所有监管成交条件均已满足,双方现在可以自由完成交易。诺和诺德预计收购将在今年完成,诺和诺德将获得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三个灌装工厂,助力其畅销药司美格鲁肽的生产与灌装。
Vertex49亿美元收购Alpine
4月10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福泰制药)宣布与Alpine Immune Sciences达成收购协议,总价约为49亿美元现金。
Alpine专注于开发用于自免和炎症性疾病的蛋白类免疫疗法,其核心管线povetacicept(ALPN-303)是一种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双重拮抗剂,目前已经显示出在IgA肾病患者中的同类最佳潜力。
Vertex依靠在囊性纤维化领域的成功,每年产品收入近百亿美元,丰沛的现金流支持其在更广阔领域的扩张,收购Alpine,Vertex可以强化其在肾病、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布局。
吉利德43亿美元收购CymaBay
2月12日,吉利德宣布以43亿美元收购Cymabay Therapeutics。
CymaBay核心管线Seladelpar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8月,该药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用于治疗对UDCA应答不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成人患者,或作为单药治疗对UDCA不耐受的患者,商品名Livdelzi。
礼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
7月,礼来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公司,获得一款处于临床Ⅱ期的炎症性肠病(IBD)候选药物MORF-057。
该药是一款口服α4β7抑制剂。α4β7整合素是IBD的经典靶点,武田的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在2023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但其注射给药形式为更便利的口服给药的开发留下了机会。2023年6月,礼来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就获得过一款临床前的口服α4β7抑制剂。今年礼来以32亿美元收购Morphic,又获得一款口服α4β7抑制剂:MORF-057,目前该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已进入临床Ⅱ期。
默沙东30亿美元收购EyeBio
2024年5月,默沙东宣布收购EyeBio,总价值达30亿美元。
EyeBio核心产品是一款四价三特异性抗体Restoret(EYE103),该药可以同时与受体LRP5和FZD4结合,模仿天然配体Norrin的功能,激活Wnt信号通路;而Wnt信号通路在恢复、维持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 barrier,BRB)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该药已进入关键性2b/3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能会为眼科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02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潮起
今年以来,国内制药行业也诞生了多笔重磅交易,行业并购重组加速。
政策层面,并购重组支持政策迭出,例如 新“国九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出并购重组的重要性;“科创板八条” 明确以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六条” 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等。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国内上市公司迎来久违的并购热潮,生物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企业层面,IPO收紧,今年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寥寥无几,并购退出成为未上市公司新的选择。而大型制药公司面临业绩压力,正在寻找新标的,补充业务。
表2 2024年国内制药行业部分并购交易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大型制药集团是交易的主要买方,包括华润系、国药系、远大系等。被收购方以中药和创新药企为主,仿制药和原料药企较少,可见中药和创新药正在成为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的两大核心。
另外,国外制药公司也开始瞄准中国生物医药资产,达成多个并购交易,例如诺华收购信瑞诺医药、Nuvation Bio收购葆元医药、Genmab 收购普方生物、BioNTech收购普米斯。与国内大型制药集团略有不同,国外药企选择的并购目标均为国内未上市的创新生物技术公司。
03
结语
并购是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制药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型制药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快速扩大市场规模,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并切入新兴赛道。并购也是生物技术公司的重要退出路径,成为资本寒冬中不少创业公司的选择。
随着新一届美国政府与医疗健康官员的上任,给2025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新的政策导向、资金分配、技术发展,无一不在重塑这个行业的未来图景,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推荐:医药行业深度技术内容,点击“博药”查看详情~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Yuanda Pharmaceutical Health Holdings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Yuanda Pharmaceutical Health Holdings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