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1, First-in-Human, Open-label Study Evaluating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225Ac]Ac-FL-020 in Participants With mCRP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225Ac]Ac-FL-020 in participa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
100 项与 上海辐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辐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创新是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命脉。如何将一项创新技术、一个创新靶点转换为一类创新疗法是科学界、产业界、投资界共同探讨的命题。
医药魔方《创星》栏目,根据InvestGO®独有的评分系统,筛选最值得关注的一批“创新之星”,从科学基础、技术优势、研发潜力等多个维度,洞悉新锐公司获资本青睐的原因,同时,也将总结同领域的全球竞争概况,辅助国内创新药同行的决策判断。
2024年9月26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创新药物KarXT成功获FDA批准上市。这款药物的问世标志着精神分裂症领域几十年来的重大突破,它采用了全新的作用机制,不依赖传统的多巴胺或5-羟色胺通路,而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AChR)。KarXT由呫诺美林(xanomeline,M1和M4型mAChR激动剂)和曲司氯铵(trospium,外周mAChR拮抗剂)组成,巧妙的复合设计使KarXT在中枢神经系统激活mAChR的同时,又能控制其引起的外周副作用。KarXT在临床上的亮眼表现引起多家MNC的关注,最终在2023年12月,其原研公司Karuna Therapeutics被BMS以14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成为2023年交易额排名第二的并购案例。
而就在该交易达成4个月后,孵化Karuna Therapeutics的PureTech Health宣布成立新公司Seaport Therapeutics,开始一场新的冒险。Seaport Therapeutics和Karuna Therapeutics一样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
来源:Seaport Therapeutics官网
Daphne Zohar担任Seaport Therapeutic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她之前担任PureTech Health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并共同创立了Karuna Therapeutics。Daphne Zohar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从16岁时就开始创业,能够敏锐洞察事物的潜在价值。自创立PureTech Health以来,她为公司带来巨大价值。PureTech Health采用的“Hub and Spoke”经营模式使其能够高效推进研发,目前已开发出了28种疗法,在研产品一部分作为内部管线进行开发,另一部分由PureTech Health成立新的实体公司来推进,如Karuna Therapeutics、Seaport Therapeutics。PureTech Health及其成立的实体公司进行的临床试验80%都取得成功,大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
Daphne Zohar(来源:Seaport Therapeutics官网)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Karuna Therapeutics前首席执行官、前首席科学官Steven Paul,在加入Karuna Therapeutics之前,Paul曾担任礼来的研发总裁,负责监督奥氮平(Zyprexa)、度洛西汀(Cymbalta)、xanomeline等CNS药物的开发。在他任职礼来期间,xanomeline已经显示出最初的抗精神病和促认知特性。此外,他还联合创立多家CNS领域的创新药物公司,如Sage Therapeutics等,是CNS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的权威专家。
Steven Paul(来源:Seaport Therapeutics官网)
Seaport Therapeutics不仅汇聚了Karuna Therapeutics的领导团队,还获得了Karuna Therapeutics投资者的支持。2024年4月9日,其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由ARCH Venture Partners、Sofinnova Investments、Third Rock Ventures和PureTech Health共同领投,其中ARCH、Sofinnova和Third Rock都是Karuna Therapeutics的投资者。10月21日,Seaport Therapeutics又完成2.25亿美元B轮融资,A轮投资者继续跟投。半年狂揽3.25亿美元融资,或许是其与Karuna Therapeutics同样的模式及领导团队,让投资人产生了信任。
当然,Seaport Therapeutics的技术平台和管线也同样亮眼。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Glyph™,源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Christopher Port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开创性工作。这一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药物递送机制:通过直接靶向淋巴系统,绕过传统口服药物必须经历的肝脏首过代谢过程,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潜在的肝脏毒性并提高患者的整体耐受性。Glyph™平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体对膳食脂肪的自然处理方式,通过将药物与膳食脂肪分子可逆地结合,形成一种新型前药,这种设计允许药物在口服后随同脂肪分子一起绕过肝脏,直接进入肠道的淋巴管系统。Porter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多个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关于Glyph™平台的研究成果,包括Nature Metabolism、Angewandte Chemie和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这些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Glyph™平台如何通过淋巴系统实现对药物的有效递送,以及这一技术在不同疗法中的应用潜力,证明了该平台的科学严谨性。
Glyph™平台(来源:Seaport Therapeutics官网)
Glyph™平台除了科学研究支持,在临床上也得到了验证。Seaport Therapeutics围绕Glyph™设计了多条管线,且管线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聚焦患者需求高度未得到满足的领域,二是优先考虑经过临床疗效验证的药物,利用Glyph™技术实现口服并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等。通过这种方式,Seaport Therapeutics能够快速推进管线进展,填补患者需求。
管线情况(来源:Seaport Therapeutics官网)
Seaport Therapeutics目前主要推进3条管线,其中进展最为迅速的是SPT-300,这是一种别孕烷醇酮(allopregnanolone)口服前药,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焦虑症、重度抑郁症等。别孕烷醇酮是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调节剂,具有经临床验证的快速抗抑郁和抗焦虑活性。2019年,Sage Therapeutics研发的布瑞诺龙(brexanolone,人工合成的别孕烷醇酮)获批上市,是FDA首个批准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但它存在过度镇静和意识丧失的风险,因此必须在获得认证的医疗保健中心,留院观察60小时并在加强监护下静脉给药,这无疑给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不便。为了改善这一状况,Sage Therapeutics在2023年推出了另一款针对产后抑郁的口服药物珠兰诺隆(zuranolone),通过对别孕烷醇酮进行结构上的优化解决了口服问题,但它仍然面临着肝脏毒性和首过代谢带来的挑战。此外专注于解决药物口服问题的Lipocine也在尝试利用其技术平台开发可口服的别孕烷醇酮,可能也同样面临这些挑战。值得一提的是,Steven Paul曾是Sage Therapeutics的联合创始人,对于布瑞诺龙和珠兰诺隆的开发以及公司其他管线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于别孕烷醇酮的前药开发或许更有经验和见解。SPT-300的Ⅰ期试验结果显示其耐受性良好,别孕烷醇酮暴露量是其他已发表的口服异孕酮数据的9倍,验证了Glyph™平台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能力。在IIa期试验中,SPT-300大大降低了压力诱导的皮质醇水平,治疗焦虑症效果符合预期,且仅有轻微嗜睡的副作用。
SPT-320是阿戈美拉汀的一种新型前药,正准备开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Ⅰ期临床研究。阿戈美拉汀于2007年上市,可有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和重度抑郁症,且耐受性高。但是其首过代谢高,生物利用度只有约1%,导致一些患者的肝酶增加,需要频繁的肝功能监测。SPT-320使用Glyph™绕过肝脏首过代谢,很有可能降低用药剂量的同时还能提高阿戈美拉汀的有效全身暴露,并且减少对肝功能的损伤以及监护。
SPT-348是一种创新的非致幻性神经原前药,用于治疗情绪和神经精神障碍。非致幻性神经原是CNS药物中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增强大脑的可塑性来应对这类疾病,同时避免了传统致幻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借助于先进的Glyph™技术平台,SPT-348不仅优化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还显著提升了其耐受性,这使得它在维持药效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Seaport Therapeutics在CNS药物领域内积极拓展,除了以上这3条管线,还在开发多个发现和临床前项目。
在CNS药物的开发过程中,常常遇到类药性不足或耐受性问题,导致许多有潜力的新型药物未能成功上市,另外尽管有些药物成功上市,但仍然有很多局限性,如给药方式、生物利用度、毒副作用等。面对这些挑战,Seaport Therapeutics的Glyph™平台,展现出了强大的应对能力。Seaport Therapeutics依靠强大的技术平台和优秀的领导团队,极有可能复制KarXT这样的成功案例,为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
[1]https://karuna-pharmaceuticals.squarespace.com/about
[2]https://puretechhealth.com/
[3]https://seaporttx.com/
[4]DOI: 10.1038/s42255-021-00457-w
[5]DOI: 10.3389/fphar.2022.879660
[6]DOI: 10.1016/j.jconrel.2021.02.008
创星公司
全球
Septerna | Ceptur | Kelonia
Sionna | Aspen | Askgene
Terremoto | ReCode | CAMP4
Xilis | Dianthus | Aktis | Orna
Pretze | Nested | Matchpoint | Vega
CARGO | N1 Life | ITM | Genesis
Diagonal | Xaira
中国
辐联医药 | 瑞石生物 | 阿泰克
可瑞生物 | 星奕昂 | 益杰立科
迦进生物
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2015年,温江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理念,以成都医学城为主体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融合生态。医学是源头、医药是核心、医疗是根本,三医融合即整合高校、企业和医院多方创新资源,形成彼此支撑的完整产业链体系。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基本形成“三医+”产业生态体系,温江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上榜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理念先行
三医融合发展成效初显
医学方面,已集聚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内的十余所高等院校,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中科院四川转化医学中心、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与成都中医大共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产业集聚区,联合电子科大落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中医大产研院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医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医药方面,深刻把握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价值医疗、全程健康、医药工业4.0等趋势,打造三医融合特色产业。已聚集药明康德、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远大医药等医药健康企业600余家,本土上市医药企业2家,拥有在产药械品种397个、在研药械品种1136个,2023年医药健康产业营收400亿元。
医疗方面,着力构建全域医疗产业生态圈,提供有力市场支撑。拥有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等三级医疗机构9家,拥有泰康之家、太保家园、太平芙蓉人家等五大险资康养机构在内的养老机构19家,以及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等专业康复医院,养老床位数超过1万张,可满足各层次不同健康状态的老人养老需求,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
2.创新引领
三医赛道特色鲜明
ADC领域,“双子星”出海成绩耀眼。成立于2016年的科伦博泰(股票代码:6990.HK),与默沙东三次许可合作9款在研ADC,交易总金额达118亿美元,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纪录,核心重磅产品SKB264乳腺癌适应症已在上市申请阶段,同步开启10项全球Ⅲ期临床。始创于1996年的百利天恒(股票代码:688506),双抗ADC药物BL-B01D1与BMS达成84亿美元合作,创下国内创新药BD交易的首付款及总交易额双项记录,已启动28项临床试验,其中临床III期7项。
RDC领域,重大项目加速布局,重磅产品蓄势待发。成都医学城依托四川核大省优势,前瞻布局核药赛道,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核药产业园区,已聚集远大医药、通瑞生物、镭比澳医药等3个核药甲级环评场所产业化项目,药明康德核药CDMO、辐联医药等11个核药研发、平台等乙级环评项目,在研核药管线38条,7款核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抗肝癌药物钇-90树脂微球实现销售。
化学药领域,仿创双轮驱动,龙头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引领作用显著。聚集科伦中央研究院、海思科、罗欣药业、百裕制药、智耀通等重点企业和重点平台,拥有肝素钠等4个过亿化药品种。科伦已有137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21款1类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海思科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考格列汀片两款重磅1类创新药在36天内连续获批上市,还有多条创新管线研发中。百裕制药与诺华就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将获得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最高11亿美元的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的特许使用费,成为继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之后成都医学城第三笔创新药出海大单。
医疗器械领域,体外诊断、眼科、医美、康复、微创等特色优势领域加速建设。汇集东方基因、乐普医疗、博奥生物、厚凯医疗等百余家医疗器械企业,形成以分子诊断、POCT等企业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赛道,以眼科、再生医美等企业为代表的高值耗材赛道,以康复辅具、微创器械等企业为代表的医用设备赛道,逐步建立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四川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等公服平台,打造集研发、生产、流通、应用于一体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3.生态赋能
聚力厚植三医+发展沃土
(一)健全产业服务体系,贯通研发生产检测链条
成都医学城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需求,形成了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检验检测、审评审批的全链条覆盖、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
打造CXO产业服务高地。形成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泓博智源、维亚生物、药康生物等龙头企业引领的西部CXO集聚高地,聚集医药高端研发人才4000人,龙头公司总体量达40万平方米,提供化学药、生物药、核药、现代中药等领域全链条一体化的药物研发生产服务。
药物发现环节,药明康德、泓博智源、维亚生物等CRO企业助力提高研发效率;临床前研究环节,成都药康、里来思诺、华医再生等逐步形成动物模型服务体系。临床试验环节,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为主阵地,联合企业打造药物、医疗器械GCP中心。药械生产环节,药明生物、通德药业等打造了生物药、化学药CDMO平台。
建设高能级检验检测平台。成都医学城针对区域检验检测短板落户省级平台,实现对园区企业的就地、就近服务。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将打造省级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检验技术服务平台,为药械企业提供检验检测快速通道。
打造审评审批高速公路。为园区企业配套“家门口”的服务网络,助力企业压缩药械上市流程,实现温江造产品早获批早投产。落地四川省食品药品审查评价及安全监测中心成都医学城分中心,组建药械服务专班,开通园区企业注册申报、产品检验检测优先审批通道。企业获得注册证的时间缩短至6个月;技术审评、产品检验检测报告时效提高50%。
(二)汇聚资源,形成产业服务合力
针对科学家、企业家干事创业需要,成都医学城持续打造低成本、高水平的产业配套新体系,致力为企业项目成长发展降本增效。
形成便捷交通体系。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和成都西向交通门户枢纽,温江拥有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半小时到达国际机场、进入国家高速路网,1小时到达GCP等重点机构,2小时可达川西大美圣地。
打造西部人才高地。成都医学城背靠全市65所在蓉高等院校(其中生物医药相关高校26所,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专科72个),110万名在校生,每年约有13万药学、生物技术类毕业生。温江区拥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4所高校院所,吸引汇集魏于全、杨正林、陈晔光、刘进等两院院士和国家、省市人才计划专家200余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上万人,支撑成都医学城成为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汇聚之地。
推进产业载体建设。持续优化整合园区空间载体资源,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人工智能、再生医美、康复辅具等产业细分规划建设特色化“园中园”,打造200万平企业集中、资源集约、运营专业的载体平台,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已建成三医创新中心一-四期、三医智造中心一-三期、联东U谷科技港等一批产业载体,支持项目快投快产。
(三)聚焦需求,提升生活服务品质
成都医学城以温江区优质生态禀赋、配套服务为依托,持续优化人才所需的宜居宜业宜游综合环境。
医疗资源优质富集。已聚集华西医院温江院区、省人民医院温江院区、省精神医学中心等三级医院9家,开放床位数6642张,形成以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肺癌中心、省八一康复中心神经康复科/水疗科/辅具中心为代表的重点学科群,拥有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55个,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公共服务品质优越。引进3所全国百强中学,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88%。致力于高品质文化消费场景打造,建设CBA国际赛事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58个,建成15分钟公服圈24个,匠心打造家门口的“留灯书屋”“共享运动场”,建成投运国内顶尖的赛事演艺场馆、全国最大的板式网球中心,连续5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生态场景大美心安。温江以多彩生态绘就诗意画卷,大力营造望山亲水、推窗见景的公园生活场景,域内四河穿流、六水成带、千渠纵横,167平方公里生态大公园生机盎然,20万亩花卉苗木郁郁葱葱,698公里生态绿道串珠成链,绿色生态、安逸幸福、活力奔涌的城市气质愈加亮眼。
展望未来,经历三医融合十年磨剑的成都医学城将始终坚持以打造新质生产力为统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构筑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沃土。
成都医学城联系人
张 荔 13438833336
邹 文 13880620307
核药“爆局”看中国,中国核药,看成都。
里程碑时刻!
诺华2024 Q3财报显示,核药(放射性药物)、RDC明星产品Pluvicto已经入列“十亿美元分子”阵营,前三季度收入达10.41亿美元(+47%)。这仅是Pluvicto商业化第三年。
“核”爆级创新药机遇,正在孕育。全球核药市场将由2023年的84亿美元加速提升至2030年的2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中国核药市场规模,也有望于2023年的78亿元,涨至2030年的260亿元。
不得不提,中国在这一技术赛道表现出了未曾预想到的生机与活力。核药产业在中国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
“场子”已经大热。双寡头中国同辐、东诚药业“翻红”,远大医药、恒瑞医药不再低调,乘势加快RDC研发进度,连云南白药也正式入局,在10月底拿到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新生代核药公司渐次崛起,先通医药、智核生物、新旭医药、晶核生物、纽瑞特、通瑞生物、艾博兹医药等创新企业完成了亿元级融资。此外,今年诺华在中国的首个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奠基开建,也体现了中国市场作为核药布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的重要性。
但众所周知,核药虽火,但在研发、生产制造供应、质量保证、物流运输、对应疾病领域销售经验,以及使用医用同位素进行治疗是否有特定就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有很多难题未解决。想要入局、占位、站稳,最核心的,是依赖生态,以及有产业链资源可赋能。
在这一方面,地方性核药产业优势显得至关重要。而纵览近两年中国凭融资等“一炮而红”出圈的核药企业,如先通生物、辐联科技、艾博兹、通瑞生物、纽瑞特等,几乎都奔向、聚集在了同一个地方——成都。
成都的“野心”,藏不住了
就在两天前,11月4日,云克药业核药生产基地正式在成都落成。该基地是国内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核药产业基地,集成了医用同位素生产线、放射性药品研发平台和生产线、放射性药品CMO、CDMO、CSO平台,将为四川省核医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重要的孵化和成果转化平台。
云克药业,国内专注于核素治疗的隐形王者,拥有从医用同位素和核素药物研发、生产、销售到核医疗专科医院的核医疗全产业链,已成功开发国内单品种销售额最高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疾病国际独家创新药品,其自主开发的精密逆流萃取器分离平台解决了90Y、223Ra等治疗用核素规模化生产“卡脖子”问题,在核素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供应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样一家企业选择成都,其对这一城市核药产业配套和企业服务能力的认可,显而易见。
2023年上半年,正值资本寒冬,先通医药逆势完成超11亿元新一轮融资,这是当时最大的一笔市场化融资。今年7月,成立仅3年的辐联科技以5.71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授权SK公司对于FL-091核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临床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成为国内核药领域License-out首单。两家企业,也都落地在了成都。
另外,RDC产品数量和进度在国内数一数二,拥有核药全产业链布局的远大医药,早前历时600天时间,跑遍全国选址,经过长久而细致地对比、权衡,最终决定将斥资百亿收购的钇[90Y]树脂微球及核药板块,落户在了成都温江。
整体来看,在RDC领域,远大医药、先通生物、辐联科技、艾博兹、通瑞生物、纽瑞特等诸多明星核药企业,齐齐来自或落地成都。
而在远大医药落地前,成都拥有药明康德核药研究中心、省药检院、省辐射监测站等重要平台,以及华西医院等3家三甲医院核医学科,覆盖了从同位素供给,到研发,生产,再到运输,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除了药物研发企业,核医疗设备企业也纷纷选择落地成都。如一家名为永新医疗的公司,手握有望打破进口垄断格局的Insight四维定量SPECT/CT产品,今年,这家公司选择将总部落户在这一城市。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上市的100多个核药,产品数量位居TOP15的企业,主要来自成都,如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云克药业和华神生物。
为什么?
成都的产业链优势,也藏不住了
实际上,核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整个核产业在成都的布局。
成都拥有一批国内顶尖的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研发、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临床试验及应用单位,还有多个医用同位素及药物领域的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及雄厚的创新资源优势。
目前,成都已形成“两中心四基地”核技术应用产业布局,并培育了核电装备、辐照加工、核医疗、核医药等细分领域产业,成为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新高地。2021年,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组建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该中心正式落户成都双流。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已在四川布局形成核技术“两堆生产、两堆研发”之势,已攻克碳-14、锶-89、磷-32、碘-131、碘-125等同位素制备技术,成为全球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重要供应基地。
医用同位素是放射性药物的必要成分。但此前,目前,国内医用同位素需求量大,年增长率高,但严重缺乏医药同位素供应,且自主化产能低、缺口大、严重依赖进口,在买卖关系中处于较弱势地位,难以掌握定价权。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得到改善。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80%以上的医用同位素都是“四川造”,成都周围便拥有3座在役反应堆,能够提供镥-177、钇-90等14种医用同位素。
今年1月30日,国内首座医用同位素专用生产堆在四川开工建设,2027年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万居里的钼-99、2万居里的碘-131。据业内人士根据市场需求估算,2万居里的碘-131刚好可以满足国内需求,10万居里的钼-99还有余量可以出口,反应堆的建成将让我国从进口国扭转为出口国。
无疑,这能为中国核药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起绝对的竞争优势。
战略上,基于产业资源,打造“ADC+RDC”双子塔,恰好是成都生物医药树立的清晰战略定位之一。而目前从成都“走”出来的ADC及RDC成果,有效诠释了这一定位。
政策上,多份文件连连释放支持信号。
今年1月,成都出台《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聚焦6大领域24条赛道,在“前沿生物”这一领域中,出现了“核医药”三个字。
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乐山、成都、绵阳、泸州为重点区域,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聚力打造贯通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研发、核医疗装备制造、临床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形成“一链四极”的发展格局。
不过,建立产业链优势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真正使中国核药崛起,实现国产化,攻克核药的难题,仍旧是一场长期的战役。
以眼下最火的RDC(放射配体疗法)为例,由于用于放射配体疗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很短,从制备到用药的时间控制必须非常精确,因此对放射性同位素和成品药物的生产与配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在国内虽然拥有了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所必需的反应堆设计、试验及运行基础,但尚未形成较大产能。
另一面,虽然近年来核药中游明显表现出生机,但尚未形成研发能力。受上游卡脖子影响,研发与产业化进展缓慢。而初步跨入该领域的企业,一些在较长时间内体现出“三无”缺点:没有团队、亟需人才,没有资质,没有产品。
那么,如何核药的商业化问题(上游放射性同位素供应、运输,流程和配送等)?如何解决核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难题(非临床评价、CMC等)?如何解锁更多具备差异化的RDC创新产品?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主办、E药经理人承办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2024启思会)召开在即。核药创新论坛作为大会的重要环节将于11月13日在成都举行。论坛将聚焦国内外核药发展趋势、研发难点、临床转化等热点问题,汇集数十家核药企业管理者,旨在为核药产业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
会议时间:2024年11月13日14:30-18:00
会议地点:成都生物城文化中心负一楼重楼厅(成都双流区·永安镇慧云路1号)
参会人员:核药企业董事长、CEO和研发负责人,医药分析师,投资人,园区相关负责人,核药产业链机构等
会议报名请联系:
Mia 15801222461 (同微信) map8581@163.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核药创新论坛嘉宾群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上海辐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辐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