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2024年SABCS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团队开展的新型HER2 ADC药物GQ1001与吡咯替尼联合应用,治疗既往经治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1b期研究结果公布(摘要号:P5-05-02)。该研究不仅评估了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还初步探讨了其临床疗效,本文特进行介绍。
研究背景
GQ1001是一种创新的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一种新颖、集成且稳定的酶偶联技术,将微管蛋白抑制剂(DM1)与经过工程改造的曲妥珠单抗相连接,其药物抗体比为2[1]。临床前研究表明,GQ1001在多种HER2阳性的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DX)和细胞系来源异种移植(CDX)模型中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在大鼠和食蟹猴中表现出优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安全性特征。
Figure 1.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ze of GQ1001
GQ1001单药治疗HER2阳性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NCT04450732)显示,GQ1001单药在经治的患者中具有优异的耐受性和有前景的抗肿瘤疗效[2]。体内研究还表明,GQ1001与吡咯替尼(一种不可逆的泛HER2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展现出协同抗肿瘤疗效[1]。因此,我们设计了一项1b期研究(NCT05575804),以探究GQ1001与吡咯替尼联用在经治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研究方法
患者入组标准:经病理学确诊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药物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至少有一处可评估的病灶;ECOG为0-1。在“3+3”剂量递增阶段,GQ1001的剂量为6.0 mg/kg、7.2 mg/kg和8.4 mg/kg,每21天为一个周期进行静脉滴注,吡咯替尼以320 mg的固定剂量每日一次口服,每28天为一个周期。剂量递增或递减基于初始剂量组中指定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的发生率。在前21天内观察DLTs。主要评估指标: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最大耐受剂量(MTD)或II期推荐剂量(RP2D)、安全性。次要评估指标: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药代动力学(PK)。探索性评估指标:筛选疗效预测分子标志物。
Figure 2. GQ1001-INV-BC-01 Study Design (NCT05575804)
在第1周期和第3周期给药前及给药结束(EOI)后10分钟内采集血液样本用于GQ1001和总抗体(TAb)的检测;在第1天和第8天给药前、给药后4小时和24小时采集血液样本用于吡咯替尼的检测。在给药前、给药结束后10分钟内、给药后0.5小时、2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68小时和336小时采集血液样本用于GQ1001、TAb及fDM1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法(ELISA)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血清中GQ1001、TAb和吡咯替尼以及血浆中fDM1的浓度。
研究结果
共有15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GQ1001和吡咯替尼的治疗。所有患者(15/15)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或其生物类似物)治疗。33.3%的患者(5/15)既往接受过帕妥珠单抗治疗。本研究剂量递增阶段已完成,且未报告DLT。
Table 1. Demographics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15例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与既往报道的单药Ia期药代动力学数据相比,GQ1001联合吡咯替尼(320mg,qd)对GQ1001和游离DM1的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此外,在多次联合给药后,未观察到GQ1001的显著积累。GQ1001+吡咯替尼(320mg,qd)方案下的的吡咯替尼最大血药浓度范围约为103.0 ~ 169.5 μg/mL,与文献报道的吡咯替尼单药治疗的Cmax (143 μg/mL)相当[3]。表明GQ1001与吡咯替尼联用后,GQ1001[5]、DM1[6]和吡咯替尼[4]的血药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在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8.61个月(95% CI:6.83-15.08)。10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疗,最长治疗持续时间为523天。所有入组患者的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率为73.5%,ORR为80%(12/15)。在6.0 mg/kg、7.2 mg/kg和8.4 mg/kg剂量水平下,ORR分别为75%(3/4)、100%(5/5)和66.7%(4/6)。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
Table 2. Summary of Overall Safety
Table 3. Clinical Efficacy HER2-positive MBC
Figure 3. Best Changess of Target Lesions in Evaluated MBC
Figure 4. Treatment Duration and Response in Evaluated MBC
结论
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GQ1001和吡咯替尼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非常低,该联用方案在经治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有前景的初步抗肿瘤活性。
研究者说
在今年SABCS上,由我们中心发起的GQ1001联用吡咯替尼的IIT研究结果备受关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驻足观看和讨论。GQ1001是启德医药利用iLDC技术平台开发的新一代HER2 ADC,单药的global研究中在多种HER2阳性实体瘤中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次我们报道的GQ1001联用吡咯替尼在曲妥珠单抗经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研究,联用的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安全性较好,没有新增的毒性发生。15例入组患者中,ORR达到80%,其中1例患者CR,4例患者在组超过1年,1例患者在组已接近2年,且在持续获益中。我们也期待能入组更多暴露过Her2-Dxd ADC药物,探索在这类ADC药物耐药人群中的应用,满足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1]、HUANG L, SHI L, SUN Y, et al. Abstract 2702: GQ1001 is a next generation HER2-targeting ADC with excellent druggability, safety and potency [J]. Cancer Research, 2023, 83(7_Supplement): 2702-.
[2]、LEMECH C, ZHOU C, ZHAN X, et al. Abstract CT178: GQ1001: A next generation HER2-targeting ADC that exhibits promising early clinical efficacy with excellent tolerance in a multi-center, Phase Ia study [J]. Cancer Research, 2023, 83(8_Supplement): CT178-CT.
[3]、Ma F , Li Q , Chen S ,et al. Phase I Stud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Pyrotinib, a Novel Irreversible Pan-ErbB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7, 35(27):JCO2016696179.DOI:10.1200/JCO.2016.69.6179.
[4]、YAN M, BIAN L, HU X, et al. Pyrotinib plus capecitabine f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fter trastuzumab and taxanes (PHENIX):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phase 3 study. Transl Breast Cancer Res, 2020, 1: 13.
[5]、Charlotte Lemech, Chenfei Zhou.GQ1001: a next generation HER2-targeting ADC that exhibits promising early clinical efficacy with excellent tolerance in a multi-center,phase Ia study. AACR 2023# CT178.
[6]、Sara A Hurvitz, Roberto Hegg, Wei-Pang Chung,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updated results from DESTINY-Breast03, a randomised,open-label, phase 3 trial.Lancet 2023; 401: 105–17.
王碧芸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乳腺及泌尿肿瘤内科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教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龚成成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收录论文,参加多项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主持4项科研基金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青委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多学科专委会秘书长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