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儿童常见的癌症之一。研究发现,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与B-ALL发病有关的基因多涉及淋巴细胞分化、细胞周期以及凋亡信号传导,而DNA修复基因的变异也显出了重要关联。DNA修复的失败可能导致基因组的改变,进而增加患癌风险。
NBN基因的双等位突变是奈梅亨断裂综合征(NBS)的基础病因,该综合征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高度相关。NBS患者通常表现出易感癌症的特征,其中儿童癌症发生风险累计高达70%。虽然在一般情况下,NBN基因突变的杂合携带者并未显示明显临床症状,但仍可能有较高的癌症发病风险。近期研究揭示,在一些癌症患者中,特定NBN基因p.K219fs位点突变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及白血病的高发性有关。
针对NBN变异对B-ALL的影响,Carolin Escherich和Jun J. Yang团队在著名期刊《Blood》发表文章。他们对4325名儿童B-ALL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这些患者中NBN变异的频率明显高于非癌症患者对照组。具体分析表明,大多数B-ALL患者的NBN基因变异为错义突变,集中出现在NBN蛋白的N端结构域。
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25种变异中,有14种表现为严重的功能丧失。这些变异绝大多数位于N端的FHA-BRCT重复域。尽管如此,杂合型NBN变异携带者与未发生突变的患者在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上并无显著差异。
研究通过对NBN变异的深入分析,展示了其在B-ALL儿童发病中的重要性,为该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此发现也表明,携带杂合NBN变异的患者可以接受目前的B-ALL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