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Gensun Biopharma,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Gensun Biopharma,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期,这家股票连续逆势上涨3年、还未开始盈利,市值就接连碾压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一众明星企业的“老兵”,开始一改“透明人设”,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前脚刚发布完业绩报告,后脚(昨日晚间),苏州泽璟生物制药便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注射用ZG006与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注射用ZG006是公司及子公司Gensun Biopharma Inc.通过其双/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开发的一个三特异性抗体药物,同时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试验许可,已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Orphan-drug Designation)。 先通过临床数据赢得国际认可,再寻求海外授权或自主销售,这种务实路径似乎更能为中小型Biotech提供参考。01还未盈利股价先大涨400%自2022年行业寒冬开始,整个创新药赛道持续低迷。但泽璟制药股价却暴涨超400%,其市净率远超行业平均。令人费解的是,这家"隐形冠军"在大众视野中始终缺乏存在感。作为2009年成立的行业"老兵",其公众认知仍停留在五年前的旧标签:科创板首家未盈利上市药企、国内氘代药物开拓者。即便在资本圈,关于它的深度讨论也少得反常。截至2025年4月21日收盘,泽璟制药市值维持在279.27亿元,-151倍的TTM市盈率看似荒诞,实则反映了创新药企的特有估值逻辑。通过收购美国Gensun建立海外研发中心,ZG005/ZG006同步开展中美临床试验,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虽不及百济神州般激进,但更契合现阶段的资源配置。从"技术黑马"到"商业新贵",这家逆势上涨三年却还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正试图通过实质性进展,打破外界对其"透明化生存"的刻板印象。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PD-1单抗市场规模已超百亿,但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腰斩。反观泽璟,通过构建小分子靶向药(多纳非尼)、大分子生物药(ZG系列)、重组蛋白(凝血酶)的立体产品矩阵,形成差异化。特别是ZG005(PD-1/TIGIT双抗)、ZG006(CD3/DLL3/DLL3三抗)等具有"同类首创"潜力的产品,正在改写中国药企跟随创新的固有印象。ZG006是全球第一个针对DLL3表达肿瘤的三特异性抗体(CD3×DLL3×DLL3),具有成为同类首创(First-in-Class)分子的潜力。目前全球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其临床价值在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该药物通过抗DLL3端锚定肿瘤细胞,抗CD3端激活T细胞,形成"免疫突触"精准杀伤癌细胞。临床前数据显示,ZG006能使小鼠肿瘤完全消退,且在灵长类动物中表现出良好安全性。这种"双保险"设计不仅规避了传统PD-1疗法响应率低的缺陷,更在小细胞肺癌这个"硬骨头"领域开辟了新战场。当前,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15%,却以侵袭性强、易转移著称,五年生存率不足7%。现有治疗方案中,恒瑞医药PD-L1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虽将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5.3个月,但仍有巨大未满足需求。不同于百济神州高举高打的国际化路线,也区别于恒瑞医药的"仿创结合"策略,泽璟选择在特定领域构筑技术壁垒,既是对临床痛点的精准捕捉,也是对市场竞争格局的深思熟虑。02两款硬核产品撑起高估值泽璟制药高估值来自两个已经上市的硬核产品: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和外用重组人凝血酶。多纳非尼片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癌,重组人凝血酶用于外科手术局部止血药物。第一个产品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是泽璟制药首个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药,2021年6月获批上市,当季度获得4241万元收入,后节节高涨,三季度收入5617万元,四季度9178万元,2021年全年这一个产品收入16317万元,且毛利率达到96.68%。而在此前一年的2020年虽有2766万元收入,但并非来自于产品,而且由子公司GENSUN抗体产品对外授权许可首期收入及少量研发技术服务收入。多纳非尼上市当年,即与彼时全球仅有两款小分子靶向药用于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德国拜耳的索拉非尼和日本卫材的仑伐替尼分享市场,成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临床指南推荐的三个首选靶向药物之一。2025年4月19日,泽璟制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营收增长37.91%至5.33亿元,但净利润仍亏损1.38亿元;毛利率高达93.06%,但21.03亿元货币资金与8.82亿元短期借款并存的"存贷双高"现象,暴露出Biotech企业典型的资金管理困境。在35.33亿元营收中,多纳非尼片的商业化贡献功不可没,目前已进入1100余家医院,覆盖2000多家医疗机构,医保准入后实现销售爬坡。2024年1月,泽璟制药第二个自研产品“重组人凝血酶”获批上市,用于“成人经标准外科止血技术控制出血无效或不可行,促进手术创面渗血或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的止血”。重组人凝血酶是中国唯一采用重组基因技术的产品,全球仅有美国Zymogenetics公司的“Recothrom”为同类产品,并已经在境外上市并销售多年。这个产品在获批上市前一个月,泽璟制药与远大生命科学子公司远大辽宁达成了独家市场推广服务协议,授权远大辽宁作为重组人凝血酶在大中华区独家销售许可。泽璟将获得首付款和商业化里程碑款最高4个亿元——首付款2.60亿、首次商业销售满12个月的商业化里程碑款1.40亿元,在达到销售里程碑事件后,远大辽宁支付最高9.15亿元的销售里程碑款。03乘着政策东风起飞走渐进式路径从多纳非尼进入CSCO指南Ⅰ级推荐,到ZG006纳入优先审评,泽璟的发展轨迹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准入周期(中位数1.8年),带量采购倒逼企业转向真创新,这些制度红利正在重塑产业生态。特别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实施,迫使企业放弃"伪创新",转而深耕如小细胞肺癌这种存在明确未满足需求的领域。在国际化布局方面,泽璟通过收购Gensun建立美国研发中心,ZG005、ZG006同步获得中美临床试验许可,这种"双报策略"既规避单一市场风险,又为license-out埋下伏笔。毕竟在中国创新药出海成功率不足5%的现实基础上,这种立足本土、辐射全球的渐进式路径显得更为务实。2024年11月28日,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重组人凝血酶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于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根据近日公司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重组人凝血酶在2024年通过医保谈判后,2025年一季度销量激增,推动单季营收同比大涨54.87%至1.68亿元。但亮眼增速之下,88.39%的毛利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暴露出医保降价压力;研发费用虽同比下降21.83%,仍吞噬了72.8%的营收。财务数据的矛盾性恰是创新药企的生存写照。泽璟管理层在2024年通过28亿元的凝血酶市场授权款暂时改善现金流,但投资活动现金流-18.45亿元的缺口,以及8.82亿元的短期借款,说明企业仍处于“烧钱换未来”的阶段。这种状态在创新药企中并不鲜见,但泽璟的特殊性在于,在多数Biotech在为第一个商业化产品挣扎时,它已形成“已上市药物造血+临床后期管线蓄力”的梯队结构。但资本的热情始终伴随风险,13个在研项目中8个处于早期临床,意味着未来五年仍需持续投入;而PD-1/TIGIT赛道已有默克、百济神州等巨头布局,后来者需用更优数据争夺生存空间。在2025一季报发布后,泽璟制药股价当日微跌1.08%。可见,投资者开始重新调整预期,若泽璟生物的亏损收窄趋势已经确定,市场接下来便会要求泽璟证明其不仅能做出好药,还要有更持续的盈利模式。总结:泽璟生物最新获批的ZG006临床试验,不仅是一个药物的进展,更预示着中国药企从Fast-Follow到First-in-Class的艰难转身。在这个转身过程中,“泽璟们”需要证明的不仅是科学创新能力,更是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平衡生存与突破的商业智慧。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4月20日,泽璟制药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注射用ZG006与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注射用ZG006是泽璟制药及其子公司Gensun Biopharma Inc.开发的一个三特异性抗体药物,同时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试验许可,已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经查询,ZG006是全球第一个针对DLL3表达肿瘤的三特异性抗体(CD3/DLL3/DLL3),是全球同类首创(First-in-Class)分子形式,具有成为同类最佳(Best-in-Class)分子的潜力。ZG006是一种针对CD3及两个不同DLL3表位的三特异性抗体。ZG006的抗DLL3端与肿瘤细胞表面不同DLL3表位相结合,抗CD3端结合T细胞。ZG006衔接肿瘤细胞和T细胞,将T细胞拉近肿瘤细胞,从而利用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ZG006在小鼠肿瘤模型上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可以导致显著比例的小鼠肿瘤完全消退,说明ZG006具有强效的肿瘤杀伤作用。ZG006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显示出毒副作用低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ZG006在晚期小细胞肺癌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剂量递增和多队列扩展的I/II期临床研究》初步数据显示,ZG006在I期剂量递增及扩展研究中,呈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优异的抗肿瘤疗效。特别是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ZG00610mg及以上剂量治疗后的疗效显著,基于截至2024年8月8日的数据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6.7%,疾病控制率(DCR)达到88.9%
新年伊始,信达生物带来首个出海喜讯。
近日,信达生物与罗氏就新一代DLL3抗体偶联药物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与许可协议。信达生物将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授予罗氏,双方将共同负责该ADC候选药物的早期开发,后续临床开发将由罗氏负责。信达生物将获得10.8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包括80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达10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提成)。
就在前几日,恒瑞医药也就DLL3 ADC药物达成了一笔授权合作。恒瑞医药将SHR-4849的海外权益以超10亿美元的总额授权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公司。
DLL3是备受瞩目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它在多种实体瘤中表达,尤其在80%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少量表达甚至不表达,这为靶向治疗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近几年来,围绕DLL3靶点的BD交易逐渐升温,其中不乏默沙东、诺华等这样的制药大厂重金出手进行战略布局。DLL3药物研发热情持续升温。
01
潜在同类最佳
信达生物表示,此次与罗氏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是依托罗氏在ADC领域的创新,来推进IBI3009在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研发,为全球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信达生物官网称IBI3009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的DLL3 ADC候选药物。
IBI3009是基于信达生物专有的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OPO1i)平台设计开发。临床前数据显示,IBI3009在多个肿瘤负荷小鼠模型(尤其在化疗耐药肿瘤类型)中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
2024年12月13日,信达生物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上注册了IBI3009治疗小细胞肺癌、其他神经内分泌瘤的一期临床试验。根据注册信息,探索肿瘤DLL3、SLFN11表达水平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参考公开资料,根据SWOG S1929研究的患者基线数据,SLFN11在ES-SCLC患者中阳性率约为79%。SCLC患者中SCLC-A亚型最多,存在SLFN11的双峰表达,DLL3也在SCLC-A中表达最高,可以作为候选治疗靶点。因此,信达选择SLFN11作为biomarker。
目前IBI3009已在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获得临床申请(IND)批准,并于2024年12月完成一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给药。
根据信达生物官网,公司还布局了DLL3/CD3双抗IBI115。
02
新治疗途径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高级别的神经内分泌癌,每年占肺癌诊断13%–15%。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从局限性疾病的27%到转移性疾病的3%不等。针对局限期SCLC,目前还是以手术切除、辅助放疗、辅助化疗作为常见疗法。针对广泛期SCLC,免疫治疗联用化疗方案是一线标准疗法;二线治疗将伊立替康、芦比替定等化疗方案作为标准疗法。
DLL3是Notch配体家族成员之一,在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以及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肿瘤领域,DLL3在多种实体瘤中高度表达,特别在约80%的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小细胞膀胱癌等神经内分泌来源的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且会被运输到细胞膜上,这使得该靶点成为一个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
目前已有多款DLL3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适应症主要是小细胞肺癌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药物类型上包括双抗/三抗、ADC等疗法。临床进展最快的是安进公司的CD3/DLL3双特异性抗体Tarlatamab,已经获批上市;其余管线均在临床二期及之前。勃林格殷格翰的CD3/DLL3双抗、默沙东的CD3/DLL3/Albumin三抗、泽璟制药的CD3/DLL3/DLL3三抗进度较快。DLL3 ADC进度较快的有再鼎医药、张江生物、信达生物与百利天恒的产品,均已进入一期临床。
图1 部分DLL3靶向药物研发进展
图片来源:开源证券
1、安进Tarlatamab
Tarlatamab是一款靶向DLL3和CD3的潜在first-in-class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蛋白(BiTE),于2024年5月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在铂类化疗期间或之后病情进展的广泛期SCLC,这也是目前首个获批用于治疗SCLC的DLL3靶向TCE双抗。
支持Tarlatamab获批的关键性临床二期DeLLphi-301研究数据显示,Tarlatamab展现了卓越的治疗成效:近40%的试验参与者肿瘤显著缩小乃至完全消失即40%的客观缓解率(ORR),且平均缓解维持时间长达9.7个月。后来在2024年9月更新的DeLLphi-301研究结果中:接受Tarlatamab治疗后,共有72%的患者肿瘤出现缩小;疾病控制率(DCR)为70%。
Tarlatamab展示的关键临床数据及获批上市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重要的治疗突破,特别是在传统疗法无效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2、再鼎医药ZL-1310
再鼎医药的ZL-1310是一款靶向DLL3的ADC候选药物,该药物采用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喜树碱衍生物作为毒素,并选择蛋白酶可裂解三肽作为连接子,DAR值为8。该产品最早由宜联生物研发,2023年4月再鼎医药与宜联生物达成战略合作,获得ZL-1310后续全球所有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权益,目前该产品已进入临床一期阶段。
在2024ENA大会上,再鼎医药口头报道了ZL-1310全球1a期临床最新数据。此次临床试验包括25位患者的研究结果,其中19位患者的肿瘤结果可评估。有效性方面,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后评估的患者ORR为74%(95%CI,48.8,90.9);ZL-1310在所有剂量水平上均表现出抗肿瘤活性;DLL3 H-Score评分大于5(范围:5至260)的患者均表现出肿瘤缓解。安全性方面,ZL-1310在所有剂量水平下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数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为1级或2级,3级及以上TRAE约20%,在2.4mg/kg剂量组下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
再鼎医药计划将ZL-1310推进一线/二线SCLC以及其他DLL3高表达肿瘤的临床试验。ZL-1310联合铂类药物与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一线SCLC预计于2025年进入剂量递增临床试验阶段。
3、泽璟制药ZG006
注射用ZG006是泽璟制药及其子公司Gensun Biopharma通过其双/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开发的一种针对CD3及两个不同DLL3表位的三特异性抗体。该产品已经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ZG006是全球第一个针对DLL3表达肿瘤的三特异性抗体(CD3×DLL3×DLL3),是全球同类首创分子形式。ZG006的抗DLL3端与肿瘤细胞表面不同DLL3表位相结合,抗CD3端结合T细胞。ZG006目前国内处于三线SCLC的临床二期,美国已于2023年4月获批IND。
泽璟制药正在开展ZG006在晚期小细胞肺癌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剂量递增和多队列扩展的1/2期临床研究,初步研究数据显示,在21例疗效可评估的小细胞肺癌受试者中,7例获得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且其中4例为缩小的SD。在接受ZG006 10 mg及更高剂量的9例SCLC受试者中,ORR约66.7%,DCR约8.9%。ZG006安全性整体优异,24例受试者中绝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TRAE为发热、贫血和CRS,其中三级CRS仅1例。
03
重磅BD交易频出
从BD来看,DLL3领域重磅BD交易频出,制药大厂纷纷出手重金购买相关资产。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11月至今,就有8笔相关交易,其中超过10亿美元交易额的接近一半。默沙东、诺华、罗氏等MNC加速布局。
为缩小与跨国药企的差距,“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很早便布局DLL3领域,2019年百济神州与安进公司达成合作,通过license-in的方式引进了安进公司Tarlatamab。目前该药物在中国已经展开临床三期研究。
2016年,艾伯维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temcentrx管线中当时还处于二期临床的DLL3 ADC产品Rova-T,创下DLL3领域最大BD交易。该产品是最早进入临床的DLL3靶向药物,艾伯维公布的早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Rova-T总应答率只有18%,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8个月,比SCLC标准治疗方案仅多了1个月。在之后的临床研究中,Rova-T依然未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于是艾伯维宣布停止所有Rova-T的开发。
诺华加速布局DLL3领域,分别以11.1亿美元与17.5亿美元总交易额引进传奇生物的DLL3 CAR-T与Mariana Oncology的DLL3靶向肽核药,持续布局DLL3领域相关产品。
默沙东在2024年1月以6.8亿美元的总股本价值收购Harpoon Therapeutics,本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款DLL3/CD3/Albumin三抗HPN328收入囊中。HPN328对患有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的1/2期研究数据显示,在剂量优化组的疗效可评估患者中,SCLC中确认的ORR为50%(12/24),其中1例完全缓解(CR)。
表1 DLL3领域重磅BD交易(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公开数据整理
注:数据截至2025年1月2日
04
结语
DLL3是肿瘤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靶点,该靶点在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细胞表面高度集中,为靶向治疗提供可能。虽然艾伯维首个DLL3 ADC药物Rova-T研发失败,但是峰回路转2024年安进的CD3/DLL3双抗Tarlatamab获批上市,再鼎医药的DLL3 ADC也初显锋芒,泽璟制药的CD3/DLL3/DLL3三抗早期研发数据疗效优异,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的相关产品授权出海有望实现快速开发,DLL3靶向药物研发持续升温,有望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
2、中信建投
3、开源证券
友情推荐:医药行业深度技术内容,点击“博药”查看详情~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Gensun Biopharma,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Gensun Biopharma,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