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2025年7月,国家药监局连续传来重磅消息:先是浩博医药的乙肝新药AHB-137在7月22日获批启动III期临床试验;三天后,广生堂自主研发的奈瑞可韦GST-HG141在树兰(杭州)医院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这两款具有“临床治愈”潜力的创新药物,正引领乙肝治疗从长期控制向功能性治愈的历史性转变。对于全球2.57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言,这意味着一生与药瓶为伴的命运可能被改变。我国近8600万乙肝患者中,绝大多数人从确诊那天起就被贴上了“终身服药”的标签。数亿乙肝患者“终身服药”的困境,正在被中国药企的创新力量撕开缺口。乙肝治疗的世纪困境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全球感染者达2.9亿,其中中国患者约75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患者日复一日与药物为伴的生存状态。传统治疗的局限显而易见。目前主流治疗方案包括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前者需要终身服用,后者副作用显著且治愈率不足10%。“每天按时吞下药片,看着检查单上的病毒载量被暂时压制,却始终躲不开‘停药即反弹’的恐惧。”一位二十年病史的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这种困境的根源,深藏在肝细胞的细胞核内——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这种病毒“种子”像一颗没被拆除的残留病灶,牢牢扎根在肝细胞内。传统药物只能在病毒复制的外围环节进行抑制,却无法触及这个核心堡垒。乙肝病毒通过形成cccDNA库在肝细胞内长期存在,半衰期长达数十年。这正是实现乙肝治愈的主要障碍,也是新药研发的主攻方向。治愈曙光:中国创新药集中突破近期,中国药企在乙肝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多款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进入关键临床阶段。AHB-137:小核酸疗法的希望浩博医药研发的AHB-137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能特异性靶向所有HBV mRNA的保守区域。2025年7月22日,该药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启动III期临床试验。这项III期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旨在评估300mg剂量的AHB-137在接受稳定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为期24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AHB-137的IIb期临床数据令人振奋:在接受24周治疗的受试者中,75%(24/32)同时实现了HBsAg清除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即使在16周治疗组,这一比例也达到了66%(21/32)。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达到主要终点的患者中,超过80%在治疗12周内就实现了HBsAg清除。且在治疗结束时,24周组有54%的患者出现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的血清转换——这是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有效应答的标志。奈瑞可韦:核心蛋白调节剂的突破就在AHB-137获批III期三天后,广生堂宣布其核心候选药物奈瑞可韦(GST-HG141)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作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口服乙肝核心蛋白调节剂,奈瑞可韦代表了全新的治疗机制。该药能精准干扰病毒复制过程,在核苷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对HBV DNA产生进一步显著的抑制效果。II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50mg和100mg剂量治疗的患者中,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达84.0%和81.5%,远高于安慰剂组的32.1%6。该药还能显著降低HBV pgRNA水平,间接体现了对cccDNA库的潜在抑制和耗竭作用。治愈机制:多靶点围攻病毒堡垒这些突破性新药之所以有望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关键在于它们采用了全新的作用机制,直击传统药物无法触及的病毒要害。AHB-137的作用机制:作为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它能精确识别并结合HBV mRNA,通过酶切作用降解病毒转录产物,从而阻断病毒蛋白的表达和病毒颗粒的组装。这种机制不仅能降低病毒载量,还能显著减少HBsAg的产生,解除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奈瑞可韦的创新机理:该药通过调节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的组装和稳定性,干扰核衣壳的正常形成,阻断病毒复制关键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可能影响cccDNA的维持和转录,这对实现乙肝治愈至关重要。三联疗法的新希望:广生堂更大的战略布局在于药物协同。2025年3月,其“三联全口服方案”(GST-HG141+GST-HG131 + 核苷类药物)获批临床。该方案中,GST-HG131作为口服HBsAg抑制剂,在II期临床中已显示能使患者HBsAg平均降幅达87.12%,最大降幅达97.71%。三种药物协同作用,既削减病毒池,又抑制HBsAg,为临床治愈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全球研发热潮乙肝治疗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热潮。目前全球有近200款在研乙肝新药,中国企业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研发方向包括:衣壳抑制剂:全球近50款在研药物,除广生堂的GST-HG141外,东阳光药的甲磺酸莫非赛定也已进入III期临床。HBsAg抑制剂:目前尚无该机制药物上市。除广生堂的GST-HG131外,博奥明赛/星曜坤泽生物的BM012等也处于II期阶段。小核酸疗法:包括ASO(如AHB-137)和RNA干扰(siRNA)等,是另一类被寄予厚望的乙肝临床治愈方案。细胞疗法:星汉德生物研发的“SCG101V”TCR-T细胞疗法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该疗法通过改造人体T细胞,从根源上解决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问题。“中国CDE批准AHB-137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收到这个通知我们非常振奋,”浩博医药联合创始人兼CEO程国锋博士表示,“这不仅是AusperBio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跨越,同样是整个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治愈领域发展中的里程碑。”这些创新疗法将为乙肝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治疗前景。有限疗程带来功能性治愈:与传统终身服药不同,AHB-137等新药在临床试验中采用的是24周有限疗程。在IIb期研究中,75%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达到HBsAg清除和HBV DNA检测不到,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免疫恢复的重要标志:AHB-137研究中观察到的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血清学转换具有重大意义。在24周治疗组中,54%的患者出现抗体转阳,这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开始识别并对乙肝病毒产生有效应答。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持续控制病毒的关键。应答不佳患者的希望:广生堂的奈瑞可韦III期研究专门针对“抗病毒药物应答不佳患者”57。这类患者对现有治疗反应不理想,面临更高的疾病进展风险。新药的出现将为他们提供新的治疗选择。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诱因。实现临床治愈将显著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乙肝治疗领域迎来了重大突破,但实现全球数亿患者的治愈仍面临诸多挑战。联合治疗将是关键:单一药物可能难以彻底清除病毒库。三联全口服方案等联合疗法有望成为乙肝治愈的主流策略。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协同作战,可能实现“1+1>2”的效果。个体化治疗需求: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因人而异,未来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感染阶段、病毒基因型和免疫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长期疗效需验证:目前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有限治疗期结束时的结果。新药治疗后的持久应答率需要长期随访来验证。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创新疗法的价格和医保覆盖将决定其能否惠及广大患者。全球约80%的乙肝感染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药品可及性尤为重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医药企业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致力于攻克“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乙肝治疗领域,中国企业已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某些技术路线上成为领跑者。“摆脱终身服药的目标或许很快就能实现。”行业观察人士对乙肝治疗的未来充满期待。随着这些创新药物III期临床试验的推进,数亿乙肝患者看到了摆脱终身服药的曙光。广生堂的奈瑞可韦和浩博医药的AHB-137临床数据表明,75%的患者在24周治疗后实现了HBsAg清除和HBV DNA检测不到。医学研究人员手中,乙肝病毒的坚固堡垒正在瓦解。未来几年,我们或将见证人类对乙肝病毒的战略从“长期控制”转向“彻底治愈”的历史性转变。参考文献:1.Yuen M F, et al.HBsAg Loss with Investigational RNAi Therapeutic AHB-137 in Chronic Hepatitis B: Results from Phase IIb Study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5; 82(Suppl): S1-S2.2.Hou J L,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GST-HG141 as Add-on Therapy in Nucleos(t)ide-treat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Phase II Trial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4; 18(3): 721-732.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lobal Hepatitis Report 2024Geneva: WHO Press, 2024.4.Yuen M F, et al.Hepatitis B Functional Cur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5; 22(5): 289-305.END智药研习社近期直播预告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