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自2021年Georg Schett教授首次将自体CAR T疗法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获得突破性成就以来,CAR T疗法在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领域持续展现出辉煌的进展。Schett教授团队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与传统单抗和TCE疗法相比,CAR T疗法在彻底清除淋巴结B细胞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然而,自体CAR T疗法在其生产工艺复杂、制备时间长以及高成本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此外,患者在接受这种疗法之前,必须经过化疗清淋,极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mRNA-LNP为基础的体内CAR T技术通过靶向递送mRNA至T细胞,直接在患者体内将T细胞改造成CAR T细胞,这一创新有望解决此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成为下一代颠覆性CAR T技术。2025年6月30日,AbbVie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将这一技术推向了新的峰值。该技术在选择性靶向自免病人T细胞并生成CAR T方面的实际效果,还有待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高效性。
2025年9月,虹信生物首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公布了基于mRNA-LNP的In vivo CAR T候选药物HN2301在SLE患者中的临床试验数据。该论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陈竹教授、Georg Schett教授和虹信生物创始人查高峰博士共同执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专家为主要参与者。
这项研究展示了虹信生物在抗体偶联LNP的mRNA CAR T候选药物HN2301上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在SLE病人中,该药首次实现了CAR T细胞重编程和B细胞清除,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效果。这标志着mRNA-LNP介导的体内CAR T疗法在临床研究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已在人类身上获得了初步验证。
HN2301的核心成分包括专利ILB-3132、CD8靶向抗体片段和Anti-CD19 CAR mRNA,供静脉滴注使用。
在安全性验证研究中,5名难治性SLE患者接受低剂量HN2301治疗。首次用药无需清淋,使用低剂量开展单次输注,并观察到了CAR T细胞生成及B细胞部分清除。
中剂量有效性验证从第3例患者开始进行。每48小时给予2-3次4mg剂量后,观察到CAR T细胞激增,伴随着外周B细胞的完全清除,持续7-10天。与HN2301治疗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显示,患者的CRS为1级且可控。
此次研究表明靶向LNP下的体内CAR T治疗SLE的可行性和有效性。Georg Schett教授表示,研究是细胞治疗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B细胞快速清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改善。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扩大这一技术在其他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潜力。随着技术的成熟,体内生成CAR T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普及化治疗方案,为广大患者带来希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