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时雨 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康复医学会消化病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且影响生活质量的胃肠道功能障碍。聚乙二醇(PEG)作为一种渗透性泻剂,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便秘治疗。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美国胃肠病学会(ACG)、美国儿科学会(AAP)及北美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NASPGHA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与北美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NASPGHAN)以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等制定的众多便秘诊治指南中均推荐聚乙二醇作为便秘患者的首选药物或一线治疗。本文综述了PEG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以及国际指南推荐,旨在阐明其在便秘综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和危害 慢性便秘一种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通常指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和/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胃肠道症状群。其诊断主要依据罗马IV标准,要求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内满足相关诊断标准。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疾病。我国成人患病率为7.0%~20.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患病率有所升高,我国老年人患病率为15%~20%,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人类寿命延长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影响,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图1 便秘慢性便秘患者常经历腹胀、腹痛、不适,显著影响日常活动、工作表现、社交和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长期用力排便可导致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肛门直肠疾病。粪便嵌塞是严重并发症,尤其在老年和体弱者中,可引发肠梗阻或心血管事件。然大部分便秘是功能性的,但持续的便秘也可能是结直肠癌、帕金森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器质性疾病的临床表现,需引起警惕。同时,长期的便秘的诊断和治疗也给患者个人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图2 便秘危害 2.聚乙二醇治疗便秘的作用原理 聚乙二醇(PEG)4000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长链聚合物。其治疗便秘的核心机制是不吸收、不代谢,为渗透性泻药,其通便作用与氢键有关。聚乙二醇4000每个分子中含有近100 个氧原子,这些氧原子具有吸电子能力。而水分子中的氢(H)原子是给电子的,因此氧和氢很容易形成氢键,从而锁住肠道中的H2O,延长水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粪便体积的增大刺激结肠壁的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地增强结肠蠕动,促进肠道排便。图2 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机制其不同于刺激性泻剂(如番泻叶、比沙可啶),PEG仅通过物理性的渗透作用起效,不直接刺激肠神经系统或引起肠壁结构性改变(如结肠黑变病)。由于其不被吸收且作用机制是保留肠腔内固有的水分和电解质(而非主动分泌),PEG在推荐剂量下通常不会引起显著的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3.聚乙二醇治疗慢性便秘的治疗地位 目前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可分为刺激性泻剂、容积性泻剂和润滑性泻剂等。刺激性泻剂(如酚酞)长期使用会损害肠壁的神经,并可导致结肠黑变病。容积性泻剂伴有腹胀常使患者难以忍受。以石蜡油、甘油为代表的润滑性泻剂口感较差、作用弱,长期使用可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障碍。乳果糖虽然也属于渗透性缓泻剂,但因其通过结肠细菌分解释放有机酸而在结肠内产生作用,并且生发酵气体,会引起腹胀;而且乳果糖含糖。尽管当前出现了新型治疗便秘药物,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等,这些新型药物通常用于难治性便秘的补救治疗。多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证实,PEG在治疗便秘方面,在增加排便频率、改善粪便性状(根据Bristol粪便分型量表)、缓解排便困难和整体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安慰剂,其疗效与或不逊于其他类型的泻剂(如乳果糖、欧车前)。另外,有研究显示,聚乙二醇长期使用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由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主要为腹胀、腹痛、腹泻,多与剂量过大有关,调整剂量即可缓解。这使得PEG成为长期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总之,聚乙二醇鉴于其卓越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仍然是当前慢性便秘患者的首选药物治疗选择。 4.聚乙二醇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1. 老年便秘:★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成因复杂,多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和全身器质性疾病及药物等因素相关,临床诊疗需要综合考虑,注重整体与局部兼顾。一项临床研究纳入106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实验组使用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使用乳果糖,随访4周,结果发现:聚乙二醇4000组排便次数逐日增加,治疗1周后可接近每天排便1次;治疗2周和4周后大便性状的恢复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乳果糖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大便分型平均计分比较PEG4000高于乳果糖组(P<0.01)。一项临床研究,纳入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对照组使用复方芦荟胶囊,治疗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结果发现聚乙二醇4000组有效率为84.2%,高于对照组的75.7%;聚乙二醇4000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效果显著,即使合并心肌梗死、糖尿病等,也可使用。PEG是老年便秘患者的首选泻剂。其作用温和,不干扰营养吸收,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其对心肾功能不全者至关重要),不易导致跌倒风险(与快速起效的刺激性泻剂可能引起紧急便意不同),长期使用安全性好。其起始剂量通常与成人相同,可根据疗效和耐受性调整。 2. 儿童便秘★儿童便秘多数为功能性便秘,由于疼痛或社会因素(如上学)而反复主动地克制排便是引起儿童便秘的最常见原因。排便频率与饮食、社会习惯、如厕训练、排便设施、家庭文化信仰、家庭内部关系和每日活动有关。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方法研究纳入216例儿童便秘患者,随机接受聚乙二醇4000或者乳果糖治疗2周,结果显示:第1周聚乙二醇4000组患儿每周排便6次,乳果糖组患儿为5次;治疗第2周,聚乙二醇4000组与乳果糖组患儿每周排便次数分别为7次及6次。治疗结束时大便性状Bristol分型正常者在聚乙二醇组与乳果糖组分别为84%与61%,两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2%及41%。以上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治疗儿童便秘明显优于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为无味、无毒、易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存肠道内不吸收亦不被细菌分解,以原形自肠道排出,制剂为芳香水果味,患儿依从性良好。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指出:聚乙二醇是便秘患儿的一线治疗药物。3. 妊娠期:★ 便秘在妊娠期非常常见,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和产后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分别为35%、39%、21%和17%,以妊娠早、中期最高妊娠期便秘的发病机制为多因素,主要与孕激素、机械性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妊娠期由于孕激素作用,胃动素减少导致结肠蠕动减慢;妊娠6个月以上时,子宫增大,压迫肠管,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饮食习惯改变和运动减少也参与便秘的发生。国外一项观察性开放研究观察40例妊娠期便秘患者,结果显示,聚乙二醇能明显增加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有效率为73%。 聚乙二醇4000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动物研究和现有的人体数据未显示其有致畸性或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且其安全性优于刺激性泻剂(潜在诱发宫缩风险)和含盐泻剂(潜在影响电解质平衡)。因此,PEG也是妊娠期便秘最常推荐的安全泻剂。 4. 药物相关性便秘★当前众多药物也可出现或加重便秘,如阿片类镇痛药、某些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含钙/铝的制酸剂、铁剂等,尤其是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与胃肠道内μ受体结合,抑制胃肠动力和肠液分泌,对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预防非常重要,预防措施应与阿片类药治疗同时开始。作为渗透性泻剂,PEG能有效软化粪便、增加体积、刺激结肠蠕动,改善排便困难和粪便性状。众多指南推荐将PEG作为药物相关便秘的基础治疗或一线选择。一项临床研究,纳入初次接受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9例,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在口服吗啡第1天的同时给予聚乙二醇4000,直到出现便秘后加用比沙可啶;治疗组按需给药,直到出现0IC,给予聚乙二醇4000及比沙可啶,结果发现:预防组和治疗组客观便秘发生率分别为34. 6%和63. 3% (P<0. 05),主观便秘发生率分别为37. 9%及66. 7% ( P<0. 05)。作者认为预防性口服聚乙二醇4000安全有效能减少服用阿片类药物癌痛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减轻相关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总结 聚乙二醇(PEG)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通过不被吸收的高分子聚合物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有效滞留水分、软化粪便、增加体积、刺激结肠蠕动,从而安全有效地缓解便秘症状。其不刺激肠壁神经、不影响电解质平衡、无依赖性,且长期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众多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广泛验证,以其卓越的疗效、出色的安全性、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已成为慢性便秘综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和优化疾病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1. Chang L, Chey WD, Imdad A, Almario CV, Bharucha AE, Diem S, Greer KB, Hanson B, Harris LA, Ko C, Murad MH, Patel A, Shah ED, Lembo AJ, Sultan S.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Gastroenterology. 2023 Jun;164(7):1086-1106.2. Tabbers MM, DiLorenzo C, Berger MY, Faure C, Langendam MW, Nurko S, Staiano A, Vandenplas Y, Benninga MA; 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rom ESPGHAN and NASPGHA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4 Feb;58(2):258-74.3. 2018 exceptional surveillance of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NICE guideline CG99) [Internet]. Lond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2018 Jun 28. PMID: 31846251.4. Lindberg G, Hamid SS, Malfertheiner P, Thomsen OO, Fernandez LB, Garisch J, Thomson A, Goh KL, Tandon R, Fedail S, Wong BC, Khan AG, Krabshuis JH, LeMair A;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 Constip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1 Jul;45(6):483-7.5. Remes-Troche JM, Coss-Adame E, Amieva-Balmori M,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adults. Rev Gastroenterol Mex (Engl Ed). 2021;86(3):283-297.6. Suares NC, Ford AC.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in the commun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Gastroenterol. 2011;106(9):1582-1591.7. Tabbers MM, DiLorenzo C, Berger MY, et a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rom ESPGHAN and NASPGHA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4;58(2):258-274.8. Tack J, Müller-Lissner S, Stanghellini V,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 a European perspective.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1;23(8):697-7109.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 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8.10.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食管疾病协作组. 中国慢性便秘临床诊断与治疗规范[J]. 中华消化杂志,2024,44(10):649-658.11. 王宝西,王茂贵,江米足,等. 福松治疗儿童便秘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429-432. 12. 郑玉霞,张元,廖再波. 福松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指导[J]. 华西医学,2007,22(4):885-886.13. 刘秋霞,孙彩萍,陈遐林,等. 预防性服用一线缓泻剂防治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便秘的临床疗效[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28(2):97-101. 14. 赵德杰,解广东,乔全来,等. 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5):659-662. 声 明以上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且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