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1/2期 An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Dose-expansion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 of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and Initial Efficacy of LM-2417 for Injectio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tumor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btain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RP2D)/or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for LM-2417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tumour agents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评估 LM-108±派安普利单抗+化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初步疗效的开放标签 Ib/II 期临床研究-队列 A 组
评估 LM-108 联合抗肿瘤治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1/2期 A Phase I/II, First-in-Human (FIH), Open-Label,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LM-168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For phase I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btain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 (RP2D) and/or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for LM-168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For phase II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reliminary anti-tumour activity of LM-168 as a single ag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 measured by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in subjec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10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信达生物要玩把大的——挑战癌王。近日,信达生物在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上登记了一项CLDN18.2 ADC药物IBI343对比安慰剂联合最佳支持治疗的至少接受过两次系统治疗CLDN18.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三期临床。这项三期的开启意义重大,这是全球首个开启胰腺癌三期临床的ADC,也是首个开启胰腺癌三期的CLDN18.2 ADC(随后信诺维TF ADC也开启了胰腺癌三期临床)。信达生物这一举措,展现出对自家管线IBI343非凡的信心,这展示了公司在创新上敢于啃硬骨头。01激烈的CLND18.2战场,胰腺癌非挑战首选CLDN18.2可以说是国内最卷的靶点之一。据NextPharma数据库,全球在研的CLDN18.2相关项目已经多达86个,国产管线比例超过80%,多种药物类型包括单抗、双抗、ADC、CAR-T同台竞技。从进度来看,安斯泰来的CLDN18.2单抗佐妥昔单抗率先获批上市,科济药业的CLDN18.2 CAR-T产品CT041在近日向CDE提交上市申请,而目前处于三期临床的基本是单抗、ADC类型的管线。先发的两大产品各有其瑕疵之处,佐妥昔单抗局限于CLDN18.2特定高表达的患者,而CT041则是一款自体CAR-T产品,未来高价格带来的市场可及性备受关注。遍览三期临床及上市的靶向CLDN18.2药物开发的适应症,单抗适应症普遍为一线CLDN18.2+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GEJA),ADC普遍为二线或三线治疗CLDN18.2+复发性或转移性G/GEJA,并未出现针对胰腺癌的对应适应症。胰腺癌并非CLDN18.2 ADC的首选适应症,相比之下CLDN18.2在胃癌的表达以及中国表达更广泛,且正常组织中表达低(通常被紧密连接遮盖),潜在患者基数更大,探索价值和靶向性更为明确;尽管CLDN18.2在胰腺癌的表达率也不低,但胰腺癌的免疫微环境具有高度的免疫抑制性,阻碍药物渗透和免疫细胞浸润,靶向药物成药难度更大。IBI343敢开这个头,证明其在CLDN18.2 ADC至少有挑战同类最佳的潜力。02最好的CLDN18.2 ADC?在药物设计层面,IBI343基于信达生物与Synaffix的合作采取差异化设计,不仅进行了Fc Silence突变(高内吞、避免ADCC介导的消化道毒性),采取定点偶联技术保证稳定均一的DAR4,同时使用了TOPO1i毒素(具有更强的旁观者效应);这也使得,虽然IBI343的DAR为4,但体内活性比DAR为8的DXd-ADC更强,亲水性更好、PK更好。基于优良的设计,在安全性方面IBI-343表现十分出色,胃肠道不良事件、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因不良事件停药的发生率较低;疗效方面,在CLDN18.2高表达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一期研究中,6mg/kg剂量组30名患者的ORR为36.7%,mPFS长达6.8个月;这样的数据,对比基线相近的康诺亚CMG901展现出了me-better的潜质。虽然对比其他同赛道选手的ADC管线在ORR上并没占到太多的便宜,但是从PFS角度上看IBI-343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安全性更不用说。众所周知,ADC的毒素会随着用药次数增加而积蓄, 所以ORR并不能准确的反馈患者药物长期疗效获益,这就使得ADC安全性放在了一个关键的位置,与最终的PFS和OS密切相关。同时,信达生物对于IBI-343仍然充足,IBI-343首个三期临床早在2024年初启动,单药治疗至少2次系统治疗后进展CLDN18.2阳性的晚期G/GEJA患者。胰腺癌疗效方面则更为突出,在接受至少一线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一期数据显示: 总体ORR为32.6%,疾病控制率是81.4%。最新ESMOAsia大会上IBI343更新的胰腺癌数据,6mg/kg剂量组CLDN18.2 1+2+3+≥60%的44例受试者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为 22.7%,疾病控制率(DCR)为 81.8%,中位PFS为5.4 个月;中位OS为9.1个月。其中既往仅接受过一线治疗受试者(N=17)的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长达12.1个月;既往接受过两线治疗受试者(N=18)的中位PFS为5.3个月,中位OS为9.1个月。上述数据仅仅从mPFS来看,IBI-343疗法超出现有三线疗法的mPFS(约2个月),也超过现有二线疗法的mPFS(2-3.5个月)。以过往一期数据作为强力支撑,IBI-343三期临床直接冲三线治疗及以上的CLDN18.2+晚期胰腺癌患者,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03出海价值如果IBI-343能在胰腺癌适应症兑现潜力,那么将与其他CLDN18.2 ADC显著拉开出海价值。据2022年GLOBOCAN数据,欧美胃癌患者占全球患者大约10%,而亚洲地区胃癌患者占全球超过70%,这也显著凸显了CLDN18.2靶向药物市场价值分布。一位在研CLDN18.2靶向药物厂商的CEO提到,CLDN18.2靶向药物欧美权益卖大价格并不容易,反倒在日韩地区的BD能榨取一定的价值。参考过往交易案例也部分印证了这一逻辑,康诺亚/乐普生物的CMG901与阿斯利康的合作价码为6300万美元+11.25亿美元,礼新医药和Turning Point的交易首付款2500万美元+潜在总金额超10亿美元,这两笔交易的首付款并不算惊人,同时占总金额的比重也不高。反倒是胰腺癌,这个难成药的适应症给创新管线带来的杠杆价值不可估量。信达生物显然想给IBI-343做个大Deal,目前以两个适应症的一期数据最多只能做个CMG901交易的Plus版本,不如一把把胰腺癌三期做出来,后续交易的价值可能会翻好几倍,当然收益和风险并存。海外市场对于胰腺癌创新药物的价值认定,最直观的例子便是Revolution Medicines(RVMD)。2024年下半年,RVMD仅凭借泛KRAS抑制剂Daraxonrasib在二线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1b期数据就驱动市值破百亿美金。Daraxonrasib针对二线PDAC的KRAS G12X突变人群,300mg剂量(三期推荐剂量)的ORR为36%,而RAS突变人群这一数值为27%,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1%和95%,mPFS分别为8.5个月、7.6个月,这一疗效显然是惊人的,并且药物安全性可控。目前RVMD的Daraxonrasib正在进行两项注册性三期临床试验,分别针对RAS突变驱动的二线转移性PDAC(数据预计2026年公布)和二线/三线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盛预计Daraxonrasib在PDAC(辅助治疗、一线、二线转移性)和非小细胞肺癌(非G12C;一线和二线)领域的全球销售峰值可达121亿美元。在拥有这样的里程碑预期和XBI指数低迷的大背景下,公司股价回归相对理性后市值仍有70亿美元。由此可见,海外市场对于疗效出色并且安全性可控的创新药药物愿意给到极高的市场溢价,IBI-343要是能趟过胰腺癌的国内三期,其价值将会被数倍放大。结语:我们过去常常过于聚焦短期,把目光盯在信达生物2027年200亿的营收目标上,却忽略了信达生物国清院的大量早期研发成果,现在这些潜力的早期分子正在一个个兑现潜力。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联系我们SIT 2025展位火热预定中!扫码立即咨询电话:13816031174(同微信)赞助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演讲席位、会场展位、会刊彩页、晚宴赞助、会议用品宣传等。点击此处“阅读全文”咨询更多精彩!
“中国版的罗氏收购基因泰克”,这几天来自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一个重磅并购,甚至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港股医药龙头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将以约1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来自上海的生物科技公司礼新医药100%股权。这起中国大型制药企业(Big Pharma)对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的并购案,迅速吸引了彭博社、路透社、Fierce Biotech等多家海外权威财经与医药行业媒体的关注。在海外,大型并购是MNC的常规武器,其市值增量往往由交易与合作驱动;而国内药企受制于发展阶段,过去在并购上的投入与魄力都相对有限。如今,中国生物制药用一次教科书般的收购告诉市场:属于中国Pharma的并购时代正式启幕,市场躁动。这预示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并购之王”可能已经在路上,新一轮价值重估与行业洗牌在所难免。01中国pharma开启并购新时代中国生物制药此次并购的一个焦点是:国内制药产业并购时代的开启。并购是海外大药厂创造价值的核心途径之一。最被市场熟知的,莫过于超级巨头罗氏。Biotech鼻祖基因泰克,就是被罗氏并购,加速pharma、biotech合作生态的成熟。而目前,并购逻辑越来越受到MNC认可。默沙东的顶流K药就是并购而来;随着K药的专利悬崖逼近,其在加速并购节奏,日前刚刚宣布以百亿美元价格并购Verona。过去5年,默沙东贡献了3起百亿美元级别的并购。甚至,管线一项侧重于自主研发的礼来,近年来也是按捺不住野心,在并购市场动作连连。在减肥药市场,其已经接连出手并购下一代疗法。更多领域,也在通过并购补强,日前就有消息透露,其或以最高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基因编辑公司Verve Therapeutics。核心逻辑在于,大药厂本质上是利用“临床开发实力、制造能力和商业影响力”来创造价值,而并购可以加快在相应领域建立优势的速度。这对于中国pharma也适用。类似中国生物制药这类大pharma,“临床开发实力、制造能力和商业影响力”均属于业界公认的顶流。实际上,中国生物制药在过去几年也均有并购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生物制药收购礼新医药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战略的延续。只是,因为发展阶段问题,中国药企过去在并购层面的力度和魄力,并没有跟上MNC节奏,以至于中国biotech主要是被MNC并购。眼下,中国生物制药的强力出击,无疑是中国pharma开始角逐并购市场的积极信号。这让市场值得期待。虽然国内资本市场行情火热,但biotech卖身pharma的产业分工趋势并不会改变,未来会有更多优质biotech寻求进入pharma体系。在中国生物制药带动下,更多中国pharma必然会加入并购队伍。属于中国phrama的并购大时代,已经拉开大幕。02“并购之王”呼之欲出新时代开启,属于中国制药产业的“并购之王”呼之欲出。此次并购,中国生物制药所展现的“战略眼光和定价能力”超过市场认知。战略眼光的体现在,中国生物制药是礼新医药第一个看得懂的买方。双方之间早有合作,去年11月前者就参与礼新医药的C轮融资,且是该轮融资中唯一参与的制药企业。换句话说,在此之前,中国生物制药就已经注意到礼新医药的价值。如今的并购,看起来更是此前“认可”的延续。定价能力则在于,中国生物制药并购礼新,并不是市场捡漏或者压价的生意,而是协同逻辑下的结果。礼新技术研发实力突出不假,BD能力也很出色,但作为biotech,在国内创新药竞争程度再上台阶的情况下,存在去主动寻求强力产业方合作加速管线推进的强烈需求,以聚焦研发+授权优势,抓住外部市场窗口良机。这并不是礼新医药一家的选择,去年年末选择卖身BioNTech的普米斯等也是如此。正如上文提及,研发能力、效率,以及商业化能力,不只是MNC的专属,也是old money中国生物制药的强项。此前,在入股礼新医药的之前,双方已经基于管线研发展开合作,去年10月,其LM-108注射液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派安普利单抗的IND已获得NMPA批准。相信礼新医药对于中国生物制药的实力已经有所感触。也正因此,此次并购并不突兀,属于“双向奔赴”的结果,强强联合水到渠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生物制药若后续其推动更多并购落地,且继续展现独树一帜的战略眼光和定价能力,其必然蜕变为中国制药产业的并购之王,与海外MNC一样拥有“创新桥梁”属性,加速价值落地,助力推动中国创新造福全球患者。而在成为中国医药并购之王的同时,公司本身也会成为高确定性资产。03下一个安罗替尼浮上水面事实上,随着并购公告的宣布,市场已经开始对中国生物制药的未来,充满新期待。价值增厚是明牌。礼新医药属于“研发+BD”双在线的优质企业,是中国创新药此次资产重估的驱动者之一。2023年,其GPRC5D ADC药物在临床前,即被阿斯利康以6亿美元总额锁定。目前该药物被阿斯利康标注为血液肿瘤领域的核心资产之一,优先级较高。2024年,礼新医药刚获批1期临床的管线PD-1/VEGF双抗,又获默沙东8.8亿美金首付款,总规模超30亿美元,再次震惊市场。从ADC到双抗,均引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的巅峰,并且不是终点。礼新生物目前公开的临床管线还有20余条,未来两三年有望持续通过临床、BD兑现价值。现阶段的礼新医药,如果登陆港股市场,大概率具备千亿市值的潜力。如今,这部分价值必然会体现在中国生物制药的体系内。更大的看点,则是两者强强联手创造的更高价值——下一个安罗替尼持续浮出水面的“暗线”。安罗替尼是中生目前的王牌产品,已经获批9个适应症,有“国药之光”之称。礼新医药诸多管线中,CCR8单抗LM-108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消化道肿瘤的安罗替尼。作为全球研发进度第一的管线,LM-108在PD-(L)1耐药这一蓝海市场展现出了极佳的潜力,已经连续两年入选ASCO口头报告,且是目前唯一获得两项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的CCR8在研药物,战斗力爆表。2期数据显示,在CCR8高表达二线胃癌患者中,mPFS高达13.2个月,超过部分一线疗法1倍以上;在CCR8高表达二线胰腺癌患者中,mPFS高达6.9个月,是现有标准疗法的2-3倍。考虑到CCR8靶点市场规模或超80亿美元,LM-108如果能够顺利突围,接棒成为下一个安罗替尼的路径无疑清晰。除此之外,LM-302、LM-168、LM-364也是潜力候选者。LM-302是超级赛道的有力角逐者。Claundin18.2阳性消化道肿瘤市场空间广阔,每年全球新发病人共计约100万,对应100亿美金市场。LM-302是Claudin 18.2 ADC药物潜在FIC,更有成为Claudin 18.2领域BIC。其在胃癌、胰腺癌和胆道癌患者中均观察到突出临床疗效,且对Claudin 18.2低表达和PD-L1低表达的患者也有临床获益,有望解决Claudin 18.2单抗药物Z药的痛点,从而具备更大的临床潜力。LM-168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CTLA-4作为被验证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潜力毋庸置疑。2024年,全球唯一上市的CTLA-4单抗伊匹木2024年销售额为25.3亿美元,这还是建立在伊匹木单抗毒性大、临床使用场景受限的情况下。LM-168属于下一代CTLA-4TME单抗,只在肿瘤微环境下特异性结合,不仅疗效突出且大幅减毒,因此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LM-364也是百亿美金市场的BIC潜力选手。Nectin-4已被验证为临床相关的肿瘤相关抗原,全球潜在患者接近300万。该领域虽然有ADC药物获批,但临床有效性不足且毒副作用大,仍有极大的改善空间。LM-364分子依赖性结合与细胞毒性机制,有助于减少Nectin-4相关毒性;同时搭载具有旁观者效应的Topo-I抑制剂毒素,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临床前数据显示,LM-364增效减毒特点明显,未来看点十足。当然,下一个安罗替尼的候选者不局限于此。正如上文所说,礼新生物临床资产20余条,其中必然还有“潜力股”。而礼新医药作为一家平台型企业,具备极强的延展性,因此还有孕育更多新潜力重磅管线的可能。如下图所示,目前其打造了4大技术平台,契合药物的研发趋势。例如,LM-ADCTM作为新一代ADC平台,在靶点、抗体、毒素和连接子等要素层面都有创新之处,属于能够多样化设计多样化的连接子和载荷工具箱。基于此,在开发双载荷ADC等药物层面,就有显著的优势。不只是LM-ADCTM平台,包括LM-AbsTM在内的其它平台,也都有相应丰富的高价值临床项目储备。因此,双方牵手之后的效率协同,必然能够共同打造出庞大的“高价值”矩阵,批量创造下一个安罗替尼。这,也是支撑中国生物制药价值裂变的基础。04结语今年以来,从惊艳ASCO到出海BD,中国生物制药通过一套“组合拳”不断刷新市场认知,不断对其价值重估。但此前的惊艳还未被市场完全消化,中国生物制药又用新动作刷新了自己。将礼新医药加入其版图,可谓如虎添翼,不仅获得礼新团队及平台,更承接已验证的跨国研发资源,从而具备批量制造下一个安罗替尼的能力。有市场人士认为,现在中国生物制药最大的短板是没有短板。是否过于乐观有待市场验证。但不管怎么说,中国Pharma确实已进入狂飙时刻,一个足以重塑中国乃至全球制药产业格局的新物种,正在猛踩油门。来源 | 氨基观察(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撰稿 | 蔡九责任编辑 | 八角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合作、投稿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7月17日上午,正大天晴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召开全资收购礼新医药说明会。本次交易,中国生物制药以约10亿美元估值完成对礼新医药100%股权收购,标志着公司在强化肿瘤创新研发实力、加速国际化布局等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被认为是本土制药龙头与顶尖生物科技公司深度整合的里程碑式并购。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礼新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秦莹出席会议,向现场机构介绍了此次收购的背景和意义,并就礼新的技术、管线和团队进行详细解读。谢其润强调:“本次收购的核心价值远非简单的资源叠加,而在于通过整合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与医药工业产业化能力,实现战略意义上‘1+1>2’的协同与优势互补价值。”优势互补战略协同 完善三大癌种创新布局礼新医药是一家聚焦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创新药研发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抗体、ADC、TCE以及肿瘤微环境四大平台,目前已实现两项重磅MNC对外授权,并拥有在中国、美国、澳洲三地开展临床的经验和能力。谢其润在说明会上表示,礼新是目前全市场唯一一个双抗和ADC两大技术平台都获得国际MNC认可的公司,这是公司研发实力的重要验证。她表示,中国生物制药与礼新的渊源很深,早在2024年底C轮融资的时候,公司就以1.42亿人民币入股,获得了礼新接近5%的股权,以及CCR8单抗LM-108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权益。2025年,LM-108已经在晚期实体瘤、胃癌及胰腺癌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数据,并获得两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双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协同优势,为深入战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本次并购项目从启动到完成仅耗时约两个月,展现了双方极高的战略互信与执行效率。谢其润强调,礼新最强的是早研能力,而中国生物制药拥有国内最强的临床、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综合能力,可以加速推进礼新创新管线的临床开发。公司强大的临床、生产、商业化平台,将赋能礼新,为礼新的创新管线提供全周期支持,让更多更好的创新药早日惠及全球患者。此外,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作为当前发病率最高的三类癌症,礼新的加入,将带来PD-1/VEGF、CTLA-4单抗、Claudin 18.2 ADC等重磅药物,进一步完善中国生物制药在三大癌种的创新布局。未来,中国生物制药在每个领域都有数十款创新管线,将涵盖各种亚型,并实现从前线到后线的全面覆盖。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惠及全球患者礼新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秦莹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与中国生物制药团队在LM108项目的合作当中,其团队表现出了卓越的临床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以后深度考察了中国生物制药的各个方面,最终确定加入中国生物制药是最佳选择。“礼新医药未来将依靠中国生物制药强大的资源支持,同时保持研发独立性,持续产出高价值创新分子,在双方团队共同努力下,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秦莹表示。秦莹现场介绍了礼新医药创业的愿景和布局。她表示,礼新医药在管线的选择上主打特色、差异化,所以选择了做抗体大分子,并且在其中又选择了做比较难做的像多次跨膜的这些靶点,并且搭建自己的平台,源源不断地产出创新药。礼新自主搭建了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抗体开发平台 (LM-TME)、针对难成药靶点的抗体开发平台(LM-Abs)、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平台(LM-ADC)以及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LM-TCE)四大技术平台,五年多来,已经有8个项目进入临床,其中2个III期临床,3个II期临床,3个I期临床。秦莹博士在会上着重介绍了几个最具潜力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CCR8单抗LM-108,目前全球引领、进度最快,MSI-h 实体瘤的适应症已经推进至III期临床;在II期临床阶段的胃癌和胰腺癌也看到了非常好的结果,并且是目前唯一获得两项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的CCR8在研药物。Claudin18.2 ADC药物LM-302也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目前三线以上胃癌适应症的III期临床已经入组了一大半,有望今年入组完成。此外, CTLA-4TME 单抗LM-168是一款肿瘤微环境选择性的抗CTLA-4单抗,目前正在澳洲开展I期临床试验。LM-364则是下一代抗Nectin-4TME ADC,具备同类最佳潜力,并且具有双重的减毒特性。谢其润表示,这次合作是一次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志同道合者的双向奔赴,也是创新攻坚者的同心破局。相信随着礼新的加入,中国生物制药的未来发展将如虎添翼。我们将携手推进一系列重磅管线的快速开发和走向国际,用更好的治疗方案,造福全球癌症患者。中国生物制药收购礼新医药在全球业界引发高度关注,被广泛评价为中国本土制药龙头并购顶尖Biotech的标志性事件。彭博社、路透社、Fierce Biotech等海外多家权威财经和行业观察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并评价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并购,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整合升级的关键一步,以下为部分媒体报道:声明:1.新闻稿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阅,非广告用途。2.本公司不对任何药品和/或适应症作推荐。3.本新闻稿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若您想了解具体疾病诊疗信息,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4.本文的著作权由原作者或本公司享有,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复制、摄制、改编、汇编等方式使用。文中出现的人物肖像,其肖像权归本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来源:彭博社、路透社、Fierce Biotech等● 重磅交易!5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与国际化再加速● 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 谢承润:深化全产业协同创新 推动生物医药跃迁升级● 外媒关注中国生物制药重磅交易:中国药企里程碑式并购● 谢承润董事长新员工“开学第一课”: 认知迭代 空杯心态 海纳百川
10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