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1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邵志敏和范蕾教授团队在《Biomarker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首次揭示了MORF4L2(死亡因子4类似蛋白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如何通过GRHL2/MORF4L2/H4K12Ac/CSF1轴诱导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导致免疫治疗耐药性。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尤其以TNBC预后最差,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案显示出广阔的前景。临床试验如KEYNOTE-355、IMpassion131和TORCHLIGHT证明,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晚期TNBC患者的生存预期。然而,对于PD-L1阴性患者,抗PD-1疗法的效果较为有限,且无论PD-L1状态如何,许多患者仍然可能经历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这使得探索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1889年,Stephen Paget提出的“种子与土壤”学说指出,肿瘤细胞的生存需依赖于合适的微环境。巨噬细胞作为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M1型巨噬细胞有促炎特性,能抑制肿瘤,而M2型巨噬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类似,通过多种路径促进肿瘤进展和抑制免疫响应。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可以驱动免疫治疗耐药,然而其潜在机制依然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接受免疫治疗的TNBC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以识别导致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基因,发现高表达的MORF4L2与免疫疗法效果不佳存在相关性。MORF4L2参与染色质修饰及基因调控,该研究发现其能上调CSF1表达,引起巨噬细胞极化,进而导致抗PD-1耐药。粒头样转录因子2(GRHL2)被证实调控MORF4L2的表达,并参与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的形成,从而促进CSF1的转录激活。研究表明,阻断CSF1可以抑制TNBC对抗PD-1疗法的耐药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CSF1受体抑制剂BLZ549可通过干扰GRHL2/MORF4L2/H4K12Ac/CSF1轴来恢复抗PD-1治疗的敏感性。这些发现为TNBC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洞见,并指明了可能的治疗靶点。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