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评价LP-003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和安慰剂对照的 Ⅱ 期临床试验
1. 评价不同剂量LP-003 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评价LP-003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免疫原性;
3. 探索LP-003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暴露-效应关系。
评价LP-005注射液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多中心、随机、开放的Ⅱ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评价LP-005注射液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疗效。
次要目的:评价LP-005注射液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评价LP-005注射液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免疫原性。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ingle Dose of LP-003 in Healthy Adult Subj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safety, tolerability, immunogenic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efficacy of LP-003 in healthy subjects.
100 项与 天辰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天辰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 • 过去半年,恒生创新药指数涨幅超过90%,纳斯达克指数涨幅5.61%;• 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和百奥赛图跻身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药企前20名;• Norstella报告认为,中美当前合作与授权的商业模式恰到好处,使双方生态系统都能繁荣发展;• 美国大型生物制药板块的估值滑落至历史性的洼地;• 在2025年初才买入重仓香港创新药的公募基金,上半年净值已翻倍;• 港股创新药ETF跟踪的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最新市盈率仍处在历史低位。穿越周期的中国新药继续高歌猛进。今年以来,中华香港生命科学指数已上涨96.55%,站上8943.48的历史高点;恒生创新药指数上涨92.31%,彻底摆脱一年前的历史低谷。维立志博7月25日在香港上市,开盘大涨106.86%,股价最高达72.4港元。与此同时,美国生物医药板块正在经历剧烈的颠簸。截至7月26日,今年以来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涨幅为5.61%。东财数据显示,自2025年4月3日关税声明发布以来,截至7月18日,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自低点(4月7日)以来同期涨幅仅6.31%,大幅跑输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32.58%的涨幅。无论在体量还是全球影响力上,美国生物制药企业无疑都领先于中国创新药企业,但是,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两者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截然相反,市场情绪可见一斑。中国临床试验速度比美国更快自2022年以来,中国临床试验数量的持续攀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2022~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创新药管线占全球的31%,仅次于美国的35%(见下图)。而这个微弱的差距正在被超越。今年6月,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中国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持续上升,成为全球第一。而2015年,中国的创新药管线仅占全球的6%。中国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直追美国。拓展阅读中国临床数量首次全球第一最近,彭博社援引Norstella的数据提到,中国的临床试验速度比美国更快(见下图)。彭博社的观点认为,推动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崛起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从实验室、动物实验到人体试验,中国企业都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推进研发。实际上,在今年早些时候,Norstella就给出观点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制药企业的管线开发与营收和预算相匹配,而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例外。2024年全球20大研发投入最大的药企中,恒瑞医药以新增87条管线排在首位(见下图)。从营收规模来看,恒瑞与排在第二位的辉瑞,以及第三位的礼来相去甚远。2024年,恒瑞的营收约为30亿美元,远低于欧美大型药企的500亿美元以上。而与恒瑞一同跻身前20的还有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和百奥赛图。Norstella报告认为,尽管这四家中国公司的商业化规模不大,但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这与通常情况下公司规模与其研发管线成正比的普遍规律形成了鲜明对比,意味着中国在生物制药研发领域有着独特的、不成比例的强大实力。恒瑞在2024年新增管线包括两个目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项目以及另外16个处于Ⅱ期临床试验的项目。这将对研发优先级排序带来挑战。Norstella报告中提到,实现如此规模的研发版图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Citeline的一份报告还指出,自202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临床试验的首选地。2023年全球启动的所有试验中,约有39%至少有一个试验点在中国,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25%,当时中国位居美国之后排名第二。在全球范围内,尽管从2019年到2023年启动的试验数量下降了7%,但同期中国的试验数量增长了 46%。中国与MNC交易份额增长迅速Jefferies上周的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Q1,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对外许可交易价值中的占比达到32%,而2024年和2023年这一比例均为21%。过去五年,中国与MNC交易的份额迅速增长,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16%,2021年则为 8%。分析师指出,药品价格可能下降的压力和重磅疗法专利到期,是推动中国授权交易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而频繁的授权交易正在重塑美国生物制药行业格局。从中国引进的资产能为MNC提供一种经济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缓解压力的解决方案。Norstella年初的报告中提到,如果无法进入利润丰厚的美国和欧洲市场,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可持续投资将受到限制。当前合作与授权的商业模式恰到好处,使双方生态系统都能繁荣发展。美国生物医药承受多重压力对大洋彼岸的美国药企来说,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两项政策,增加了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2025年4月8日,特朗普突然扔下一颗“重磅炸弹”:美国要对药品加征25%关税,虽然政策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消息一出,美国大型药企股价应声向下,广发生物科技指数基金当天基金净值下跌5.97%。5月12日,特朗普签署降低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宣称美国不再补贴外国医疗保健,也不会容忍药企牟取暴利,将实施“最惠国药品定价”,让当地患者的药品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保持一致。不过,由于该行政力度低于预期,美国药企股价当日上涨。此前美国第一轮药价谈判最高降幅已经达到79%(默沙东降糖尿药物Januvia)。从更长期的视角而言,未来五年间一批重磅药物的专利到期,包括药王Keytruda、强生自免产品Stelara、BMS的Eliquis和 Opdivo等,这无疑是压制板块估值的重要因素。专利悬崖的临近,迫使美国生物药企加快创新转型步伐,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多重压力的交织下,美国大型生物制药板块的估值已悄然滑落至历史性的洼地。摩根大通指出,经历了近期的回调后,该板块(剔除礼来)目前相对标普500指数的估值折价已达到45%~50%。中国一级市场准备好了吗一级市场是最好的晴雨表,中国的信心能否回来?据研发客统计,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板块共完成融资100起,基本与2024同期的94起持平。与过去几年相比,即使是市场已出现明显低落的2023年,上半年的融资总数也达到了122起,更不用说2021~2022年行业巅峰期的逾160起。看来,尽管一级市场投资人的信心正在重塑,但要重新回到五年前的热情,还需要时间。上半年,启明创投共给出3笔投资,出手次数最多:领投阳光安津的Pre-A轮,该公司正在布局疼痛治疗研发管线临床前和早期临床阶段的开发;参与投资浩博医药,这家公司专注于寡核苷酸疗法,以慢性乙型肝炎(CHB)功能性治愈、疼痛治疗研发管线 过敏及补体药物;与多家机构联合投资天辰生物,该公司正在开展呼吸、皮肤、过敏和血液等领域的新药研究,核心产品为下一代抗IgE抗体LP-003和全球首创的补体双功能抗体LP-005。此外,上实资本、博远资本、汉康资本、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深创投在今年上半年各有2笔投资。研发客留意到,一贯在创新药领域非常活跃的礼来亚洲、红杉中国上半年依旧没有出手,老牌投资机构奥博资本,上半年仅有的一次投资给到了靖因药业,联合多家机构帮助其完成了B2轮融资。英矽智能拿到了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一笔融资。E轮由浦东创投、浦发集团、惠理集团联合领投,融资额1.23亿美元。过去半年,该公司在临床试验以及合作方面有动作不少,自主研发的新型泛TEAD抑制剂ISM6331、MAT2A抑制剂ISM4312两款产品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在中美同步进行,已完成首次患者给药。此外,英矽智能与华东医药、海正药业、和铂医药、迈威生物、元羿生物等多家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瑞博生物也在最近完成逾2亿元人民币E轮融资,由名信资本领投,多家投资机构共同参与。从英矽智能和瑞博生物的E轮融资不难看出,过去两年IPO的收紧让很多biotech陷入资本进退两难的境地。不过,英矽智能和瑞博生物距离IPO 只差临门一脚。今年5月,英矽智能递交IPO申请,这是其第三次冲击港交所。瑞博也在同一时间申请IPO,从科创板转战港股。据港交所官网披露,目前共有20家符合18A的biotech公司正在等待上市。今年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了“科创专线”,进一步支持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技术公司申请上市。公募押注创新药取得初胜相较于一级市场的谨慎乐观,在2025年初才买入重仓香港创新药的公募基金,上半年净值已翻倍。年内收益TOP10的基金中,有8只都押注了医药公司,尤其是创新药方向。国内创新药企的一波凌厉上涨趋势,也吸引了众多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拓展阅读被调出港股通不跌反涨,背后大有玄机从基金持仓看,医药2025Q1基金持仓占比企稳回升,创新药为共识度最高的加仓方向。2025Q1公募基金整体和全基医药重仓持仓占比回升,非药基金延续低配,但低配比例有所减少。规模方面,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40.98亿元,创近1年新高,居港股医药类ETF第一。资金流入方面,拉长时间看,港股创新药ETF近10个交易日内有6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10.05亿元。从估值层面来看,港股创新药ETF跟踪的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34.95倍,处于近5年18.88%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5年81.12%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仍有一定上涨空间。编辑 | 姚嘉yao.jia@PharmaDJ.com总第2515期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www.PharmaDJ.com
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创新药领域展现出强劲活力。据公开披露数据,本季度上海至少有18家创新药公司完成融资,已披露融资总额超26亿元。上海凭借其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浦东张江等核心区域的研发高地优势,以及活跃的资本支持,持续引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本季度融资亮点显著:大额融资占比高,早期融资显著活跃:在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中,6起金额超亿元,占比60%。其中,潜在最高融资额来自映恩生物完成的2.1亿美元IPO。此外,超七成融资事件为B轮及以前的早期融资,显示上海创新药源头创新活力充沛,资本积极布局前沿技术。抗体药物受到关注:6家获融资公司布局抗体药物管线,包括成功IPO的映恩生物、获超2亿元融资柏全生物、天辰生物等。其中,以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为最大热门。细胞与基因疗法(CGT)向通用型解决方案迭代:8家获融资公司推进CGT疗法创新,聚焦平台技术升级。如天泽云泰开发ViCas CRISPR平台拟治疗遗传性退行性疾病等;纽欧申医药设计开发新型腺相关病毒(AAV)衣壳突破血脑屏障;渤因生物剑指基因治疗不可重复给药痛点;智新浩正则开发通用型再生胰岛技术。各公司关注通过载体工程化改造提升治疗持久性,反映平台技术从单次治疗向可持续性方案演进。映恩生物:癌症抗体偶联药物研发公司4月15日,映恩生物宣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映恩生物此次IPO招股引入1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BioNTech、LAV Star、Lake Bleu Prime、Lake Bleu Innovation、TruMed、富国香港、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易方达香港、汇添富基金、盘京基金、MY Asian、EMHCP、WWHCP、苏州苏创,共认购6500万美元(约5.05亿港元)。公司原有股东包括礼来亚洲基金、楹联健康产业基金、中金阿斯利康、华盖资本、松禾资本、天士力国际资本、汉康资本等。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创新ADC疗法。据招股书介绍,该公司已建立由12款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组成的管线,其中包括两款在研核心产品,即HER2靶向ADC及B7-H3靶向ADC。此外其还有5款其他临床阶段ADC产品,多款其他临床前ADC,以及2款双特异性ADC(BsADC)产品。柏全生物:肿瘤免疫药物研发公司6月17日,柏全生物(BioTroy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超两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上海科创基金、浦东创投跟投,原有股东上实资本、凯风创投继续追加投资。新闻稿表示,此次融资将重点用于加速柏全生物核心产品——CD3L1靶点抗肿瘤药物的注册临床试验进程,同步推进多个全新靶点肿瘤治疗管线的研发布局,进一步夯实柏全生物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目前,该公司前已有3个具潜力的新靶点进入临床前研究。柏全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驱动型药物研发企业。该公司专注于突破PD-1/L1耐药、冷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等全球性临床治疗难题。凭借优秀的源头创新能力,该公司研发的CD3L1免疫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成果荣登国际期刊CELL,基于该靶点开发的抗肿瘤药物已同步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的临床试验许可,目前正在开展针对多种实体瘤与血液肿瘤的1期多中心临床研究。天辰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研发公司6月3日,天辰生物宣布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弘晖基金、原有股东方启明创投共同领投,临创蓝湾基金、贝达基金、真脉基金跟投,原有股东方三奕资本、山证创新等持续加码。本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核心管线——新一代抗IgE抗体LP-003的3期临床和后续的商业化准备,以及补体双功能抗体LP-005的多个适应症的2期临床开发,进一步巩固天辰生物在过敏与补体疾病领域的创新优势。LP-003作为在研抗IgE抗体,已进入过敏性鼻炎的3期临床,预计2026年初提交产品上市申请;第二个适应症慢性荨麻疹的3期临床也将于2026年启动;除此之外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等适应症的2期临床也在推进中。LP-005为潜在“first-in-class”、可同时抑制补体三条通路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2期临床中已展现显著疗效。2025年将启动针对补体介导肾病(IgA, C3G等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临床研究。思璞锐: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公司6月5日,思璞锐(SciBrunch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博远资本和汉康资本联合领投,骊宸投资和LongRiver江远投资参与跟投。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现有管线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开发。思璞锐是一家专注于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迭代创新的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由资深连续创业者胡滔博士携手药物化学专家张杨博士共同创立。该公司旨在以新视角挖掘临床验证靶点,前瞻性地进行差异化的产品性能设计,打造具有潜力的产品管线。纽欧申医药: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公司4月18日,纽欧申医药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实资本旗下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现有股东龙磐投资继续支持,谢诺投资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纽欧申医药核心研发项目的临床开发,包括已完成1期临床试验的针对癫痫、情感障碍和疼痛等多个适应症的NS-041(选择性KCNQ2/3通道激动剂)项目和针对精神分裂症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痴呆伴随的激越症状的NS-136(M4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项目,以及推进针对难治性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多个项目的IND开发。纽欧申医药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针对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创新疗法。该公司创新药物管线已经迎来多项进展,核心产品NS-041在近期完成1期临床试验,已推进至局灶性癫痫的2期概念验证研究 (Proof-of-Concept) 阶段,并同步启动适应症拓展,针对情感障碍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等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更多数据内容推荐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上半年,国内一共有 130 多家创新药企获得了融资,已披露的总金额差不多有 300 亿元,比披露的 BD 首付款(230 亿元)稍微多一些。不过,跟往年相比,今年是近十年融资数量最少的一年,创新药一二级市场依旧不太乐观。那这 130 多家药企凭什么能够在资本寒冬中获得融资?它们做对了什么?从技术赛道来看,早期高额融资(种子轮、天使轮和 A 轮)主要集中在前沿创新疗法领域,比如说双抗、基因疗法、细胞疗法、核药、AI 制药、分子胶等等,当然疫苗也有不少,其中癌症疫苗比较受青睐。中后期融资比较多的则是那些专注开发小分子抑制剂、ADC、小干扰 RNA(siRNA)、干细胞疗法的创新药企。从疾病领域来说,除肿瘤外,乙肝、疼痛、眼科、代谢、神经、自免比较容易获得大额融资。比如说完成过亿融资的浩博医药、阳光安津、大睿生物、纽欧申医药、天辰生物、珂阑医药、靖因药业等等,都是聚焦这些领域的创新药企。另外,创始团队背景也是投资人考量是否注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立仅半年的小路生物,之所以能获得数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就是因为它的创始人是全球著名免疫学家刘勇军教授,自带明星光环。最后,地域同样是影响融资的关键变量。像处于苏州、上海、北京的药企,就比较容易获得融资,一方面这些产业集群区域往往都有自己的地方基金,会优先考虑当地的药企,另一方面政府扶持力度比较大,会从多方面包括融资给予企业指导和帮助。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Insight 情报助手「小音」,回复口令 融资,即可获取 Insight 整理的上半年获融资的中国药企名单。封面来源:站酷海洛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编辑:ccai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100 项与 天辰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天辰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