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人了,这回不是TREM2

2024-03-28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家族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等髓系细胞上特异性表达,参与调节先天免疫反应,比如由衰老引起的诸多炎症反应。其中,家族成员TREM2近年来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领域的热点。 TREM2被认为是AD中的一个保护性因子,通过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和抑制炎症反应,来维护小胶质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对抗AD的发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证据指明,TREM2的功能缺失变异与AD风险提高相关。 相比之下,另一个家族成员TREM1AD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存疑。与TREM2炎症抑制的职责完全相反,TREM1负责放大炎症信号,促进促炎因子、活性氧的产生。因此很难不怀疑,两者在AD机制中扮演着相反的角色:TREM2作为保护因子,而TREM1则可能加剧疾病的发展。 今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揭示了TREM1的真面目[1]。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Katrin I. Andreasson及其同事们发现,TREM1在衰老或Aβ沉积病理下,会破坏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代谢,从而加速AD进展。TREM1缺陷可以将衰老巨噬细胞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恢复至年轻状态,并减少炎症反应和认知衰退。 论文首页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Katrin I. Andreasson等人先是在小鼠实验中观察到,随着年龄增长,小鼠血液和大脑中的TREM1表达上升。敲除Trem1基因后,老年小鼠(18个月)的炎症水平与年轻小鼠(3个月)相近,在识别新物体、逃离迷宫等认知测试中具有相似的表现。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外周髓系细胞相比,位于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表面TREM1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转录组学等结果提示,老年小鼠中,TREM1缺失主要是帮助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年轻化”,而对于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研究者们认为,TREM1驱动的认知衰退,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周血中的巨噬细胞所介导,小胶质细胞贡献很小。 最近的研究表明,年龄增长会引起巨噬细胞的代谢受损,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和促炎状态。在这里,研究者们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发现,TREM1缺失显著逆转了老年小鼠巨噬细胞的新陈代谢,具体表现为ATP合成、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糖酵解反应恢复至正常,线粒体数量增加、结构完整等。 TREM1缺失对巨噬细胞的影响除了衰老,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也是AD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研究者们观察到,Trem1基因部分或完全表达缺失,同样能够改善Aβ病理小鼠模型的认知和炎症水平。从机制上来看,TREM1缺失并不会减轻Aβ沉积水平,而是减轻Aβ病理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改善小胶质细胞的糖代谢和线粒体功能,并且维持小胶质细胞的健康形态。 TREM1缺失时小胶质细胞的健康形态得以保留值得注意的是,刚才提到过,小胶质细胞上的TREM1是否表达对其转录组学影响非常小。所以研究者们猜测,Aβ病理小鼠模型中,TREM1缺陷的神经保护作用实际上是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功能来实现的,来自外周血的免疫信号穿过血脑屏障调节着小胶质细胞。 以上结果意味着,TREM1是髓系细胞的代谢和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促进衰老和Aβ病理模型中认知的衰退。 最后,研究者们对比尸检报告发现,AD患者大脑中的TREM1水平高于健康人,而且TREM1水平随着Aβ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的负荷增加而增加。利用来自英国生物数据库(UK Biobank)的47万人的数据分析发现,TREM2血浆水平与AD风险减少相关,而TREM1血浆水平与AD风险增加相关。 TREM1TREM2表达与AD病理之间的关联在AD的机制研究中,髓系细胞的地位日益显现,尤其围绕TREM2得到的一系列成果备受瞩目。Katrin I. Andreasson等人完成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TREM1在促进认知衰老中的负面影响,并指出TREM1对认知功能下降的贡献主要是由外周髓系细胞介导,而非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 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或可基于TREM1将髓系细胞重编程为更健康的代谢表型,从而减缓甚至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参考文献:[1]https://www-nature-com.libproxy1.nus.edu.sg/articles/s41593-024-01610-w本文作者丨张艾迪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机构
-
药物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