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评估SCG142自体T细胞注射液治疗复发或转移性HPV16或HPV52相关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开放、单臂、多中心的I期研究
主要研究目的是评估SCG142治疗HPV16或HPV52相关恶性肿瘤的安全性、耐受性。次要研究目的是评估SCG142治疗HPV16或HPV52相关恶性肿瘤的初步临床疗效及SCG142静脉输注前、后药代动力学特征。
100 项与 星源德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星源德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2025年7月,国家药监局连续传来重磅消息:先是浩博医药的乙肝新药AHB-137在7月22日获批启动III期临床试验;三天后,广生堂自主研发的奈瑞可韦GST-HG141在树兰(杭州)医院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这两款具有“临床治愈”潜力的创新药物,正引领乙肝治疗从长期控制向功能性治愈的历史性转变。对于全球2.57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言,这意味着一生与药瓶为伴的命运可能被改变。我国近8600万乙肝患者中,绝大多数人从确诊那天起就被贴上了“终身服药”的标签。数亿乙肝患者“终身服药”的困境,正在被中国药企的创新力量撕开缺口。乙肝治疗的世纪困境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全球感染者达2.9亿,其中中国患者约75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患者日复一日与药物为伴的生存状态。传统治疗的局限显而易见。目前主流治疗方案包括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前者需要终身服用,后者副作用显著且治愈率不足10%。“每天按时吞下药片,看着检查单上的病毒载量被暂时压制,却始终躲不开‘停药即反弹’的恐惧。”一位二十年病史的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这种困境的根源,深藏在肝细胞的细胞核内——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这种病毒“种子”像一颗没被拆除的残留病灶,牢牢扎根在肝细胞内。传统药物只能在病毒复制的外围环节进行抑制,却无法触及这个核心堡垒。乙肝病毒通过形成cccDNA库在肝细胞内长期存在,半衰期长达数十年。这正是实现乙肝治愈的主要障碍,也是新药研发的主攻方向。治愈曙光:中国创新药集中突破近期,中国药企在乙肝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多款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进入关键临床阶段。AHB-137:小核酸疗法的希望浩博医药研发的AHB-137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能特异性靶向所有HBV mRNA的保守区域。2025年7月22日,该药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启动III期临床试验。这项III期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旨在评估300mg剂量的AHB-137在接受稳定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为期24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AHB-137的IIb期临床数据令人振奋:在接受24周治疗的受试者中,75%(24/32)同时实现了HBsAg清除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即使在16周治疗组,这一比例也达到了66%(21/32)。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达到主要终点的患者中,超过80%在治疗12周内就实现了HBsAg清除。且在治疗结束时,24周组有54%的患者出现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的血清转换——这是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有效应答的标志。奈瑞可韦:核心蛋白调节剂的突破就在AHB-137获批III期三天后,广生堂宣布其核心候选药物奈瑞可韦(GST-HG141)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作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口服乙肝核心蛋白调节剂,奈瑞可韦代表了全新的治疗机制。该药能精准干扰病毒复制过程,在核苷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对HBV DNA产生进一步显著的抑制效果。II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50mg和100mg剂量治疗的患者中,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达84.0%和81.5%,远高于安慰剂组的32.1%6。该药还能显著降低HBV pgRNA水平,间接体现了对cccDNA库的潜在抑制和耗竭作用。治愈机制:多靶点围攻病毒堡垒这些突破性新药之所以有望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关键在于它们采用了全新的作用机制,直击传统药物无法触及的病毒要害。AHB-137的作用机制:作为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它能精确识别并结合HBV mRNA,通过酶切作用降解病毒转录产物,从而阻断病毒蛋白的表达和病毒颗粒的组装。这种机制不仅能降低病毒载量,还能显著减少HBsAg的产生,解除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奈瑞可韦的创新机理:该药通过调节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的组装和稳定性,干扰核衣壳的正常形成,阻断病毒复制关键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可能影响cccDNA的维持和转录,这对实现乙肝治愈至关重要。三联疗法的新希望:广生堂更大的战略布局在于药物协同。2025年3月,其“三联全口服方案”(GST-HG141+GST-HG131 + 核苷类药物)获批临床。该方案中,GST-HG131作为口服HBsAg抑制剂,在II期临床中已显示能使患者HBsAg平均降幅达87.12%,最大降幅达97.71%。三种药物协同作用,既削减病毒池,又抑制HBsAg,为临床治愈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全球研发热潮乙肝治疗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热潮。目前全球有近200款在研乙肝新药,中国企业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研发方向包括:衣壳抑制剂:全球近50款在研药物,除广生堂的GST-HG141外,东阳光药的甲磺酸莫非赛定也已进入III期临床。HBsAg抑制剂:目前尚无该机制药物上市。除广生堂的GST-HG131外,博奥明赛/星曜坤泽生物的BM012等也处于II期阶段。小核酸疗法:包括ASO(如AHB-137)和RNA干扰(siRNA)等,是另一类被寄予厚望的乙肝临床治愈方案。细胞疗法:星汉德生物研发的“SCG101V”TCR-T细胞疗法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该疗法通过改造人体T细胞,从根源上解决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问题。“中国CDE批准AHB-137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收到这个通知我们非常振奋,”浩博医药联合创始人兼CEO程国锋博士表示,“这不仅是AusperBio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跨越,同样是整个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治愈领域发展中的里程碑。”这些创新疗法将为乙肝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治疗前景。有限疗程带来功能性治愈:与传统终身服药不同,AHB-137等新药在临床试验中采用的是24周有限疗程。在IIb期研究中,75%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达到HBsAg清除和HBV DNA检测不到,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免疫恢复的重要标志:AHB-137研究中观察到的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血清学转换具有重大意义。在24周治疗组中,54%的患者出现抗体转阳,这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开始识别并对乙肝病毒产生有效应答。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持续控制病毒的关键。应答不佳患者的希望:广生堂的奈瑞可韦III期研究专门针对“抗病毒药物应答不佳患者”57。这类患者对现有治疗反应不理想,面临更高的疾病进展风险。新药的出现将为他们提供新的治疗选择。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诱因。实现临床治愈将显著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乙肝治疗领域迎来了重大突破,但实现全球数亿患者的治愈仍面临诸多挑战。联合治疗将是关键:单一药物可能难以彻底清除病毒库。三联全口服方案等联合疗法有望成为乙肝治愈的主流策略。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协同作战,可能实现“1+1>2”的效果。个体化治疗需求: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因人而异,未来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感染阶段、病毒基因型和免疫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长期疗效需验证:目前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有限治疗期结束时的结果。新药治疗后的持久应答率需要长期随访来验证。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创新疗法的价格和医保覆盖将决定其能否惠及广大患者。全球约80%的乙肝感染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药品可及性尤为重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医药企业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致力于攻克“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乙肝治疗领域,中国企业已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某些技术路线上成为领跑者。“摆脱终身服药的目标或许很快就能实现。”行业观察人士对乙肝治疗的未来充满期待。随着这些创新药物III期临床试验的推进,数亿乙肝患者看到了摆脱终身服药的曙光。广生堂的奈瑞可韦和浩博医药的AHB-137临床数据表明,75%的患者在24周治疗后实现了HBsAg清除和HBV DNA检测不到。医学研究人员手中,乙肝病毒的坚固堡垒正在瓦解。未来几年,我们或将见证人类对乙肝病毒的战略从“长期控制”转向“彻底治愈”的历史性转变。参考文献:1.Yuen M F, et al.HBsAg Loss with Investigational RNAi Therapeutic AHB-137 in Chronic Hepatitis B: Results from Phase IIb Study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5; 82(Suppl): S1-S2.2.Hou J L,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GST-HG141 as Add-on Therapy in Nucleos(t)ide-treat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Phase II Trial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4; 18(3): 721-732.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lobal Hepatitis Report 2024Geneva: WHO Press, 2024.4.Yuen M F, et al.Hepatitis B Functional Cur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5; 22(5): 289-305.END智药研习社近期直播预告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2025年6月16日,广生堂公告其乙肝一类新药GST-HG141(新型核衣壳调节剂) 全球首创并获III期临床试验伦理批件。7月4日,星汉德生物SCG101V获准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个针对慢性乙肝的TCR-T细胞治疗产品,标志着我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7月22日,浩博医药宣布其AHB-137(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获中国药监局批准启动3期临床试验。……7月28日,第15个世界肝炎日如期而至。“一针注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这项曾被视作天方夜谭的医学愿景,如今正式迈入临床验证阶段。在巴鲁克·布隆伯格发现澳大利亚抗原62年后,人类对乙肝病毒的终极战役迎来新进展。星火燎原:布隆伯格的世纪发现与疫苗曙光布隆伯格的科学生涯充满了跨界与冒险精神。这位出生于1925年的科学家在转向医学领域前,完成了物理学本科学位,甚至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学研究生课程。20世纪60年代,布隆伯格走遍全球,从加拿大北极圈到撒哈拉以南地区,收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血液样本。1963年,一个关键发现诞生:一位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与澳大利亚原住民血液样本发生特殊反应,这种被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的物质,最终被确认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他是一个伟大的冒险家,”布隆伯格在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的同事安娜·玛丽·斯卡尔卡如此评价他,“他对于研究种群之间由遗传所导致的疾病易感性差异充满激情。”布隆伯格的工作直接催生了第一代乙肝疫苗的开发。1981年,从血液中提纯乙肝表面抗原制备的疫苗投入使用,能提供高于90%的乙肝免疫力。为纪念他的贡献,乙肝基金会设立了巴鲁克·布隆伯格奖,奖励对乙肝研究和治疗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肝炎全景:2.54亿患者的沉默危机全球病毒性肝炎构成复杂公共卫生图景:甲肝/戊肝通过粪-口途径引发急性感染,乙肝/丙肝/丁肝则经血液体液传播形成慢性威胁。数据显示,2022年肝炎致死人数达130万,比2019年的110万增加了18%,其中83%源于乙肝,17%来自丙肝,相当于每天3500个家庭因肝炎失去至亲。中国承载着全球4000万乙肝患者,每8例中就有1例来自这片土地,30-54岁青壮年群体成为主要受累人群,12%的感染者尚未成年。2018-2028年中国肝炎用药市场规模预测及增速非病毒性肝炎同样构成严峻挑战:酒精性肝炎与药物性肝炎随生活方式改变攀升,自身免疫性肝炎偏好女性患者,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脂肪性肝炎正成为新发主流。千亿级肝炎治疗市场折射出巨大未满足需求——2018-2023年间市场规模从148.32亿激增至667.0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35.08%,预计2028年将突破1275.77亿元。常见肝炎种类及特点肝炎主要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大类,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类型。它包含甲、乙、丙、丁、戊五种,传播途径和病程特点各有不同:甲肝和戊肝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常表现为急性感染,甲肝预后良好,戊肝虽以急性为主,但对孕妇可能造成较高风险;乙肝、丙肝、丁肝则主要经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更易转为慢性感染,乙肝和丙肝长期发展可能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丁肝作为缺陷型病毒,需依赖乙肝病毒才能复制和致病。非病毒性肝炎的成因则与病毒感染无关,而是由其他因素引发肝脏炎症。比如,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炎;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化疗药)可能引发药物性肝炎,这类损伤通常在停药后可逐步恢复;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相关,女性发病更为常见;此外,随着生活方式变化,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伴而生的脂肪性肝炎,也成为日益常见的非病毒性肝炎类型。治疗困局,现有肝炎药物的局限与挑战现有肝炎治疗药物仍存在难以突破的核心局限。以慢性乙肝为例,主流的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虽能抑制病毒复制,却无法清除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导致患者需终身用药,停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对于丙肝,尽管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大幅提升了治愈率,但部分基因型患者对药物敏感性较低,且合并肝硬化等基础疾病时,治疗难度与副作用风险显著增加。除了药物本身的机制缺陷,诊断与治疗的全球不均衡构成了更大挑战。全球仅约10%的乙肝感染者被确诊,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这一比例甚至低至1%,大量患者在不知情中成为病毒传播源。即便确诊,2019年全球2.96亿乙肝感染者中仅2%接受规范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治疗可及性尤为低下。同时,现行治疗指南对疾病进展的预判存在不足,多项研究显示,主流指南标准可能漏诊三成以上后续进展为肝癌的患者,凸显出临床诊疗体系的完善仍需突破。研发突破,肝炎治疗药物发展趋势近年来,肝炎治疗药物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趋势,旨在攻克传统治疗的难题,实现更高治愈率与更优疗效。一方面,联合用药方案成为主流探索方向。以乙肝治疗为例,直接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剂的协同使用备受关注,如核苷(酸)类似物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前者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后者激活机体免疫应答,二者相辅相成,可提升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部分临床试验显示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推动乙肝治疗向临床治愈靠近。同时,针对丙肝,不同作用机制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组合不断优化,能精准针对不同基因型丙肝病毒,使治愈率突破95%,为特殊人群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患者,也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另一方面,创新药物研发聚焦于打破现有局限。新型免疫调节剂持续涌现,治疗性疫苗通过模拟病毒抗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望实现对乙肝病毒的持续清除,部分早期临床试验已观察到患者免疫指标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通过解除免疫抑制状态,恢复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的识别与攻击能力。在直接抗病毒领域,siRNA药物可精准靶向降解病毒 mRNA,显著降低病毒载量,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实现了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清除;衣壳抑制剂能干扰病毒核心结构形成,阻断病毒复制周期,为肝炎治疗增添全新靶点。这些创新药物与疗法的发展,正逐步构建起多靶点、全方位的肝炎治疗新格局。美迪西:一站式助力肝炎药物研发在肝炎领域,美迪西构建了酒精性肝损伤模型、HFD饲料诱导的脂肪肝模型、HFD饲料诱导的NASH模型、MCD饲料诱导的NASH模型、CDAA饲料诱导的NASH模型、复合因素诱导的NASH模型等多种肝炎模型。依托这些高度专业化的模型体系,美迪西可为客户提供贯穿临床前研发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已为柏拉阿乙肝1类新药PA1010片提供了原料药工艺开发及质量研究等研发服务,为轩竹生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项目提供了药代动力学、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等研发服务。中国在肝炎防治领域的系统性攻坚与源头创新,正为全球终结肝炎贡献着至关重要的中国创新力量。随着SCG101V临床试验启动、贺普拉肽挺进Ⅲ期、口服制剂加速落地,"2030消除肝炎"的目标正从愿景照进现实。美迪西期待持续赋能全球合作伙伴突破肝炎新药研发瓶颈,共赴 "终结肝炎" 的时代之约。相关推荐>> 点击阅读关于美迪西美迪西(股票代码:688202.SH)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为全球制药企业、研究机构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临床前新药研究服务。美迪西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和更高效、高性价比的研发服务助力客户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服务涵盖医药临床前新药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药物发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至2025年6月底,美迪西已为全球超2000家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及仿制药项目已有580+件IND获批临床,与国内外优质客户共同成长。美迪西将继续立足全球视野,聚力中国创新,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要得到授权。PART 01周报概述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药研发与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近期,根据摩熵医药数据统计,新药申请与审批获批频繁,显示出医药创新领域的活跃态势。本文将深入分析2025年7月7日至2025年7月13日期间,国内外新药申请、临床试验批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最新进展,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行业资讯。PART 02国内51款新药IND获批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2025年7月7日至7月13日期间共有122个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临床申请/上市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承办(按受理号统计,不含补充申请)。其中国产药品受理号95个,进口药品受理号27个。本周共计51款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默示许可”,包括化学药20款,生物药29款,中药2款。本周获批临床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部分信息速览(不含补充申请)注:完整数据可识别“文末”二维码下载查看PART 03本周全球TOP10创新药研发进展在全球创新药研发领域,7月7日,星汉德生物(SCG)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其乙肝病毒(HBV)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工程化T细胞治疗——SCG101V新药1/2期临床试验(IND)申请,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医学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体内天然存在由T细胞受体(TCR)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清除HBV感染的关键机制。基于这个科学洞见,星汉德生物筛选出特异性靶向乙肝表面抗原的高亲力、高活性天然TCR,并通过T细胞工程改造重塑患者免疫系统。由此开发了其针对慢性乙肝的创新细胞治疗管线SCG101V。SCG101V由特异性TCR介导,选择性识别和靶向感染HBV的肝细胞,通过多重机制,清除cccDNA并消除病毒储存库和整合片段,并建立保护性免疫记忆。一旦病毒储存库被彻底消除,HBV就没有反弹的途径。临床数据显示,SCG101V展现出"一针治愈"的治疗潜力:通过单次给药,即可同时根除乙肝cccDNA和乙肝表面抗原,有望成为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治疗手段。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7月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百济神州申报的注射用塔拉妥单抗拟纳入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为: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包括含铂化疗)失败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公开资料显示,塔拉妥单抗(tarlatamab)是一款DLL3/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今年5月,百济神州宣布其与安进公司(Amgen)在中国联合开展的注射用塔拉妥单抗2期临床研究DeLLphi-307已取得积极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塔拉妥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治疗(包括含铂化疗)失败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国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耐受性,其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近年来,免疫治疗在SCLC领域获得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塔拉妥单抗是一款由安进公司研发的创新靶向免疫疗法,能够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DLL3蛋白和T细胞上的CD3蛋白,进而激活T细胞来杀伤表达DLL3蛋白的肿瘤细胞。本周全球TOP10创新药研发进展截图来源:摩熵咨询周报PART 04本周全球TOP10临床试验结果本周全球TOP10临床结果中,7月7日,天境生物公布了其双特异性抗体givastomig的1b期联合治疗试验的积极数据。Givastomig是一种靶向Claudin 18.2(CLDN18.2)阳性肿瘤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在表达Claudin 18.2的肿瘤微环境中通过4-1BB信号通路有条件地激活T细胞。该药由天境生物牵头与ABL Bio公司共同开发,两方平等共享除大中华区和韩国以外的全球权益。目前,givastomig正被开发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胃癌,并具有在其他实体瘤中进一步拓展的潜力。截至2025年5月15日的数据,17例Claudin 18.2阳性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接受了不同剂量的givastomig联合nivolumab和mFOLFOX6作为一线治疗。数据显示,在所有剂量组中确认的ORR为71%(12/17),DCR达100%。在选定用于剂量扩展的两个剂量组(8 mg/kg和12 mg/kg)中,ORR为83%(10/1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PD-L1或CLDN18.2表达水平较低的患者中也观察到了缓解。17名患者中有8名仍在接受治疗,截至数据截止日期,最长的治疗持续时间为13.3个月。安全性方面,联合疗法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3级或以上的恶心呕吐事件,仅有一例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肝酶升高)。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7月9日,微芯生物发布公告,其自主研发的西达本胺针对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DEB研究)已于近日获得最终结果的顶线分析数据,试验组无事件生存期(EFS)显著优于对照组,达成研究主要终点。西达本胺是微芯生物独家发现的全新机制新分子实体药物,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属于表观遗传调控剂类药物。DEB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确证性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西达本胺联合R-CHOP(抗CD20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对比R-CHOP在既往未经治疗的MYC/BCL2双表达DLBCL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日,该试验已于研究方案规定的最后一例在组受试者随访到36个月时完成,并进行顶线分析。此次顶线分析进一步证实,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可为初治MYC和BCL2双表达DLBCL患者带来显著且可持续的无事件生存期获益,且安全性良好。本周全球TOP10积极/失败临床结果 截图来源:摩熵咨询周报PART 0539款品种过评,浙江易泽达和华海药业领跑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2025年7月7日至7月13日期间共有138项仿制药申报上市/申报临床获CDE承办,其中新注册分类上市申请受理号125项(包括化药3类,4类,5.2类),新注册分类临床申请受理号4项(包括化药3类,4类),一致性评价申请9项。本周4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按受理号计4项),本周35个品种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按受理号计40项)。本周有3项生物类似物注册申报动态,分别是石药集团的注射用奥马珠单抗、石药集团的仑卡奈单抗注射液以及齐鲁制药的QL-2106注射液。本周过评/视同过评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过评/视同过评产品剂型主要为注射剂。截图来源:摩熵咨询周报本周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等多个品种过评/视同过评受理号数量多达2个,同时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也是本周过评/视同过评企业最多的品种为2家。本周过评/视同过评企业共有37家,其中浙江易泽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过评/视同过评品种数最多,达2种。截图来源:摩熵咨询周报本周有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和普拉替尼胶囊2个品种为首次过评/视同过评。本周首次过评/视同过评品种截图来源:摩熵咨询周报本周有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2个品种的过评/视同过评达7家企业。本周过评/视同过评达7家企业品种截图来源:摩熵咨询周报摩熵咨询本期完整周报识别二维码领取下载END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近期热门资源获取中国临床试验趋势与国际多中心临床展望-2025052024年医药企业综合实力排行榜-202505中国带状疱疹疫苗行业分析报告-2025052023H2-2024H1中国药品分析报告-202504数据透视:中药创新药、经典验方、改良型新药、同名同方的申报、获批、销售情况-2025032024年中国1类新药靶点白皮书-202503中国AI医疗健康企业创新发展百强榜单-202502解码护肤抗衰:消费偏好洞察与市场格局分析-2025022024年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分析报告-202501小分子化药白皮书(上)-202501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全景洞察报告-2025012024年医保谈判及市场分析报告-202501近期更多摩熵咨询热门报告,识别下方二维码领取联系我们,体验摩熵医药更多专业服务会议合作园区服务数据库咨询定制服务媒体合作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开启摩熵化学数据查询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摩熵医药企业版免费试用!
100 项与 星源德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星源德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