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日,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实现了一项举世瞩目的医学突破:他们为一名患有罕见且致命遗传疾病的儿童量身定制了基因编辑疗法,并成功进行了治疗。这项研究成果以《利用患者特定的体内基因编辑治疗罕见遗传病》为标题,于2025年5月15日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详细描述了这一定制疗法的研发和实施过程。该成功案例标志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当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名儿童代号为KJ,在出生仅几天后被确诊患有严重的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缺乏症,这种遗传病的发病率仅为130万分之一,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尿素循环障碍疾病之一。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会将由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转化为尿素,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然而,患有这种疾病的儿童由于缺乏关键的酶,导致氨在体内积累至有毒水平,可造成器官损伤,尤其对大脑和肝脏影响重大。数据显示,CPS1缺乏症患者在婴儿早期的死亡率高达50%。
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款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这次的研究采用了由刘如谦教授开发的CRISPR新技术,称为碱基编辑。不同于传统的DNA双链断裂,这种方法能够更精确地修复基因组中的致病突变。
研究团队迅速分析了KJ的基因组,发现他的CPS1基因在父母遗传的等位基因中分别存在单碱基突变(Q335X和E714X),阻碍了蛋白质的正常编码。然而,这种突变正好适合通过碱基编辑手段进行修复。
于是,科研人员联合学术及产业界,迅速开展了定制疗法开发。他们从构建细胞和小鼠模型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外和体内实验,并在猴子模型中验证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终,他们成功开发出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的碱基编辑疗法——kayjayguran abengcemeran(k-abe)。研究团队以惊人的速度,在六个月内完成了疗法的开发、验证、生产和监管审批。在此期间,KJ每日在医院接受排氮药物,并严格执行低蛋白饮食。
2025年2月底,在获得监管批准后,KJ首次接受了该实验性疗法的输注,并在3月和4月继续接受了后续疗程。截至2025年4月,KJ完成了三次治疗,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在疗程过后短时间内,他已能耐受更多蛋白质的摄入,药物用量减半,并能有效抵御常见儿童疾病,且体内氨水平未再骤升,体重也开始稳定增加。研究团队计划对KJ进行长期跟踪,以全面评估疗法的长期效果。
科研团队对此次成果深感振奋,他们希望所有患者未来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并期盼其他研究者能将这一方法扩展至更多的罕见病研究。另外,他们呼吁学术界共同努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生活的曙光。几十年来的基因疗法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这将彻底改变现代医学的形态。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