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用机制SARS-CoV-2 S protein调节剂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作用机制SARS-CoV-2 S protein调节剂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引言在人们大喊资本寒冬的今天,学术大牛如何获得投资人青睐?笔者看来融资的时机、大牛在学术领域的专一性、创办公司的相关性等诸多考量。有这么一位学术大牛,接连创办了多家Biotech。其中一家都快IPO了,被拜耳以20亿美元紧急收购;又创办了一家新公司,才亮相就已获得1.3亿美元的融资,并与基因泰克达成潜在20亿美元的交易。还让投资人变成“小迷弟”,这位学术大牛是何许人也?不妨先看看他的新公司……01这平台听起来不错,1.3亿美元值不值?2021年,一家名为Belharra Therapeutics的公司悄然落地,在获得了风投公司Versant Ventures的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后,进入了后者的孵化平台(Inception Therapeutics )进行孵化。2023年1月4日,孕育两年的Belharra正式亮相,和它一同亮相的还有一款基于光亲和力的新型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图片来源:Belharra官网根据Belharra官网所述,该平台能够识别任何蛋白质的非共价小分子候选药物。Belharra首席执行官Jeff Jonker这样说道:“通过我们的平台来鉴定用于功能性结合口袋的可操作的非共价药物样配体,能够快速重新筛选所有以前'不可成药'的蛋白质靶标。”通俗讲就是,这个平台可以筛选出一些全新的靶点和途径,打破所谓的“不可成药”,也能为“老药”的“新用”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掀起蛋白组学领域的新一轮创新浪潮倒也不无可能。同时,Belharra虽是首次亮相,手上却握有1.3亿美元的资金,除了Versant Ventures给的5000万美元外,基因泰克还给了8000万美元的预付款。1月4日当天,Belhara宣布已和基因泰克达成多年合作,两家公司将利用Belharra的专有平台开展合作,在多个领域中,发现和开发小分子药物。根据合作协议,Belharra将负责发现和早期开发,基因泰克指定靶点的小分子,而基因泰克将负责这些小分子的后期开发、监管及商业化。作为回报,除了这8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外, Belharra还有资格获得可能超过20亿美元的开发、商业和净销售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合作产品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对于一个新生Biotech,这个开局还是挺不错的。但问题是,根据Belharra所描述的:能够识别任何结合位点,任何蛋白质,任何构象状态,任何细胞类型的小分子候选药物的概述,是否太过前沿?就像Belharra的核心价值,旨在颠覆药物发现范式,听起来倒是美好,现实又如何?连Belharra能否顺利开发出所需分子并将其送入临床?都还不得而知。1.3亿美元,做了如此早期且高风险的投资,值吗?02Vividion 2.0?投资者的世界真相对于投资人,投资不是投机,只是寻找其等价的内在价值,至少对于Versant Ventures而言,值!因为Versant Ventures知道Belharra具备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新颖的平台,更有优秀的科学创始人和领导团队。Belharra拥有4个联合创始人,其中3位来自于Scripps研究所,(Chris Parker、John Teijaro 、Benjamin Cravatt),1位来自于Broad研究所(Stuart Schreiber)。其中,Teijaro博士被公认为病毒免疫学和细胞因子生物学领域的世界领导者;Schreiber博士不仅是Broad研究所的创始核心成员,还是哈佛大学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创始主任。那么重点来了,前文说的大牛就是Cravatt博士。Cravatt博士是蛋白组学的顶级科学家之一,他实验室设计出的ABPP技术对靶点的发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22年还获得了沃尔夫化学奖(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Benjamin Cravatt 图片来源:Belharra官网不仅如此,Cravatt博士还是多家成功Biotech的联合创始人,其中就有Vividion(就是那个被拜耳以20亿美元紧急收购的Biotech)。2017年初成立的Vividion,也是通过运用其专有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技术,来发现蛋白质表面以前未知的功能口袋,并识别选择性结合这些目标的小分子。目前已筛选出超过 75,000 个半胱氨酸残基、超12500种蛋白质、超800个新口袋等 图片来源:Vividion官网不同的是,Belharra的平台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氨基酸进行标记,直接能够对整个蛋白质组进行分析,而且Vividion筛选的是共价小分子,Belharra筛选的是非共价小分子。这难道不是Vividion 2.0?更有意思的是,Vividion的A轮融资额也是5000万美元,他的领投者为风投公司ARCH Venture Partners 和Versant Ventures。而当时Versant Ventures的董事总经理Tom Woiwode,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Vividion平台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广阔的蛋白质组中最有研究意义的蛋白质。他还说道,Ben Cravatt发明了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工具箱,以整合化的方法来探寻蛋白质在其自然体系中的功能。这次还是Woiwode,他表示Belharra平台独特之处在于它独立于蛋白质中的任何特定氨基酸,并且称Cravatt 是 “蛋白质组学教父” 之一。投资人秒变“小迷弟”。顺便一提的是,因为收购发生在Vividion即将 IPO的前期,拜耳成功斩获了“IPO终结者”称号。所以这是要复刻Vividion?对Versant Ventures而言,Cravatt确实值得信赖。03大牛的魅力像Cravatt博士这样研究做的好,还能把公司办好的,我国也有不少。王晓东院士——百济神州+维泰瑞隆百济神州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于2019年自主出海,替雷利珠单抗获NMPA批准上市;在美国、香港IPO上市;2021年与诺华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有三款自主研发创新药和超过五款商业化引进新药上市等诸多傲然成绩。维泰瑞隆的首个产品RIP1抑制剂临床实验申请也获得NMPA受理。施一公院士——诺诚健华诺诚健华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于2020年获得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诺诚健华的第二款商业化产品Tafasitamab已获批在博鳌超级医院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使用。此外,还有12款产品处于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4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目前,诺诚健华已实现A+H双地上市。当然,还有孙勇奎院士的原力生命、谢晓亮院士的丹序生物、邵峰院士的炎明生物等等……这些顶级学术大牛公司成功的背后,也少不了资本的青睐。就以百济神州和诺诚健华为例。截止2021年底,百济神州已累计融资额超700亿元;2014年开始,高瓴就成为了百济神州的基石投资人,参与其全程融资,并且是其在中国唯一的全程领投人。2017年7月,新基(百时美施贵宝)以1.5亿美元溢价收购百济神州5.9%的股权。2019年11月,百济神州与安进达成了全球肿瘤战略合作关系,安进以约27.8亿美元购入20.5%的百济神州股份。至于诺诚健华,就2021这一年而言,2月获得高瓴和维梧资本注资约30.42亿港元;8月,高瓴二级市场团队增持诺诚健华63.7万股;11月,高瓴再次增持1091.4万股,耗资1.94亿港元。这是否就是大牛的魅力?04结语重新回到Cravatt博士“Vividion 2.0”的身上,Belharra的诞生,乍一看像是,成功好似可以复制,其本质是Cravatt博士在蛋白质组学领域深耕的延续,是对生命科学的不断探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热爱。这也是折服投资者的个人魅力,或者说是永远无法高估值的内在价值。参考资料:Vividion 2.0? Ben Cravatt and Scripps team form a new chemoproteomics biotech(endpoints news)Bayer nabs star biotech Vividion with a $2B buyout and an ‘arms-length’ pact, pulling a partner out of the IPO conga line(endpoints news)院士“下山”办公司,有谁?在干嘛?(药智网)诺诚健华科创板上市,创新生物企业回归A股成必然(动脉网)谁能穿越周期系列?百济神州700亿融资下的辉煌梦想(MedTrend医趋势)Belharra 官网Vividion官网这家蛋白质组学新公司A轮融5000万美元(转化医学网)其他公开资料封面图/摘要图来源:pixabay这些「抗新冠药物」今年上半年可能在华获批!都有哪些优势?出海无小事!看全球临床供应领军企业Catalent如何做到「事无巨细」,助力中国药企扬帆出海小公司PK大公司PK学术界:谁发现更多的FIC抗癌药?谁是创新实力派?推荐阅读这些「抗新冠药物」今年上半年可能在华获批!都有哪些优势?出海无小事!看全球临床供应领军企业Catalent如何做到「事无巨细」,助力中国药企扬帆出海小公司PK大公司PK学术界:谁发现更多的FIC抗癌药?谁是创新实力派?国内获批上市的新冠治疗药物都是什么靶点?效果如何?什么价格?哪些优缺点?吴一龙教授 | 我的2022让立项晚的药物「弯道超车」,临床失败的药物「起死回生」,生物标志物有何魔力?药时代BD-041项目 | 高结合力、高效能PD-1xPD-L1双抗I期项目我在Nature上,找到了这些值得在2023年关注的事......FDA今年批准上市的创新疗法大盘点:TCR双抗、国产CAR-T……出海、资本寒冬、CXO、ADC......2022年药圈十大关键词!哪一个戳中了你?药时代BD高阶研讨会火热报名中!
2022年6月21日,专注于国际前沿环状RNA技术开发新型疫苗及多个新型治疗领域的圆因生物(Therorna Inc.),宣布顺利完成超过2.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2022年6月21日,专注于国际前沿环状RNA技术开发新型疫苗及多个新型治疗领域的圆因生物(Therorna Inc.),宣布顺利完成超过2.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本次融资由某知名产业投资机构与和玉资本联合领投,夏尔巴投资与三正健康投资跟投,老股东泉创资本与千骥资本也继续追加投资,鼎力支持公司发展。本轮融资后,将加快推进技术平台建设、管线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及国际合作等。
圆因生物于2021年4月创立于北京。公司专注于利用环状RNA技术开发新型疫苗及创新疗法,已经建立了丰富的预防性及治疗性新药产品管线,致力于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疾病需求。公司此前已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三轮融资金额累计超4亿元人民币。
“感谢所有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圆因生物科学创始人魏文胜教授表示,“值此疫情反复之时,科学工作者肩负社会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加快推进环状RNA新冠疫苗的临床应用。”
圆因生物首席执行官汤晓东博士表示:“非常感谢新投资机构的热情参与和现有投资者们的持续支持。此轮融资的顺利完成,将对圆因生物加快新型广谱新冠疫苗的开发以及多种疾病领域治疗手段的研究有巨大帮助。我们团队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环状RNA成为新一代突破性疗法的平台技术,并尽快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和玉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曾玉表示:“我们非常看好环状RNA在蛋白表达和调控领域药物开发的前景。与线性RNA相比,环状RNA在表达量、稳定性、免疫原性可控与生产方面有着突破性的优势。在这一创新领域,中国科学家有着国际领先的原始创新和高效转化能力。圆因生物是和玉瞄准的‘科学家+企业家’黄金团队创业的典型范式。魏文胜教授作为连续创业者,在基因编辑和环状RNA应用方向有着深厚的积累;圆因生物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药物研发及产业管理经验。和玉资本将利用其资源优势,不遗余力的支持圆因生物的国际化发展。”
夏尔巴投资投资副总裁蔡昌祖博士表示:“mRNA药物在新冠疫苗这一应用中已取得极大成功,但在副作用等方面仍存有提升空间,且由于线性RNA易被降解,疫苗之外的应用尚需进一步探索。环形RNA由于其结构特点,作为蛋白表达工具,已被证实可在体内维持更长时间且相对稳定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望进一步拓展mRNA疗法的可及范围。魏教授团队基于其在应用环形RNA作为基因编辑工具上的积累,迅速切入环形RNA表达工具的研发,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化方法并以新冠疫苗作为切入点,已初步展现出剂量、激活细胞免疫等方面的优势。很高兴有机会继续支持Wei Lab的工作转化,期待携手将圆因生物打造为立足环形RNA工具的平台型、国际化企业。”
三正健康投资合伙人王闽川博士表示:“环状RNA具有稳定性好、表达持久等优点,有巨大的潜力发展成为新的RNA治疗平台。魏文胜教授团队在环状RNA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在成立后迅速组建了产业化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将极大加速环状RNA的临床转化。我们很荣幸能够参与圆因生物本轮融资,携手公司团队、新老投资人,共同助力圆因成为环状RNA领域的领导者,为患者带来开创性疗法,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
作为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章良表示:“环状RNA作为核酸药物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而备受关注,圆因生物更有望率先将环状RNA技术推向临床应用,易凯团队很荣幸能助力圆因生物完成本轮融资,我们期待圆因生物继续引领全球环状RNA行业的发展。”
关于和玉资本
和玉资本(MSA Capital)是一家深耕中国、放眼全球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注医疗健康、前沿科技、互联网及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投资。总部位于北京、新加坡,并在美国、中东北非等地均设有常驻团队。凭借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国际市场洞察,团队在发掘优秀投资机会的同时,能够基于当地资源帮助被投企业迅速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和玉资本(MSA Capital)管理规模超20亿美元,投资案例包括华大基因(SZ:300676)、医渡科技(2158.HK)、蔚来(NYSE: NIO, 9866.HK, SGX:NIO)、BOSS直聘 (NASDAQ: BZ)、美团点评(3690.HK)、Uber(NYSE: UBER)、Nubank(NYSE: NU)、Swvl(NASDAQ:SWVL)、智云健康、燧坤智能、炎明生物、安序源、艾斯拓康、门罗生物、迪赢生物、PAQ Therapeutics、凯德尼、安渡生物、无疆科技、丹序生物、黑芝麻智能、壁仞科技、视比特机器人、飞步科技、票易通、东方空间、亚创集团、Cider、T11生鲜超市和优时颜等。
关于夏尔巴投资
夏尔巴投资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专业基金,坚持打造行业生态的投资理念,在对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深度认知基础上针对刚性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构建投资组合,沿产业纵深及上下游布局。团队通过与被投企业积极分享运营经验和全产业链的前瞻性视角,主动促进内、外部协同联动,帮助企业实现经营业绩和价值上的快速成长,并且在细分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在医疗服务、医药、基因技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内投资出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项目来源、投后增值服务、退出等全方面资源优势。从2011年到2021年,历经了4个基金年份及100余个医疗项目的锤炼,有幸与众多优秀创业者携手同行,一起成长。
关于三正健康投资
三正健康投资是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聚焦于临床未满足需求,投资医疗健康创新科技,推动其临床转化与产业化,在拯救更多生命的同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三正健康投资依托于临床、产业、政策的深厚资源,与合作伙伴们共同缔造伟大的健康科技企业。
关于泉创资本
泉创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和成长阶段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投基金。泉创资本以创新为驱动,以科学和商业上的独特洞见为向导,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创建、投资有快速发展前景的生命科学领军企业。投资组合中的公司包括前沿的创新疗法、尖端的技术平台,以及能填补生态系统空白的行业佼佼者。泉创资本目前在上海、旧金山和波士顿设有办公室。
关于千骥资本
千骥资本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健康及生命科学领域投资的专业基金之一,致力于促进中国医疗产业的转化升级和革新。千骥资本目前管理六支健康医疗产业基金,基金出资人为国际及国内知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亚洲知名财富基金、政府机构、国内外保险和金融机构、跨国企业。
关于易凯资本
易凯资本是中国新经济投行的佼佼者,聚焦全球TMT、消费和健康三大行业,在投行业务之外易凯资本正在管理一支人民币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公司在北京、上海、洛杉矶和旧金山设有分支机构并拥有美国证券市场牌照。医疗健康行业是易凯资本重点关注并具有深厚优势的领域,已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拥有最多健康产业交易记录的新经济投行。同时,易凯拥有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产业链覆盖最完整的健康产业投行团队。
“重磅炸弹”的门槛究竟是多少全凭业界封王。十年之前,“重磅炸弹”的门槛为年销售额过5亿美元。现在,这个门槛可能会被提升到年销售额10亿美元。如果一个药品年销售超过100亿美元,就可以被称为“超级重磅炸弹”。
在我国,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产品可以算是国内药品的重磅炸弹了。新冠疫情以前、近五年上市的产品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产品主要是以肿瘤为适应症的免疫治疗药品。
新冠疫情后,疫苗+中和抗体+口服小分子,国外都已经出现“重磅炸弹”,疫苗领域和中和抗体国内也出现“超级重磅炸弹”。
国内药企兵分五路研发5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从最传统的灭活疫苗(科兴、国药疫苗为代表),到腺病毒疫苗(例如阿斯利康和强生)、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例如智飞生物、台湾高端、联亚),以及最新技术mRNA疫苗(例如BNT162b2和莫德纳)。
国外疫苗最早跑出圈的是mRNA疫苗,2020年11月FDA批准了辉瑞和莫德纳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EUA)。
辉瑞mRNA新冠疫苗Comirnaty(BNT162b2)在2021Q3单季收入129.77亿美元,前3季度销售收入242.77亿美元,预计全年收入从335亿美元上调至360亿美元。Comirnaty销售收入在第3季度快速放量得益于接种人群的放大,首先是8月13日第3剂加强针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其次是Comirnaty在8月24日获得FDA正式批准,成为首个获得监管部门正式批准的mRNA新冠疫苗。此外,FDA在9月23日又批准Comirnaty加强针扩大使用人群,用于65岁以上人群和高风险人群。辉瑞凭借疫苗重回“宇宙大药厂”榜首。
莫德纳Q3财报显示,三季度营收为50亿美元(预期为62.1亿美元),严重低于分析师预期。Airfinity乐观预计莫德纳疫苗2021年全年销售额为176亿美元。
11月11日,莫德纳首席医疗官员(CMO)博尔顿(Paul Burton)援引法国统计数据表示,12至29岁的年轻男性接种莫德纳后罹患心肌炎案例,是每10万例中有13.3例,多于辉瑞的2.7例。也就是说,30岁以下男性接种莫德纳疫苗后引发心肌炎案例,是接种辉瑞的五倍。欧洲一些国家——如芬兰、冰岛、丹麦、日本、德国,由于可能会造成罕见心脏病风险,而发出警告,建议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接种莫德纳疫苗!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CDC)数据显示,接种莫德纳疫苗的民众轻症和重症发病率,低于接种辉瑞或强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人:接种莫德纳疫苗的人,每10万人中只有86人发生突破性感染,但辉瑞有135人。
疫苗的不良反应不仅仅是mRNA新冠疫苗,腺病毒(Adenovirus,Ad)疫苗因不良反应从领跑沦为陪跑。国外大厂阿斯利康和强生将重金砸在腺病毒疫苗的研发上。腺病毒载体过去曾被用于针对其他病毒的疫苗,特别是HIV和埃博拉病毒,但从未被大规模地生产、分发或用于人类。阿斯利康AZD1222腺病毒疫苗便宜、可常温保存,本来可以成为销售最好的疫苗。但是腺病毒新冠疫苗推出后阿斯利康和强生都陷入了“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的罗生门,严重的免疫反应导致阿斯利康的临床一再暂停,从而错失了最早在美国获得EUC上市的机会。
虽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上半年仍卖了11.7亿美元;强生的新冠肺炎疫苗贴上警告标签,导致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新冠疫苗收入不超过8亿美元。
截至到9月16日,全球已接种疫苗总剂量58.2亿剂,其中我国接种了22亿剂。中国系疫苗厂家同样在新冠疫苗赛道上获得不错的市场回报。例如业界根据年报推测科兴中维的利润就超过500亿元,智飞龙科马或靠新冠疫苗实现超50亿元的营收以及近35亿元的净利润。
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上半年营收20.61亿元,净利润9.37亿元。
2021年9月我国目前有25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14个疫苗在境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这些疫苗上市后,根据国内患者接种10.7亿人计算,每人一年两针,预计也就22亿支市场,每支定价50元,1100亿的市场25家分,每家平均能分44亿市场,这意味着如果安全性良好且供货稳定,新上市的新冠疫苗在国内依然还是有望成为“重磅炸弹”。
1、口服小分子
口服小分子最先获批的是吉利德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GS-5734,商品名Veklury),2020年10月作为唯一获得 FDA 批准的用于治疗 Covid-19 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重症患者,可在成人和体重在至少88磅的12岁及以上儿童中使用。FDA随后也已批准瑞德西韦紧急使用授权(EUA),允许体重8磅~88磅之间、或体重至少8磅的12岁以下的儿童新冠重症住院患者使用瑞德西韦治疗。
虽然瑞德西韦的疗效存在争议,吉利德但依然赚得盘满钵满:据吉利德年报,2020年的瑞德西韦收入约为 28 亿美元,吉利德Q3瑞德西韦销售额为19.23亿美元,吉利德因此预测2021年全年销售额最高为48亿美元。
11月4日,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宣布批准默沙东/Ridgeback公司研发的治疗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莫努匹韦)上市,用于治疗轻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莫努匹韦的EUA申请获批后,美国政府将采购12亿美元、折合170万人份的产品,美国定价约为705美元/人,大幅低于瑞德西韦的2340美元/人。有分析师认为Molnupiravir今年的销售额就能突破30亿美元,明年的销售额能接近70亿元。
11月公布III期临床结果的辉瑞Paxlovid(主要成分PF-07321332)疗效数据更好看,辉瑞本月已向美国申请了paxlovid抗病毒药物的紧急使用许可。辉瑞的PAXLOVID的缺陷是需要和HIV药联用才起效,2021年7月所启动的Ⅱ/Ⅲ期临床试验中,pf-07321332将与低剂量的利托那韦(ritonavir)一起给药。利托那韦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老药。
11月16日,凯莱英披露了一份日常经营重大合同公告。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Asymchem,Inc和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与美国大型制药公司就已合作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CDMO服务签订新一批《供货合同》。截至该合同签署日,该产品CDMO服务累计合同金额为4.8亿美元(约31亿元人民币),合同周期2021-2022年。业内普遍推测凯莱英公告的合作企业为辉瑞,合作产品应为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原料药。
RNA聚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抗新冠口服药国内企业目前跑到前面的玩家有君实生物和前沿生物。
10月4日,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达成合作,开发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VV116,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开展Ⅰ期临床。VV116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的一种可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显示,VV116在体外对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和变异株,例如德尔塔病毒等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作用。
前沿生物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的新冠候选新药FB2001(DC系列候选药物)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和辉瑞PF-07321332一样。目前FB2001正在美国开展Ⅰ期临床试验。
目前国内有三个产品处于III期临床,分别为沈阳同联集团的可利霉素、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和歌礼药业的ASC09F/利托那韦。
开拓药业的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普克鲁胺”Ⅲ期临床试验正在美国、南美洲(含巴西)、欧盟、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当中,并于2021年7月获得巴拉圭授予首个紧急使用授权(EUA)。Ⅱ期数据显示重症死亡风险降低78%。根据普克鲁胺在巴西的临床试验,这款药物将门诊患者的住院率降低了 91%,但是普克鲁胺在巴西临床试验结果的预印本文章曾向 NEJM 和 The Lancet 投过稿,都被拒绝了,理由是数据“好得难以置信”。
2、中和抗体:价格太贵太难普及
世界上有2%的人口因为多种原因可能对新冠疫苗的应答不佳(比如接受化疗的血癌患者,接受透析的患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多发性硬化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等),注射中和抗体,可能为他们提供保护,为控制疫情提供一种新选择。
2021年10月14日,再生元(Regeneron)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中和抗体组合疗法REGEN-COV(casirivimab+imdevi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非住院COVID-19患者,并作为高风险人群的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疗法。新闻稿指出,如果获得批准,它将是美国FDA正式批准的首个同时用于治疗COVID-19患者和作为暴露后预防疗法的新冠中和抗体。
目前获FDA批准或者通过紧急使用授权(EUA)的方式用于新冠患者治疗的3个新冠中和抗体疗法,分别是Casirivimab和Imdevimab联合疗法(再生元)、Bamlanivimab和Etesevimab联合疗法(礼来/君实生物)、Sotrovimab(GSK/Vir Biotechnology),以及抗细胞因子受体抗体托珠单抗。预计2021年再生元Casirivimab和Imdevimab联合疗法市场53亿美元,Bamlanivimab和Etesevimab超过20亿美元,Sotrovimab(GSK/Vir Biotechnology)市场规模在2亿美元左右。
国内在研药物方面,上文提及的全国领跑的君实生物JS016,是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疗法。君实生物11月发布公告称其第二款新冠中和抗体JS026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药监局批准,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
国内药企腾盛博药10月9日宣布已向美国FDA提交其在研 SARS-CoV-2 联合疗法 BRII-196/ BRII-198 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其三期已揭盲,给药组在治疗28天后实现零死亡,对照组8例死亡。
10月5日,阿斯利康的AZD7442,tixagevimab和cilgavimab的混合物,两者均源自从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捐赠的B细胞。如果获得授权,这将是第一种针对COVID-19的长效抗体鸡尾酒疗法。
丹序生物新冠中和抗体DXP-604正在中国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并且已经被批准在北京地坛医院作为同情用药紧急治疗使用,主要适用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截至11月2日,已有14名患者接受治疗。
中和抗体药物的成本和定价高,一剂就要2100美元,还需要静脉注射,因此普及受到较大限制。受到口服小分子的夹击,预计中和抗体的整体市场可能会进一步下滑,2022年预计全球也就20亿美元。现全球有20款中和抗体获批临床,我国的医药公司参与了近半数的研发,中和抗体主要是看国外的市场,后续产品即使在国外上市了,没有国外营销团队加持的产品市场未来不容乐观。
3、总结
从国内新冠药物的销售额和二级资本市场反应来看,新冠防治方法既可能可以出10亿人民币级别的重磅炸弹,也可以带来涨停,已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赛道,特别是国内的疫苗和中和抗体,竞争厂家数已经开始有点“过剩儿”的味道了,预计小分子很快也会有不少长期跟进,现在才打算进场的厂家,如果研发团队不能弯道超车或者临床研究足够好的能替代现有的疗法,已经晚矣。
100 项与 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