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发布信息,宣告诺华公司开发的BTK抑制剂瑞米布替尼片(remibrutinib)在中国正式提交上市申请。据掌握的临床试验进展及公司财务报告推测,此次申请针对的适应症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无法预测的全身性皮肤疾病,患者的皮肤上会反复出现红斑、血管性水肿,伴随严重瘙痒和/或疼痛,并通常持续6周以上。这种病症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约4000万人,尤其好发于20至40岁的成人人群,其中女性患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目前,对于CSU的有效治疗方案仍然有限,多达60%的患者在接受抗组胺药的初步治疗后仍难以控制症状。
诺华的remibrutinib作为一种创新的口服、共价不可逆BTK抑制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能够迅速结合到处于无活性构象的BTK上,从而阻止引发瘙痒与红斑肿胀的组胺释放。未与BTK结合的药物则会被体内代谢清除,以减少不必要的全身暴露,并有效降低潜在的毒副作用。
进入2023年,remibrutinib用于CSU治疗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REMIX-1和REMIX-2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顺利达成了主要和次要研究终点。这两项研究分别为REMIX-1(NCT05030311)和REMIX-2(NCT05032157),是规模广泛的全球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研究,分别纳入了470名和455名二代H1抗组胺药物难以控制病情的成人CSU患者,旨在评估remibrutinib(每日两次,每次25mg)在治疗成人CSU患者时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两项研究的核心终点包括每周荨麻疹活动评分的基线变化、第12周瘙痒严重程度的评分和风团数量的评分。结果显示,remibrutinib在短短2周内便产生显著疗效,有效控制患者症状,并在12周后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且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2024年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remibrutinib在第12周时所带来的症状显著改善保持到了第24周。在第52周的评估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完全摆脱了瘙痒和荨麻疹的困扰。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