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项与 Rilvegostomig 相关的临床试验A Randomized, Phase Ⅲ Study of Rilvegostomig in Combination With Fluoropyrimidine and 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Chemotherapy, and Pembrolizumab for the First Line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Gastric Cancer (ARTEMIDE-Gastric01)
This is a Phase Ⅲ, randomized, open-label, Sponsor-blinded, 3-arm, global, multicenter study assess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lvegostomig in combination with fluoropyrimidine and T-DXd (Arm A) compared to trastuzumab, chemotherapy, and pembrolizumab (Arm B) in HER2-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or GEJ adenocarcinoma participants whose tumors express PD L1 CPS ≥ 1. Rilvegostomig in combination with trastuzumab and chemotherapy will be evaluated in a separate arm (Arm C)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component in the experimental arm.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2期IIT Perioperative Therapy With Gemcitabine/Cisplatin/Nab-Paclitaxel and Rilvegostomig for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 - A Phase II Trial
Biliary tract cancer is a highly aggressive and heterogeneous group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ra- or extrahepatic bile ducts (CCA), or the gallbladder (GBC)(1-3). While it accounts for only 0.7% of all malignant tumors and 3% of all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in adults, bot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re increasing. Biliary tract cancers usually present at an advanced stage, with only approximately 20% of patients being diagnosed with an early-stage disease (1, 2, 4). There is a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post curative radical resection, with 60-70% of patients recurring within 5 years, with 5-year survival of around 25% (1, 2, 5). There is evidence for use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fluoropyrimidine- based regimens as per the BILCAP and ASCOT phase III trials [(5-7).However, despite advances in adjuvant treatment, recurrence rates after resection of BTC remain high even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example, in the BILCAP study, 5-year RFS was reported as 33.9% (95% CI: 27.6 to 40.2) (1). Therefore, an unmet need exists to optimize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to reduce recurrence and improv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BTC.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2期IIT A Phase II Platform Trial of Perioperative Therapies in Loc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Neo-VIKTORY)
Gastric cancer (GC)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with over one million cases diagnosed annually worldwid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overexpression in GC (seen in 4.4% to 53.4%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reports) is predictive biomarker of response to HER2-targeting therapies.
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 or oxaliplatin, and a fluoropyrimidine (capecitabine or 5-fluorouracil [5-FU]), is approved anti-HER2 therapy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 cancer.
Rilvegostomig 750 mg Q3W was selected as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 based on all available ARTEMIDE-01 clinical safety, efficacy, PK, RO data as well as modeling analysis. The dose of 750 mg Q3W is predicted to achieve intra-tumoral RO of ≥ 90% in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across a broad spectrum of conditions.
This is a phase II study to initially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and Capecitabine combination with or without Rilvegostomig in patients with HER2 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GC and potentially by subsequent protocol amendment in HER2 low locally advanced GC. Other agents may also subsequently be assessed in this protocol, by protocol amendments
100 项与 Rilvegostomig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Rilvegostomig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Rilvegostomig 相关的专利(医药)
148
项与 Rilvegostomig 相关的新闻(医药)继PD-1/VEGF双抗后,又有一种双抗头对头K药。
近期,阿斯利康启动了Rilvegostomig(PD-1/TIGIT双抗)头对头帕博利珠单抗(K药)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TIGIT这个被誉为“下一个PD-1”的明星靶点,研发之路却充满坎坷,至今未能成药。
Rilvegostomig能否打破魔咒,为TIGIT正名?又能否复制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K药的成功传奇,掀起新的BD交易热潮?
1
阿斯利康放手一搏
K药身为“全球药王”,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当前,开展头对头K药的临床试验非常多,而Rilvegostomig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PD-1/TIGIT双抗主要靶向PD-1和TIGIT两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其中TIGIT在多种实体瘤中广泛表达,被称为“下一个PD-1”。
然而,TIGIT靶向药的研发接连遭遇失败,MNC巨头陆续退出。作为仍在暴雨中坚守的阿斯利康,无疑肩负着“为TIGIT正名”的重任。
Rilvegostomig是PD-1/TIGIT双抗领域中进展最快的:针对胆道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已处于III期阶段,针对胃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别处于临床II期、I期。
近日,阿斯利康还启动了Rilvegostomig联合ADC“神药”德曲妥珠单抗(Enhertu,DS-8201)治疗晚期HER2表达胆道癌患者的III期研究。这一适应症的看点在于,目前全球仅获批1款HER2阳性(IHC 3+)胆道癌新药,即Zymeworks的全球首款HER2双抗Zanidatamab(泽尼达妥单抗)。
而更大的看点在于,Rilvegostomig头对头K药。
目前,Rilvegostomig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肿瘤表达PD-L1(TC≥1%)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已经处于III期临床。这项研究不仅关乎TIGIT能否打破“不可成药”魔咒,还影响着PD-1/TIGIT双抗赛道能否掀起BD交易热潮。
毕竟,在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K药的临床数据公布后,PD-(L)1/VEGF双抗领域掀起了出海狂潮:
Instil公司以超20亿美元引进了宜明昂科的IMM2510(PD-L1/VEGF双抗)和IMM27M(下一代CTLA-4抗体);BioNTech以近10亿美元收购普米斯生物,拿下PM8002(PD-L1/VEGF双抗)的全球权益;默沙东以总额近33亿美元引进礼新医药的PD-1/VEGF双抗LM-299。
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击败K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PD-(L)1双抗药物成为新的研发方向。而PD-1/TIGIT双抗就是其中之一。
但现实是,TIGIT靶点命运多舛,MNC巨头节节败退。其中,最意难平的是默沙东:PD-1联用TIGIT单抗Vibostolimab未能成功研发。
自2023年以来,这种联合疗法接连遭遇失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如多西他赛,联用K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的III期临床因免疫副作用问题而停止,联用K药一线治疗NSCLC的III期研究也失败了。
去年12月,默沙东宣布终止Vibostolimab的临床开发项目。这也意味着,TIGIT靶点失去了最大的潜在买家。毕竟,默沙东手握“全球药王”K药,为了其延长生命周期,必然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甚至重金押注新疗法,拓展其肿瘤免疫治疗产品线。
TIGIT靶点“不可成药”的魔咒,真的无法被打破吗?
2
能否打破魔咒?
TIGIT之所以被称为“下一个PD-1”,在于其免疫抑制的机制与PD-1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在多种实体瘤中广泛表达,特别是联用PD-1/PD-L1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吸引了默沙东等MNC巨头入局。
然而,随着实际临床试验的推进,不仅TIGIT单抗未能成药,联合治疗策略也是接连遭遇挫折。
例如,罗氏的TIGIT单抗Tiragolumab就是节节败退:先是与T药(Tecentiq)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III期临床失败,接着联合T药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III期研究失败,之后联合T药和化疗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对比K药联合化疗的II/III期研究也未能成功。
事实上,TIGIT最初能够成为明星靶点,就是因为罗氏在2020 ASCO年会上公布了Tiragolumab与T药联合治疗NSCLC的优异数据,吸引了百时美施贵宝(BMS)、葛兰素史克(GSK)、诺华等MNC巨头纷纷重金押注。
不料后来事与愿违,除了罗氏,默沙东的PD-1联用TIGIT单抗Vibostolimab策略也是倒在了Ⅲ期临床,相当惋惜。
随着一连串的临床试验失利,TIGIT靶点被蒙上阴影,还上演了退货潮:BMS退回Agenus的TIGIT/CD96双抗AGEN1777,2亿多美元打了水漂;诺华终止与百济神州关于TIGIT抑制剂欧司珀利单抗的选择权协议;Coherus公司也退回了君实生物TIGIT单抗JS006的权益。
不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正如MASH(旧称NASH)领域,历经40年的坎坷,最终还是迎来了“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Madrigal的THR-β抑制剂Resmetirom,成为首款获FDA批准上市的MASH新药;
KRAS三十余年“不可成药”的魔咒,也被安进的全球首款KRAS抑制剂Lumakras(sotorasib)打破了,而信达生物/劲方医药的中国首个KRAS G12C抑制剂氟泽雷塞,更是填补了40年中国KRAS G12C突变靶向治疗的空白。
尽管TIGIT靶向药研发充满挑战,仍不乏坚守的“选手”。
比如,近期接连启动III期研究的阿斯利康;还没有彻底放弃的罗氏,正在开展Tiragolumab联用T药+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肝癌的III期临床,以及Tiragolumab联合疗法一线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III期研究。
另外,GSK以20亿美元从iTeos Therapeutics引进的TIGIT单抗Belrestotug,正在开展联用Dostarlimab(PD-1抑制剂)一线治疗PD-L1表达的晚期/转移性NSCLC的III期研究;
吉利德的TIGIT单抗Domvanalimab联用PD-1单抗Zimberelimab(DZ组合)也处于III期阶段,用于治疗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而且该组合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食管癌的II期临床已取得优异数据。
如此多的III期临床,大大增加了打破TIGIT“不可成药”魔咒的可能性。
3
尚未落幕
TIGIT靶点并非毫无机会,也还未到终结的时刻。不单单海外药企,国内药企也在积极探索当中。
以PD-1/TIGIT双抗为例,还留在牌桌上的泽璟生物ZG005、信达生物IBI321,已进入临床阶段。其中,ZG005的最高研究进度已处于Ⅱ期阶段(用于治疗肝细胞癌),并在开展针对宫颈癌、神秘内分泌肿瘤、NSCLC和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的Ⅰ/Ⅱ期研究。
在2024 ASCO年会上,泽璟制药公布了ZG005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II期研究数据,结果呈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及良好的抗肿瘤疗效,支持在多瘤种中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在接受20 mg/kg剂量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初步结果显示疗效更优,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3%。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标准疗法(AK104、PD-1单抗等),针对末线宫颈癌的ORR不足40%,而ZG005已展现出优于标准疗法的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此外,国内药企还布局了TIGIT/PVRIG双抗。
TIGIT和PVRIG被认为是继PD-1/PD-L1之后极有潜力的免疫疗法靶点,有望克服肿瘤患者中PD-L1低表达以及PD-1/L1抗体耐药等问题。从作用机制看,阻断TIGIT和PVRIG通路可有效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基于此,恒瑞医药研发了全球首创针对全新靶点TIGIT/PVRIG的双抗SHR-2002,正在开展联合(阿得贝利单抗+SHR-8068+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I期研究。
普米斯生物和美国Adimab公司合作研发的PM1009,是国内第2个获批进入临床阶段的TIGIT/PVRIG双抗,目前该药联合PM8002(PD-L1/VEGF双抗)治疗肝细胞癌的Ib/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另外,先声药业的PVRIG/TIGIT双抗SIM0348也已进入临床阶段。据临床前研究显示,SIM0348效果优于PVRIG单抗和TIGIT单抗联用,且与抗PD-L1抗体联合显示出了显著的联用效果,优于任一单药药效且优于三药联用,而且相比罗氏TIGIT单抗Tiragolumab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能达到1+1>2的效果。
当然,上述新药管线都还处于临床早期阶段,最终能否成药,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 结语 —
综上可见,TIGIT靶点未死。
尽管研发之路充满波折,但阿斯利康、罗氏等MNC巨头的坚持,为这一领域留下了点燃希望的火种,期待“不可成药”的魔咒早日被打破。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头对头K药!阿斯利康PD-1/TIGIT双抗启动III期临床》,Insight数据库
3.太平洋证券、开源证券研报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
“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和中国医药研发生态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阿斯利康中国研发团队已不再是总部单纯的执行者,而已成长为参与制定总部关键战略决策的重要大脑。”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博士说。
阿斯利康中国研发中心作为阿斯利康全球创新板块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深度参与全球新药研发,目前中国研发管线项目与全球同步研发率已达100%,早期临床研发项目占比超过25%,2024年达成了10个新药和新适应症获批,并计划在5年内引进至少15款创新药。
2024年,阿斯利康在中国成功组建Discovery团队,并启动了多个项目。同时,通过并购亘喜生物(Gracell)以及一系列中国BD项目,中国团队在肺癌、心血管疾病、细胞治疗领域奠定了领导阿斯利康全球项目的基础。此外公司还与国内多家公司达成了交易,带来科学成果和管线价值的最大化。
在阿斯利康自身的胃癌、肝癌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项目上,中国团队也正引领全球临床开发,不仅负责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还积极参与早期试验,并为国外注册与获批提供支持。
另外,阿斯利康与北京肿瘤医院携手建立了胃癌全球学术基地,在中国设立的转化医学研究基金已资助了多个基础研究项目,并在肿瘤、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等领域与多家研究型医院、科研院所开展转化医学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
上述诸多成就,激发了我对这支研发团队探究的兴趣。2024年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专访了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博士,她揭示了该研发中心在全球版图中的谋篇布局。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何静博士
去年5月21日,阿斯利康在其剑桥研发中心成功举办了投资者日活动。活动中阿斯利康CEO Pascal Soriot阐述了公司至2030年的战略远景目标,即力争到2030年实现销售额达到800亿美元,计划在全球带来20款包括肿瘤、慢性病与罕见病的重磅新药。
当何静得知这一战略时,内心无比振奋。“在此蓝图下,阿斯利康清晰布局了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罕见病等领域的研发项目。中国战略与阿斯利康的整体战略密不可分,上海已成为阿斯利康第五大战略研发中心,中国也将是未来创新的新源泉。我们最终实现患者价值、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和谐统一。”
肿瘤、慢性病、罕见病领域蓝图
根据阿斯利康官方信息,公司在中国的研发管线项目已超过200个。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包括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
在肺癌和乳腺癌方面,阿斯利康已展现出强大实力。消化系统肿瘤领域、胃癌、肝癌等在中国尤为高发,以胃癌为例,2022年全球新报告的新发病例约为100万,有超过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中国有巨大的患者需求和专家以及科研优势。何静说,阿斯利康在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在内的几大瘤种中都要成为领导者,中国将在阿斯利康消化系统肿瘤的全球研发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ADC领域中,阿斯利康两款新药AZD2936(rilvegostomig)和DS-8201a(Enhertu)已在中国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DS-8201a是靶向HER2的ADC,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AZD2936则是靶向PD-1/TIGIT的双特异性抗体。阿斯利康正在全球开展3期临床研究(DESTINY-BTC01),探索Enhertu与rilvegostomig联合疗法对HER2阳性胆道癌的一线治疗效果。
何静认为,新药研发要将产品与疾病进行匹配,首先必须考虑靶点生物学相关性。例如,阿斯利康购买的Claudin 18.2 ADC,由于Claudin 18.2是胃癌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因此他们会用于胃癌的临床研究。“每个ADC都有其独特性,即使针对相同靶点,链接子技术、毒性药物技术及其技术细节也会有所不同。”何静说,未来肿瘤治疗将趋于联合治疗,因为很难靠单一作用机制来实现对肿瘤的最大化、最持久的杀伤效果。结合阿斯利康的研发管线,公司拥有多样化的管线组合,能与自身其他药物产生协同效应。
面对国内ADC赛道“内卷”严重,何静说,ADC只是个例子,眼下各领域竞争都很激烈。关键在于战略方向、临床开发管线(CDP)和执行能力,都需要综合考虑。她认为,没有谁拥有独门秘方,因为科学是公开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智的战略计划和高效的执行力。
在慢性病领域,阿斯利康也一直表现出色,致力于为全球高达20亿的患者带来创新疗法。以中国高发的慢阻肺、哮喘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领域为例,阿斯利康研发中国团队不仅在临床研究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和登记注册研究,其成果都会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提供科学见解,为满足全球患者的需求提供助力。
何静认为,慢性病管理虽然听起来不像研发工作,但实际上至关重要。只有深入了解患者的病程管理,才能更好地进行前瞻性布局。因为尽管中国和国外的高血压等疾病作用机制可能相似,但病程管理却可能存在差异。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细分出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并设计出契合中国需求的CDP。
阿斯利康对罕见病的关注是其重点之一,特别是阿斯利康在2020年与Alexion的合作。Alexion有两款明星产品,分别是Soliris(依库珠单抗)和Ultomiris(aHUS),Soliris2019年全球销量为39.46亿美元,是最畅销的罕见病药物。而用于治疗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aHUS)的Ultomiris也是全球唯一一款长效C5补体抑制剂。Alexion将强化阿斯利康的罕见病管线。2022年,阿斯利康收购LogicBio Therapeutics,以加速其在罕见病基因组药物的布局。2023年,阿斯利康进一步增强其在罕见病基因治疗领域的实力,购买了辉瑞的罕见病基因治疗产品组合。2024年3月,阿斯利康又收购了一家专注于罕见内分泌疾病的公司Amolyt Pharma,该公司拥有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eneoparatide(AZP-3601),目前正处在III期临床研究。
尽管罕见病种达7000多种,但何静指出,阿斯利康并非盲目涉足所有罕见病,而是基于公司自身战略以及合作公司的优势领域。这种聚焦策略令阿斯利康在罕见病的研发更加明确。同时,她也提到,阿斯利康还加强了基因治疗的早期管线布局,并积极寻求与中国基因治疗企业的合作机会,未来会在国内开展细胞基因治疗管线的收购与整合。
此外,阿斯利康在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也有多个研发项目,“这些创新药物有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了阿斯利康以患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
何静原来是一名临床大夫,因此她十分重视临床试验。她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发病率、患病率和临床终点考量,尽管与全球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阿斯利康中国的研究进展中,来自中国的医学实践、临床需求是她非常看重的。
她特别提到,中国研究者的陪伴、支持至关重要。“中国研究者的赶潮、弄潮、领潮精神,不仅体现在肿瘤领域,更跨越了疾病领域的界限。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专家担任了全球PI的角色。阿斯利康所开展的全球多中心研究都离不开中国专家的见解和付出。”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深入的合作关系,而不仅是执行总部设计好的试验方案,或仅关注能入组多少病人。我们更看重如何具备前瞻性的科学和医学视野,共同开展和领导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临床研究。”
不应把BD想得太简单
最近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购买早期研发项目,阿斯利康也不例外:
与诚益生物就ECC5004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收购亘喜生物获得GC012F CAR-T细胞疗法;与石药集团在肿瘤治疗和心血管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进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及脂蛋白(a)抑制剂YS2302018的研发和商业化;与和铂医药就HBM7022及另一款临床前肿瘤靶向疗法单抗签订全球授权协议;以及与西比曼生物共同开发和商业化针对肝细胞癌的自体抗GPC3 CAR-T疗法C-CAR031。
“这些合作体现了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持续投入,共同推动中国创新药的发展。”何静说,“这些交易只是开始,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何静认为,大家不应把BD想得太简单。“当你询问的是科学相关的问题时,你必须对科学有足够的深入了解。而对科学的深入了解,一直是跨国公司的传统强项,因为科学数据始终是交易合作的基础。交易只是一个起点,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推进。”
她提到,大公司与小公司各有优劣势:大公司体量大,临床资源丰富,但运转可能相对缓慢;小公司更加灵活、创新速度快,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缺乏国际化能力。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将双方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以阿斯利康与石药、西比曼等公司的合作为例,阿斯利康中国研发团队会有更大参与度和话语权,中国团队会更有动力推进从国内同行买回来的产品,也打消了外界对于“购买后只是束之高阁,不会作为首要开发对象”的误解。相比全球其他地区,中国研发团队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阿斯利康不会将这种特质埋没在跨国公司的体系中,而是希望能保持中国公司的敏捷性。
“只有当合作的价值被充分展现,人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跨国药企是连接中国与全球创新的重要桥梁。”何静说。
近20个“China-Led”全球研究项目
阿斯利康中国研发中心在何静博士的引领下,已逐步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全球研发战略的核心参与者。她说,中国团队不仅要紧跟全球战略的步伐,更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将中国的智慧(inputs)融入全球研发之中。
“在阿斯利康,中国团队不再只是简单地追随和执行全球方案,而是在运营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如果只是盲目地追随,那这样的工作其实是缺乏价值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研究设计和运营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总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成功。
“我们正在一步步成为能够制定重要决策、引领研发方向的‘大脑’。”何静说。近年来,中国团队已经成功主导了多个CDP,从临床试验设计到全球执行,每一步都展现了中国团队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体现在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中国团队都能积极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确保试验设计能全面反映中国的临床需求。
不过,何静感慨的说,中国团队的主导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总部和中国团队不断的努力与突破。在过去五年里,阿斯利康中国研发团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何静说:“在以往,中国团队可能觉得自己在跨国公司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颗螺丝钉。在阿斯利康中国,我致力于创造一个自由、开阔、灵活的工作氛围;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让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充分发挥。”
在谈及阿斯利康中国研发团队正在实施的近20个“China-Led”全球研究项目时,何静表示,这绝非仅依赖于单个个体或者部门在总部的贡献。而是中国团队要有深厚的科学见解,整个项目和研究管理团队放在中国本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引领”。她表示,单打独斗的努力难以持久,加入全球团队后也可能因为缺乏同伴的支持而难以发挥,“通过中国多部门协作,实现中国研发团队整体的、全方位的领导全球项目,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成为全球战略研发中心,最大化地发挥中国团队的力量而不是局限于支持本地研发,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团结协作的环境。不是简单地将某个部门划分为全球化部门,而应将每个部门都打造成具有强大实力、高效协作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团队。
这种变化不仅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还不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渴望创新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总部同事的广泛认可。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团队既努力又刻苦,工作效率极高、成长很快。中国团队已经成为了总部的衡量标准,大家经常会以中国团队的工作成果和速度来作为参照。”
在人才培养方面,何静提到了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中国团队与总部之间有一个3~6个月互访工作计划,“这绝非走马观花,而是要求他们带着明确的工作目标,我们会有总部相关的经理负责,共同明确每位成员在未来3~6个月内的KPI,并确定他们应该加入哪些团队,承担什么样的任务。”通过这项培训计划,中国与国际团队的融合得到极大促进,增强团队的国际化视野。
展望未来,何静对阿斯利康中国研发中心充满了信心。她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团队真正成为有早期发现能力的全球战略中心。虽然上海现在与剑桥、盖瑟斯堡等研发中心还存在差距,但我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成为全球研发的战略中心,那一天终会到来。”
最后,我问了她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何静坦言道:“记得我在一个视频访谈中提到,这个时代很好,我们所做的事情也非常有意义,能够得到病人的认可,这让我倍感欣慰。至于如何设置家庭和事业优先级,我认为作为领导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来安排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取舍,但看到团队取得的成果,那种满足感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地方。”
编辑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总第2308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
www.PharmaDJ.com
1. 全球首款CLDN18.2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
12月31日,NMPA官网显示,安斯泰来申报的进口新药佐妥昔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CLDN18.2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佐妥昔单抗是安斯泰来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靶向CLDN18.2的IgG1单抗,今年10月18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前两项III期临床研究SPOTLIGHT(NCT03504397)和GLOW(NCT03653507)均达到了积极结果。
2. 科伦博泰PD-L1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
12月31日,NMPA官网显示,科伦博泰的塔戈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科泰莱)获批上市。适应症为:单药用于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患者的治疗。塔戈利单抗是科伦博泰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源化IgG1κ亚型单抗,II期KL167-2-05-CTP研究表明,塔戈利单抗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R/M NPC患者中显示出有显著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ORR为26.5%,DCR为56.8%;中位DOR为12.4个月(95% CI 6.8-16.5),中位OS为16.2个月 (95% CI 13.4-21.3)。
3. 国产首款干细胞疗法获批上市,来自铂生卓越
1月2日,NMPA官网宣布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铂生卓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申报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商品名:睿铂生)上市。适应症为: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公开资料显示,这是铂生生物研发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该项上市申请此前已经被CDE纳入优先审评。根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这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hUC-MSC PLEB001)治疗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2期研究已经完成。除了这项研究,还有一项评估该产品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II度-IV度消化道受累、经激素治疗失败的aGVHD的单臂关键性3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4. 吉利德长效HIV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
1月2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吉利德申报的5.1类新药来那帕韦片和来那帕韦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公开资料显示,来那帕韦(lenacapavir)是一款HIV-1衣壳抑制剂,该药已在欧盟、美国等地获批上市,用于联合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多重耐药型HIV感染成人患者。据吉利德此前新闻稿介绍,来那帕韦将为对现有疗法无有效应答的HIV感染者提供一种每年仅需给药两次的全新治疗方案。来那帕韦具有300mg片剂和463.5mg/1.5mL注射剂两种剂型,其中片剂被批准用于治疗起始时口服,取决于起始治疗选项,可在首剂长效来那帕韦注射之前或之时服用。来那帕韦注射剂只需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
5. 信达生物/葆元医药ROS1抑制剂获批一线肺癌新适应症
1月2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葆元医药和信达生物共同开发的新一代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己二酸他雷替尼胶囊的第二项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得批准。根据葆元医药早先新闻稿,该药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未经ROS1 TKI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他雷替尼是一种口服、强效、脑渗透、选择性、新一代ROS1抑制剂。12月20日,NMPA宣布批准附条件批准他雷替尼上市。2021年6月,葆元医药与信达生物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他雷替尼。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葆元医药宣布被Nuvation Bio公司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
6. 阿斯利康「奥拉帕利」新适应症获批,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
1月2日,NMPA官网显示,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获批新适应症。根据阿斯利康2024Q3季度报,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辅助治疗已在术前或术后接受过化疗治疗的携带BRCA生殖系突变(gBRCAm)的HER2阴性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这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得批准治疗BRCA突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法。NMPA此次批准主要是基于III期OlympiA研究的积极数据。该研究纳入了1836例患者。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组,奥拉帕利组实现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iDFS)达到3年的患者比例更高(85.9% vs 77.1%),患者的疾病复发、出现新肿瘤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2%(HR=0.58,P<0.001)。
7. 阿斯利康「奥希替尼」新适应症获批
1月2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阿斯利康第三代EGFR-TKI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根据CDE优先审评公示可知,该药本次获批适用于接受含铂放化疗期间或之后未出现疾病进展、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2024年9月,奥希替尼已经获美国FDA批准该适应症。该项批准是基于3期研究LAURA的结果。与放化疗后接受安慰剂相比,在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中,奥希替尼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和重大临床意义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改善,将PFS延长三年以上(39.1个月 vs 5.6个月),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4%。
8. GSK「美泊利珠单抗」在华获批新适应症
1月2日,NMPA官网显示,GSK的IL-5单抗美泊利珠单抗注射液(mepolizumab,Nucala)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批准,推测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2021年7月,FDA已批准美泊利珠单抗作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成人患者的附加治疗。2021年11月,美泊利珠单抗首次在华获批上市,用于成人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024年1月,美泊利珠单抗再获NMPA批准扩展新适应症,用于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重度哮喘。
9. GSK一年两针超长效IL-5单抗在华申报上市
1月1日,CDE网站显示,葛兰素史克(GSK)的德莫奇单抗(depemokimab)在国内申报上市。根据临床试验进展,推测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A)。1月4日,德莫奇单抗又一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CDE受理。德莫奇单抗是GSK开发的新一代抗白介素5(IL-5)单抗,具有更长的半衰期、高结合亲和力和高效力,仅需每半年注射一次。此前,GSK开发的第一代IL-5单抗美泊利珠单抗(商品名:Nucala)为每月1次制剂,已于2015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据GSK财报,2023年美泊利珠单抗全球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截至目前,德莫奇单抗已就SEA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两项适应症完成了4项III期研究。
10. Navacaprant重度抑郁三期临床失败,股价大跌81%
1月2日,Neumora Therapeutics公布高选择性KOR拮抗剂Navacaprant治疗重度抑郁三期临床KOASTAL-1的数据,研究没有达到MADRW主要终点。受此消息影响,Neumora Therapeutics当天股价大跌81%,目前市值仅剩下3.2亿美元。Navacaprant为一款高选择性的KOR拮抗剂,对KOR与MOR的选择性大约310倍,显著高于Aticaprant和CVL-354。此前该药在重度抑郁二期临床中表现出有潜力的疗效数据,但三期临床中未能验证这一疗效。Navacaprant还在探索双相抑郁等适应症,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得二期临床顶线数据。
11.科济药业Claudin18.2 CAR-T胃癌关键临床成功
12月30日,科济药业发布公告,Claudin18.2 CAR-T疗法舒瑞基奥仑赛治疗胃癌的中国关键二期临床达到PFS主要终点,与研究者选择治疗组相比,PFS有显著改善。舒瑞基奥仑赛为科济药业的核心管线,除了三线及以上治疗胃癌之外,也在积极向早线治疗拓展,包括胰腺癌的辅助治疗、胃癌的辅助治疗等。该药为全球首创的Claudin18.2 CAR-T疗法,科济药业还在开发利用其专有的CycloCAR®技术增强的迭代Claudin18.2 CAR-T疗法。此次胃癌关键二期临床获得成功,科济药业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递交上市申请。
12.诺华SMA基因疗法III期临床成功,用于2-18岁人群
12月30日,诺华宣布一项III期随机、双盲、假对照STEER研究达到主要终点。该研究旨在评估一次性鞘内注射Onasemnogene abeparvovec (OAV101 IT)对未经治疗的2型SMA患者(年龄2至18岁,能够坐立但从未独立行走)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根据新闻稿指出,这是首个在两岁及以上未接受治疗的SMA患者中具有临床获益的试验性基因疗法。Onasemnogene abeparvovec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AAV9的基因疗法,可将人类SMN基因的完整功能拷贝传递至目标运动神经元细胞中。2019年5月首次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岁以下SMA儿科患者。
13.康希诺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获印度尼西亚正式注册
12月30日,康希诺宣布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曼海欣®获得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POM)授予的注册证书。曼海欣®适用于3个月至3岁(47个月)的婴幼儿,接种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脑膜炎奈瑟球菌的免疫力,用于预防ACYW135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国内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产品正于印尼进行评价该疫苗在18-55岁人群中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临床试验,以期扩大适用人群。
14.强生EGFR/c-Met双抗启动新三期临床研究,二线治疗直肠癌
12月27日,强生在clinical trials网站上,登记了一项EGFR/c-Met双抗药物Amivantamab联合FOLFIRI 治疗二线直肠癌的3期临床试验(NCT06750094),头对头对照组为cetuximab或bevacizumab联用 FOLFIRI, 该临床将于2024年12月启动,计划入组人数为700例。此前针对结直肠癌,强生已登记启动一项一线治疗III期临床试验。
15.辉瑞PD-L1 ADC药物国内首次申报临床
12月28日,CDE官网显示,辉瑞申报的PD-L1 ADC药物PF-08046054(注射用冻干粉针)在国内首次申报临床。该药物原研公司Seagen,2023年3月辉瑞收购Seagen从而获得了该产品。PF-08046054采用蛋白酶可切割linke,payload为MMAE,药物抗体比率(DAR)为4,与已获批准的 PD-L1 单克隆抗体相比,通过抗体工程化技术实现了更快的内化和蛋白水解裂解。
16.美国FDA受理RAF/MEK抑制剂联合疗法上市申请
当地时间12月30日,Verastem Oncology宣布,FDA已接受RAF/MEK抑制剂Avutometinib与FAK抑制剂Defactinib联合疗法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治疗并有KRAS突变的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LGSOC) 成人患者。该申请已被纳入优先审评,PDUFA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NDA申请是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RAMP 201临床试验的结果,截至2024年6月30日,经BICR确认,随访约12个月,在 KRAS 突变 (mt) LGSOC 患者中,ORR 为 44% ,DOR 为 31.1 个月,PFS 为 22 个月,DCR 为 70%;在 KRAS 野生型 (wt) LGSOC 患者中,ORR 为 17%,DOR 为 9.2 个月,PFS 为 12.8 个月,DCR 为 50%。
17.赛诺菲BTK抑制剂在华申报上市
12月30日,CDE官网显示,赛诺菲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2024年4月,赛诺菲宣布Rilzabrutinib治疗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年患者的III期LUNA 3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拟申报上市,有望成为首款获批ITP适应症的BTK抑制剂。赛诺菲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多项Rilzabrutinib治疗自免疾病的临床试验,包括一项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III期研究(CTR20220447),以及一项针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IIb期研究(CTR20212864)。
18.和黄医药「赛沃替尼」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
12月31日,CDE官网显示,和黄医药赛沃替尼片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目前赛沃替尼在国内获批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在研适应症,包括EGFR突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肾细胞癌、胃食管癌和晚期实体瘤等。赛沃替尼(商品名:沃瑞沙)是一种小分子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是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的高选择性抑制剂。2011年12月,阿斯利康与和黄医药达成协议,赛沃替尼在中国的开发将继续由和黄医药负责,由此产生的费用则由和黄医药和阿斯利康双方共同分担。
19.辉瑞终止A型血友病基因疗法合作
12月30日,Sangamo Therapeutics发布公告,辉瑞终止其开发的用于A型血友病的新型基因疗法的相关合作,Sangamo将重新获得giroctocogene fitelparvovec 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Sangamo表示,正在考虑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继续开发与商业化这种新型药物。受此影响,Sangamo Therapeutics(http://SGMO.US)股价在美股盘后交易中一度暴跌超69%。此前该药已在关键后期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目标,辉瑞还曾表示,预计将于2025年初向美国和欧洲的药物监管机构提交审批申请。然而在本次终止中辉瑞表示,经过统筹与分析,公司认为“目前患者群体对额外的基因治疗选择非常有限”。
20.强生肺动脉高压创新复方在华申报上市
1月1日,CDE网站显示,强生的创新复方药物「马昔腾坦他达拉非片」在国内申报上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马昔腾坦他达拉非片(美国商品名:Opsynvi)是强生收购Actelion Pharmaceuticals获得的一款创新单片复方制剂,由内皮素A受体/内皮素B受体(ETA/ETB)双重拮抗剂马昔腾坦(macitentan)与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他达拉非(tadalafil)组成。该药物于2021年首次在加拿大获批上市,并于2024年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用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FC)为II-III级的PAH成人患者的长期治疗。
21.DMD细胞疗法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
1月3日,Capricor Therapeutics宣布,已完成向美国FDA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寻求完全批准其在研细胞疗法deramiocel(CAP-1002),用于治疗确诊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相关心肌病的患者。根据新闻稿,如果获批,deramiocel将成为用于治疗DMD相关心肌病的首个获批疗法。Deramiocel是一种同种异体细胞疗法,它们由心脏来源细胞(CDCs)组成。此次滚动提交的BLA于2024年12月底顺利完成。申请的支持数据来源于Capricor在2期HOPE-2试验及其开放标签延长期(OLE)试验中的心脏相关数据。
22.赛沃替尼+奥希替尼联合疗法申报上市
1月2日,和黄医药宣布赛沃替尼和奥希替尼联合疗法用于治疗伴有MET扩增的接受一线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EGFR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并予以优先审评。此次受理也将触发一项来自阿斯利康的里程碑付款。赛沃替尼(savolitinib,商品名:沃瑞沙)是一种口服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SACHI中国III期研究(NCT05015608)的数据支持了此项新药上市申请。
23.司美格鲁肽咀嚼软糖上市,每月246美元
12月31日,Eden宣布上市司美格鲁肽咀嚼软糖,这是全球第一款司美格鲁肽咀嚼软糖。Eden旨在以无需针头注射的便捷形式提供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的益处,并推动实现患者的个性化用药。目前,全球已有多款单靶点GLP-1和双靶点GLP-1药物上市,除了Rybelsus(司美格鲁肽片剂)以外均为注射剂型。根据Eden官网披露的信息,司美格鲁肽咀嚼软糖的售价包括三种方案,其中一年套餐价格为246美元/月。不过,Eden公司非制药企业,是一家数字健康公司,且此前诺和诺德曾在2024年5月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称,诺和诺德是唯一一家拥有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含有司美格鲁肽的药物的公司;美国FDA尚未批准任何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物;任何声称提供或销售未被批准的、含有“司美格鲁肽配方”的产品的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方和调配药房,其原料来源均非诺和诺德。
24.头对头K药,阿斯利康PD-1/TIGIT双抗启动III期临床
1月3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显示,阿斯利康登记了一项Rilvegostomig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III期研究(CTR20244980)。Rilvegostomig是一款靶向PD-1/TIGIT的双抗,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全球、III期研究,旨在评估Rilvegostomig联合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一线治疗肿瘤表达PD-L1(TC≥1%)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参与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OS和PFS。该试验共有250家机构参与,国内计划入组132名受试者,国际878名受试者。
1. 华东医药就一款siRNA药物达成战略合作
12月30日,华东医药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华东医药与施能康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的小核酸(siRNA)候选药物SNK-2726,用于治疗高血压。华东医药获得该药物在大中华区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选择权。SNK-2726目前处于IND申报准备阶段,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SNK-2726的开发至一定阶段,同时,华东医药将获得独家选择权并可在未来支付行权费以获得SNK-2726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华东医药行权后,施能康还将有权获得后续研发里程碑付款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商业化后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提成。
2. 超10亿美元!恒瑞医药DLL3 ADC授权给IDEAYA
12月2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将DLL3 ADC新药SHR-4849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IDEAYA Biosciences。根据协议,IDEAYA Biosciences向恒瑞医药支付7500万美元预付款,2亿美元研发里程碑,7.7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以及一到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协议总金额高达10.45亿美元。SHR-4849为一款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DLL3 ADC新药,采用TOPOi为payload,目前处于一期临床试验阶段,SCLC最新临床数据ORR为72.7%。
3. 超10亿美元!罗氏引进信达生物DLL3 ADC
1月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罗氏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与许可协议,以推进IBI3009,一款靶向Delta样配体3(DLL3)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候选产品的开发,旨在为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根据协议,信达生物授予罗氏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双方将共同负责该ADC候选药物的早期开发,后续临床开发将由罗氏负责。信达生物将获得8000万美金的首付款,和最高达10亿美金的开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年度销售净额的梯度式销售提成。
4. 辉瑞与Atavistik合作开发新型变构结合剂
1月2日,Atavistik Bio,一家致力于发现受人体自然调节剂启发的下一代精准变构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宣布已与辉瑞达成研究合作,以加速发现新型精准变构疗法,解决重大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根据合作条款,Atavistik Bio将利用其专有的AMPS™平台来识别针对辉瑞选定的两个未公开靶标的新型变构结合剂。研究期结束后,辉瑞将有权选择授权这些项目。合作的财务条款尚未披露。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 项与 Rilvegostomig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