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14-12-02 |
靶点-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05-01-14 |
靶点-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02-06-12 |
一项旨在评估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在婴幼儿中的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 III 期、随机、观察者设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多国研究 (PEARL)
评估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在婴幼儿中的效力、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一项在中国健康青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中开展的研究性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开放标签、年龄递减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I 期研究
主要目的:(安全性)描述 MenACYW 结合疫苗与对照疫苗(即本地已获批的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罗益或绿竹)的安全性特征。次要目的:1. 队列I:给予单剂疫苗后对相应A、C、Y 和 W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以及A 和 C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的抗体应答。2. 队列 II:给予单剂疫苗后对相应A、C、Y 和 W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以及A 和 C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的抗体应答3. 队列 III:给予单剂疫苗后对相应A、C、Y 和 W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以及A 和 C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的抗体应答4. 队列 IV:给予2剂疫苗后对相应A、C、Y 和 W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以及A 和 C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的抗体应答5. 队列 V:给予3剂疫苗后对相应A、C、Y 和 W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以及A 和 C血清群脑膜炎球菌的抗体应答6. 描述在接种前以及接种第 1、2 或 3 剂次相应研究疫苗(MenACYW结合疫苗和对照疫苗)后 30 天,对相应A、C、Y和 W 血清群脑膜炎球菌的免疫原性
在中国 40名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I期、开放、单组、单中心的评估肌肉注射Flublok四价流感疫苗的安全性研究
100 项与 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氨基观察-创新药组原创出品
作者 | 黄凯
MNC押注新加坡。
11月27日,赛诺菲投资近6亿美元在新加坡建厂生产疫苗,可以同时生产多达四种疫苗或生物制药,并将于2026年年中全面投入运营。
华东医药创新布局持续迎来收获。
11月27日,据NMPA官网,华东医药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一款为FRα ADC药物索米妥昔单抗,另一款为利纳西普。
同日,科伦博泰公告,其靶向TROP2的ADC药物SKB264获NMPA批准上市。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医保局:正谋划推进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11月27日,医保局发文表示,正在谋划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政策,预计在大幅降低商保公司核保成本,推动商保公司提升赔付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商保公司和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更多提供差异化服务,吸引更多客户投保,促进商保市场与基本医保形成积极正向的良性互动,从而激活更多潜在资金投入商保,促进更多新的高端医药技术和产品投入应用。
/ 02 /
医药动态
1)首个干眼鼻喷雾剂在国内获批上市
11月27日,箕星药业宣布,其眼科产品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增加干眼患者的泪液分泌。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治疗干眼症状和体征的鼻喷雾剂药品。
2)正大天晴PD-L1单抗获批治疗子宫内膜癌
11月27日,正大天晴宣布,其PD-L1单抗TQB2450获批新适应症,用于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既往接受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失败且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疗的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非错配修复缺陷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
3)科伦博泰TROP2 ADC获批上市
11月27日,科伦博泰公告,其靶向TROP2的ADC药物SKB264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治疗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阶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
4)泽德曼医药本维莫德乳膏获批上市
11月27日,据NMPA官网,泽德曼医药的本维莫德乳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
5)华东医药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11月27日,据NMPA官网,华东医药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一款为FRα ADC药物索米妥昔单抗,另一款为利纳西普。
6)志呈科技ZC2211获临床许可
11月27日,据CDE官网,呈科技ZC2211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7)阿斯利康AZD2936获临床许可
11月27日,据NMPA官网,阿斯利康AZD2936获临床许可,适用于PD-L1高表达(TC≥50%)且无驱动基因改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细胞NSCLC受试者的一线治疗。
8)百济神州注射用BG-T187获临床许可
11月27日,据NMPA官网,百济神州注射用BG-T187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研究。
/ 03 /
器械跟踪
1)圣湘生物相关检测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
11月27日,圣湘生物公告,公司的产品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六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六项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PCR法)、细胞保存液于近期获得欧盟CE IVDR认证。
2)英智科技脉冲磁场刺激仪获注册批件
11月27日,据NMPA官网,英智科技脉冲磁场刺激仪获注册批件。
3)澳华内镜结肠电子内窥镜等多款器械获注册批件
11月27日,据NMPA官网,澳华内镜结肠电子内窥镜等多款器械获注册批件。
4)德晋医疗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注册批件
11月27日,据NMPA官网,德晋医疗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注册批件。
/ 04 /
海外药闻
1)赛诺菲投资近6亿美元在新加坡建厂生产疫苗
11月27日,赛诺菲投资近6亿美元在新加坡建厂生产疫苗,可以同时生产多达四种疫苗或生物制药,并将于2026年年中全面投入运营。
2)安进公布减肥药最新研究结果
11月26日,安进公布其在研减重疗法MariTide在一项为期52周的临床2期研究的积极结果。分析显示,在没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人群中,MariTide在第52周实现了平均体重减轻约20%,且未出现体重减轻平台期,表明治疗超过52周后患者的体重可能进一步减轻。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近日,强生宣布其银屑病治疗药物Icotrokinra在治疗斑块状银屑病(PsO)的关键III期ICONIC-LEAD研究中,获得了积极结果,Icotrokinra是第一款成功完成III期研究的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的成功,无疑让本就竞争激烈的银屑病市场再掀波澜。从靶点到剂型,入局药企一直在迭代升级,深耕银屑病这条赛道。
一
从TNF到IL-23,靶点升级
银屑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进展缓慢,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用药。不过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对于重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累及体表面积>10%)来说,传统治疗方式效果有限,此时需要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多年来,针对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层出不穷。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属于第一代生物制剂,其代表药物有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等。为了追求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入局药企后续推出了靶向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A、JAK(Janus激酶)、PDE4等抑制剂,其中以IL-17A和IL-23为热门靶点。
IL-17A是重要的促炎因子,通过与IL-17RA(IL-17A受体)结合,诱导IL-6、趋化因子CXCL1等下游细胞因子的释放,继而诱发炎症产生或放大炎性症状。因此抑制IL-17可阻断下游信号的传递,从而间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目前以诺华的Cosentyx(司库奇尤单抗)、礼来的Taltz (ixekizumab)等为代表的IL-17A抑制剂的疗效,已在银屑病领域得到广泛临床验证,并成为了指南推荐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IL-23主要由活化的抗原呈递细胞(APC)产生,IL-23抑制剂是靶向作用于银屑病致病核心通路的调控因子,选择性地结合可溶性IL-23p19亚基,抑制IL-23与其表面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IL-23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下调病理性Th17细胞,减少IL-17A、IL-17F及IL-22等炎性因子释放,对银屑病发病进行整体调控,从根源上控制银屑病。 与IL-17不同的是,IL-23处于炎症循环上游,可有效控制一连串发炎反应的源头,整体调控银屑病发病核心通路,是银屑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
Icotrokinra是强生旗下一款靶向IL-23的口服拮抗多肽,原研公司为Protagonist Therapeutics,2017年,强生与Protagonist达成近10亿美元的合作,基于Protagonist特有的多肽技术平台,共同开发针对IL-23R的口服疗法。
在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ICONIC-LEAD中,Icotrokinra达到了积极的顶线结果。具体显示为,每日一次icotrokinra,第16周时,64.7%的icotrokinra组患者达到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为0/1(皮肤症状清除或几乎清除),49.6%的患者达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改善至少90%(PASI 90),而安慰剂组在这两个指标的数值分别仅为8.3%和4.4%。到第24周,患者缓解率进一步提高,74.1%的患者达到IGA评分为0/1,64.9%的患者达到PASI 90。安全性方面,数据显示与此前的2期研究(FRONTIER 1和2)一致。
Icotrokinra显著改善了中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状况,且安全性良好。另外,与已上市银屑病靶向药物相比,Icotrokinra的突出优势在于口服,目前这一领域仅有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安进)和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BMS)为口服疗法。
二
从注射到口服,银屑病治疗卷剂型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参与到口服银屑病靶向药物这一赛道。赛诺菲的1类新药SAR441566即是一款口服TNFα抑制剂,TNF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同时具有促炎和免疫调节功能。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介质,TNF不受控制的生成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SAR441566作为一款口服TNFα抑制剂,能够抑制TNF的功能,但不会影响与细胞膜结合的TNFα的信号传导,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并提高疗效。在治疗银屑病的Ib期临床试验中,SAR441566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礼来的DC-853是一款口服小分子IL-17a抑制剂,于2023年6月,以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获得,目前正在进行银屑病治疗的II期研究。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其临床治疗对于新型治疗药物或手段一直存在迫切需求。无论是从靶点,还是剂型上进行迭代,在银屑病治疗领域,药企的研发思路都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或许做出来的药物疗效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患者最有可能需要的。正是秉承这样的初心,强生等一众药企才在银屑病治疗领域处于不败之地,同时引领着银屑病的治疗目标不断升级,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
参考来源:
1.Protagonist Therapeutics Announces Amendment of Agreement with Janssen Biotech for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IL-23 Antagonists | Markets Insider (businessinsider.com).
2.Vugler A, O'Connell J, Nguyen MA, et al. (2022) An orally available small molecule that targets soluble TNF to deliver anti-TNF biologic-like efficac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3.https://www.sanofi.com/assets/dotcom/content-app/events/investor-presentation/2023/r-and-d-day-2023/Presentation.pdf.
END
【智药研习社近期直播预告】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坚定不移地全球化,已是药企明确的战略,但挑战在于国际化本身的阶段性。初期一窝蜂往外走,动作难免快了,乱了,变形了,回头发现基石还没扎稳。生长于中国的药企,要能真正发展于全球,解法到底是什么?
撰文| 润屿
作为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复宏汉霖董事长和复星凯瑞董事长,张文杰每天离不开的命题是:如何做好创新药的全球市场。这是整个复星长期核心的价值创造点,而复宏汉霖与复星凯瑞,是复星旗下两大关键的创新平台。
历经10余年布局,复宏汉霖“走出去”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张文杰认为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一体化的国际化能力模型搭起来了,但多元化的全球创新管线组合,以及各环能力的搭建,还需要更加努力。”
另一边,复星凯瑞CAR-T产品“引进来”的探索无疑具备引领性,在探潜国内高值创新药支付模式上,已率先推出“按疗效价值支付”创新方案,且初有成效。但张文杰认为,“支付端的探路尚需走向成熟,研发端也需继续打造全球化的细胞治疗管线,抓住时遇构建全球竞争力。”
创新与国际化的交织融合,在近期越过了爆发临界点。“内卷”压力促使中国药企探索全球市场增量,而恰是“内卷”卷出的能力,成为了走向国际化的资本。不过,当企业们一拥而上,“匆忙补课、换导航”者众多,新的矛盾随之产生。
那么,一家发源于中国,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最终要发展于全球的企业,到底该怎么做?
10余年的“实战”经验告诉张文杰,全球化产品是前提,创新要高质量,态度要严谨,经营要在地化,而整个过程,一需耐心和沉淀,二需从合作中获得启迪,三需要对企业负责任的“顶层设计”。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复宏汉霖董事长、复星凯瑞董事长 张文杰
“没有全球化产品,国际化完全空谈”
生物医药本身就具备全球化这一属性,始终是纯粹的。张文杰认为,除了商业逻辑,从药物研发本身出发,药物的天然属性是面向疾病,绝非局限于某一个区域。有“全球化产品”,是药企国际化的前提。
但到底何为“全球化产品”?
随着发展阶段的递进,复宏汉霖赋予了“全球化产品”两层递进式意义:
在0-1构建国际影响力阶段,药物安全、疗效好,而且成本可控,能负担得起;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质量;适配全球多地市场监管要求的临床设计,能跨越多地政策壁垒,供应全球。
为此,复宏汉霖的选择有别于多数创新药企,拿生物类似药“打头阵”,积足经验、把一体化的国际化能力模型搭建起来后,再发力创新。在公司已获批的4款生物类似药中,汉利康和汉曲优均在两年前已成为10亿元级大单品。其中,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用4年时间,成功打进欧美主流市场,并成为获批上市国家和地区最多(49个)的国产生物类似药。
汉曲优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针对不同国家患者临床需要,作了差异化设计,如150mg/60mg 双规格组合,更贴合中国女性常见体重区间;拿系列“头对头”比对研究,证明了比肩原研药物的临床获益;从项目研发到物料管理、生产、质控、供应链管理及上市后跟踪的全生命周期,建立了严苛的质量监管体系。
实现从零到一的生物药国际化基础后,复宏汉霖提速进入到了创新药与生物类似药并驾齐驱阶段。这一阶段,张文杰强调的是,一定要做“高质量创新”。
“复盘国际上成长起来的任何一家百年Pharma,他们的源动力在于高质量创新,叠加不断强化的异地经营能力,没有诀窍可言。”张文杰表示,“创新不仅是简单的差异,只是“新”不代表价值,高质量的“新”才是创新的精髓所在。衡量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点必须确凿而充实的临床数据。”
而高质量创新并非泛泛而谈,按照张文杰的“创新阶梯”(ladder of innovation)理论,可以解析成科学新、技术新、临床新、和商业新。
“科学新”指源头创新,追求新机制、新靶点、新范式,这需要做好应对高风险和高难度的准备,低调打好耐力仗。PD-1的漫长研发历史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何为技术新?奕凯达——全球首个获批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疗法Yescarta就是基于抗体靶点和T细胞免疫力的生物学知识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汉霖的两个创新药HLX42/43属于ADC,也是技术创新的例子。
“临床新”可以用复宏汉霖的汉斯状——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来诠释。汉斯状成功从PD-1红海中挖掘到了蓝海,目前该产品已在中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上市,对外授权覆盖美国、欧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商业新”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复星凯瑞在今年年初通过合作方式推出的中国第一个淋巴瘤按疗效支付计划,无疑为中国高值创新药品的支付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据悉,该项目自2024年1月1日启动以来,已有近200位患者入组项目,在完成疗效评估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超58%。
创新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创新的解析和深度理解,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制定创新策略,而且在实操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不同的“创新阶梯”中做最好的选择,就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评估和定位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同时做好基于对风险与回报的考量,这是一个需要严谨态度和有效方法论的关键工作。“单凭一腔热血高呼‘我要做最新的东西’,但没有那个方法和能力,等同于空谈。首先必须选对路径,二得有有资源,三是有精细化的过程管理,最后就是积累沉淀和迭代进步。”张文杰强调。
从全球化,本土化,到在地化
全球化产品价值的证明与回报,最终需要市场获益支撑。怎么样去开拓市场,怎么样让创新产品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最难的一步。
过来人的经验是,好说,但绝对不好做。不是说实现“营收国际化”就能证明,10年前中国一些原料药企和仿制药制剂企业已经实现,更不能直接复制国内打法,这在海外行不通。
在这一点上,张文杰强调了一大关键词:全球在地化(Glocalisation),既强调战略高度上的全球化,也强调在执行落地时的本土化,助力带动当地能力建设,帮助其找到增量。
实现在地化,无论是从走进中国之外的市场,还是进入中国市场,都是一个从探索、逐渐深入到深耕的过程。
阿基仑赛落地中国市场,就是“在地化”的一场深刻实践。奕凯达开启了中国CAR-T治疗元年,填补了国内淋巴瘤相关治疗领域的空白。作为高值创新药的代表,奕凯达的可及可愈,是推动中国创新药行业更好发展的关键一步。过去3年,复星凯瑞与行业各方探索合作新模式,以推动中国CAR-T细胞治疗生态圈的打造。
而在从中国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复宏汉霖又是如何层层递进诠释“在地化”的?
首先,明确产品竞争力后,合理选择重点目标市场:既覆盖欧美主流市场,又基于生物类似药市场缺口,提前构建新兴市场体系(中东3年CAGR 51%,拉美50%,东南亚47%)。
接着观察机遇和市场差异,因地制宜,构建注册申报速度快、质量高、成功率高的优势。
“疾病本身是类似的,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差异很大。”张文杰强调,“面对差异化,你必须要去学习目标市场对疾病治疗的整体底层逻辑,了解其首要考量的第一治疗目标。”打个比方,美国和日本在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方式并不一样,“美国相对来说较激进地追求疗效,日本则更追求两者平衡。”
要想合理应对市场差异化,张文杰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
初期临床运营上,复宏汉霖选择与CRO合作,积累地区间的Know-how,在此基础上自建海外临床开发能力。而产品推广的成功,离不开与海外公司的深度合作,如汉曲优离不开复宏汉霖与Accord、Abbott、Eurofarma和Elea等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通过他们,逐步深入了解目的地,全面布局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及众多新兴国家市场,加速当地注册和商业渗透。
这些合作伙伴的共性在于,与复宏汉霖价值匹配,有相似的发展阶段预期,研发、药政注册支持能力,以及有一定的销售业绩。
“牵手”当地合作伙伴,不仅充实了自身的能力,也为当地的新药发展赋能。例如在第七届进博会上,复宏汉霖与SVAX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于沙特阿拉伯设立合资公司,并整合复宏汉霖生物药研发及生产能力与SVAX的本地注册、市场准入和商业化优势资源,推动复宏汉霖多款产品的全球注册与商业化,这一合作,实际也有利于当地大分子能力建设构建。
第七届进博会上,复宏汉霖与SVAX公司战略合作
选择了路径后,接下来,复宏汉霖在国际化人才储备端发力;全面设置、优化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优化效率,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并更好地管理风险;管控机制上,设计相应机制与流程,明确内部各部门职责和配合机制;资源分配上,提前识别重点区域并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与布局,避免因方向不明确导致后期资源浪费。
“道理始终很纯粹,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最好像跨国药企一样练就在当地经营公司的能力,力争在战略、组织、人才、资源合理匹配到位后,打通市场准入、医保准入、医院准入各环节,同时为当地市场带来价值增量。”张文杰强调。
从过去到未来
2024年,复星医药为了聚焦创新资产整合、推动创新可持续发展,在资本层面作了关键迈步,例如全资控股复星凯瑞,完成战略重组和品牌升级(FOSUNKAIROS)。
张文杰解释,Kairos(凯瑞,源自希腊语)有三层寓意:按顺序发生的时间维度;某种契机之下的可能性;以及走向危与机的关键时刻。
“中国细胞疗法,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机会,谨慎而又大胆地走向全球。”张文杰感慨,“当然,一个行业的成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成本真正降下来了,支付问题真正解决了,生态圈成熟了,起初的梦想,也就自然会实现。还未实现之前,我们有责任去拓展研发边界,通过自动化生产等方式追求降本增效,尝试可行的支付路径。但从始至终,惠及全球患者的终极目标,是无界的。”
这一价值主张,也完全适配于复宏汉霖。
张文杰表示,复宏汉霖将继续“两条腿走路,稳扎稳打”。一条是生物类似药,一条是创新药。
回溯复宏汉霖的发展初期,选对适合于公司创新与国际化的产品,这是张文杰心中无比幸运的一件事。
他分享道,起初选择以生物类似药切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与质疑。“但我们的看法非常明确,生物类似药这条赛道,其实是有很强劲的生命力的。”而现在,生物类似药已经进入到新的格局与天地:过去的一些特殊偶然性,现在被一些必然性逐渐取代,行业从摸索期进入成熟期,愈发明朗化。其注册路径,生产工艺,商业格局逐渐稳定,尽管依然有集采可能性,但相对可预期。在这一格局中,张文杰认为更幸运的是,公司已经具备阶段性的国际化经验。
不过,现在的成功绝对不等同于未来的成功。“我们有更艰巨的任务,有更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复宏汉霖一是要追求高质量创新,纵深“PT机制”,将后端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视角引入到前端讨论中,获得更全面的视野,通过收集更多针对一线的临床观点,反馈给前端的早研团队,根据产品数据、研发优势、开发时间线、竞争格局、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确定开发优先级,打造合适的产品组合。
“科学新与技术新之间是存在梯度的,要结合资源禀赋,把握好度。但究其根本,高质量创新组合追求的不是创新本身,而是全球患者需求与临床价值。”这是张文杰反复强调的国际化大前提。
二是仍要继续探索多元化合作。“等到未来某一天我们羽翼丰满,那系统性建设自己的本土化团队,就顺理成章了。”
三是将“在地化”做好、做更多的市场探索。战略、资源、人才这“三板斧”是必备,再在此基础上打通海外临床与注册,生产端和销售端的闭环,实现良性循环。
在进阶过程中,管理者、企业家的内涵,也需重新匹配。
“企业必须以价值为导向,逐步打造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这包括决策机制、管线评估、过程管理、以及奖惩机制。”张文杰认为,“作为管理者,要对风险与回报严谨考量。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没有人能够拍胸脯说我的决定就是最正确的决定。但你时刻要问自己,这是否是一个最合理和最准确的决策,是否将企业的全面和长期发展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不是个人的热情和意愿。”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