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上海召开的2022年(第39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会暨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大会期间,由中国儿童药研发与产业化联盟、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儿童药物发展论坛顺利召开。本论坛由产业融合与共建、产业机遇与挑战及研发技术创新三个篇章构成,就儿童用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倪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在线作了大会寄语,并预祝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他表示,儿童用药保障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用药保障,在促进儿童用药自主创新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成效显著。依托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建立了一批儿童关键技术平台和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了基于临床需求导向的儿童新药研发理念,助力我国儿童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篇章一:产业融合与共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 王晓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在线分享了“中国儿童用药真实临床需求分析”。报告围绕儿童药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成效及国内儿科部分未满足的临床用药重大需求展开。“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立了系列开放共享的儿童用药技术平台,儿童用药研发能力与研发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儿科疾病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疾病领域面临不同用药问题等因素使得我国儿童用药临床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未来,我国需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医金”的深度融合,提高儿童用药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儿童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联盟秘书长 郭文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儿童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联盟秘书长郭文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国儿童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联盟第二批成员招募情况”。儿药联盟成立两年来聚焦研发与转化的热点、难点、关键技术等,坚持每个月的主题活动,携手23家首批成员单位逐步走向“政产学研医金”深度融合。为了进一步汇聚产业优质资源,共同推动儿童药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儿药联盟通过公众招募、机构申请、部委审核等层层遴选出了第二批成员单位。儿药联盟第二批成员单位授牌仪式中国儿童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联盟第二批成员单位科研院所北京大学药学院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制药企业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教授 李三鸣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李三鸣深度解读了“儿药制剂研发的常见难点与解决方法”。儿童用药对剂型的要求更严格,且不同生长时期的儿童对药物剂型有不同的要求,设计并开发出与适用年龄相匹配的儿童用药剂型至关重要。目前儿童用药的制剂研发在稳定性、安全性、顺应性及精准性方面还存在诸多技术难点。未来,儿童用药制剂研发需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借助3D打印等新型技术开发并设计出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给药剂型,进一步提高儿童用药的适用性。国家应急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钟武国家应急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分享了“儿童用抗新冠药物”的精彩报告。报告解读了美国,欧盟,日本、WHO的新冠治疗药物指南,剖析了临床使用的不同新冠治疗策略。儿童新冠防治药物需满足安全性好、有效性好、依从性好等基本要求。儿童长新冠具有潜在性,尽早使用抗新冠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新冠症状起到缓解作用。新冠病毒正快速变异,不同亚谱系病毒的“趋同进化”模式将加速病毒的免疫逃逸。但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这场新冠大流行,从医学的角度去理解这场新冠大流行,用科学的方法去抵抗这场新冠大流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倪韶青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倪韶青在线分析了“儿科临床试验的关键要点”。报告围绕儿科临床试验的特殊性及儿科临床试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关注要点两方面展开。儿童生理学特征决定了儿科临床试验在伦理学考虑、入选操作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儿科临床试验研究方案设计需充分结合药物特点、儿科生理学和药理学特征作剂量确定,受试者的样本量确定,生物样本采集等。中国儿童临床试验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规范临床试验研究设计意义深远。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员 赵文杰篇章一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员赵文杰主持。篇章二:产业机遇与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 孙华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孙华君带来了题为“中国儿童合理用药与综合评价”的在线分享,详细介绍了儿童合理用药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现状,解读了《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南》。政策指引、技术助力、标准完善加快了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的应用,为儿童用药的发展保驾护航。未来,我国需建立儿童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儿童临床用药情况,为推动儿童药品开发与评价提供信息支持。上海奥全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注册副总裁 王龙上海奥全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注册副总裁王龙作了“儿童用药分剂量技术新探讨”的报告,他以医院片剂分剂量使用现状调查分析为切入点,剖析了当前我国儿童临床用药分剂量遇到的挑战。缺乏儿童适宜药品是全球普遍情况,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规范儿童用药分剂量方法值得我国借鉴,但我国仍需要探索符合中国患儿生理特征的分剂量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的分剂量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顺应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临床精准用药需求。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陆伟根篇章二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陆伟根主持。篇章三:研发技术创新广州艾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江月广州艾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江月就“多元产品组合服务儿童药物研发”展开分享,系统阐述了儿科药物研发困境、多元产品组合、原料药研发与系列化等内容。目前,儿童用药研发面临研发难度大、研发成本高、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等挑战。制药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多元产品组合,不断利用新技术推动原料药开发的系列化、制剂开发的高端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临床价值、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则正(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O 施斌则正(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O施斌解读了“儿童药物递送系统研发进展”。近年来,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成为儿童用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施斌研究员以依维莫司分散片等品种为例,从给药途径、剂型、口感和包装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儿童用药递送系统的开发原则及国内研发进展。扬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 黄富宏篇章三由扬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黄富宏主持。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