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药物发现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注射用LM-108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初步疗效的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I/II期临床研究
I 期剂量递增阶段主要目的:评估 LM-108 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最大耐受剂量( MTD)和/或 II 期推荐剂量( RP2D)。次要目的:评价 LM-108 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评价LM-108的免疫原性;评价LM-108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 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与LM-108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抗肿瘤活性的相关性。Ⅱ期剂量扩展阶段主要目的:评估LM-108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客观缓解ORR)。次要目的:评估 LM-108 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 OS;评估 LM-108 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 LM-108 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 LM-108 的免疫原性;评价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与 LM-108 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抗肿瘤活性的相关性。
一项评价LM-102注射液单药或联合治疗在CLDN18.2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开放、多中心的I/Ⅱ期临床研究
评估LM-102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探索II期推荐剂量(RP2D)和/或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
激酶抑制剂 LM-061片剂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初步疗效的开放标签 、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I/II期临床研究
I期剂量递增
主要目的: 1)评估LM-061片剂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确定LM-061片剂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 3)确定II期推荐剂量(RP2D)。
次要目的:
1)评估LM-061片剂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2)评估LM-061片剂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初步抗肿瘤活性;
II期剂量扩展
主要目的:
评估LM-061片剂在c-MET异常的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肺肉瘤样腺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转移或局部晚期不可切的胃腺癌等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
次要目的:
1)评估LM-061片剂在c-MET异常的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肺肉瘤样腺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转移或局部晚期不可切的胃腺癌等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评估LM-061片剂在c-MET异常的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肺肉瘤样腺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转移或局部晚期不可切的胃腺癌等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100 项与 上海礼新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礼新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4年最后一天,安斯泰来旗下重磅药佐妥昔单抗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的CLDN18.2靶向药:2024年10月,佐妥昔单抗率先获FDA批准,之后又顺利登陆欧洲、日本等主要市场。
作为继HER2之后全球胃癌药物开发的热门靶点,CLDN18.2全球竞争相当激烈。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除已获批的佐妥昔单抗外,全球还有70多款药物处于活跃状态。在这之中,国产药占据绝对主动,不仅70款药物中国产药占比近90%,另外在目前已经进展到临床Ⅲ期的7款CLDN18.2靶向药中,也全都被国产药占据。
但随着佐妥昔单抗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获批,原有竞争格局被打破,拥有“集团优势”的国产药开始奋起直追。
以科济药业为例,其自主研发的靶向CLDN18.2自体CAR-T疗法——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近日在治疗胃癌的中国关键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重要突破,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1.8%;信达生物最近也有大进展,其CLDN18.2抗体IBI343在日本的临床研究目前已进入Ⅲ期,有望成为全球首款CLDN18.2 ADC新药。另外,明济FG-M108、奥赛康ASKB589、恒瑞SHR-A1904、康诺亚CMG901等CLDN18.2靶向药近期也都有重大突破。
可以说,国产药当前正猛踩油门,并试图抢下在CLDN18.2靶点上首个获批的国产药,以此来打破安斯泰来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01
“神仙”靶点,大额BD不断
从市场反响来看,CLDN-18.2是目前为止Claudin家族中最受关注的靶点,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其在胃癌、胰腺癌、食管癌以及肺癌等多种肿瘤中的高表达。
图1.CLDN18.2在肿瘤组织的表达
据悉,在正常情况下,CLDN-18.2低水平表达于胃粘膜分化上皮细胞,主要作用是完成细胞间的连接,而当CLDN-18.2被激活时,又会使细胞膜功能受损,组织通透性增加,为肿瘤转移打开“方便之门”,提示肿瘤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根据研究发现,CLDN-18.2可以表达于胃癌高达60%-80%,因此被看做是胃癌治疗领域的一匹“黑马”。
这在BD层面也得到了正反馈。比如首个获批药佐妥昔单抗,其就是2016年安斯泰来豪掷14亿美元从Ganymed Pharmaceuticals收购获得。
而在近几年,国产药也开始频繁参与其中。2022年5月,Turning Point以超过10亿美元的总价获得礼新医药LM-302的部分开发及商业化权益;2022年7月,科伦博泰就SKB315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及独家许可协议,交易总额超过9亿美元;2023年2月,康诺亚和乐普共同宣布,将CMG901以超过11亿美元的总价授权于阿斯利康;2023年10月,恒瑞医药宣布与默克就其自主研发的SHR-A1904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潜在交易总额高达14亿欧元。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过去2年在CLDN-18.2靶点上的BD合作已经超过25起,涉及总金额近150亿美元,并且头部MNC均有加码。
寒冬下还能如此“吸金”,这其中当然有原因。首先一点是在于市场,CLDN-18.2主要面向胃癌,而胃癌因为早期症状难以察觉,再加上五年平均生存率极低,因此药物需求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年全球胃癌药物市场规模已经增长至221亿美元,2030年将来到364亿美元。巨大的潜力市场,无疑为急需找到新增长点的药企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次是在关键的疗效上,近年来,HER2、PD-L1、MET、FGFR-2等靶点相继发力,为胃癌治疗创造了诸多可能性。CLDN-18.2作为新靶点,也并不甘示弱,反倒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多款重磅药在临床上都有突破性表现。
图2.信达IBI343关键临床数据(图源:信达JPM大会演讲PPT)
以信达生物的IBI343为例,近日,其正式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这是对其疗效上的绝对肯定。2024年6月,信达口头公布了IBI343在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G/GEJ AC)的临床数据,总体客观缓解率为32.3%,疾病控制率为75.8%。另外还有恒瑞的SHR-A1904,根据其最新公布数据,在G/GEJ AC治疗上,其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6%和88.9%。
最后一点是在市场竞争上,CLDN-18.2靶点目前有且仅有佐妥昔单抗一款获批药,整个市场格局非常开放,“后来者”还有很多机会。
02
谁能拿下国内首个获批药?
事实上,随着国产药相继发力,一个疑问当前也愈发响亮,即谁能率先撞线,成为首个在CLDN18.2靶点上获批的国产药?
图3. 7款CLDN18.2临床三期靶向药(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目前来看,已经进展到临床Ⅲ期的7款靶向药显然更有机会,这其中包括3款单抗药(明济FG-M108、奥赛康ASKB589、创胜Osemitamab)和4款ADC药物(礼新TPX-4589、恒瑞 SHR-A1904、康诺亚CMG901、信达IBI343)。
据悉,在CLDN18.2靶点上,单抗、双抗、ADC、CAR-T等形态百花齐放,但从临床表现和布局数量上来看,单抗地位仍然无法撼动,比如最先跑出来的安斯泰来佐妥昔就属于单抗药。国产单抗药也是如此,研发进展普遍较快,3款单抗药都是在2023年9-10月开始启动临床Ⅲ期,这明显早于同样在Ⅲ期的4款ADC药物。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其形态特性,因为单抗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再加上其技术路线成熟且研发成本较低,因此临床进展较快。另外在关键的疗效数据上,单抗同样有话语权,在目前已公开的CLDN18.2单抗药在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中,疾病控制率都在80%以上。正是因为如此,除明济、奥赛康、创胜之外,石药、君实、齐鲁、再鼎等头部药企均有加码,并且都有很大希望能拿下国内首批。
图4.CLDN18.2 ADC代表性药物临床进展(数据来源:Insight)
单抗之外,紧随其后的是ADC。从药物机制上来说,ADC可以认为是单抗联合化疗,只不过是化疗药物存在差异而已,但ADC药物在机制和组成上可能要优于单抗联合化疗的组合方案。比如由康诺亚和乐普共同开发的CLDN18.2 ADC药物CMG901,其就是由CLDN18.2单克隆抗体、可裂解的链接体和细胞毒性小分子单甲基澳瑞他汀 E(MMAE)组成,而根据临床数据来看,其在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上的客观缓解率为75%,表现优异。
另外在安全性上,因为ADC是通过抗体作为“导航”,将化疗药物精准送入肿瘤细胞,因此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加温和有效。这在信达IBI343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其在非头对头对比中,胃肠道不良事件、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因不良事件停药的发生率都较低,因此被看做是全球首个开启商业化征程CLDN18.2 ADC的有力竞争者。
接着再聚焦到CAR-T,这同样值得关注。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在研的CLDN18.2 ADC多达21款,但主要集中在Ⅰ期和Ⅱ期。在这之中,进展最快的是科济CT041,早在2021年,其就公布了初步临床疗效数据,结果显示在主要是CLDN18.2中高表达的GC/GEJ患者中,ORR达到61.1%,这可以比肩某些ADC药物。
不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AR-T的弊端开始逐步显现。一方面是体现在关键临床数据上的略微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在于成本及支付能力上,CAR-T疗法的高昂费用和研发成本,与当前国内支付环境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形成了鲜明反差。
最后要提到的是双抗。事实上,在前有单抗,后有ADC,旁边还有CAR-T的市场格局下,双抗目前在CLDN18.2靶点上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临床开发相对滞后,以及从目前已公布的CLDN18.2双抗药物临床数据上来看,也并没有特别瞩目。但这仍然是未来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其能通过多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在安全性上也优势明显。
不难看出,现有CLDN18.2靶向药各有利弊,至于谁能率先跑出,现目前还没有标准答案,但硬性条件已逐渐清晰。
对此,某资深人士向动脉网谈道,“一款理想的CLDN18.2靶向药应该具备两个关键性特征,一个是高安全性,这取决于分子的选择性,一旦选择性不够,就容易错误的与CLDN18.1结合,在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还会对人体带来较大副作用;另一个是高亲和力,在多数情况下,亲和力越高,药物表达能力越强,相应的抗肿瘤疗效也就越明显”。当然,临床进展层面的兑现速度以及选择同样至关重要。
03
珠玉在前,商业化向左还是向右?
从目前来看,CLDN18.2主要瞄向于胃癌,而胃癌又是一个极大的潜力市场,市场规模早已超过百亿美元,且仍在快速增长。但在该疾病领域,HER2已经率先实现了商业化,代表性药物包括罗氏的曲妥珠单抗、默沙东的派姆单抗、恒瑞的阿帕替尼以及荣昌生物的维迪妥昔单抗。
图5. 中美CLDN18.2 抗体不同适应症市场规模(图源:浙商证券)
在这之中,罗氏旗下的曲妥珠单抗表现最为强势,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为12.44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58%,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国内表现突出的是恒瑞自研药阿帕替尼,2023年全球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来到108亿元。
因此,珠玉在前,CLDN18.2想要后来居上,需要拿出更多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学会另辟蹊径。
首先一点是在获批速度上,要加快上市进度,抢夺市场先发优势。这一点尤为重要,对此,某资深投资人强调,“因为CLDN18.2的疾病领域远不及PD-1广泛,后来者不会有多样性的适应症选择,所以需要在速度上取胜,并以此抓住市场先机。”
其次是要尽可能地拓展更多适应症,摆脱单一市场性依赖。据悉,CLDN18.2除了高表达于胃癌,另外在胰腺癌、食管癌以及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同样可以高表达,而这都是CLDN18.2靶向药的潜在机会。以信达IBI343为例,2024年6月,IBI343正式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FTD),拟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CLD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
最后是要把握更多变现机会,包括但不限于出海或者BD、收并购等。在当前市场环境之下,创新药也在谋求更多变现机会,而从近一两年来看,出海、BD等方式备受推崇,已有不少成功案例。CLDN18.2靶向药完全可以效仿,比如在出海上,目前就有IBI343率先跨出了一步,在日本的临床研究目前已进入Ⅲ期,上市在即。另外在BD上,除现有案例之外,还有诸多大额合作正在排队之中,这主要集中在Ⅱ期靶向药,并且都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兑现。
对此,某资深人士谈道,“随着市场整体收紧,当前创新药的比拼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临床表现上,变现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CLDN18.2这类新兴靶点,当前对于商业化能力的表现特别看重。所以,抓住一切变现手段及时获取现金流,并将其投入到更多适应症的开发,显然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事实上,随着佐妥昔单抗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获批,经过多年长跑的CLDN18.2就已经从药物Modality和速度的竞争,快速转向临床价值的商业化比拼。而在这场已经打响的大战中,诸多国产创新药正在向佐妥昔单抗发起猛攻,势必撼动安斯泰来当前的霸主地位。
参考资料:
1.《CLDN18.2:国产创新药炼狱》——Insight数据库;
2.《永不宁静的战争,Claudin18.2靶点再起波澜》——瞪羚社;
3.《胃癌市场趋势分析:CLDN18.2靶点药物研发加速,药企竞相布局》——摩熵医药。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韦晓宁 | 撰文
吴妮 | 编辑
2025年,中国创新药界开启“一天一个NewCo”的盛况。点开新闻链接,发现局中人都已不是“NewCo界”的新面孔,各方都有备而来。
1月8日,映恩生物宣布授权给Avenzo Therapeutics一个EGFR/HER3 ADC,首付款5000万美元。至此这家2022年成立的新公司一年内引进了三个中国资产,几乎可以说是ADC版本的Candid(查看报道 起底Candid:扫货中国TCE的神秘操盘手)。
1月9日,新公司Verdiva Bio Limited宣布成立,公司的主要股东及高管团队都来自Aiolos Bio,这家公司一年多前从恒瑞那里收购管线、又以40倍差价的10亿美元将自己高价卖出。这次,这个团队买下的是先为达由三个管线组成的“减肥药组合”,首付款7000万美元。
1月10日发生了两个NewCo交易:康诺亚将一个CD38单抗授权给Timberlyne Therapeutics,这是康诺亚2024年以来的第三个NewCo交易。另一个是和铂医药和科伦博泰的一个TSLP抗体,授权给Windward Bio。和铂也不是第一次做NewCo了,子公司诺纳生物还与前述NewCo Candid展开了关于TCE的合作,交易总额高达3.2亿美元。
一系列NewCo交易足以证明中国研发力量的实力。从恒瑞、先为达、康诺亚到和铂参与的NewCo,以及成立后5个TCE资产全部来自中国的candid,这些新公司都是凭借来自中国的管线作为核心资产,在海外获得多家知名基金的认可,拿下数亿美元的融资。
不过,NewCo交易之热,恐怕也有泡沫破碎的风险。目前国内的NewCo交易都集中在自免、降糖/减肥及ADC领域,引航资本团队成员盛立军称,中国重复开发管线太多,“美国买方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点,开始控制风险。去年做成的NewCo有可能陷入恶性竞争”“管线的价格每半年下降一次”。
盛立军认为“做NewCo要趁早”。亦有业内人士观察,随着“扫货”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许多交易方都已将目标瞄准临床前阶段的资产,尤其是在临床前阶段就能看到一些数据的抗体管线,“做NewCo有阶段前移的趋势”。
无需怀疑的是,随着近期JPM大会的落幕,一系列新的NewCo交易还会不断涌现。盛宴将持续多久,业界在拭目以待。
-01-
“赚了恒瑞40倍差价”的团队,再次出手中国
几个交易中,先为达的交易尤其惹人注目,原因之一是其买方团队Verdiva几乎“脱胎”于Aiolos,那个赚了恒瑞40倍差价的公司——股东Forbion、RA Capital Management也是Aiolos的股东,公司CEO Khurem Farooq、CCO Tapan Maniar、CSO Jane Hughes、CTO Ashley Taylor,都曾在Aiolos担任相同职位。
Aiolos曾从恒瑞那里买来的管线是自免领域的TSLP抗体,花了2500万美元首付款,5个月后的2024年1月转手将公司一起卖给GSK,首付款10亿美元。
在Aiolos之前,这位前MNC人士Khurem Farooq就曾主导一个NewCo被诺华收购;Aiolos被收购后,Khurem 的大名更是在中美圈内如雷贯耳,“眼光、谈判能力都比较强,基金是跟着他走的”。
据悉,先为达的交易,Khurem 团队谈了一年左右。也就是在2024年1月完成Aiolos被收购之后,Khurem 团队立即就开始了下一个收购中国管线的项目。
这一次,团队从自免转到了降糖/减肥药领域,买下了先为达的口服GLP1伊诺格鲁肽的全球权益,以及可与其联用的口服胰淀素激动剂、长效皮下胰淀素激动剂三个产品。首付款7000万美元,交易总额24亿美元,此外还有销售提成。
GLP1的小分子口服药赛道竞争正酣,尚没有产品获批上市。目前先为达的口服伊诺格鲁肽正在临床二期。据海外参与人士称,比起礼来等大公司的同类产品,目前口服伊诺格鲁肽在肝毒性、心率调整等方面都有更好的安全性数据,生物利用度高,这也是Khurem 团队是看中先为达管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在被“赚了差价”之后,自己做的一个NewCo Hercules,主要资产也是GLP-1组合,当时给恒瑞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是1.1亿美元。组合中的三个产品,有两个已分别进入二期和三期的临床中后期阶段,比起直接license out,同样是不算高的数字。
中间要被组局者“吃一道”,所以首付款不高,这也是NewCo交易的特点了。不过,被“赚差价”没有关系,别人团队网罗基金、运作管线的能力摆在那里;要紧的是,在被“赚差价”的同时,自己能不能从中得到应有的回报,也就是有没有新公司的股权。
这也是包括先为达在内,国内所有做NewCo交易的biotech,从恒瑞那里得到的教训。
恒瑞自己也学到教训,拿下了Hercules 19.9%的股权。公开信息中,虽未披露先为达将持有Verdiva多少股权,但据上述海外参与人士,这类交易股权部分只是没有公开,“有是肯定有的”,连日来其他几个没有披露股权信息的NewCo交易也是一样。
参与人士称先为达方面对这个交易算是满意,“有机会还会继续跟Khurem 团队合作”。
Verdiva在宣布成立、买下先为达管线权益的同时,还宣布了完成A轮融资4.11亿美元,创下英国生科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A轮融资纪录。
除了Forbion、RA Capital Management,股东列表还有General Atlantic、OrbiMed、Logos Capital、Lilly Asia Ventures和LYFE Capital,都是美中的知名基金。其中,Lilly Asia Ventures和LYFE Capital也是先为达的股东,知名的国内美元基金。
当年买下恒瑞的管线的两个月后,Aiolos也曾完成了2.45亿美元的融资,创下2023年全球生科领域的第二大A轮融资纪录。
运作恒瑞管线及Aiolos的成功,无疑为Khurem 团队增添了许多拿新融资的砝码,所以这次成立新公司的同时就拿下了超4亿元融资。加上从诺和诺德挖来的CMO Mohamed Eid,Verdiva的未来及其能够给先为达带来的收益值得期待。
-02-
又一个“批量收购”中国资产的NewCo出现
另一个最近出手中国管线的“NewCo老手”是Avenzo,这已经是Avenzo第三次收购中国资产。这一次,Avenzo以5000万美元首付款买下了映恩生物一个EGFR/HER3 ADC的全球权益。该管线尚在临床前阶段,Avenzo打算今年将其推入临床一期。
Avenzo成立于2022年,CEO Athena Countouriotis 是一位女性连续创业者,公司名字Avenzo 是其两个孩子Ava和Enzo的名字组合。她此前是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的CEO,新公司的多数员工也来自Turning point。而Turning point成立于2013年,主要产品是第四代ALK、c-MET、ADC等,公司201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22年被BMS以41亿美元收购。
在与映恩生物合作前的一年内,Avenzo还曾连续引进两个中国的资产:2024年1月引进安锐生物的一个CDK2,以及合作另一个项目的独家选择权,首付款4000万美元;11月底引进了橙帆医药的一个Nectin4/TROP2双抗ADC,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5000万美元。
引进橙帆医药管线的同时,Avenzo还同时完成了A+轮融资,历史融资共计3.86亿美元。股东包括OrbiMed、Foresite Capital、SR One、礼来亚洲基金、泰福资本、Surveyor、Sofinnova Investments、泉创资本等十多家,也都有许多知名的熟面孔。
除了乐于引进中国资产、知名连续创业者拿下明星基金融资,Avenzo和Candid的相似之处还在于,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CEO都很敢“放话”挑战前人。
Candid CEO Ken Song曾称公司将来的TCE产品有希望超越自免领域的重磅药物、“药王”修美乐和美罗华;
Avenzo CEO Athena Countouriotis 则公开表示,在看到百利天恒与BMS交易的EGFR/HER3双抗ADC管线后,他们发现这个管线有潜在漏洞,而且是与安全性相关。基于这次与映恩合作管线的临床前数据,他们认为自己的管线可以超越百利天恒与BMS合作的产品,成为best in class。
要知道,百利天恒与BMS做的交易,首付款8亿美元,总额高达84亿美元,在当时是被称作“天价交易”,国内至今未有BD交易的首付款能够超越。
-03-
中国biotech正在成为NewCo经验者
国外有“NewCo老手”,国内的biotech们,也正在熟练地成为为这些NewCo们输出管线资源的经验者。
其中,康诺亚是一个代表,半年来完成三个NewCo交易,而且两度拿下新公司接近30%的高比例股权、董事长加入新公司董事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如果说其他公司的NewCo是BD 交易2.0,那康诺亚已经到2.5了”。
康诺亚完成第一个NewCo交易是在2024年7月,将两个双抗的全球权益授予Belenos Biosciences,首付款1500万美元。康诺亚全资附属公司一桥香港持股30.01%,陈博加入Belenos 董事会。
这是恒瑞“打响NewCo第一枪”后,国内第一个“跟上”的案例。当时,业内人对此的观感是“意外”,“康诺亚这种主做自免的小公司也能搞一票大的”。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康诺亚会在之后乘势而上,又再两度交易,成为NewCo大潮下抓住时代机遇的代表者。
2024年11月,康诺亚授予Platina Medicines Ltd 一个BCMAxCD3双抗的全球权益,首付款1600万美元,同时获得PML母公司Ouro Medicines的少数股权。
2015年1月10日,康诺亚将收取3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并获得Timberlyne公司的25.79%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在达成一系列销售及开发里程碑后,康诺亚还有权收取最多3.375亿美元的额外付款,并且有权从目标公司收取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与此同时,Timberlyne宣布达成1.8亿美元的A轮融资,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Venrock Healthcare Capital Partners和Abingworth领投,Boyu Capital、Lilly Asia Ventures、Braidwell和3H Health等跟投。
融资完成后,康诺亚将成为Timberlyne的最大股东,康诺亚董事长陈博将加入Timberlyne董事会、首席财务官张延荣将担任董事会观察员。
和康诺亚同日宣布交易的是和铂医药,其与科伦博泰的一个TSLP,全球权益授权给了Windward,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4500万美元,交易总额9.7亿美元。
与此同时Windward完成2亿美元的A轮融资,OrbiMed、Novo Holdings和Blue Owl Healthcare Opportunities联合领投,多家主流美元基金参投。和铂与科伦博泰获得Windward 母公司的部分股权。
和铂早在2019年就与哈佛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共同成立了NewCo HBM Alpha Therapeutics,聚焦在罕见病和妇科病领域,并于2023年1月完成种子轮融资。2024年12月,和铂子公司诺纳生物又与NewCo Candid展开了关于TCE的合作,交易总额高达3.2亿美元。
尽管曾亲身参与过NewCo交易,和铂医药创始人王劲松仍对媒体“时代财经”坦承,这次NewCo交易是顺势而为,并非其第一选择,“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肯定是直接对外授权最简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国际顶级投资机构找来,再加上正在寻找资产的Windward Bio,经过多方接触,最后达成了合作”。
不过,虽然NewCo首付款较低、未来股权的退出变现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从产品未来商业价值实现的角度而言,比起向大公司直接BD,联合数家美元基金组建NewCo,或许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NewCo管线集中效率高、管理团队操作经验丰富、背后众多基金高效推动,产品最终很可能比BD后就此埋没在MNC众多管线中,取得更好的商业化结果。
王劲松也直言,最终选择NewCo模式,是因其认为自免的适应证“需要非常专门化且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发”。
对于国内biotech来说,有NewCo经验的会得到更多关注和信任,越做越顺利。NewCo的盛宴终究限于少数biotech。
-04-
NewCo主导者中闪现的华人身影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只能做NewCo的资源输出方。有勤奋与科研能力做底,在商业运作方面,华人也不是没有做NewCo的能力。
上述成功被BMS以41亿美元买下的Turning Point,其科学创始人就是华人崔景荣。她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及硕士毕业生,而后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留学。曾担任辉瑞公司的高级首席科学家和副研究员,在202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3款FDA上市药物和多款临床分子的主要发明人。
崔景荣为Turning Point贡献了瑞普替尼、Elzovantinib等四款候选药物。Turning Point于2019年上市后,崔景荣离开了公司。而后崔景荣与其丈夫李一山又再度创业,成立BlossomHill Therapeutics,于2024年2月完成B轮融资,历史融资达1.73亿美元。
Turning Point的成功,也有中国本土管线的加持。2022年5月,Turning Point买下了礼新医药一个ADC的全球权益,首付款2500万美元。
据观察人士,美国生科领域的主流VC/PE,大部分都已加入来中国“淘货”做NewCo的行列。而在中国,虽然不是领投方,但Lilly Asia Ventures、LYFE Capital、启明创投等在中的美元基金,都已在好几个美国基金主导的NewCo股东名单里。
跟着美国本土基金“尝到了甜头”,对中国的biotech又比美国人熟悉,在中的美元基金也开始对主导做NewCo跃跃欲试。
不过据上述观察人士,biotech们目前可能还是更偏向与美国基金主导的团队合作——大概率能拿到更高的首付款,而且有更多成熟的国际资源,产品能更好地实现商业化。
但若真如业界所料,NewCo的市场将越来越拥挤、重复性竞争越来越多的话,交易额与发展空间都要退一步的新选择出现,可能也是必然的事情。
......
欢迎添加作者交流:
韦晓宁:MoriW1995
内容合作:17610790527
1月16日, 信达生物宣布其抗紧密连接蛋白18.2(CLDN18.2)抗体-依喜替康偶联物(ADC)IBI343已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BTD)品种名单,拟定适应症为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CLD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
本次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是基于一项正在中国、澳洲和美国进行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NCT05458219),IBI343单药在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该I期扩展队列的数据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大会上口头形式报道:
共43例CLDN18.2阳性(定义为≥60%肿瘤细胞中CLDN18.2染色强度≥1+)晚期胰腺癌受试者接受IBI343 6 mg/kg Q3W治疗,所有受试者既往均接受至少1线治疗,60.5%的受试者既往接受过2线及以上的抗肿瘤治疗。
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 23.3%,截至数据截止日期,26例受试者发生PFS事件,中位PFS为5.3 (4.1-7.4)月。
2024年5月,IBI343首个适应症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为至少接受过二种系统性治疗的CLD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腺癌。
2024年6月,IBI343获得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 FTD),拟定适应症为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CLD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目前,IBI343已启动美国临床I期入组并于2024年1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约10%。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早期诊断率极低,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目前,晚期胰腺癌治疗仍以系统性化疗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多采用以氟尿嘧啶(5-FU)或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而在二线治疗中,临床选择十分有限,化疗响应率仅为6-1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2~5个月,中位生存期大约6~9个月ii,存在亟待满足的临床需求。
胃癌和胰腺癌等肿瘤的靶向治疗手段较匮乏,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CLDN18.2高表达于胃癌和胰腺癌中,靶向CLDN18.2的药物是潜在的新型抗肿瘤治疗方案。
目前为止,全球20多家药企布局了claudin 18.2靶向药物的临床开发,大部分在研项目属于单靶点抗体药物,此外还包括claudin 18.2双抗药物、ADC和CAR-T等。目前CLDN18.2靶点进入临床阶段的重点CLDN18.2 ADC产品有10余款,其中进入III期临床的有信达生物IBI-343、礼新医药LM-302、阿斯利康CMG-901、恒瑞医药SHR-A1904。
吉满生物根据市场需求和研究现状,推出构建CLDN18.2表达稳定细胞系的服务,可用于抗体筛选、表征、一致性评价, 充分满足药物研发的需求,助力抗体药物临床申报(咨询吉满客服联系同微信:18916119826)。
End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发文章(包括原创及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本公众号欢迎分享朋友圈或大群,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转载/商务/投稿 | 联系微信15618157102(sum_Gmi)
商务合作
稿件征集
点击了解详情
往期回顾
1
10月 | 20家生物医药裁员汇总
2
国产首款四价HPV疫苗拟纳入优先审评
3
3. 7亿美元!今年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融资诞生
100 项与 上海礼新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礼新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