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04-01-29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1996-12-17 |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次空腹和餐后口服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秋水仙碱片(0.5 mg)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TAKATA SEIYAKUCO.,Ltd生产的秋水仙碱片(Colchicine®,0.5 mg)为参比制剂,比较两制剂中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评价两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盐酸曲美他嗪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空腹和餐后的单中心、单剂量、2制剂、2周期、2序列、开放、随机、交叉的平均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试验目的: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以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曲美他嗪片(商品名:万爽力®;规格:20 mg)为参比制剂,研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盐酸曲美他嗪片(规格:20 mg)的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
次要试验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安全性。
/ Active, not recruitingN/A 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制剂3周期3序列部分重复参比制剂校正平均生物等效性试验
研究受试制剂(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阿乐)与参比制剂(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
100 项与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前 言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脂总体患病率高达35.6%,庞大的患者规模正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他汀类药物仍然是降脂药领域的主力。根据法伯全渠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总体医疗机构他汀类药物销售额近120亿元,在经历过集采后,近年来整体市场恢复平稳,不同类他汀药物的渠道销售额分布和企业竞争格局特征各异。补充说明*本文所述他汀类药物市场范围(按照药物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法ATC编码):C10A1。*中国医疗机构:包括两个医院渠道(城市医院、县域医院)和两个基层医疗机构渠道(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三代他汀类药物,市场规模近120亿元作为降脂药领域的主角,他汀类药物经历过三代技术更迭,主要包括:第一代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第二代氟伐他汀;以及第三代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根据法伯全渠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总体医疗机构他汀类药物市场规模达119.3亿元,同比降低1.7%,整体市场在经历过前几轮国家带量采购的冲击后已逐渐恢复平稳。分渠道来看,近年来社区卫生中心渠道销售占比稳步提升,到2023年已达21.4%,超过县域医院(图1)。社区卫生中心是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基层医疗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在对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渠道潜力巨大。图1-2021-2023年总体医疗机构他汀类药物销售额及渠道分布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在各类他汀药物中,分别于1996年和2003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凭借其在降脂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方面的优势,逐渐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法伯数据显示,2023年上述两类药物在各个销售渠道的份额均排名前两位,尤其是在县域医院,合计占比达87.1%。增速方面,近年来增速最快的是匹伐他汀,2021-2023年复合增长6.5%(图2)。图2-2023年各类他汀药物分渠道销售额占比及增速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外资排名靠前,内资主导乡镇卫生院渠道从内外资企业竞争格局来看,2021-2023年外资企业在他汀类药物领域整体份额稳定占优,2023年达63.1%。分渠道来看,外资在城市医院、县域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渠道占比均高于50%,而在乡镇卫生院份额则明显低于内资(图3)。图3-2021-2023年他汀类药物市场内外资企业销售额占比及增速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进一步关注他汀类药物市场的头部企业,根据法伯全渠道数据显示,2023年TOP10企业销售额合计占该领域市场的87.2%,增速低于总体市场的增长水平。晖致和阿斯利康两家外资企业以绝对的份额优势位列前二,内资齐鲁制药在排名上升四位后冲进2023年前三,2021-2023年复合增长30.2%。此外,海正药业和东瑞制药排名较前一年无变化(图4)。图4-2023年总体医疗机构他汀类药物市场销售额TOP10企业及增速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从头部企业的渠道销售额分布来看,晖致、阿斯利康、第一三共、诺华4家外资企业在城市医院的占比高于广阔市场3个渠道,而内资企业则普遍在广阔市场贡献度较高,尤其是北京嘉林药业,其县域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渠道的合计占比达59.5%(图5)。图5-2023年总体医疗机构他汀类药物市场头部企业渠道销售额分布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各类他汀药物分渠道发展与企业竞争格局目前,他汀类药物市场中共有4个分子被纳入国采,包括第1批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第2批的辛伐他汀,以及第3批的匹伐他汀。法伯数据显示,相关品种2023年在我国总体医疗机构他汀类药物市场合计占比达81.5%(图6)。在由集采导致的波动趋于平缓后,2023年不同类型产品在不同药品销售渠道的市场占比如何?已集采他汀药物的企业竞争格局如何?图6-他汀市场VBP品种及2023年在总体医疗机构销售额占比数据来源:法伯整理;法伯全渠道数据除乡镇卫生院外,其他渠道仍由未中标原研主导根据法伯全渠道数据显示,在整个他汀类药物市场中,虽然中标仿制产品在4个医疗机构渠道的销量份额都优势显著,但是受低价影响,其销售额份额在除了乡镇卫生院之外的渠道都不及未中标原研产品。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未中标原研产品在两个医院渠道的销售规模占比均超50%,未中标仿制产品在院内市场空间被挤压的情况下,则趋于在更加下沉的渠道放量,尤其是在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达35%(图7)。图7-2023年各渠道不同类他汀产品销售额及销量分布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已纳入国采他汀药物竞争格局及渠道分布各异关注已经纳入集采的几个他汀类药物,发现其企业竞争格局各异。法伯数据显示,2023年阿托伐他汀未中标原研晖致仍独揽过半市场(68.5%),排名第2-4位的齐鲁制药、乐普医疗和福建东瑞制药均为第1批集采中标企业。渠道分布方面,除了晖致之外,其他企业均是在整体广阔市场的市场份额高于城市医院(图8)。图8-2023年阿托伐他汀市场企业竞争格局及渠道销售额分布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同为第1批集采品种的瑞舒伐他汀,到2023年过半市场(68.5%)也由未中标原研阿斯利康占据,且其销售额主要分布在城市医院渠道(63%)。其余排名靠前的仿制药企京新药业、海正药业和正大天晴均为集采中标企业,其中京新药业更加重视在社区卫生中心布局,海正药业和正大天晴则分别是乡镇卫生院和县域医院渠道贡献度较高(图9)。图9-2023年瑞舒伐他汀市场企业竞争格局及渠道销售额分布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不同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第2-3批集采品种辛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的市场则主要由仿制药企主导。尤其是两次均中标的京新药业,分别以41.2%和43%的份额优势引领这两类他汀药物市场(图10)。图10-2023年辛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市场企业竞争格局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普伐他汀或将纳入新一批集采除了上述早已纳入集采的药物,有望纳入未来集采的他汀品种也值得关注。6月下旬,一份关于《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拟采购药品清单》意见的函在业内流出,预示着新批次国采或启动在即。聚焦他汀药物领域,普伐他汀口服常释剂出现在清单之中。公开信息显示,普伐他汀由日本三共制药(现为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研发(商品名:美百乐镇),于1989年首次在日本上市。根据法伯全渠道数据显示,2023年总体医疗机构普伐他汀市场59.1%份额由第一三共占据,内资份额较大的为海正药业和上海现代制药。渠道方面,城市医院贡献较高的是第一三共和上海现代制药,丽珠集团和海正药业则重点在社区卫生中心布局(图11)。据悉,截至2025年6月23日,普伐他汀口服常释剂过评企业数量已达9家,整体与原研形成9+1的竞争格局,最终能否纳入新一批集采,值得持续关注。图11-2023年普伐他汀市场企业竞争格局及渠道销售额分布数据来源:法伯全渠道数据往期精选*点击图片阅读详情*点击图片阅读详情*点击图片阅读详情关于法伯科技Pharbers法伯科技秉持客户第一的理念,近十年专注于为我国医药行业和客户提供数据及数据价值服务,努力提供更可靠、更便捷、更能够支持客户业务发展的医药数据。法伯科技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短缺、数据孤岛、数据指标口径不统一等行业痛点,通过提供多元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及洞察、数据决策等数据价值的全链条服务,帮助客户进行数据资产管理,最大化数据资产价值。目前法伯科技已经为国内外近百家领先的医药客户提供了数据价值服务,法伯科技的医药市场多渠道数据覆盖核心医院市场、广阔市场以及DTP、电商等新兴零售市场,能够帮助客户监测多渠道市场竞争动态、及时发现和应对市场变化;法伯科技同时提供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及服务,帮助客户从更加真实、具体和精细的角度去发现业务发展的机会;此外,法伯科技还为客户提供更多基于数据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如终端潜力估算、市场销售策略等。联系我们产品/业务咨询请联系:contact@pharbers.com或致电:010-84244216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四层上海市虹口区星荟中心1座603单元
好风凭借力。
资深分析师:摩 西
最美编审:苏 叶
医药股投资社群:后台留言
在年前那场汹涌的3分钱阿司匹林“讨伐风暴”中,以3.4分钱报出最低中标价的京新药业,隐在了风暴眼背后。虽然也有做实验质疑其阿司匹林肠溶片杂质可能偏多,但在舆论风暴中不算什么。
作为集采大户,京新药业贡献了诸多“卷生卷死”的名场面。早在第一批国采中,最“卷”的产品公认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京新中标价格低至0.15元/片(5mg);2018年,其核心产品瑞舒伐他汀(国内第二大血脂调节剂)以超低价中标,而次年该产品竞标出局,公司股价应声跌停……
但在集采冲击下,京新似乎打不倒。
自2018年参与集采,京新营收仅2020年出现下滑,且扣非净利润几乎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市值超百亿,连续10年分红,资产收益率(ROE)在10%以上,在同类企业中较为亮眼。
年初,京新宣布拟斥资2亿至4亿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无疑再次给市场注入强心剂。这说明,京新在成本控制、产品竞争力和资产管理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现金流也较为充裕。
一路过来,他到底怎么“穿越”集采的?靠什么赚钱?想象力在哪?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围绕问题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综合建议等多个方面,来一一回答。
来源:百度股市通
推荐阅读:
国药系“爷叔”,手握60亿,准备干票大的
暴降30亿,被集采“杀死”的消化药大王,开始复活
降脂药“大王”分化
❤️关注我,不迷路
嘉林药业与京新药业——国内降脂药市场他汀药物时代的“双杰”,但又曾身负同一个标签:因集采跌停的药企。
嘉林药业是“专攻型”选手,大品种烙印深刻。其首仿立普妥(阿乐)于1999 年上市,根据当时2类新药政策,公司可享受八年的行政保护。数据显示,2013年阿乐销售已超过10亿元,成为支撑嘉林药业突飞猛进的支柱。
京新药业是“小而丰富型”选手,心血管条线布局一直有着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四大他汀药物全部拥有,核心是瑞舒伐他汀钙片。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瑞舒伐他汀销售额为68.54亿元,其中原研厂商阿斯利康占据50.64%的市场份额,鲁南贝特市占率为17.89%,京新药业占比为12.65%。瑞舒伐他汀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强,曾有“超级他汀”之誉。
除了瑞舒伐他汀,京新的匹伐他汀分散片为其独家生产剂型,是其另一优势品种。
几年前,集采和研发迭代重塑了降脂药市场格局,2019-2021年,四大他汀药物销售总额下跌了8个百分点。而市场里首当其冲的,是几家执行大单品策略的公司。
嘉林药业,此前几乎完全凭阿乐这一品种做大做强(贡献了90%以上的业绩)。在2018年带量采购试点谈判中,阿乐两品规以每片0.55元、0.94元独家中标。尽管公司市占率跃居国产第一,但代价是价格直降83%,触及业绩腰斩,护城河倏然倒塌。
京新药业核心产品瑞舒伐他汀则在2018年以低价中标,而2019年在“4+7”带量采购全国扩围中又直接丢标,导致股价应声跌停。
2020年,瑞舒伐他汀钙片丢标以及集采降价的影响折射在其财报上,当年营收为32.58亿元,同比下降10.66%,其中核心业务心脑血管管线销售收入7.93亿元,同比下降31%。
不过,从整体来看,集采给两家企业带来的冲击力大相径庭。前者上市公司德展健康在2019-2022年营收均有同比超20%的下滑;后者自2018年开始,年营收仅2020年下滑,且扣非净利润除了2023年外,稳住了正向增长。
而且,京新集采影响在2022年已基本消化,这主要体现在:
整体业绩在当年创历史新高。
各板块业务均实现增长,其中核心关键心血管产品获得不错的市场扩张。匹伐他汀2022年市占率达到41.54%,相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32个百分点,稳居整个市场第一,排在其后的万邦生化市占率为18.75%;而瑞舒伐他汀的市占率反而升成国产第一,为9.32%。
集采续约完成,供应端格局趋向稳定,2022年其集采产品收入占整个成品药收入近四成,同比增长21%。
与此同时,新的增长点在财报中显露,如较快的创新药研发进展,以外延式并购扩充产品品类,一切都降低了对集采产品的依赖。
“两步走”策略
❤️关注我,不迷路
1000个企业,在集采冲击下有1000种活法,“穿越”集采的路径选择与消化集采的速度,必然离不开业务构成和经营策略。
京新在那批因集采跌停的企业中,算是走出阴霾较快的一家。要说其做对了什么,离不开以下几点。
1. 在业务多元的基础上,坚定精神神经和心血管领域,调整产品结构,借力集采打开市场。
2. 稳住基本盘,大宗普药拥抱集采,养产品线,以普药摊销固定成本和折旧,以仿养创,加大创新投入,提速创新药研发。
3.分两步走,优化营销和市场策略,渠道拓展迅速,做强重点产品优势。
4.产销一体化、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布局助控成本、控质量。较值得一提的是,京新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业务,虽然规模在同行中不算大,但目前仍具成长动力,其抗感染原料药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列。
可以看到,京新“穿越”集采的基础在于,药械业务多元化的积累发展和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自1990年成立后,京新药业通过收购扩张,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组合矩阵。
从板块来看,京新从原料药发家,后转型、扩张形成了原料药(主要集中在喹诺酮类、他汀类和精神类)、成品药和器械三大业务。
2012-2020年,京新的成品药板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务占比大概为60%,既有化药,又有中成药。
成品药产品有三大主线:心血管、精神和消化,其中心血管业务在2019年的收入占比约60%,产品以“他汀类”组合为代表;精神线则涵盖左乙拉西坦等重磅品种。
2020-2022年,进入到消化集采影响阶段。虽然自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后,心血管产品线贡献削弱,但是精神产品管线却借助集采实现以价换量,收入逐年增长,市占率稳步提升,而消化管线收入相对稳定。
在2022这一转折之年,京新心血管、精神、消化产品条线收入分别为5.9亿,5.7亿和4.3亿,其中心血管业务收入在连续两年下降后有了回升,精神业务则连续4年增长。
来源:西部证券
这得益于京新在药品营销模式上,作出了针对性较强的调整。
首先建立以精神神经、心脑血管和消化三大管线为核心的“分线制”营销模式,目的及策略有三:
1.降低集采价格下降对于大品种瑞舒伐他汀钙片销售的影响。
2.借助集采带来的市场准入,快速推动精神条线上左乙拉西坦片、盐酸舍曲林片及分散片、盐酸普拉克索片及缓释片等产品销售,使精神神经管线超越心血管成为对公司营销贡献最大的管线。
3.激发消化管线的市场潜力。
之后营收构成发生的明显变化,就是策略落地的有效证明。
此后,京新的策略还在不断调整。
2023年,京新的“分线制”模式被“医院-零售”布局所替代,不再按产品管线设置部门,而是以院内外市场来划分,重新设置医院事业部和零售事业部,实施药品销售重组,狠抓销售的人效管理,全面以销量增长及合理的品种结构为导向。
医院事业部聚焦院内市场,推动药品下沉,尤其带动精神神经管线药品增长;
零售事业部专注院外市场,一方面,与零售连锁药房达成深入合作,驱动优势品种在院外的推广;另一方面深化与药品流通企业的合作,扩大普药品种的市场覆盖范围。
通过医药电商、品牌、商销等多种方式加速拓展院外终端市场,2022年京新院外市场线上业务收入虽基数还较小,但同比增速为174%,算是不错。
2024年上半年,营销模式改革效果显现,京新的成品药收入同比增长17.13%,达13.01亿元,院外更是增长了80%。对应地,公司净利润达4亿元,同比增长27.28%。
在消化集采的过程中,京新对内控费力度也较明显。
2020-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9.6%、22.8%、20.9%,明显逐年减少,同期净利率为20.1%,18.4%和17.7%,整体下滑幅度较小,是集采下销售费用率降低的侧面印证。
想象力在哪
❤️关注我,不迷路
2023年,“穿越”了集采的京新,还未有创新药收入,营收体量已经在40亿,自2020年起研发费用率逐年攀升。
可见其转型的决心。
然而对于京新药业这类企业来说,做创新不应该广撒网,而是在既有优势领域加码。这点,京新有深刻认知,正通过各种方式持续补充精神神经与心血管核心治疗领域产品管线。
在研管线中进度较快的产品也主要集中在精神领域。并且在2023年有了第一个上市的创新药。
2023年12月,京新失眠1类新药地达西尼获批,打破了国内16年来没有治疗失眠的创新药上市的局面,适用于失眠患者的短期治疗,其GABAA受体选择性部分激动剂机制为全球首创,在运动障碍、后遗效应、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身体依赖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这一新药上市,稳固了京新在精神神经领域的地位,并且有望打开新的增长动能。
中国成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近四成,42%老年人入睡困难,成年人失眠发生率显著高于世卫组织评估的全球失眠发生率。但中国对失眠药按照精神类药管制,开具处方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此前国内研发企业较少,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失眠治疗药物主要为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包括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咪达唑仑、艾司唑仑等,以及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
2010年,京新药业从德国埃沃特公司手中拿下地达西尼在中国区域的独家专利许可和开发权。此后十余年,京新药业一直推进其临床开发。据了解,与短效BzRAs最优剂量1-3小时的平均半衰期相比,地达西尼消除半衰期更,维持睡眠的作用时间更久;与平均半衰期6小时及以上的中效BzRAs相比,地达西尼产生残留效应的可能性更小。
据此前报道,京新在去年8月业绩会中透露,地达西尼2024年计划销售超4000万元,且在2025年有望实现翻一番。
若从这一预测来看,虽然有创新药上市,但地达西尼的销售基数仍较小,目前仍以仿制药为主。这也是为何京新药业的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的关键原因。
截至目前,京新药业动态市盈率约14倍,市值105亿元,其所处的化学制药行业市盈率平均为41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一直在回购股份,显示出了一定的信心。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和“赞”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免责声明
“汇聚南药”公众号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在留言栏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信息来源:原创 CM10医药研究中心 E药资本界
往期推荐
本平台不对转载文章的观点负责,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
特约作者 | 张自然博士
责任编辑 | 相宜
近日,集采仿制药疗效引发热议。至于集采价格高低,不妨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下。
01 集采价vs美国价
就首批国采4+7部分品种的中选价和同期美国同品规的低价(折算成人民币)作一比较。美国的低价仿制药一般指印度等没啥名气的小药企生产的药,高价仿制药一般指美国(或以色列)本土药企生产的药,二者的价差非常大。
在可获得中美两地价格的22个品种中,有8个品种的4+7中选价比美国的高,有14个比美国的低。
其中,比美国价高出最多的是奥氮平片,奥氮平片(10mg)4+7集采由豪森以9.64元/片中选,比美国的2.28元/片高出了3.23倍。
4+7中选价比美国价格高出3倍的还有3个品种,即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由深圳信立泰以3.18元/片中选,比美国的0.76元/片高出了3.18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由四川科伦以4.42元/片中选,比美国的1.1元/片高出了3.02倍;孟鲁司特钠片(10mg)由上海安必生以3.88元/片中选,比美国的0.97元/片高出了3倍。
比美国价格低的最多的是恩替卡韦分散片,由正大天晴以0.62元/片中选,比美国的32.22元/片低了98%。
其次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由成都倍特以0.59元/片中选,比美国的9.25元/片低了94%。
比美国价格低90%以上的还有2个品种,即头孢呋辛酯片、厄贝沙坦片,分别比美国价格低了91%、90%。
至于后来的扩围和续签,不再展开。(部分价格对比详见下图)
02 专利悬崖
创新药(尚在专利保护期内的原创新药)的专利一旦到期,立即呈现专利悬崖效应。
所谓“专利悬崖”,即专利到期后,仿制药的上市导致该药的销售骤降,且上市的仿制药越多,价格降幅越大。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1999~2004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统计发现:
有1家仿制药上市时,仿制药售价较创新药的下降6%;
有2家上市时,仿制药价格下降近一半(48%);
有9家上市时,仿制药价格下降80%;
有19家上市时,仿制药价格下降94%。(详见下图)
03 案例
以辉瑞研发的降脂药立普妥(Lipitor,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例,该药由美国FDA于1997年初批准,上市7年销售额就突破百亿美元,由1996年的6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09亿美元,2006年达到峰值128.86亿美元。
该药在美国的专利已于2011年11月30日正式到期,次年(2012年)销售即断崖式下降了59%,由2011年的96亿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39亿美元,其后一直下降到2020年的15亿美元,只有峰值的11.6%。
立普妥于199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集采前2017年在医院的市场份额占本通用名的85%,4+7集采落标,由北京嘉林药业以83%的降幅0.94元/片中选。(详见下图)
专利期满后,原研药被仿制药替代是国际惯例,仿制药价格低并不奇怪,适当即可。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100 项与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