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5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发布了最新消息:鞍石药业开发的EGFR抑制剂苯甲酸安达替尼胶囊的新药申请(NDA)已被正式受理,并被列入CDE的优先审评范围。该药物适用于治疗经过含铂化疗和/或PD-(L)1免疫治疗后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的患者,这些患者需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x20ins)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被认为是最普遍的驱动基因。其中,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发生率仅次于19号外显子缺失(ex19del)和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是第三大EGFR突变亚型。在中国,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0.3%至2.9%,约占中国EGFR突变患者总数的2%至5%。
安达替尼作为一种EGFR小分子抑制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能穿透血脑屏障。临床前研究表明,安达替尼能够有效且不可逆转地靶向EGFR ex20ins这种突变。此外,它还可以靶向其他经典的EGFR突变类型,如Del19、L858R和T790M突变,显示出较高的选择性。目前,安达替尼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
在2023年4月的第114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鞍石生物公布了安达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I期临床试验部分成果。在38名具有EGFR ex20ins突变的患者中,26名完成了至少一次肿瘤评估,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7.7%,疾病控制率(DCR)为100%,其中40%的患者缓解时间超过6个月。
此外,在2024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鞍石生物还公布了伯瑞替尼与安达替尼联合治疗先前EGFR-TKI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初步研究结果。这些患者携带EGFR突变、MET扩增和/或过表达。结果显示,总体客观缓解率为48.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6.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5个月。基于这一研究,今年4月17日,伯瑞替尼与安达替尼的组合获得了CDE突破性疗法的认定。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