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100 项与 CD16a x IL-15 x CD276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D16a x IL-15 x CD276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CD16a x IL-15 x CD276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前言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起源于淋巴的细胞毒性先天免疫细胞。1973年,人们发现了一种非T非B淋巴细胞亚群可有效杀死被抗体识别的细胞,随后首次被描述为“null”杀伤细胞。两年后,有报道称这种细胞能够杀死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并创造了术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不仅在抗肿瘤反应中发挥作用,而且在抵抗微生物感染方面也发挥作用。
NK细胞表达多种激活和抑制受体,这些受体介导的信号之间的平衡决定了NK细胞激活的结果。NK细胞在没有预先致敏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在肿瘤免疫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 NK 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已经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关头。虽然这些疗法还没有取得与过继性 T 细胞疗法同样程度的临床成功,但是早期的令人鼓舞的结果使 NK 细胞疗法的开发热情越来越高。
2
NK细胞生物学
NK细胞是第一个被鉴定的先天性淋巴细胞(ILC)亚型,能对病毒感染和/或转化的细胞产生多种效应器功能,主要是细胞杀伤和产生促炎细胞因子。NK细胞和其他ILC家族成员(—1型ILC(ILC1s)、ILC2s和ILC3s)与B细胞和T细胞来源于相同的淋巴祖细胞。NK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使它们在功能上与CD8+T细胞最为相似,而ILC1、ILC2和ILC3群体的细胞因子生成模式将这些细胞分别对应CD4+T细胞的TH1、TH2和TH17亚群。
NK细胞的两个最典型的亚群是CD56brightCD16-和CD56dimCD16+群体。CD56brigh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数量较少(循环中90%的NK细胞是CD56dim),而组织中的NK细胞主要是CD56bright。CD56bright NK细胞是强有力的细胞因子产生者,除非受到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5的刺激,否则细胞毒性较弱。相比之下,CD56dim NK细胞群可介导感染细胞和恶性细胞的连续杀伤,主要通过包含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预先组装的溶细胞颗粒在免疫突触中的胞吐,最终诱导靶细胞凋亡。
3
N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机制
NK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可以限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在TME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产生促炎性趋化因子的指导下,循环NK细胞可被招募到肿瘤发生的部位。CXCR3–CXCR4、CX3CR1和CCR3–CCR5是NK细胞亚群差异表达的主要趋化受体。
进入TME后,NK细胞可以通过“丢失自我”机制杀死癌细胞。许多癌细胞下调MHC I分子的表达,以逃避细胞毒性CD8+T细胞的检测,然而NK细胞能够识别和响应这种缺失的自我表型的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因此,在T细胞不能识别MHC I下调癌细胞的情况下,NK细胞具有治疗潜力。
ADCC是NK细胞介导的杀伤癌细胞的另一个关键机制。除了直接诱导细胞毒性外,NK细胞还通过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FN-γ和TNF)对转化细胞作出反应。
4
NK细胞的免疫检查点抑制
关于IC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T细胞的去抑制,这种治疗模式增强NK细胞的活性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例如,人源化抗NKG2A单克隆抗体monalizumab目前正在对多种癌症患者进行单药试验,或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临床前数据表明这种药物能显著增强NK细胞和T细胞的细胞毒性。
TIGIT是另一种由NK细胞和T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其配体在人类肿瘤浸润的NK细胞上过表达。在一些小鼠模型中,TIGIT抑制逆转NK细胞衰竭并促进NK细胞依赖性抗肿瘤免疫。已经设计了一些积极的临床试验来测试单独抗TIGIT药物以及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有效性和/或安全性。(如NCT03119428、NCT04150965、NCT04047862、NCT04256421、NCT03563716和NCT04294810)
另外还有LAG-3和TIM-3,来自小鼠NK细胞研究的数据表明LAG-3在介导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肺腺癌患者NK细胞上TIM-3表达增加预示着不良预后,体外抑制这种NK细胞的TIM-3增强了其细胞毒性和IFNγ的产生。目前,多个临床试验正在对各种癌症患者进行LAG-3和TIM-3抑制剂的试验,(包括NCT01968109、NCT04150965、NCT04140500、NCT03625323、NCT0331142、NCT03066648、NCT03489343、NCT03680508和NCT04139902等)。
其它基于NK细胞的免疫检查点还包括CD96、 Siglec-7/9、CD200R、CD47、CTLA-4、PD-1和B7-H3,将这些检查点结合起来进行协同抗肿瘤反应是未来充分发挥NK细胞杀伤肿瘤作用的方向。
5
过继性NK细胞疗法
异基因外周血NK细胞只是治疗性NK细胞众多潜在来源之一。NK细胞约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0%,而脐带血(UCB)中的NK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30%;因此,UCB是治疗效应NK细胞的可靠来源。UCBNK细胞的治疗效果目前正在一些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如NCT01619761和NCT02280525)。
克隆性NK细胞系,如NK-92、KHYG-1和YT细胞,是异基因NK细胞的替代来源,NK-92细胞系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测试。然而,这些细胞是非整倍体,因此遗传不稳定,这就要求它们在输注前接受辐照。辐照的NK-92细胞被观察到可以杀死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
此外,临床上正在对来自多种来源的干细胞衍生NK细胞产物进行检测,包括来自UCB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NK细胞产物。将成年细胞重新编程为多能干细胞,以使其分化为NK细胞并扩展生成最终产物,是基于iPSC的方法的一个独特特征。一项临床试验目前正在招募血液或实体癌患者,以测试这些现成的iPSC衍生NK细胞的安全性。
适应性NK细胞是治疗性NK细胞的另一个新兴来源。适应性NK细胞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细胞群,在HCMV感染或再激活后在人类中扩增。HCMV UL40衍生肽抗原-HLA-E复合物与NK细胞上NKG2C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NKG2ChiCD57+NK细胞增殖,NKG2ChiCD57+NK细胞下调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某些蛋白质,包括PLZF、SYK和FcεRIγ。适应性NK细胞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器特性,包括增强的ADCC、增强的细胞因子反应和对MDSCs和Treg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固有抵抗。目前,三项临床试验正在评估这些适应性NK细胞对各种癌症患者的疗效。
细胞因子诱导记忆样(CIML)NK细胞是异基因细胞治疗的另一种选择,与其他类型的NK细胞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CIML-NK细胞在体外通过IL-12、IL-15和IL-18的短暂启动,产生对细胞因子反应增强的NK细胞,并激活持续数周至数月的受体刺激。将这些CIML-NK细胞输注到携带AML异种移植物的小鼠体内可产生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并显著延长存活时间。在I期试验中,CIML NK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44%的可评估AML患者(4/9)体内扩增并诱导病情缓解。
6
CAR-NK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一种受体蛋白,它赋予免疫细胞新的能力,以靶向特定的抗原蛋白。CAR-NK细胞免疫疗法比CAR-T细胞免疫疗法更安全,而且NK细胞的安全性已在一些临床领域得到验证。例如,一些I/II期试验显示,同种异体NK细胞输注耐受性良好,不会引起GVHD和明显的毒性。因此,NK细胞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CAR载体,而不仅仅局限于自体细胞。
NK细胞上表达的功能性CAR分子由三部分组成:胞外结构域、跨膜区以及胞内的信号结构域。胞外结构域由一个信号肽和识别抗原的单链抗体片段(scFv)组成,一段铰链区将这个结构连接到跨膜区,它也在细胞内连接到包含激活信号的胞内结构域。成功的CAR设计是通过仔细的设计和功能测试相结合来实现的。
载体骨架和启动子
载体骨架包含表达CAR所需的所有元件,如启动子、polyA信号和转录调控片段。
启动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转基因的表达水平。目前,对不同启动子在NK细胞系中的CAR表达和功能的比较只有一次报道,而对原代NK细胞没有比较数据。就这一次单个报告来看,还不能确定CAR-NK细胞的最佳启动子。
目前关于CAR-NK细胞的报道显示,多种启动子被用于驱动CAR的表达,无论是细胞系来源的还是原代NK细胞。在原代CAR-NK和CAR-NK细胞系中,病毒启动子(CMV、MPSV、MMLV、SFFV等)比组成性活性启动子(如EF1α、CMV和PGK)更常用。
信号肽
在信号肽中存在着巨大的异质性,这直接转化为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分泌效率。对于CAR-NK和CAR-T细胞,还没有确定最佳信号肽的比较研究。目前,CD8a-SP是原代NK细胞最常用的信号肽序列(16%,71%的研究中未公布)和NK细胞系的免疫球蛋白重链或轻链信号肽(29%)。
单链抗体
单链抗体片段是CAR的肿瘤抗原结合域,该结构域将决定CAR-NK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
由于单链抗体不是抗体的天然形式,因此重链和轻链的顺序是人工确定的。到目前为止,对于CAR-NK设计,大多数更喜欢VH-VL方向,而不是VL-VH方向。
Fujiwara等人证明重链和轻链的顺序不影响T细胞上抗KDR CAR的表达水平。
此外,细胞可以配备多个单链抗体,从而扩大CAR效应细胞的抗原识别能力。在这里,有多种选择:CARs可以用双元件的载体转导,诱导两个CAR结构的表达;或者将两个单链抗体融合在一个结构中,产生串联单链抗体的“单柄”CAR。虽然这些技术已用于生产CAR-T细胞,但CAR-NK细胞仍未知。
目前大多数临床CAR-T细胞试验都使用了来自小鼠抗体的单链抗体,这增加了抗小鼠IgG细胞宿主抗移植物病的风险,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人源化或筛选全人抗体避免。然而不幸的是,由于这些CAR受体的嵌合特性,即使是人源化的单链抗体也可能诱导宿主抗独特型免疫反应。幸运的是,在迄今为止数量有限的CAR-NK临床试验中,没有发现与抗CAR免疫反应相关的重大副作用。
连接区
重链和轻链之间的连接区有助于稳定单链抗体的构象,过短会导致多聚体的形成,过长可能导致水解或降低VH和VL结构域之间的关联。对于CAR-NK细胞,五肽GGGGS的多聚体应用最为广泛,通常为3个重复。另一个旨在增强蛋白水解稳定性的连接体是Whitlow“218”连接体:GSTGSGSKPGSGEGSTKG。
目前,虽然大多数CAR-NK研究没有提供连接细节,但已有的研究报道中,有22项使用了G4S连接,有2项应用了218连接。
铰链区
铰链区是连接单链抗体单位和跨膜结构域的CAR细胞外结构区,它通常维持效应细胞中稳健的CAR表达和活性所需的稳定性。大多数CAR-NK构建使用CD8α或CD28胞外结构域的衍生物或基于IgG的铰链区。
铰链区的类型和长度对CAR的功能活动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大多数信息全来自CAR-T领域,能否直接转化为CAR-NK还有待证明。
在CD28和CD8α铰链区之间的直接比较中,发现CD28更有可能促进CAR分子的二聚化,因此,CD28铰链区的CAR产生的激活刺激更强。虽然这可能是有益的,但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IgG为基础的铰链区也广泛应用于CAR结构。基于IgG铰链区的一个主要优点是结构的灵活性,该结构通常由IgG1或IgG4的FC部分或Fc部分的CH2/CH3结构域组成。铰链区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适应抗原识别,但研究发现,间隔区越短,细胞因子的产生越高,CAR-T细胞增殖越快,体内持久性和抗肿瘤效果越好。
对于CAR-NK细胞,大多数研究在原代NK细胞(16/35)和CAR-NK细胞系(41/72)中均采用CD8α铰链区。其它使用的铰链区包括CD28、IgG Fc结构域和DAP12。
跨膜结构域
跨膜(TM)结构域连接CAR的胞外结构域和细胞内激活信号结构域,CAR-NK最常用的TM部分来自CD3ζ、CD8和CD28,但其他如NKG2D、2B4、DNAM1也有被使用。
TM结构域的选择影响了CAR结构在细胞功能上的活化程度。通常在NK细胞上表达的分子如DNAM-1、2B4和NKG2D的TM会导致更多的CD107a脱颗粒和更高的细胞毒性,因此,TM的具体来源将决定CAR-NK的活性。
TM结构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最佳TM区域应遵循T细胞或NK细胞上跨膜蛋白的蛋白质自然取向(N端到C端顺序)。NKG2D虽然是一种强大的NK细胞激活剂,然而,天然NKG2D具有C端到N端的跨膜区。
目前,CD8α和CD28修饰的TM在原代CAR-NK细胞中最常见,而CD28是CAR-NK细胞系的首选TM区域。
CAR-NK激活信号
CAR的细胞内激活信号的数量决定了其属于哪一“代”CAR。
第一代CAR-NK细胞与CAR-T细胞一样,只含有CD3ζ信号。第二代和第三代CAR-NK分别携带一个和两个额外的共刺激信号,共刺激分子通常来源于CD28家族(CD28和ICOS)、TNFR家族(4-1BB、OX40和CD27)或SLAM相关受体家族(2B4)。到目前为止,唯一公布的CAR-NK临床试验采用了第二代CAR-NK构建,该构建通过加入IL-15表达和诱导Caspase9增强活性。
目前大多数CAR结构依赖于CD3ζ链信号域,强烈的激活信号对于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很重要,但也可能导致效应细胞的快速衰竭。因此,共刺激域的组合可用于校准所需的免疫细胞反应。与基于4-1BB的 CARs相比,基于CD28的CARs表现出更快的效应器特征,诱导更高水平的IFN-γ、颗粒酶B、TNF-α。然而,这种强烈的共刺激信号也会导致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相比较,4-1BB-CD3ζ信号优先诱导记忆相关基因和持续的抗肿瘤活性。原因可能是4-1BB结构域改善了CD28结构域引起的T细胞耗竭。
如上图所示,在CAR-NK细胞系和原代CAR-NK细胞的研究中,CD3ζ几乎被普遍用作主要的激活域,其中大约一半携带一个额外的激活域,通常添加4-1BB或CD28。至于第三代结构,CD28/4-1BB/CD3ζ的组合是最常用的。
7
NK细胞定向接合器
各种免疫逃避机制限制了NK细胞在体内与肿瘤细胞的结合程度,是实现广泛有效的NK细胞治疗的主要障碍。为了增强肿瘤浸润性NK细胞的自然细胞毒性,许多研究团队已经在开发一些分子,使这些细胞以抗原特异性的方式与肿瘤细胞接触。这些分子通常是由多个抗体(通常为单链抗体)组成的双特异或三特异性接合器,使得一个结构域针对NK细胞激活受体,另一个与特定肿瘤相关抗原结合。例如,一种由两个单链抗体组成的三特异性杀伤接合器(TriKE),一个针对NK细胞上的CD16,另一个针对AML细胞的CD33,通过IL-15结构域连接,该结构域旨在增强NK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这种抗CD16、IL-15和抗CD33 TriKE(GTB-3550)增强了NK细胞效应器功能的其他几个重要方面,在临床前研究中观察到了改善迁移能力、增加连续杀伤和缩短首次杀伤时间。
在临床前研究中,其他几种NKCE分子也被证明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AFM13靶向淋巴瘤相关抗原CD30和CD16a,后者是NK细胞表达的CD16的跨膜形式。AFM13在AACR 2022中表现惊艳,AFM13+脐血来源NK细胞治疗,完全缓解率达到62%。
8
展望
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组独特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具有不受MHC限制的细胞毒性、产生细胞因子和免疫记忆等功能,使其成为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系统中的关键角色。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功能失调的NK细胞有关。因此,修复这种NK细胞可能是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潜在选择。这种修复的一种方法是抑制免疫检查点,即癌细胞通过控制免疫细胞表面的抑制受体进行免疫逃逸。
利用NK细胞与抗体、免疫细胞接合器、CARs和其它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方法进行试验,这些方法旨在调节抑制检查点和增强抗肿瘤能力。目标是找到一种基于NK细胞的治疗策略,这种策略是安全的,并且具有广泛临床应用所需的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Exploring the NK cell platform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 RevClin Oncol. 2020 Sep 15.
2. K Cell-Base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Front. Immunol., 13February 2020
3. CAR-expressing NK cells for cancer therapy: a new hope. BiosciTrends. 2020 Sep 6.
4.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natural killer (CAR-NK) cell design and engineering for cancer therapy. JHematol Oncol. 2021; 14: 73.
往期链接
“小小疫苗”养成记 | 医药公司管线盘点
人人学懂免疫学 | 人人学懂免疫学(语音版)
综述文章解读 | 文献略读 | 医学科普 | 医药前沿笔记
PROTAC技术 | 抗体药物 | 抗体药物偶联-ADC
核酸疫苗 | CAR技术 | 化学生物学
温馨提示
医药速览公众号目前已经有近12个交流群(好学,有趣且奔波于医药圈人才聚集于此)。进群加作者微信(yiyaoxueshu666)或者扫描公众号二维码添加作者,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简单操作即可星标⭐️医药速览,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①点击标题下方“医药速览”
②至右上角“...” ③点击“设为星标
Insight 数据库显示,2024 年以来,百济神州已有 12 款 1 类新药在国内首次获批进入临床阶段,药物类型包括双抗、三抗、ADC、小分子新药等。从适应症布局来看,其中 11 款为抗肿瘤新药。
值得一提的是,在 24 年 1 月份的 JPM 大会上,百济神州欧雷强先生曾介绍道,自 2024 年起,百济神州预计每年将推进 10 个新分子进入临床阶段。今年还没结束,百济神州已有 12 款新药国内首次获批临床,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
BGB-53038 Pan-KRAS 抑制剂
12 月 6 日,BGB-53038 国内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
截图来源:CDE 官网
KRAS 突变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中。研究显示,约 23%-25% 的癌症患者携带有 KRAS 突变,常见的突变类型包括 G12C、G12D、G12R、G12A 等。
目前全球仅有 4 款 KRAS 抑制剂获批,且均为 KRAS G12C 抑制剂,仅能满足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而 Pan-KRAS 抑制剂能够抑制多种 KRAS 突变类型,与其他靶向药物联用效果更好,且有望克服耐药性,是当前开发的热点之一。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目前全球共有 8 款 Pan-KRAS 抑制剂进入临床,且都处于早期临床阶段。在国内,此前仅有加科思( JAB-23E73, I/II 期)、璎黎药业(YL-17231, I 期)的产品在开展临床。百济的 BGB-53038 是国内第三个获批进入临床的Pan-KRAS 抑制剂。
BG-T187 EGFR × c-MET三抗
11月 27日,BG-T187 国内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BG-T187 是一款靶向 EGFR 和 c-MET 的三特异性抗体,也是百济神州首个获批临床的三抗新药。
截图来自:CDE 官网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范围内已有十多款同时靶向 EGFR 和 c-MET 的药物进入临床及以上阶段,药物类型包括双抗、三抗、ADC 等。适应症方面,主要还是聚焦非小细胞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胃癌、食管癌等。
国内目前仅有强生的 EGFR ×c-MET 双抗埃万妥单抗报上市。此外,还有 4 款 EGFR ×c-MET 双抗已进入临床,分别来自普米斯/翰森制药(HS-20117)、恒瑞(SHR-9839)、贝达( MCLA-129)、岸迈的(EMB-01)。
EGFR ×c-MET 三抗赛道,嘉和生物的 GB263T( EGFR/c-MET/c-MET)、拓创生物的 TAVO412(EGFR/c-MET/VEGF)正在开展早期临床。百济神州的 BG-T187 是国内第三个获批临床的靶向 EGFR 和 c-MET 的三抗。
注射用 BG-C477
CEACAM5 靶向 ADC
11月 27日,注射用 BG-C477 国内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
截图来自:CDE 官网
CEACAM 是高度糖基化的细胞表面锚定、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分子,具有多种功能,从细胞分化和转化到调节与感染、炎症和癌症相关的免疫反应。CEACAM5在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等癌症中高度表达。
全球尚无 CEACAM5 靶向 ADC 获批上市。百济的 BG-C477 是进度最快的国产 CEACAM5 ADC。此前,该药已在澳大利亚获批临床,正在晚期实体瘤患者开展 1a/b 期首次人体研究。
BGB-58067 片PRMT5 抑制剂
11月19 日, BGB-58067 片国内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
截图来自:CDE 官网
PRMT5 是一种表观遗传酶,可催化多种底物的精氨酸对称二甲基化 (SDMA),从而调节包括 RNA 剪接和细胞周期在内的生物过程。PRMT5 已被确定为含有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MTAP) 纯合缺失的肿瘤中的「合成致死」靶点。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尚无 PRMT5 抑制剂获批。国内目前有 8 款 PRMT5 抑制剂进入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整体都处于Ⅰ/Ⅱ 期的早研阶段。
注射用 BGB-B3227 MUC1/FCGR3A 双抗
10 月 22 日,注射用 BGB-B3227 获批开展临床研究,拟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
截图来自:CDE 官网
跨膜糖蛋白粘蛋白 1(MUC1)是粘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正常细胞中,MUC1 可以作为润滑剂、保湿剂和物理屏障。但在癌细胞中,MUC1 经常发生异常糖基化和过表达。研究发现,MUC1 通常在各种上皮腺癌中过表达,例如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卵巢癌等。
Fcγ受体 3A(FCGR3A)编码免疫球蛋白 G 的 Fc 部分的受体,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BGB-B3227 是一款 MUC1/FCGR3A 双特异性抗体,此前已在海外获批临床。Insight 数据库显示,BGB-B3227 是全球首款迈入临床阶段的 MUC1 和 FCGR3A 双靶点新药。
注射用 BGB-C354B7-H3 ADC
9 月 20 日,注射用 BGB-C354 获批开展临床研究,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
截图来自:CDE 官网
B7-H3 是一种跨膜蛋白,和 PD-L1 同属于 B7 家族。研究发现,B7-H3 在多种癌症类型的肿瘤细胞中都存在过度表达,包括肺癌、前列腺癌和食管癌等。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全球范围内尚未有靶向 B7-H3 的药物获批,但已有 35 个靶向 B7-H3 的项目进入到临床阶段,药物类型包括 CAR-T、ADC、双抗、放射性药物等等。
BGB-45035 片PROTAC
8 月 14 日,BGB-45035 获批开展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这是百济神州在自有 CDAC 平台上研发的第二款 PROTAC,靶向 IRAK4。
截图来自:CDE 官网
IRAK4 中文全称为白细胞介素 1 受体相关激酶 4 ,它在 Toll 样受体 (TLR) 信号转导和先天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IRAK4 的激活会驱动核因子 κB (NF-κB) 的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存活、炎症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其他方面。作为一款靶向 IRAK4 的 PROTAC,BGB-45035 有潜力诱导更深、更快的 IRAK4 降解,并比其他同类药物具有更强的细胞因子抑制作用。今年 4 月,该药已在澳大利亚启动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范围内共有 4 个 IRAK4 靶向蛋白降解剂进入临床阶段。在国内,目前仅有领泰生物和百济的同类药物进入临床。
BG-68501 片
CDK2 抑制剂
8 月 7 日,BG-68501 片获批开展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目前,该药正在中国内地、美国和澳大利亚开展 Ⅰ 期临床。
截图来自:CDE 官网
BG-68501 是一款 CDK2 单靶点抑制剂,最初由昂胜医药开发。23 年 12 月,百济神州与昂胜医药达成合作,获得了该药的全球独家许可权利,该笔交易总额高达 13.3 亿美元。至于为何引进这款药物,百济神州曾表示,因为 CDK2 抑制剂与其自主研发的 CDK4 抑制剂可形成补充,有望改善目前 CDK4/6 抑制剂在特定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强化百济在乳腺癌和其它实体瘤领域的早期研发管线。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范围内共有 8 个 CDK2 单靶点抑制剂进入临床阶段。在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 CDK2 抑制剂仅有辉瑞的 Tagtociclib、安锐生物的 ARTS-021、百济的 BG-68501。
注射用 BG-C9074B7-H4 ADC
7 月 15 日, BG-C9074 批开展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研究。BG-C9074 是一款靶向 B7-H4 的 ADC,由映恩生物开发。23 年 7 月,百济神州与映恩生物达成合作,获得了该药在全球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此项合作的交易总额也高达 13 亿美元。
截图来自:CDE 官网
B7-H4 是 B7 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异常表达。此外,B7-H4 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范围内现有 5 款 B7-H4 ADC 进入临床。在国内,目前仅有翰森制药、阿斯利康、百济的 B7-H4 ADC 进入临床。
注射用 BGB-B2033 4-1BB × GPC3 双抗
7 月 5 日,注射用 BGB-B2033 获批开展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BGB-B2033 是百济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 4-1BB 和 GPC3 的双抗。
截图来自:CDE官网
4-1BB 是一种在活化的 T 细胞和许多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上表达的表面受体,它能够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特别是它在介导 T 细胞存活、增殖和效应功能方面的作用,使它成为癌症免疫疗法开发中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
GPC3 在多种肿瘤中差异化表达,其在肝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卵巢透明细胞癌、特殊型胃癌等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尤其是在约 70% 至 80% 的肝细胞癌中过度表达。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范围内有两款 4-1BB/GPC3 双抗进入临床,百济的 BGB-B2033 是国内唯一进入临床的此类药物。
注射用 BGB-R046 IL-15 前体药物
6 月 11 日,注射用 BGB-R046 获批开展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截图来自:CDE 官网
BGB-R046 是一款细胞因子 IL-15 前体药物,它可在肿瘤微环境中利用蛋白酶切割释放出活性成分 IL-15,并通过促进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扩增来激发抗肿瘤活性。
目前,百济正在国内开展 1a/1b 期研究,以评估 BGB-R046 单药及其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选定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BGB-43395 片CDK4 抑制剂
1 月 11 日,BGB-43395 片获批开展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目前,百济正在中国内地、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开展 BGB-43395 的 Ⅰ 期临床。
截图来自:CDE 官网
BGB-43395 是一种 CDK4 单靶点抑制剂,是百济在乳腺癌领域的重点项目之一。从作用机理来看,CD4 抑制剂有望实现比 CDK4/6 抑制剂更好的有效性和更低的毒性。百济神州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该药 1 期试验的首次数据读出结果。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范围内仅有三款 CDK4 单靶点抑制剂进入临床,分别为辉瑞/Arvinas 的 Atirmociclib(国内外均处于Ⅲ期)、恒瑞的 HRS-6209(国内 I/II 期)、百济的 BGB-43395(国内外均处于Ⅰ期)。
小结
根据百济神州三季报,该公司的产品组合策略强调快速生成早期临床概念验证数据。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国内将 12 款在研新药推进到了临床阶段,这个速度确实够快了。
从药物类型来看,百济的布局也很宽泛,既有 PROTAC、新型小分子等化药,也有双抗、三抗、ADC等生物药。靶点也很多样化,涵盖了 KRAS、 EGFR × c-MET、 B7-H3 、B7-H4 等众多肿瘤领域的潜力靶点。它们非常有希望成为百济后续的潜在增长点。
封面来源:企业 Logo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馨药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百济神州是创新药的宏大叙事。
每前进一步,都在抬高行业天花板。每次财报,都在向创新药企的终极理想型靠拢。
2024Q3,百济神州总收入达10.02亿美元,实现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2024年前三季度,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超18亿美元,展望全年,跻身20亿美元分子已无悬念。
一切都沿着预期的轨道前进。本季财报最引人注目的是百济神州挑战自我的边际变化:挑战短板,基本实现财务平衡;挑战边界,实体瘤领域FIC/BIC潜力大品种成批涌现。同时,就在刚刚,百济神州宣布拟启用新英文名称“BeOne Medicines”,中文保持不变,彰显其凝聚全球力量抗击癌症的使命。自此开启全球发展新篇章。
研发方面,全年有望实现超过10个NME(新分子实体)进入临床的目标,主要是新一代小分子靶向疗法、双抗/多抗、ADC、CDAC(蛋白降解剂),明年仍然有超过10个NME进入临床,并且涉及细胞疗法、mRNA。这无疑是浩大的临床开发计划,对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人力、资金)构成艰巨挑战。
对此,百济神州在财报中首次提出内部创新Fast to PoC(快速概念验证)战略,努力提升运营能力+临床效率。
01
财务更平衡
终于要摆脱巨额亏损的最大争议了。
2024Q3,百济神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亿人民币,历史上首次转正。去除股份支付费用、折旧及摊销费用等非现金项目影响后,经调整经营利润达6563万美元,环比增长35%,同比扭亏为盈,连续两个季度实现非GAAP经营利润盈利。
还有更大的惊喜。
2024Q3,研发支出约5亿美元。而现金储备(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资金)27亿美元,并没有减少,反而比2024Q2增加约1亿美元。这是一个飞跃,凭借产品收入大幅增长,百济神州已经能够对大规模临床开发进行自我造血输血,首次在2024Q3实现研发支出不再消耗现金储备的进步。
2024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营业总收入达26.8亿美元,同比增长47%,产品收入为26.6亿美元,同比增长71%。无论是总收入或是产品收入,前三季度均已超过去年全年营收。
可以预见,2024年百济神州创新药业务收入将列国内第一。
2024Q3,SG&A(销售及管理)费用占产品收入的46%,已达到传统药企水平,相比较,该比值2024Q2为48%,去年同期为61%。
欧洲成为新增长点。
2024Q3,泽布替尼在欧洲的销售额达9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7%,环比增长20%,主要得益于在所有主要市场的份额提升,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
PD-1国际化将放量发力。
2024Q3,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3%。海外市场新晋商业化,将逐步放量,体现在后续财报中。
替雷利珠单抗全球临床开发项目迄今已在3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66项试验,包括20项注册可用研究,入组约14000例受试者。
替雷利珠单抗已在42个国家和地区获批。2024年10月,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正式商业化上市,以低于已获批用于二线治疗ESCC(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其他PD-1疗法10%的定价惠及这一患者群体。其用于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癌一线治疗和ESCC一线治疗的新增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正在接受美国和欧盟的审评。最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发布积极意见,推荐批准扩大这两项适应症。
百济神州在高发实体瘤中布局多样化且差异化的新分子
02
管线更多元
全球血液瘤领导地位加码。
在美国,泽布替尼作为适应症最广泛的BTK抑制剂,目前已成为一线和复发╱难治性CLL,以及所有其他已获批的B细胞恶性肿瘤新增患者治疗领域的领导者。
泽布替尼还将进一步释放商业潜力,与后续重磅管线BCL2抑制剂sonrotoclax和BTK降解剂BGB-16673联用构成潜在同类最佳组合疗法。
Sonrotoclax预计2025Q1完成一线CLL III期、WM II期的临床患者入组,2025H1完成R/R CLL、R/R
MCL全球III期临床的首批入组;BGB-16673 R/R
CLL为全球临床进度最快的BTK降解剂,预计2025H1启动R/R CLL的III期临床。
在巩固血液瘤基本盘后,百济神州大规模进军实体瘤领域发病率最高、市场容量最大的癌种。从长远看,三季度财报最积极的变化是对多特异性抗体、蛋白降解剂(CDAC)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三种核心平台技术的强势凸显。今年迄今,已有9个差异化新分子进入临床,包括CDK2抑制剂、B7H4 ADC、IRAK4 CDAC、B7H3
ADC、IL-15前体药物、GPC3 x 4-1BB双抗、MUC1 x CD16A双抗、CEA ADC、EGFRxMET三抗,无一为血液瘤药物,全部针对实体瘤或自免疾病大适应症。
肺癌领域:BG-T187(EGFR x MET三特异性抗体)是百济神州首款三抗新药,差异化MET双表位设计,具有最佳MET抑制活性,打造BIC潜力;BGB-58067(MTA协同PRMT5抑制剂)选择性杀伤MTAP缺失型肿瘤细胞(在所有肿瘤类型中发现率达到约15%),具有良好的有效性、选择性和血脑屏障穿透力,可避免第一代PRMT5抑制剂的血液毒性;BG-60366(EGFR CDAC)具有BIC潜力,对奥希替尼敏感和耐药的EGFR突变具有强效性,EGFR突变型NSCLC是一个庞大的致癌基因驱动亚组,预计同类药物峰值销售额为120亿美元;BGB-C354(B7H3
ADC),BIC潜力,与竞品分子相比具有更高的药物抗体比(DAR8)、更强的旁观者效应和更好的稳定性。
胃肠道癌领域:BGB-B2033(GPC3 x 4-1BB双抗)有望成为BIC药物;BG-C477 (CEA ADC)差异化ADC设计,可在中低表达患者中实现广泛靶向;BGB-B3227(MUC-1 x CD16A双抗)具有FIC潜力的NK细胞衔接器,通过CD16A发挥作用;BGB-53038(泛KRAS抑制剂)可以覆盖多个瘤种,且人数远超KRAS G12C单一突变;BG-C137(FGFR2b ADC)在上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中,有望成为已验证靶点的FIC潜力ADC药物。
乳腺癌领域:BGB-43395是新一代CDK4抑制剂,FIC潜力,与所有已获批及在研CDK4/6抑制剂(预计峰值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相比,其药效强、选择性高,不会产生CDK6介导及脱靶毒性;BG-C9074(B7H4 ADC)在乳腺癌和妇科肿瘤中高表达,差异化的ADC设计,在异质性(低和高表达)临床前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
炎症与自免领域:BGB-45035(IRAK4 CDAC) 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是百济神州在自有CDAC平台上研发的第二款靶向降解剂。
03
临床更快速
每年滚动增加超过10个新分子实体进入临床试验,有助于百济神州加速对标全球行业领先者,但在全球范围内光是累计入组患者人数都有可能以数十万计,对刚刚获得平衡的现金流再度构成挑战。
此前,百济神州为提高临床效率,已基本实现“去CRO化”。2015年底,在切身感受到外包CRO超负荷运转、患者入组慢、试验耗费时间长、成本高昂的痛点后,百济神州开始在澳洲自建临床团队,逐步打造出一台严丝合缝的全球研发机器,自主开展数十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其中包括设计复杂的伞式和篮式试验,再到发起与老牌跨国药企明星产品的“头对头”挑战,进行临床试验的数字化转型。
“去CRO化”能够让项目进度掌控在公司自己手里,尽可能建立速度上的竞争优势,并且可最大程度保证研究质量和控制成本,确保收集的临床数据和文件从一开始即具备高品质。
公司自有的全球临床团队在欧洲、北美和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临床试验,并通过与监管机构和研究人员合作,确保严格的数据质量。
临床开发再次提速降本。
百济神州的产品组合策略强调快速生成早期临床概念验证数据,这得益于其具备速度及成本优势的全球临床运营模式。“快速概念验证“的战略性模式以数据为导向,将投资迅速投入到最有前景的、有临床差异化的候选项目中,并降低其他项目的优先级,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百济神州拥有业内规模最大的肿瘤研究团队之一,在小分子和抗体药物的转化发现方面颇具实力,包括三种平台技术:多特异性抗体、嵌合式降解启动化合物(CDAC)和抗体偶联药物(ADC)。对于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NME,百济神州在临床前、剂量递增队列和剂量递增到剂量扩增的时长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内部规模化创新所带来速度优势,CDK4抑制剂于2023年12月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在超过100名患者的剂量递增队列中,平均用时6.4周;B7H4 ADC于2024年4月进入临床开发阶段,30名患者的剂量递增队列平均用时6.6周。
估计百济神州可能试行类似互联网企业常用的赛马机制,对研发项目进行动态优化。具有FIC/BIC潜力的管线在早期临床开发阶段,即有可能对外大额BD,不必等到获批上市才贡献现金流。
按照百济神州的规划,今年是转型蓄势期,明年将开启新一波增长浪潮,争取2030年成为肿瘤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以及免疫/炎症领域新兴领军企业,换句话说,要成为全球大药企。
这是一场伟大的历险,百济神州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