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HER2变异已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主要包括基因突变(约1%~4%)、基因扩增(约2%~20%)及蛋白过表达(约2%~35%)3种形式1。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发展,以T-DXd为代表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不仅在HER2突变NSCLC患者中展现出突破疗效,在HER2过表达患者中也展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2;同时,新型口服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为HER2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治疗新希望,治疗选择不断丰富。
本文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卓明磊教授,围绕HER2变异NSCLC治疗进展展开系统阐述,助力NSCLC临床诊疗发展。
专家简介
卓明磊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导
中国抗癌协会肺部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专业青委会秘书长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专业青委会副秘书长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胸部肿瘤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肺癌诊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肿瘤化疗专委会常委
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
三型分流,精准施治:HER2变异NSCLC概览
HER2是HER家族的成员之一,通过结合其他HER家族受体形成异源二聚体,或者在其高表达时形成同源二聚体,触发胞内结构域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致癌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增殖、分化、迁移3。HER2变异可导致相关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1。目前,NSCLC中已明确的HER2变异包括突变、扩增和蛋白过表达,这3种变异代表了不同的分子亚型,其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检测手段和治疗策略均存在一定差异。
突变:在中国NSCLC人群中,HER2突变占比约为4%,其中76.2%为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第20外显子的框内非移码插入突变(ex20ins)4,亦可见于外显子19–21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及胞外区或跨膜区的罕见突变2。HER2突变是NSCLC预后不良的因素,多见于年龄较轻(<65岁)、女性、无或轻度吸烟史的腺癌患者5。在治疗上,T-DXd作为首款获批靶向HER2的ADC药物,在2线及以上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活性6,并对脑转移患者具有治疗潜力,成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存在 HER2(ERBB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7。此外,口服高选择性HER2 TKI Zongertinib亦获批用于此类人群8。
扩增:HER2扩增指HER2基因拷贝数增加,其在NSCLC中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从2%至20%不等1。我国 NSCLC人群HER2扩增检测出约2.8%2。除原发性HER2扩增外,约 7%~15%患者在接受EGFR-TKI治疗后会出现HER2扩增,兼具原发与演化双重身份9。尽管HER2扩增作为一种耐药机制已为人熟知,但相关研究仍较为匮乏,且目前尚无专门针对HER2扩增的获批药物9。
蛋白过表达:HER2过表达在NSCLC中的阳性率约2%~35%1,其波动较大主要受抗体平台与判读标准影响6。临床研究常采用胃癌IHC评分标准,以IHC3+为阳性,即≥10%癌细胞呈现强烈、完整膜染色,可为基底外侧或外侧膜染色2。目前,针对NSCLC中HER2过表达患者进行的临床药物探索相对有限。DESTINY-Lung03研究结果显示10,接受T-DXd治疗的IHC3+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2个月。鉴于T-DXd用于后线治疗HER2过表达(IHC3+)实体瘤的适应证已获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并得到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2,未来有望在中国获批,推动HER2过表达型NSCLC正式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
图1:NSCLC中HER2变异类型概览
区分人群,优化路径:以精准检测赋能分层诊疗
在HER2变异NSCLC诊疗中,精准检测是区分突变与过表达不同人群、匹配个体化诊疗模式的核心2:
对于HER2突变检测,优先推荐采用下一代测序(NGS),尽管可采用靶向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ER2突变。但鉴于该基因突变异质性高、类型多样,采用NGS技术能最全面地检测其突变情况1,2,10。
针对HER2扩增患者,目前仍未有明确标准,推荐采用双色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作为检测HER2扩增的标准方法,需计数≥40个肿瘤细胞并报告HER2/CEP17比值,并参考乳腺癌中扩增患者的判读标准进行判读,即HER2与17号染色体着丝粒(CEP17)的比值≥21,2,10。
目前,NSCLC领域尚无HER2过表达独立判定标准。NCCN指南推荐,肺癌HER2过表达的评判标准可参考胃癌12,将IHC2+且FISH/ISH阳性或3+定义为HER2过表达。该判定体系对ADC药物T-DXd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已被DESTINY-Lung01、DESTINY-Lung03等研究验证,并被纳入《HER-2变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为表达人群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2。
值得注意的是,HER2突变与过表达代表NSCLC中两类分子机制、临床特征完全不同的患者人群,二者需建立独立检测路径与诊疗模式,避免因检测混淆导致治疗方案误选,最终实现HER2变异NSCLC患者的精准分层与优化管理。
核心突破,重塑格局:HER2 变异 NSCLC治疗选择不断丰富
随着精准诊疗理念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ADC与新型TKI为代表的创新药物等在HER2突变、扩增等关键亚型不断积累临床证据,协同革新HER2变异NSCLC的治疗格局。
ADC——覆盖多亚型的核心治疗选择
T-DXd是首个在HER2突变晚期NSCLC领域获FDA与NMPA批准的ADC药物。作为 HER2突变NSCLC治疗的标杆药物,其在临床研究中已获得显著的客观缓解率及无进展生存优势。DESTINY-Lung02研究13结果显示,在既往经治的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T-DXd(5.4 mg/kg)经BICR评估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为50.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12.6个月,mPFS为10.0个月;安全性方面,5.4 mg/kg剂量组≥3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为39.6%,主要以胃肠道和血液学毒性为主,总体安全可控。DESTINY-Lung0514作为DESTINY-Lung02研究的中国桥接临床试验,2025世界肺癌大会(WCLC)更新的最终数据进一步确证了T-DXd在中国HER2突变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T-DXd治疗组cORR为56.9%,mDoR为11.6个月,mPFS为9.9个月,mOS达21.0个月(图2);且T-DXd治疗整体安全可控,未发生药物相关死亡事件,未报告新的安全性事件(图3),研究结果与DESTINY-Lung02 研究高度一致,充分证实了T-DXd在HER2突变NSCLC患者群体中的疗效稳定性与安全性一致性。
图2:DESTINY-Lung05研究疗效数据
图3:DESTINY-Lung05研究安全性数据
除T-DXd外,目前有多款ADC药物在HER2变异NSCLC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如国内原研的SHR-A1811在HORIZON-Lung I/Ⅱ期研究15中显示,其在经治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cORR为73.4%,mPFS为11.5个月,且安全性特征良好,为中国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本土化治疗选择。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TQB2102,其在Ⅱ-03研究16中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突变NSCLC患者的初步ORR达62.9%,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HER2突变亚型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此外,GQ1005在Ⅰ期研究17NSCLC HER2突变亚组中ORR为32.5%,mPFS为7.23个月。而BB-1701在Ⅱ期研究18中ORR达到41.7%,目前研究重点正聚焦于HER2突变与扩增人群,旨在更精确地界定其治疗边界和临床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以T-DXd等为代表的ADC药物表现突出,凭借稳健与高效的数据占据突变型治疗前沿,并通过差异化治疗策略拓展突变与扩增人群,推动HER2变异NSCLC治疗进入多元化、精准化的新阶段。相比之下,中国对该人群的临床管理路径尚未像HER2突变那样形成明确共识,整体仍处于标准建立的过程中。
小分子TKI——从泛靶点探索到精准靶向突破
在HER2变异NSCLC小分子靶向治疗领域,药物研发经历了从泛靶点探索到精准靶向突破的演进,临床应用价值随药物选择性提升而显著优化,为不同治疗场景下的患者提供了差异化选择。
早期针对HER2变异NSCLC的小分子治疗以pan-HER TKI为主,可同时抑制HER家族多个靶点,在HER2突变人群中展现出一定抗肿瘤活性。但因对野生型EGFR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临床中常伴随高发的EGFR相关毒性,其中腹泻、皮疹发生率居高不下,且部分患者会出现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反应,显著影响患者治疗耐受性与依从性19。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进步,HER2选择性TKI凭借更高的靶点特异性、更优的疗效与安全性,成为HER2变异NSCLC治疗的重要突破方向。
Zongertinib是一种共价结合、口服有效的选择性HER2小分子TKI,目前该药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携带HER2突变的NSCLC。Beamion LUNG-1研究20显示,Zongertinib治疗既往经治HER2突变患者ORR达71%,mDoR为14.1个月,mPFS达12.4个月(图4),即使既往接受过ADC治疗的患者,其ORR可达41%,且未报告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ILD),安全性优势显著。但需注意的是,该药对A775_G776insYVMA以外的突变疗效相对有限,临床应用中需结合患者具体突变类型与既往治疗史综合评估。
图4:Beamion LUNG-1研究队列1的DoR及PFS数据
Sevabertinib在临床研究同样展现出强劲的抗肿瘤活性与优异的耐受性。针对HER2突变亚组患者,其ORR可达65.3%,可诱导持久缓解,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安全性方面,96.7%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最常见的为腹泻(86.4%),多为1-2级,可控可管理。未出现药物相关ILD报告,患者耐受性良好,为需长期治疗或对其他药物毒性敏感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21。但与Zongertinib相似,Sevabertinib对HER2 A775_G776insYVMA以外突变疗效欠佳,其他HER2突变的患者,PFS不足4个月(3.9个月),ORR仅 30.8%,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evabertinib的适用范围22。
指南引领,开拓未来:深化HER2变异NSCLC人群精准诊疗之路
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表明,HER2变异NSCLC已形成标准化的精准诊疗路径。在检测方面,推荐采用广谱NGS-DNA技术全面识别HER2激活突变,并联合IHC检测以精准区分HER2过表达亚型,为分型治疗提供依据2,11。在治疗方面,T-DXd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3与NCCN指南11共同推荐作为HER2突变型NSCLC的二线标准治疗。值得关注的是,T-DXd亦获FDA批准和NCCN指南推荐,可用于包括NSCLC在内的HER2过表达(IHC 3+)实体瘤的后线治疗,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重要的靶向选择(图5)。同时,高选择性小分子TKI药物Zongertinib推荐用于治疗既往经治HER2突变NSCLC患者,填补了口服制剂治疗空白。目前,以“NGS+IHC联合检测”为基础、以T-DXd、高选择性小分子TKI为二线基石的诊疗框架,已初步为HER2变异NSCLC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清晰、权威的指引。
图5:T-DXd后线治疗HER2过表达实体瘤(包括NSCLC)适应证获FDA获批和NCCN指南推荐
为进一步推动HER2变异NSCLC精准治疗的持续发展,未来需重点突破三大方向。首先,需深入解析HER2靶内二次突变及旁路激活等分子机制,并基于动态分子分型探索靶向再调整及联合治疗策略,以克服耐药困境。其次,通过前瞻性研究明确ADC与TKI等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最优治疗顺序与适用人群,系统评估不同序贯模式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此外,还需推动HER2过表达检测的标准化,明确不同突变亚型与药物疗效的对应关系,并建立ILD的风险预测与规范化管理路径。通过多维度协同探索,有望进一步提升HER2变异NSCLC的全程诊疗水平。
小结
当下,HER2变异NSCLC的诊疗体系已趋于成熟。HER2突变已建立明确的诊疗路径,推荐采用NGS检测,并将T-DXd作为二线标准治疗。而HER2过表达亚型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但T-DXd在IHC 3+患者中已显示明确疗效,展现出重要潜力。在治疗格局上,T-DXd作为核心药物实现了对突变和过表达亚型的全面覆盖,而Zongertinib、Sevabertinib等高选择性小分子口服TKI药物则凭借其精准靶向和良好安全性,为HER2经治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补位选择,为HER2变异NSCLC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路径,不断刷新HER2变异NSCLC患者治疗格局。
参考文献
1. Trillo Aliaga P, et al. 2025 Jun 18;30(12):2645.
2. HER-2变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 等.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9): 830-839.
3. Nützinger J, et al . Lung Cancer, 2023, 186: 107385.
4. Xu F,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ERBB2-activating muta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SCLC[J]. 2022.
5. Xu F, et al. Thoracic Cancer, 2020, 11(3): 679-685.
6. Smit EF,et al. Lancet Oncol. 2024 Apr;25(4):439-454.
7. 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说明书.
8. 宗艾替尼片说明书.
9. Planchard D, et al. OA16. 05 trastuzumab deruxtecan monotherapy in pretreated HER2-overexpressing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ESTINY-Lung03 Part 1[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4, 19(10): S46-S47.
10. Liu J, et al. J Transl Med. 2025 May 30;23(1):600.
11. NSCLC NCCN Guidelines V8.2025.
12. Gastric NCCN Guidelines V8.2025.
13. Jänne P A, et al. Final analysis results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from DESTINY-Lung02—a dose-blinded,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patients with HER2-mutant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5.
14. Ying Cheng et al. 2025 WCLC #P2.10.12.
15. Li Z, et al. Lancet Oncol. 2025 Apr;26(4):437-446.
16. Rui Wan, et al. 2025 WCLC PT2.10.04.
17. Caicun Zhou, et al. 2024 WCLC OA16.04.
18. Caicun Zhou, et al. 2024 ESMO. Abstract 1296P.
19. 李逸琪, 等.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1): 86-93.
20. Heymach J V, et al. 2025, 392(23): 2321-2333.
21. ASCO 2025 Abstract 8504.
22. 2025 WCLC 2025. P3.12.41.
23. 2025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由卓明磊教授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