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药物发现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评估UBT251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及阳性药平行对照Ⅱ期研究
主要目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价UBT251注射液连续给药24周后的有效性,为Ⅲ期临床试验推荐给药剂量。次要目的:1) 评价UBT251注射液连续给药24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2) 评价UBT251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药代/药效动力学特征;3) 评价UBT251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免疫原性特征;4) 评价UBT251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评估 UBT251 注射液在超重/肥胖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Ⅱ期研究
主要目的:评价 UBT251 注射液连续给药 24 周后在超重/肥胖患者体重较基线变化,并为Ⅲ期临床试验推荐给药剂量。
次要目的:评价 UBT251 注射液连续给药 24 周后在超重/肥胖患者中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较基线变化、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免疫原性。
探索性目的:
评价UBT251注射液对胰岛素抵抗、代谢性脂肪肝、体脂、QT/QTc间期的影响。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比较联邦生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原研药治疗肥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使用珠海联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联邦生物”)研制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诺和诺德研制生产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对肥胖患者进行为期44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腰围等较基线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胃肠道事件、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和其他相关安全性指标。主要目的是评估联邦生物研制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肥胖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00 项与 联邦生物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联邦生物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2025年一季度,国内创新药企出海热潮依旧持续火热。据业内统计,一季度共有40起创新药出海事件,披露总金额超370亿美金,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重点交易方涉及启光德健、元思生肽、先为达生物等,合作方不乏阿斯利康等大型跨国药企。启光德健&AIMEDBIO,Biohaven授权方:启光德健引进方:AIMEDBIO,Biohaven项目:GQ1011,创新生物偶联核心平台技术1月24日,启光德健在苏州研发总部与美国纽交所上市药企Biohaven、韩国创新生物技术领先企业AimedBio达成重大商务合作签约,签署总金额超130亿美元重大商务合作,同时,启光德健全球领先生物偶联药物智能自动化开发系统iDiscovery全球发布。本次合作内容包括启光德健同类首创ADC药物GQ1011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独家授权,以及创新生物偶联核心平台技术的授权许可,赋能美国与韩国合作伙伴共计21个靶点的ADC药物创新。此次大宗商务战略合作将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出海热潮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创下近两年来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出海交易体量新纪录。元思生肽&阿斯利康授权方:元思生肽引进方:阿斯利康项目:Synova™原创技术平台使用权3月21日,创新口服大环肽药物研发企业元思生肽(Syneron Bio)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针对慢性疾病的全球首创大环肽类药物。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元思生肽的Synova™原创技术平台使用权。该智能化高通量大环肽药物研发平台将助力推进针对罕见病、自身免疫及代谢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创新药研发。根据协议条款,阿斯利康将支付750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总计可达3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并根据全球销售额支付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此外,阿斯利康还将对元思生肽进行股权投资。元思生肽计划通过此次合作扩建其北京研发中心。先为达生物&Verdiva Bio授权方:先为达生物引进方:Verdiva Bio项目:口服伊诺格鲁肽(Ecnoglutide Oral,XW004)、口服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mylin RA)、皮下注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mylin RA)1月10日,专注于研究和开发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先为达生物宣布与Verdiva Bio Limited(以下简称“Verdiva”)达成了在除大中华区及韩国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许可与合作协议。Verdiva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针对肥胖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紊乱的创新疗法。据悉,此次合作涵盖了先为达生物的多个创新疗法产品组合,包括口服伊诺格鲁肽(Ecnoglutide Oral, XW004)、口服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mylin RA)、皮下注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Amylin RA)。根据合作协议,先为达生物将获得近7000万美元的签约首付等款项并有权获得上述产品最高达24亿美元的潜在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商业化后的分层销售额提成。两家公司还将在其他临床前阶段项目上进行合作,先为达生物有权获得相应的里程碑收入和销售额提成。联邦制药&诺和诺德授权方:联邦制药引进方:诺和诺德项目:UBT2513月24日,联邦制药宣布,与诺和诺德订立独家许可协定。该协议涉及UBT251 ,一种 GLP-1 受体(胰高血糖素样肽-1)、GIP 受体(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和胰高血糖素受体的三重激动剂,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 ,用于治疗肥胖、2 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 。交易总金额达 20 亿美元。根据独家许可协议,诺和诺德将获得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开发、制造和商业化UBT251的权利。联邦制药将保留UBT251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权利。此次合作协议总金额达20亿美元,包括2亿美元预付款及最高1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联邦生物科技还可基于海外市场净销售额获得分层销售分成。恒瑞医药&默沙东授权方:恒瑞医药引进方:默沙东项目:HRS-53463月25日——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今日宣布与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就其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包括名为HRS-5346的先导化合物)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恒瑞医药将HRS-5346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默沙东。恒瑞医药将收取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不超过17.7亿美元的与特定的开发、监管和商业化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如果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基于HRS-5346的净销售额的销售提成。除以上几款产品以外,另有5款国产ADC成功出海,涉及信达生物、映恩生物、乐普生物和石药集团。(2025Q1:6 款国产ADC成功出海)总结总的来看,2025年一季度国内创新药企的出海表现令人瞩目,一系列大额 BD 交易彰显了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与创新实力。与国际大型药企的合作,不仅为国内创新药企带来了资金与资源,更推动了创新药物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进程。随着这些合作的深入推进,有望看到更多源自中国的创新疗法造福全球患者。参考资料:各公司官网
2025年3月,生物制药公司加速了在小分子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和蛋白治疗药物等领域的药物开发。阿斯利康和诺和诺德是当月主要的合作伙伴,此外,相较于二月,并购也有所增加。本文将带您了解2025年3月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的一些重要交易。(图片来源:LABIOTECH)注:2025年3月,勃林格殷格翰和第一三共等制药巨头参与了并购和许可交易,但交易规模未被披露。3月生物制药大型公司的并购阿斯利康以高达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EsoBiotec,这是当月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并购交易之一。EsoBiotec的ENaBL平台(EsoBiotec Engineered NanoBody Lentiviral平台)通过慢病毒载体将遗传指令传递给特定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摧毁癌细胞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异常细胞。ENaBL平台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体内(in vivo)治疗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静脉注射实现,而无需传统细胞疗法所需的复杂体外细胞修改过程。这种技术不仅简化了治疗流程,还显著降低了治疗成本,并有望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和患者体验。阿斯利康的此次收购包括4.25亿美元的初始支付,以及基于开发和监管里程碑的额外5.75亿美元支付。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百时美施贵宝(BMS)以2.86亿美元的价格启动了对美国生物技术公司2seventy bio的收购。根据新闻稿,BMS将发起一项要约收购,以每股5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2seventy bio所有未发行的股份。两家公司多年来一直合作开发和商业化Abecma,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疗法,于2021年获得美国FDA批准。赛诺菲(Sanofi)收购了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抗体开发商Dren Bio的双特异性髓系细胞接合剂。临床候选药物DR-0201是一种抗体,它靶向并激活特定的髓系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免疫细胞,通过靶向吞噬作用诱导深度B细胞耗竭,这是一种清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的机制。在研究中,它已显示出B细胞耗竭的效果。作为交换,赛诺菲将向Dren支付6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在开发和上市里程碑基础上支付高达13亿美元的款项。在印度,太阳制药(Sun Pharma)以高达3.5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收购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heckpoint Therapeutics。Checkpoint Therapeutics除了开发检查点抑制剂外,还开发了其他抗体。太阳制药将获得Checkpoint的抗PD-L1抗体cosibelimab,其品牌名为Unloxcyt,该药于2024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一种起源于鳞状细胞的皮肤癌)。根据协议,太阳制药将以每股4.10美元的现金支付方式收购Checkpoint的所有流通股,总预付款高达3.55亿美元。此外,Checkpoint的股东还将获得一项非可转让的或有价值权利(CVR),如果cosibelimab在欧洲获得批准,他们将有权获得每股额外0.70美元的现金支付,从而使交易总价值可能达到约4.16亿美元。太阳制药计划利用其全球影响力加速Unloxcyt的患者可及性。此次收购不仅将增强太阳制药在肿瘤-皮肤治疗领域的创新组合,还反映了其改善皮肤癌患者生活的承诺。日本制药公司Taiho收购了瑞士生物技术公司Araris,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总额高达11.4亿美元。Araris是一家从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分拆出来的公司,专注于开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这些ADCs将补充其癌症治疗产品线,其中包括小分子药物。此次收购将使Taiho获得Araris的创新ADC药物发现技术平台AraLinQ™,该平台通过其独特的技术开发的三种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至2026年间进入临床试验。(图片来源:LABIOTECH)3月交易热点领域2025年3月份制药巨头主要将目光聚焦于蛋白质疗法领域。美国制药巨头艾伯维(AbbVie)与丹麦生物技术公司Gubra达成了一项许可协议,共同开发GUB014295,这是一种潜在的长效胰淀素类似物,用于治疗肥胖症。GUB014295是一种特异性激活胰淀素和降钙素受体的激动剂,胰淀素是一种饱腹感激素,因其在激活大脑信号、抑制食欲和减少食物摄入中的作用,已被确定为治疗肥胖症的潜在治疗靶点。根据协议条款,艾伯维将主导GUB014295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活动。Gubra将获得3.5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8.75亿美元的开发、商业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全球净销售额的分级版税。此次合作标志着艾伯维正式进入肥胖治疗领域。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与丹麦肽类公司Zealand Pharma达成许可协议,共同开发肥胖治疗药物。该药物名为petrelintide,双方将共同开发并商业化,包括与罗氏的GLP-1/GIP受体双重激动剂CT-388等联合疗法。Zealand将获得16.5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2亿美元的开发里程碑付款(与petrelintide进入III期试验相关),以及24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阿斯利康(AstraZeneca)除了以高达10亿美元收购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EsoBiotec外,还与元思生肽达成了一项许可协议,共同开发大环肽药物。大环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短链分子,能够形成环状结构,具有独特的稳定性和靶向性。这些药物旨在治疗慢性疾病,包括罕见病、自身免疫疾病和代谢疾病。根据协议,元思生肽将获得7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近期支付款项,并有资格获得高达34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这项合作将利用元思生肽的Synova™平台技术,开发针对多种疾病的大环肽药物管线。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和马萨诸塞州初创公司Gensaic在蛋白质疗法领域展开合作。借助Gensaic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技术和诺和诺德在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双方旨在开发用于治疗心脏和代谢疾病的药物候选。Gensaic有资格获得高达3.54亿美元的预付款、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小分子药物是制药公司长期以来热点交易领域。默克(Merck)与恒瑞制药达成了一项交易,这是3月最大的小分子药物交易。该交易涉及恒瑞制药的一种口服脂蛋白(a)抑制剂,目前该药物正在中国进行II期临床试验。脂蛋白(a)是一种携带胆固醇、脂肪和蛋白质的蛋白质,当它们积累时,会形成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斑块。抑制剂药物旨在防止这些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根据协议,默克将向恒瑞制药支付2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在达到特定里程碑时支付高达17.7亿美元的款项。此前,默克在2025年2月与加拿大生物技术公司Epitopea达成协议,以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Lexicon达成了一项合作,共同开发小分子药物LX9851。LX9851是一种口服非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用于治疗肥胖症及其他代谢紊乱。根据协议,诺和诺德将支付高达10亿美元,其中包括7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此外,Lexicon还将获得基于开发、监管和销售的里程碑付款,以及LX9851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诺华(Novartis)与日本制药公司杏林制药(Kyorin)达成合作,共同推进一款小分子药物KRP-M223的研发。KRP-M223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MRGPRX2的拮抗剂,该受体激活肥大细胞,这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等疾病中会发生,其特征是瘙痒的风团。KRP-M223旨在治疗这些疾病。根据协议,诺华公司获得了KRP-M223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许可。杏林制药保留了在日本商业化和为日本市场生产该产品的选择权。杏林制药将获得5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7.775亿美元的开发、批准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马萨诸塞州的Black Diamond Therapeutics与法国生物技术公司Servier达成了一项合作,共同开发靶向小分子药物BDTX-4933,用于治疗癌症。BDTX-4933是一种针对实体瘤中RAS突变和RAF改变的I期候选药物。根据协议,Black Diamond将获得7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7.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图片来源:LABIOTECH)注:上述数据基于已披露财务条款的并购和许可交易(包括前期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除了蛋白质疗法领域、小分子领域以外双特异性抗体领域备也受瞩目。2025年3月,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和铂医药达成了一项全球战略合作,旨在利用和铂医药的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发现和开发下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疾病。根据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两个临床前免疫学项目的许可选择权,并可指定进一步的靶点,供和铂医药发现下一代多特异性抗体。阿斯利康将有权将这些项目推进至临床开发阶段。作为合作的一部分,和铂医药将获得总计1.7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高达44亿美元的额外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还有基于未来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此外,阿斯利康还将对和铂医药进行1.0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获得其9.15%的新发行股份。为了支持合作项目,和铂医药将在中国北京建立一个创新中心,与阿斯利康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此次合作不仅体现了阿斯利康对和铂医药技术平台的信心,也标志着和铂医药在多特异性生物制品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结合和铂医药的前沿发现能力和阿斯利康的药物开发专长,双方旨在加速为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创造变革性疗法。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与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ford BioTherapeutics达成了一项合作,旨在利用Oxford BioTherapeutics的OGAP-Verify发现平台,开发用于治疗癌症的潜在FIC抗体疗法。OGAP-Verify平台是一种增强型专有发现平台,能够提高靶点识别的灵敏度,从而筛选出更适合药物开发的靶点。根据协议,Oxford BioTherapeutics将获得36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产品特许权使用费。罗氏将负责这些靶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工作。日本制药公司推出RNA药物2025年3月,日本小野制药公司(Ono Pharmaceutical)与美国Ionis制药公司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协议,以获得后者针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RNA靶向疗法sapablursen的全球权利。sapablursen是一种配体结合反义(LICA)药物,旨在减少TMPRSS6的产生,从而增加铁调素的表达,为PV等血液病提供潜在的治疗益处。该疗法目前正在全面招募的II期IMPRSSION研究中进行评估。根据协议,小野制药将支付2.8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根据开发、监管和销售里程碑的达成情况,额外支付最高可达6.6亿美元的款项。此外,小野制药还将按sapablursen年度净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几向Ionis支付特许权使用费。Ionis将继续负责完成正在进行的II期IMPRSSION研究,而小野制药将全权负责后续的开发、监管申报和商业化工作。日本第一三共公司(Daiichi Sankyo)与美国Nosis Biosciences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旨在利用Nosis的Connexa™平台开发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RNA药物。该平台是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设计和递送系统,能够使RNA药物靶向关键器官中的多种细胞类型,从而改善慢性疾病的治疗选择。此次合作将利用该平台在人工智能药物设计、单细胞受体生物学和高通量化学方面的能力,以克服RNA疗法面临的递送挑战。Nosis的Connexa™平台通过整合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设计、单细胞受体生物学和高通量化学,开发出针对体内使用的优化递送载体。该平台已经确定了532种细胞类型中的2900多个受体靶点,从而实现精准递送和优化的治疗效果。通过这次合作,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多种疾病的精准RNA药物的研发进展。药物研发加速2025年3月,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与联邦生物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协议,以获得后者开发的UBT251的全球权利。UBT251是一种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受体的三重激动剂,目前正处于临床早期试验阶段,用于治疗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根据协议,诺和诺德将获得UBT251在全球范围内(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联邦生物将保留UBT251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权利。联邦生物将获得2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8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与瑞典生物技术公司Salipro Biotech达成了一项研究和许可协议,旨在加速多个药物靶点的开发。此次合作将利用Salipro的Salipro®平台技术,该技术能够稳定膜蛋白,使其保持其天然形式,从而用于药物发现项目。勃林格殷格翰将利用该技术进行生物物理和结构研究,包括冷冻电镜(cryoEM),以识别潜在的治疗候选药物。合作的重点是开发针对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及其他膜蛋白的疗法,这些靶点在心理健康和心肾代谢疾病等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协议,Salipro Biotech将获得研究付款和选择权付款,并有资格获得基于勃林格殷格翰在合作中产生的开发结果的成功基础里程碑付款。英国医疗保健公司Hologen AI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eiraGTx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旨在加速MeiraGTx的AAV-GAD项目(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III期临床试验。Hologen AI将提供2亿美元的预付款,并与MeiraGTx成立一家名为Hologen Neuro AI的合资企业,Hologen AI将为该合资企业提供高达2.3亿美元的承诺资本,用于全面资助AAV-GAD的开发直至商业化,以及推进其他早期临床项目,包括针对遗传性肥胖的AAV-BDNF项目。MeiraGTx将保留Hologen Neuro AI合资企业30%的所有权,并将领导所有临床开发和制造活动。此外,MeiraGTx还将与合资企业签订独家临床和商业制造供应协议。Hologen AI还将持有MeiraGTx制造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并将为该制造子公司提供年度资金支持,同时利用其AI技术优化MeiraGTx的专有制造能力。德国AI公司Partex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Fortress Biotech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生物制药化合物,以供Fortress进行潜在的收购或许可,本次合作的财务条款未被披露。Partex将部署其专有的AI驱动药物发现和开发技术平台,该平台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建议,包括跨治疗领域的靶点识别、适应症扩展和分子特征分析,从而加速创新疗法的开发。Fortress Biotech将利用Partex的AI平台,结合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行业网络,快速识别和评估有前景的生物制药资产。Fortress的业务模式专注于通过产品收入、股权持有以及股息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来提升股东的长期价值。此次合作预计将支持差异化资产的引进授权,双方都致力于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AI的潜力。(图片来源:LABIOTECH)(图片来源:LABIOTECH)参考资料https://www.labiotech.eu/trends-news/top-biotech-deals-of-march-2025/其余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图片来源:123RF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联系方式: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精彩!
2025年糖尿病药物市场暗流涌动!GLP-1类药物持续领跑,SGLT2抑制剂竞争白热化,胰岛素赛道加速洗牌。扬子江药业、甘李药业凭仿制药抢占市场,恒瑞医药、东阳光药则以1类新药剑指技术高地。从口服DPP-4抑制剂到双靶点疗法,国产药企如何突破外资垄断?注: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1竞争激烈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糖尿病药物市场也在持续扩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前,糖尿病药物市场逐渐形成了GLP-1、SGLT2、胰岛素“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这三类药物在市场上各显神通,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也为药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市场表现上,GLP-1类药物成绩斐然。其中利拉鲁肽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利拉鲁肽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联邦制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标志着国产利拉鲁肽在市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联邦制药表示,围绕GLP-1靶点,公司已布局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差异化产品管线,有助于提升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市场竞争力。在长效剂型布局方面,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获批上市,这是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人免疫球蛋白G2(IgG2)的Fc片段融合形成的重组蛋白,可以血糖依赖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其长效的特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提高用药的依从性,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进一步丰富了GLP-1类药物的产品线。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另一类重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长期使用还可以增加热量的排泄,对于糖尿病患者有减重的作用。在市场上,SGLT2抑制剂表现出了较高的热度,其中达格列净片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成为该类药物中的畅销产品。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药企的涌入,SGLT2抑制剂市场逐渐陷入了激烈的竞争之中。目前,已有20多家药企参与到SGLT2抑制剂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呈现出一片混战的局面。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一触即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竞争格局,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价格选择空间。在集采政策的推动下,胰岛素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为代表的产品,通过集采成功突围,实现了以价换量的目标。甘李药业在胰岛素集采中,多款产品高顺位中标,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在集采带来市场份额变化的同时,长效类似物成为胰岛素市场的新战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够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众多药企纷纷布局长效类似物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求在这个新的市场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推动了胰岛素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升级。2国产仿制药“围剿”面对外资药企在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强势地位,国内药企积极布局,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试图打破垄断,分一杯羹。扬子江南京海陵药业、甘李药业、华领医药等国内企业的相关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扬子江药业的利拉鲁肽,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与司美格鲁肽同属一类药物,但在产品特性和市场定位上存在差异。利拉鲁肽通过在天然GLP-1的第26位赖氨酸上增加一个含十六碳的棕榈酸侧链,增加对白蛋白的亲和力,同时由精氨酸取代第34位赖氨酸,提高侧链的稳定性,将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至13小时,实现每天只需注射一次。甘李药业的门冬胰岛素,属于胰岛素类似物,与传统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具有更快的起效速度和更短的作用时间,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减少低血糖风险。甘李药业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以价格优势吸引患者。华领医药的多格列艾汀片,是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它通过修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传感器葡萄糖激酶(GK)的功能,重塑人体血糖稳态,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机制。多格列艾汀片不仅可以单药治疗,还能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更广泛的适用人群。随着司美格鲁肽市场火爆,其国产化进程备受关注。杭州九源基因、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等多家国内药企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研发,展开仿制暗战。九源基因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已获CDE受理,有望首家获批上市。其自2005年起研发GLP-1R激动剂类药物,针对肥胖症及超重适应症已获批临床,筹备Ⅲ期试验,口服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上市后或凭价格与地缘优势挑战原研药。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国内BLA申请也已获受理,申报适应症为成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体重管理适应症临床试验已获批,正加大研发投入力求占得市场份额。此外,齐鲁制药、珠海联邦生物医药等超20家企业获批临床参与研发,司美格鲁肽“国产化”进程进入倒计时。国产司美格鲁肽上市有望打破外资垄断,降低患者用药成本,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3恒瑞医药、东阳光药押注1类新药恒瑞医药、东阳光药等药企领衔的1类新药矩阵强势崛起,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恒瑞医药的舒地胰岛素注射液申报上市,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舒地胰岛素基于desB30人胰岛素设计并对其B29位赖氨酸进行侧链修饰而成,具备起效平稳、药效维持时间长和产生夜间性低血糖风险低等优点。其申报上市主要基于两项关键III期临床试验(301研究和302研究)的积极结果。两项研究结果均表明,在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条件下,舒地胰岛素治疗26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对基线变化非劣于甘精胰岛素,且舒地胰岛素组在T2DM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其不良事件性质与甘精胰岛素相似,低血糖事件和夜间低血糖事件略低于甘精胰岛素组,两项研究均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如诺和诺德的德谷胰岛素和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舒地胰岛素的出现,将打破国外产品在长效胰岛素市场的垄断格局,为国内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有望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与国际产品展开有力竞争,提升国产胰岛素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东阳光药的焦谷氨酸荣格列净胶囊是一款具有创新性的药物,它是一种SGLT2/DPP-4双抑制剂,这种双靶点抑制作用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降低肾糖阈,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同时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延长其作用时间,促进胰岛素分泌,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在口服药市场中,焦谷氨酸荣格列净胶囊凭借其双靶点的独特作用机制实现了差异化突围。与传统的单靶点口服降糖药相比,它能够从多个角度对血糖进行调控,具有更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已上市的SGLT2抑制剂包括恩格列净片、达格列净片等,在竞争激烈的口服降糖药市场中,焦谷氨酸荣格列净胶囊以其差异化的优势,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有望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推动口服降糖药的创新发展。注: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4结语剔除“司美格鲁肽”光环,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竞争更显本土药企的韧性与野心。从仿制药低价抢市场到1类新药技术突围,恒瑞、东阳光药等企业正以“双靶点”“长效化”“口服剂型”重新定义赛道。然而,GLP-1赛道扎堆、胰岛素集采压价、口服药临床转化风险仍是隐忧。若国产创新药能凭借疗效与成本优势打开医保与基层市场,或将终结外资垄断,引领糖尿病治疗进入“中国定义”时代——这场没有“药王”的战争,每一步都是生死竞速。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公开资料整理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 史蒂文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联邦生物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联邦生物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