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申请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申请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比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7)和Wegovy®在成年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原研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为对照,评价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CA507)在成年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44周后体重较基线变化百分比,等效性的界值为±4.16%。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比较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CA508注射液)和诺和佳®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目的:以原研药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佳®)为对照,评价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CA508注射液)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
次要目的: 1) 以原研药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佳®)为对照,评价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CA508注射液)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2) 比较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CA508注射液)和诺和佳®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次给药后关键PK参数的相似性。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在健康受试者中的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两周期、双交叉PK比对试验
评价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CA508 注射液)与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诺和佳®)单次给药在健康成年受试者体内 PK 特征的相似性和安全性。
100 项与 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本周,多家药企财报密集发布。截至今日,创新转型药企“三剑客”2024年成绩单已集齐,在“A+H”新布局及“自研+BD”研发长线策略下,三家头部大药企集体表现出了韧劲和应对变化的灵敏度。数家创新药企发布财报,以云顶新耀、基石药业为代表的Biotech,凭以自身不错的商业化成果助力自身渐回高峰;以康宁杰瑞为代表的公司,则以BD交易寻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长点。然而,无论是大药企,还是创新药企,财报深处仍旧透露了他们各自为更好适应变化、快速穿越周期的压力和焦虑。CXO,作为创新药行业的晴雨表,侧面印证了过去一年整个行业还在破局的艰难探索路上。泰格医药,归母净利润约4.05亿元,同比下降79.99%;昭衍新药,归母净利润下降81.34%;博腾股份,年度净亏损2.88亿元……但要相信创新力量本身。本周,两起大额BD交易再次印证了中国新药之于国际舞台的重要性:联邦制药GLP-1/GIP/GCG授权给诺和诺德,交易总额最高约20亿美元;恒瑞也以近20亿美元将Lpa小分子抑制剂授权给了默沙东。一起看看本周都有什么大事发生?年报季复宏汉霖: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57.2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1%,净利润达8.205亿元,同比增长50.3%。这是继2023年首次取得全年盈利之后,公司连续第二年实现全年盈利。核心产品商业化销售的持续扩大,成为业绩盈利的重要驱动力,产品销售收入合计约人民币49.335亿元,同比增长8.3%。云顶新耀:全年总收入大幅增长461%,达7.067亿元,超额完成7亿元既定目标;实现高毛利率83%,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大幅减少562%,非国际财务准则亏损总额显著收窄25%,现金储备达人民币16亿元,首次实现了年度商业化层面盈利。全球首个对因治疗IgA肾病药物耐赋康年内实现3.534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581%。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实现收入3.528亿元,同比增长256%。康宁杰瑞:全年收入飙升至6.4亿元,同比增长192%,并实现净利润1.66亿元,成功扭亏为盈。许可费收入表现尤为亮眼,成为推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百利天恒:实现营业总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归母净利润37.0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59亿元。君实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9.48亿元,同比上升29.67%;归母净利润自上年同期亏损22.83亿元变为亏损12.81亿元。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获批适应证及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适应证增加,使得该药物的国内市场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科伦博泰:实现营业收入19.33亿元,同比增长25.5%;毛利达12.74亿元,增幅67.8%。调整后年度亏损同比大幅收窄73.7%至1.18亿元,经营效率显著优化。华北制药: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70亿元,同比下滑2.48%;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2496.8%。药明生物:2024年实现收入186.754亿元,同比增长9.6%;全年纯利为39.45亿元,同比增长10.5%。公司新增151个综合项目,综合项目总数高达817个,其中超过一半新增项目来自美国客户。政策动态2025版《药典》发布:3月25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发出《关于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据观察,新版中国药典中有19种中成药被剔除。全国药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在研究完善国家药品制度、实施基层药品联动服务行动、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体提升全国短缺药品应对处置质效、深化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拓展应用、健全激励药师药学服务机制、持续提升特殊人群及特定疾病药品应用管理实效等方面,聚焦协同发展,强化治理转型,加快构建药品供应保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北京将新设100亿元规模医药并购基金:3月26日,北京市医保局局长马继业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透露,北京市充分发挥市级200亿元医药健康投资基金的作用,2024年,投决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近100亿元。今年将再新设100亿元规模的医药并购基金,构建全周期接续支持、市区协同的医药健康产业基金体系。26省联盟启动带量采购:3月28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做好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此前,一份《关于填报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采购需求量的通知》在业内流传,文件共涉及50个药品,覆盖妇科及激素类、造影剂等重点品种。大型制药卫材出售雷贝拉唑钠中国权益:3 月 28 日,日本卫材制药宣布,将其质子泵抑制剂波利特(通用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康桥资本集团控制的北京顶峰生物医药。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该产品市场表现面临一定挑战。此次交易标志着卫材制药在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领域的战略调整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强生被判罚16.4亿美元:据行业媒体报道,强生旗下子公司在推广HIV药物Prezista和Intelence时,存在非法行为,根据判决,需向美国政府支付3.6亿美元,以弥补其违反联邦《虚假申报法》的过错。此外,还需承担12.8亿美元的民事罚款。恒瑞医药Lpa小分子抑制剂授权给默沙东:3月25日,恒瑞医药宣布将Lpa小分子抑制剂HRS-5346的大中华区以外全球权益授权给默沙东。根据协议,默沙东将支付2亿美元预付款,17.7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联邦制药GLP-1/GIP/GCG授权给诺和诺德:3月24日,联邦制药宣布将GLP-1/GIP/GCG受体激动剂UBT25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诺和诺德支付2亿美元预付款、18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UBT251为联邦制药自主研发的GLP-1/GIP/GCG受体激动剂,目前处于糖尿病、减重II期的临床试验阶段。阿斯利康呼吸领域首款生物制剂在华正式商业上市:阿斯利康宣布,其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创新靶向生物制剂本瑞利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凡舒卓)在中国正式商业上市,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维持治疗。本瑞利珠单抗是精准靶向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抗IL-5R创新生物制剂,也是阿斯利康在呼吸领域的首款生物制剂。罗氏制药与默克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中国肺癌精准治疗:3月26日,罗氏制药和默克共同宣布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就特泊替尼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化达成合作。特泊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MET抑制剂,于2023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通过靶向METex 14跳跃突变等特定靶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赛诺菲血友病新药获FDA批准:赛诺菲和Alnylam联合开发的潜在重磅siRNA疗法Qfitlia(fitusiran)于近期获美国FDA批准,该疗法通过抑制肝脏中抗凝血酶的生产,有望成为一种革命性的预防手段。这是美国批准的第六款Alnylam发现的RNAi治疗药物,也是唯一一种降低抗凝血酶的治疗药物。生物科技基石药业向欧洲递交舒格利单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证申请:3月24日,基石药业宣布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舒格利单抗的新适应证申请,用于治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CRT)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继2024年该药物首次获EMA批准用于转移性鳞状和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后,基石药业在欧洲市场推进的第二项适应证。三叶草生物陷2.24亿美元纠纷:3月24日,三叶草生物发布公告,全资附属子公司三叶草生物制药(香港)有限公司收到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书面通知,称其单方面终止预购协议,并要求三叶草香港退还预付款项2.24亿美元。而三叶草生物方面表示,公司拒绝有关退款的要求,认为基于预购协议条款该等要求缺乏依据,并将全力以赴、严正有力地维护自身权益。全球首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III期研究再次失败:3月25日,Cassava Sciences公司宣布其Simufilam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III期REFOCUS-ALZ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此前,该研究因III期RETHINK-ALZ研究失败在2024年11月25日终止开展。资本市场上海莱士拟收购南岳生物:3月26日,上海莱士宣布拟以42亿元收购南岳生物100%股权,南岳生物是湖南省唯一拥有GMP证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其生产基地的设计产能达500吨、目前旗下在运营的单采血浆站共9家,2024年采浆量达278吨。本次收购旨在进一步拓展公司血浆资源和优质生产基地,与上海莱士现有优势资源形成协同与互补。香雪制药将被ST:近日,香雪制药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16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香雪制药、公司实控人王永辉,时任董事和高管卢锋、陈炳华、黄滨、徐力、郝世明被警告及罚款15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另外,王永辉被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智飞生物斥资近6亿增资控股宸安生物:近日,智飞生物发布公告,称将以现金5.93亿元人民币对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取得后者51%的股权。早在2023年11月,智飞生物就与宸安生物原股东就智飞生物拟以现金形式收购宸安生物股权达成初步意向并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性协议》,此次公告意味着该交易真正落地。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申请破产:在多年努力寻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却未能成功后,23andMe于近日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以便推动公司出售。在宣布破产的一份声明中,该公司称其首席执行官Anne Wojcicki已立即辞职,不过她将继续留在公司董事会。丽珠生物获10亿元增资:丽珠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10亿元向珠海市丽珠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增资。丽珠生物为公司与控股股东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企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增资完成后,丽珠生物的注册资本将从10.95亿元增加至13.02亿元,公司持股比例将提升至66.54%。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最新公告!智飞四价流感获批上市
3月21日宣布,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自主产品“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药品注册证书》。公司表示,将严格按照药品监管的现行要求,在该产品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后开展相应的商业化工作。
3月21日晚间,疫苗龙头智飞生物公告,当日,智飞生物与宸安生物、智睿投资、张高峡签署《关于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之增资扩股协议》。智飞生物将以现金向宸安生物增资5.93亿元,取得宸安生物51%的股权。
增资完成后,宸安生物将成为智飞生物的控股子公司。通过此次交易,智飞生物业务将从疫苗延伸至代谢类疾病领域,将获得已完成临床III期试验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已完成临床III期患者入组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等多个临近商业化阶段产品,拓展GLP-1、胰岛素类似物等领域自研管线布局。
对自主研发有益补充
公告显示,宸安生物现持股85%的股东重庆智睿投资有限公司系智飞生物实际控制人蒋仁生控制的企业,本次现金增资构成关联交易。
根据公告,2023年11月23日,智飞生物与宸安生物、智睿投资、张高峡就智飞生物拟以现金形式收购智睿投资、张高峡持有的宸安生物股权达成初步意向并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性协议》。在本次交易磋商过程中,为更有效支持宸安生物所聚焦的治疗性生物制药业务板块的高质量发展,各方一致同意以上市公司现金增资入股方式实施本次交易,以满足宸安生物经营业务发展需求为先。
宸安生物成立于2015年,由智睿投资平台投资孵化,是一家依托于重组蛋白技术平台、以自主研发为驱动力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宸安生物聚焦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领域,围绕GLP-1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等领域进行在研管线布局。截至公告披露日,宸安生物已形成十余个在研项目,其中:利拉鲁肽注射液已位于申报上市阶段;两款候选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德谷胰岛素注射液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两款候选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正位于临床Ⅲ期阶段;另有 GLP-1/GIP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等近10款位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在研管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宸安生物研发管线总投入已近7亿元。宸安生物经过多年技术积淀,已构建科研成果应用及产业转化平台,已掌握高表达重组蛋白菌种构建技术,通过定向改造酵母和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可实现重组人胰岛素和GLP-1类似物前体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表达。
同时,宸安生物持续建设生产基地以满足产品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已建成1个制剂车间和3个原料药车间,年生产能力已达3000万支成品制剂。宸安生物核心产品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未形成产品销售收入。
公司积极响应“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以民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实现“预防&治疗”协同发展。宸安生物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已完成临床III期试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已完成临床III期患者入组,已布局兼具GLP-1多品种以及胰岛素药物布局图谱,上述产品将成为上市公司自主研发管线的有益补充。
智飞生物产品研发取得进展
智飞生物公告多个产品的最新情况。公司披露,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药品注册证书》。
此前,公司披露,由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获得了Ⅲ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经查询,尚无其他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获批上市。
智飞生物表示,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不会对公司近期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若未来该疫苗获批上市销售,将与公司已上市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现处于Ⅰ/Ⅱ期临床试验的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丰富公司肺炎疫苗矩阵产品结构,强化公司的市场地位,增强行业竞争力。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2015年3月,通化东宝股价最高摸到8.84元/股。
2025年3月,通化东宝最新收盘价格为7.45元/股。
在胰岛素这个号称长坡厚雪的赛道上,作为国产龙头企业的通化东宝,十年的时间恍如黄粱一梦。
2024年1月,通化东宝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4052.77万元,同比减少约96.53%。
公开数据显示,这将是通化东宝自2007年以来最差的业绩。
胰岛素集采是造成通化东宝净利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化东宝表示,2024年新一轮胰岛素集采在全国各省市开始陆续落地实施,公司各胰岛素产品中标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导致销售收入下滑。
同时,由于新一轮胰岛素集采落地带来公司产品价格下调的普遍预期,公司商业客户对库存进行控制与调整,对公司发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销售收入同比下滑。
与集采如影随形的,是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
2024年2月26日,通化东宝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更正公告:经财务部门再次测算,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164.21万元,同比减少约99%。
业绩预告更正的主要原因,是通化东宝与同行甘李药业之间的官司。
2021年1月,甘李药业起诉通化东宝生产销售的“长舒霖”甘精胰岛素,侵害其“长秀霖”商标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最终判决,通化东宝应赔偿甘李药业经济损失6000万元。
导致通化东宝2024年业绩大亏的,还有终止的研发管线。
2024年7月11日,通化东宝发布公告称,经审慎考量,公司决定终止可溶性甘精赖脯双胰岛素注射液研发项目(以下简称“THDB0207注射液”)临床研究开发工作。
可溶性甘精赖脯双胰岛素注射液,是一种创新的胰岛素制剂,它结合了长效的甘精胰岛素和速效的赖脯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甘精赖脯双胰岛素能够强化空腹血糖控制,并减少“肩效应”引发的低血糖风险。
在6年前的2018年4月26日,通化东宝公司与法国SA ADOCIA公司签订许可协议,通化东宝有偿获得BioChaperone® Combo(胰岛素基础餐时组合)在所有大中华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并商业化权利。
2022年5月,通化东宝先后启动了CT046、CT047、CT048三项I期临床试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THDB0207注射液的临床药理学特征。
2023年10月,通化东宝收到上述三项关键I期临床试验的总结报告,研究结果显示达到主要终点目标。
2024年二季度,在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多位中国权威临床专家的意见,得出需要补充开展II期临床试验的结论。
主要原因是,基于THDB0207注射液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在中国最新临床实践下,有必要继续探索该产品的临床价值,其中对夜间低血糖特征的充分考察尤为重要。
但是这个时候,通化东宝的这款产品,已经完全不占市场先机。
目前,在国内已上市的与THDB0207注射液类似的双胰岛素注射液,有诺和诺德公司于2019年5月获批上市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此外,还有大批在研管线:吉林惠升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生物类似药于2023年已经报产,联邦制药、东阳光、重庆宸安、中美华东这4家公司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生物类似药已于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其研发进度都大幅领先于通化东宝的THDB0207注射液。
在这种不利局面下,通化东宝做出了终止研发的决策。
通化东宝项目研发资本化金额6455.82万元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对2018年已经支付给SA ADOCIA公司与该项目相关的预付商业化权利款金额2.54亿元确认为损失。
上述两项会计处理,将减少公司2024年年度净利润2.70亿元。
应该说,2024年的通化东宝,运气实在有点差。
但是好转的迹象也正在显露。
一方面,在最新一轮胰岛素集采中,公司胰岛素产品尽管价格有所下降,但全部胰岛素产品均成功以A/A1类中标,除基础签约量外,还获得了约1,000万支分配量,并在医院准入方面实现巨大的提升和突破。
另外一方面,公司的出海战略正在取得成绩。
2024全年,通化东宝的海外业务大幅增长,预计实现收入超亿元,同比接近翻倍。
通化东宝的人胰岛素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得EMA正式受理;同时公司与健友股份已就门冬、甘精、赖脯3款胰岛素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进军美国胰岛素市场,目前相关临床试验正在稳步推进中。
此外,在创新药领域,公司进展也不小。
2月25日,通化东宝宣布完成了注射用THDBH120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目标。
注射用THDBH120是通化东宝重点在研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受体和葡萄糖促胰岛素分泌多肽 (GIP) 受体双靶点激动剂,属于一类创新药,有望成为更长效的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重磅药物。
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
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2000篇存量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每年新增额外500篇
100 项与 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