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I, Open-Label,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reliminary Anti-Cancer Efficacy of ABM-1310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Mutant Relapsed &Drug Resistant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s
Overall Design: This is a phase I, open-label,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cancer efficacy of ABM-1310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mutant relapsed and drug resistant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s.
The study including four periods of screening (28 days), treatment (no more than 2 years), safety follow-up and survival follow-up.
This study consists of two stages: dose escalation and dose expansion. During the dose escalation stage, a classic "3+3" design will be used to guide dose escalation to determine MTD and RP2D. Three to six subjects are expected to be enrolled in each dose group and at least 6 subjects are enrolled in the MTD/highest dose group. The total number of subjects enrolled during the dose escalation stage will depend on the amount of DLT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dose levels explored. If DLT is not observed in the first 3 subjects enrolled for each dose level, the Safety Monitoring Committee (SMC, including investigators, pharmacologists, and the sponsor's medical specialists, and other experienced members specially invited as necessary) will review the cumulative safety data of subjects at each dose level and decide whether to proceed with dose escalation upon the completion of study treatment at least for the DLT evaluation period (28 days of Cycle 1).
The dose expansion stage in this study will be initiated at the MTD or the optimal dose determined by the SMC as a fixed dose level (MTD or the optimal dose needs to be reviewed by the SMC and subjects are safe and tolerable at that dose level). The dose expansion stage is expected to include the following two cohorts of relapsed and drug resistant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s with BRAF V600 mutations:Cohort 1: GBM, N = up to 25 patients; Cohort 2: In addition to GBM, other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s, N = up to 15 patients.
In this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sample size for each cohort/tumor type may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obtained. After each cohort included the first 10 patients, the available safety, efficacy, and PK data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sponsor decided whether to continue recruiting patients for the study.
一项探索ABM-1310在BRAF V600突变复发和耐药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以及初步抗肿瘤疗效的I期、开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
剂量递增阶段:确定MTD/RP2D;评估ABM-1310单药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剂量扩展阶段:进一步确定RP2D;评估ABM-1310单药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
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阶段:评估ABM-1310单药治疗在BRAF V600突变复发和耐药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中的初步疗效;评估ABM-1310单药治疗的临床PK特征;
探索目的:
剂量扩展阶段:探索ABM-1310在脑脊液中的药物暴露特征
A Phase I, Open-Label, Multicenter,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Cancer Activity of ABM-1310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Mutant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is a Phase I, Open-Label, Multicenter,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cancer activity of ABM-1310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Mutant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study consists of two stages: dose escalation and dose expansion. During the dose escalation stage, a classic "3+3" design will be used to guide dose escalation to determine MTD and RP2D. The dose expansion stage will be initiated at the MTD or the optimal dose determined by the Safety Monitoring Committee (SMC ) as a fixed dose level (MTD or the optimal dose needs to be reviewed by the SMC and subjects are safe and tolerable at that dose level).
100 项与 璧辰(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璧辰(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4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于当地时间 9 月 13 日至 17 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目前,ESMO 官网已公布了入选本届大会的摘要标题,今年共计有 2000 多项研究入选。Insight 数据库梳理这些摘要发现,今年亦有不少中国新药的研究摘要入选。本文将分享入选大会 LBA(Late-breaking abstracts)以及口头报告环节的部分中国新药研究信息,仅供读者参阅。
在 Insight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2024ESMO」,即可获得由我们整理的入选本届 ESMO 大会的全部 session 研究摘要标题表格。
截图来源:ESMO 大会官网
恒瑞: 1 项 LBA+3 项口头报告
恒瑞有 30 多项研究摘要入选本届大会。其中,PD-L1/TGF-βRII 双抗 SHR-1701 的一项 3 期临床结果入选了 LBA,该研究旨在比较 SHR-1701 与安慰剂联合化疗作为 HER2 阴性胃/胃食管连接部腺癌一线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恒瑞还有多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包括:
SHR-A1904 (Claudin18.2 ADC )治疗胃或胃食管连接部癌的 I 期研究数据;
SHR-A1921(TROP-2 ADC )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的首次人体试验 I 期研究数据;
阿帕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单臂 2 期临床试验。
正大天晴:2 项 LBA+4 项口头报告
正大天晴将在本届大会上公布 6 款创新药的十几项最新研究数据和进展。其中,该公司有两项研究入选了 LBA。一项为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PD-L1 抑制剂)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关键 III 期临床研究(ETER100)。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贝莫苏拜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基于该研究结果,CDE 已于 8 月 1 日受理了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另一项 LBA 为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PD-1 抑制剂)用于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 III 期临床研究。8 月 29 日,正大天晴刚宣布,在预设的期中分析,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判定主要研究终点 PFS、OS 均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界值。正大天晴表示将于近期向 CDE 递交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此外,正大天晴还有 4 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分别为:
安罗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
安罗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
罗伐昔替尼(JAK/ROCK 抑制剂)对比羟基脲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 II 期关键临床研究;
TQB3909(BCL-2 抑制剂)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的 I 期研究首次分析结果。这也是正大天晴首次公开该研究的进展。
康方生物:1 项 LBA 和两项口头报告
康方本次有 13 项研究数据入选,包括有两项口头报告和一项 LBA,分别为:
依沃西(PD-1/VEGF 双抗)联合或不联合莱法利单抗(CD47 单抗)与 FOLFOXIRI 联合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依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PD-1 单抗)对比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 III 期研究 ALTN-AK105-III-02 的结果(LBA)。
其中,依沃西联合莱法利治疗多种实体瘤的研究结果是在大会上首次报道。
齐鲁制药:PD-1 /CTLA-4 组合抗体入选 LBA
本届大会上,齐鲁制药 QL1706(艾帕洛利托单抗/沃瑞利单抗注射液)与贝伐珠单抗和/或化疗联合用于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 2/3 期研究 (DUBHE-H-308) 入选了 LBA。QL1706 是齐鲁制药基于组合抗体技术平台 MabPair 研发的 PD-1 /CTLA-4 组合抗体,由 PD-1 抗体艾帕洛利单抗(Iparomlimab)和 CTLA-4 抗体托沃瑞利单抗(Tuvonralimab)组成。
2023 年 8 月,QL1706 已在国内递交了首个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治疗经过至少一线含铂标准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的宫颈癌。Insight 数据库预测该申请有望于今年第 4 季度获批。
信达生物:HER2 ADC 两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信达今年也有十项研究入选 ESMO 大会,其中包括 HER2 ADC IBI354 的两项口头报告,分别为:IBI354 在晚期实体瘤和乳腺癌患者中的Ⅰ期临床研究;以及 IBI354 在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中的Ⅰ期临床研究。目前,信达正在国内和澳大利亚开展 IBI354 治疗实体瘤的 Ⅰ/Ⅱ 期临床研究。
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一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荣昌本次有 11 项研究入选 ESMO 大会。其中,HER2 ADC 维迪西妥单抗的 1 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该研究旨在评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初治 HER2 表达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中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维迪西妥单抗于 2021 年 6 月首次获批,是首个获批的国产 ADC,目前已在国内获批胃癌、尿路上皮癌适应症。
科伦博泰:TROP2 ADC入选口头报告
科伦博泰 TROP2 ADC 新药 SKB264 有三项临床研究数据入选,包括两项口头报告,分别为:
评估 SKB264 对接受过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 II 期研究;
评估 SKB264 联合 PD-1 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诺诚健华:奥布替尼一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诺诚健华 BTK 抑制剂奥布替尼有 5 项研究入选本届大会。其中,奥布替尼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入选了口头报告,该研究旨在评估奥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初治边缘区淋巴瘤(MZL)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奥布替尼目前已在国内获批 3 项适应症,分别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成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边缘区淋巴瘤患者。此外,该药还于今年 8 月 21 日申报了用于 CLL/SLL 一线治疗的 新适应症 NDA。
清辉联诺:CAR-γδ T 细胞药物入选优选口头报告
清辉联诺自主研发的靶向 B7 H3 的异体通用型 CAR-γδ T 细胞药物 QH104 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入选了本届大会的优选口头报告(Proffered Paper Presentation)。QH104 采用了独特的γδ T 细胞改造策略,可同时识别肿瘤表面抗原和特异性代谢产物。同时,作为现货通用型细胞药物,该药物的生产成本可大幅降低,提高临床可及性。
本次入选的是 QH104 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鞘内输注 QH104 治疗 B7 H3 阳性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目的是评价回输细胞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
复诺健: 溶瘤病毒产品入选口头报告
复诺健的溶瘤病毒产品 VG201(产品代码 VG2025)入选了本届大会的口头报告。VG201 是以转录翻译双重调控(TTDR)为基础的非减毒骨架 HSV-1 溶瘤病毒产品。本次入选的是一项Ⅰ期临床研究的更新数据,旨在评估 VG201 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初步效果和安全性。
宜明昂科:替达派西普入选口头报告
宜明昂科的替达派西普 (IMM01) 有两项临床研究数据入选本届大会口头报告。IMM01 是一款 SIRPα-Fc 融合蛋白,是新一代 CD47 靶向分子,正被开发用于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该药本次入选的两项口头报告分别为:
IMM01 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既往 PD-(L)1 抗体治疗失败后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 II 期临床研究;
以及 IMM01 联合阿扎胞苷针对初治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 II 期临床研究。
德琪医药:CD73 小分子抑制剂入选口头报告
本届大会上,德琪医药的口服 CD73 小分子抑制剂 ATG-037 的首次人体Ⅰ/Ⅰb 期试验入选了口头报告,该研究旨在评估 ATG-037 单药及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效果。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范围内尚无 CD73 小分子抑制剂获批。国内目前只有三款 CD73 小分子抑制剂获批或进入临床,分别来自德琪(ATG-037)、和誉医药(ABSK051)、贝达(BPI-472372)。其中,德琪的 ATG-037 是首个在国内进入临床的同类药物。
除了上述研究,还有很多其它中国公司的研究摘要入选本届 ESMO 大会,例如再鼎医药、康宁杰瑞、复宏汉霖、和铂医药、和誉医药、璧辰医药、嘉越医药、友芝友生物、天演药业、高诚生物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介绍。
来 Insight 数据库,一键筛选 ESMO 大会数据
本届 ESMO 大会的常规摘要正文将会于 9 月 9 日起公布,LBA 正文将会于 9 月 13 日起陆续公布。Insight 数据库临床试验结果模块将会在摘要正文公布后的第一时间启动更新 2024 ESMO 数据。该模块将提供快速筛选项,一键直达 2024 ESMO 最新临床结果数据,敬请期待!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馨药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点击图片查看IDC2014第六届创新化学药会后报告,IDC2025合作热线:181 1603 6798
美国西部时间7月29日,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以最高13亿美元交易收购由维亚生物参与投资孵化的Nerio Therapeutics(“Nerio”)。
Nerio的核心管线为小分子PTPN1/2抑制剂,一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肿瘤管线。该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N1和N2(“PTPN1”和“PTPN2”),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此次收购将极大增强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肿瘤免疫管线,目标是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顶级VC创立,维亚参与孵化
Nerio是一家专注于磷酸酶的药物发现及开发公司,由 Avalon Ventures 创立,并获得了包括 Bregua Corporation、Correlation Ventures、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 及维亚生物创新中心在内的投资机构支持。
Nerio是依托Avalon BioVentures加速器发展而来,受益于Avalon BioVentures加速器在早期药物开发方面的专长和全面的公司支持。Avalon Ventures 是一家长期专注于种子和早期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于1983年,创立和资助了100多家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
对于此次收购,Avalon BioVentures合伙人及Nerio Therapeutic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nford Madigan表示:“我们相信Nerio的小分子PTPN1/N2抑制剂具有优越的药物特性,并提供了成为first-in-class的机会。”
Sanford Madigan 拥有深厚的科学背景,且在企业融资、运营、业务开发和并购方面有超过 25 年的从业经验。除了上述两个职位外,他目前还是 Ankasa Rogenic Therapeutics 的首席执行官,也是 Strategic Enzyme Applications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不仅如此,Avalon Ventures的所有合伙人都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在生命科学和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公司组建、运营和价值创造的经验。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Nerio不仅有Avalon Ventures这一强大的背书,其背后的其他孵化机构和投资机构同样实力不容小觑。其中,维亚生物创新中心作为一家国内孵化中心引人注目。其2017年由维亚生物正式成立,是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维亚生物创新中心(Viva BioInnovator ,简称“VBI”)是维亚生物投资孵化和以服务换股权(EFS)业务的核心部门。维亚生物结合原有的以技术服务换取现金(CFS)和独创的技术服务换取股权(EFS)的创新型商业模式,既能实现稳定现金流入,又能实现长期药物孵化投资带来的高额收益。
凭借维亚生物在新药研发领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维亚生物创新中心根据新药研发及公司成长阶段的各类需求,提供投资并不断优化研发、场地和后勤支持、产业对接、投融资等一系列投后增值的平台化服务。
截至目前,维亚生物创新中心共计投资、孵化超过90家早期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孵化公司产品管线超200条,维眸生物、索智生物、璧辰医药都是其孵化投资的企业。
背后各大资本雄厚且资源丰富,想必也是Nerio能够快速发展,并且获得顶级药企认可的重要原因。
另有顶级MNC也在抢滩这一蓝海
除了背后资本背景雄厚之外,Nerio关注的不可成药领域同样具有价值。近年来,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快速发展,虽然这些治疗方式对肿瘤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其无差别的杀伤也会对患者健康的组织造成损害。许多患者由于无法耐受副作用选择停药,导致病情严重复发。
在此基础上,以PD-1及其配体PD-L1阻断剂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只有约10%的靶点被成功开发出靶向药物用于治疗。另有约10%的靶点正在研发中,被开发出靶向药物。而剩下的约80%的靶点在现有抑制剂药物研发技术看来则是不可靶向性靶点,无法被开发为靶向抑制剂药物。
仅针对20%可靶向性的靶点,每年产生的抑制剂靶向药物的市场就达2000亿美金,如果能够将剩下80%的不可靶向性靶点用于研发药物,市场不可估量。
磷酸酶由于具有高度极性活性位点,被公认是一类具有潜在高价值的“不可成药”靶点。
其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2(也称TC-PTP)及其旁系同源物PTPN1(也称PTP-1B)在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中的基因缺失可促进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因此,与目前的治疗方法不同,PTPN2/ N1靶向治疗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和增加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来实现双重抗癌机制。
对此,Nerio已开发出新型、强效且高度选择性的PTPN2/N1抑制剂,具有卓越的药物特性。Nerio的PTPN2/ N1抑制剂为同类首创,可增强免疫功能,使肿瘤对促炎信号更敏感,从而促进强大的抗肿瘤活性。Nerio的小分子抑制剂不仅能作为单药治疗,还能与公司内部开发的多种癌症疗法联合使用,成为其治疗组合的重要补充。
目前,Nerio的PTPN2/N1抑制剂肿瘤管线尚处于临床前阶段,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申请批准开始临床试验。
此次收购是勃林格殷格翰向改变癌症治疗格局迈出的大胆一步。这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癌症细胞靶向和免疫肿瘤学研究疗法方面的产品管线,旨在通过巧妙的产品组合为癌症患者提供最大获益。勃林格殷格翰董事会成员Paola Casarosa表示,“获得Nerio Therapeutics的创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勃林格殷格翰创造了广泛而令人兴奋的新癌症治疗药物组合机会。这使我们离实现变革癌症患者生活的愿景更近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艾伯维也布局了相同靶点。其通过与Calico Life Sciences合作,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细胞并与PTPN2和PTPN1磷酸酶结合的小分子,可有效通过免疫调控实现肿瘤治疗。该管线名为ABBV-CLS-484,目前处于临床1期实验阶段。
在国内,英矽智能通过其生成性AI平台Chemistry42,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药物相似特性和体内口服吸收的PTPN2/N1抑制剂。其具有纳米级的抑制效力,良好的体内口服生物利用度,以及强大的体内抗肿瘤功效。这项研究于今年4月发表在《欧洲药物化学杂志》上,相关研究目前则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 参考资料:维亚生物,《VIVA朋友圈丨13亿美元交易,维亚生物投资孵化公司Nerio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收购》
*封面来源:pexels
点击图片查看IDC2014第六届创新化学药会后报告,IDC2025合作热线:181 1603 6798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5月20日,复星医药的「FCN-159片」被CDE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2岁及2岁以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而在今年4月,该药被CDE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NF1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全球发病率为1/2500-1/3000。约30%-50%的NF1患者表现为丛状神经纤维瘤(PN),PN沿神经长轴呈弥漫性生长,可累及多条神经干、分支及神经丛,并侵及周围组织,引起毁容、疼痛、运动及呼吸功能障碍、视力受损以及膀胱或肠道功能障碍等。 由于NF1相关PN瘤体的复杂性和侵入性生长方式,手术风险大、手术难度高,部分瘤体生长于头部、颈部、脊椎等特殊部位,导致瘤体无法完全切除,且复发率高。这导致NF1相关PN 手术治疗效果有限,亟需有效治疗药物。 FCN-159是复星医药开发的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MEK1/2抑制剂。MEK是细胞外信号相关激酶(ERK)通路的上游调节因子,抑制MEK的活性能够通过抑制RAS调节RAF/MEK/ERK通路活性,抑制肿瘤生长。而在NF1中,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MAPK)通路常发生异常,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沿神经生长。因此,MEK被认为是F1相关PN药物开发的潜力靶点。 2023 ASCO上公布的FCN-159针对不适合接受手术、手术不可完全切除或术后复发的NF1相关PN儿童患者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1期剂量递增和2期剂量扩展研究(NCT04954001)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13日,共入组65名(1期19名,2期46名)儿童患者,其10名患者接受4 mg /m2剂量的FCN-159治疗,55名患者接受5 mg /m2剂量的FCN-159治疗。截至2023年4月18日,研究者评估的意向治疗人群(ITT)总缓解率(ORR)为44.6% ,中位随访8.0个月。基线后至少进行过一次肿瘤评估的患者ORR为46.8% 。11例患者(57.8%)达到疾病稳定(SD),数据截止时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此外,在20例可评估患者中(即总体肿瘤疼痛基线评分≥2分且至少有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平均疼痛评分降低2.20分。 安全性方面,FCN-159总体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截至2023年1月13日,19例(4mg/m2, n=10;5mg/m2, n=9)接受评估的患者中,无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56例患者(86.2%)出现≥1个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多数不良事件< 3级。 除了FCN-159,MEK抑制剂司美替尼在NF1相关PN治疗上已获得监管批准。司美替尼由阿斯利康和默沙东共同开发,2023年5月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3岁及3岁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NF1相关PN儿科患者。而且,该药还于2023年12月顺利进入国家医保。 已公布的司美替尼在中国开展的1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16名4-16岁的NF1-PN患儿中,中位实际和总治疗持续时间均为11.3(10.1-18.9) 个月,所有患儿经研究人员评估均可获得缓解,经研究人员评估的ORR[完全缓解(PN消失)或确认的部分缓解]可达63%,中位缩瘤体积达到36%。而且,国外研究SPRINT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司美替尼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能够达到有效、持续的缩瘤效果。 虽然司美替尼在NF1相关PN治疗上领先FCN-159,但FCN-159也有其优势,仅需每日口服一次,而司美替尼需要每日口服两次。 除了治疗NF1相关PN,MEK抑制剂还被开发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结直肠癌等肿瘤。目前,国内已批准3款MEK抑制剂,即诺华的曲美替尼、阿斯利康的司美替尼和科州制药的妥拉美替尼,其中曲美替尼已在国内获批三项适应症:联合达拉非尼治疗BRAF V600 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联合达拉非尼用于BRAF V600突变阳性的Ⅲ期黑色素瘤患者完全切除后的辅助治疗;联合达拉非尼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妥拉美替尼于2024年3月在国内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抗PD-1/PD-L1治疗失败的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 此外,目前国内还有几款在研MEK抑制剂,如恒瑞医药的SHR7390、基石药业的CS3006、正大天晴的TQ-B3234、璧辰医药的ABM-168。其中SHR7390是一款MEK1/2抑制剂,2016年3月在国内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结肠癌、肺癌、黑色素瘤等实体瘤,目前处于2期临床阶段。 已公布的SHR7390单药或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0.5mg剂量的SHR7390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且无论MSI和BRAF的状态均可发现初步的临床活性。 CS3006是基石药业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MEK抑制剂,在临床前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了比已上市同类药物更强的抗肿瘤效果,并有与基石药业肿瘤免疫产品线中其它候选药物联用的潜能。 TQ-B3234是正大天晴开发的一款MEK1/2抑制剂,目前正在国内开展针对中国NF1相关(神经纤维瘤和外周恶性神经鞘膜瘤)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 ABM-168是璧辰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种高选择性MEK1/2抑制剂。临床前结果表明,ABM-168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优秀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可有效杀伤脑转移癌细胞或恶性脑肿瘤细胞。2023年8月,该药在国内获批临床,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整体来看,国内在研MEK抑制剂有点两极分化,获批数量有3款,但在研品种却屈指可数,且多处于1期临床。复星医药的FCN-159进展较快,预计有望成为国内获批的下一款MEK抑制剂。 【智药研习社近期线下课程预告】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100 项与 璧辰(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璧辰(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