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申请批准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Shanghai Markus Biomedical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hanghai Markus Biomedical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2024年11月25日,Adcendo ApS宣布,公司与映恩生物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借助映恩生物创新ADC平台技术为Adcendo开发更多ADC药品。两家公司合作始于2023年1月,Adcendo获得了映恩生物的DITAC(映恩免疫毒素抗体偶联平台)连接子-载荷平台的许可,用于开发治疗间充质癌的uPARAP-ADC。2023年5月,Adcendo为两个新型靶点的ADC候选药物再次宣布签署MTA和选择权许可协议;Adcendo 行使此选择权,将推动更多ADC候选产品进入临床开发阶段,不断深化双方合作关系。
同日,Adcendo宣布完成超额认购的1.35亿美元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美国加州的投资者TCGX领投,所得资金将用于支持多个首创ADC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并完成临床概念验证。据统计,在2024年获得超1亿美金融资轮次的88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中,有11家正在从事ADC药物的研发。
一
关于Adcendo
Part.1
公司简介
Adcendo成立于2017年,是哥本哈根大学和Rigshospitalet的分拆公司,其科学创始人发现的新靶点uPARAP受体,也被称为Endo180,在人体细胞外基质的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uPARAP受体能够修复和维持组织,特别是在胶原重塑中;此外,由于在几种癌症类型中过度表达,该受体对癌症也发挥着着重要作用。
Part.2
管线介绍
公司重点管线包括ADCE-T02、ADCE-D01、ADC
E-B05和A0401项目。
ADCE-T02:是一种针对组织因子的ADC,最初由普众发现开发;2024年8月,Adcendo获得该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支付数千万美元的首付款,并在达成后续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时,累计支付总计超过10亿美元的总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净销售额的个位数至低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公司计划在澳大利亚进行ADCE-T02的1期试验,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获得FDA批准在美国进行研究。
ADCE-D01:是一种针对uPARAP受体的ADC,已获得FDA批准进行人体测试,用于治疗转移性和/或不可切除的软组织肉瘤患者。公司将在转移性和/或不可切除的软组织肉瘤(STS)患者中进行1/2期研究。
Part.3
融资情况
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筹集了2.4亿美元融资。
2021年,公司完成A轮融资5100万欧元,投资者包括Novo Holdings、Ysios Capital、RA Capital Management、HealthCap和Gilde Healthcare等。
2024年,完成了一轮A+轮融资,筹集的总资金达到9800万欧元;投资者包括Novo Holdings、Ysios Capital、Pontifax Venture Capital、RA Capital Management、HealthCap、Gilde Healthcare和KKR控制的平台公司Dawn Biopharma。
本轮融资由TCGX领投,新投资者TPG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s、Orbimed
Advisors、Venrock Healthcare Capital Partners、Surveyor Capital和Logos Capital以及所有现有投资者参与,包括RA Capital Management、Novo Holdings、Pontifax Venture Capital、Dawn Biopharma(KKR控制的平台)、HealthCap、Gilde Healthcare和Ysios Capital。
二
关于2024年ADC领域的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度共发生ADC领域合作六十余起;可统计首付款4.3亿美元,累计总交易金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国内出海事件22笔,包括百奥赛图、诗健生物、麦科思生物、康宁杰瑞、礼新医药、宜联生物在内的企业均达成多笔合作。
三
关于ADC药物的市场
目前,全球已有15 款ADC获批,其中7 款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从适应症来看,其中6 款针对血液瘤、9 款针对实体瘤。
据医药魔方数据统计,ADC 药物在2020-2022 年销售增速分别为50.66%、34.23%和43.88%,2022 年销售额达77.19 亿美元;其中,已上市的ADC 中靶向HER2 的两款ADC 药物Enhertu和Kadcyla 的销售额最高,2023 年销售总额分别达24.56 亿美元和和22.02 亿美元。据Evaluate 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28 年相关的ADC 药物市场规模将再翻两倍增长,达到300 亿美元左右。
全球ADC 药物治疗市场规模(百万美元)
参考资料
1、公司官网
2、药视点、抗体圈、Medaverse、药融圈
2、国泰君安证券、国金证券、申万宏源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在看”点一下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2024年以来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授权合作持续活跃。根据即刻药数数据库,2024年前三季度,发生在中国的创新药授权合作事件已超过90起,其中实现国际授权合作的事件*近40起。通过梳理,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从药物类型来看,实现国际授权合作的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类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创新小分子、多肽、疫苗、RNAi药物等,其中抗体类药物和小分子药物占比较高。
从疾病领域来看,抗癌药物占比最多,此外还广泛涵盖了自身免疫性疾病、CNS疾病&精神类疾病、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从合作总金额来看,有至少10项合作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以ADC药物占比最多,其次是抗体类药物。
从首付款来看,多项合作的首付款超过1亿美元,如同润生物与默沙东的合作(7亿美元)、舶望制药与诺华的合作(1.85亿美元)、明济生物与艾伯维(1.5亿美元)等。
以下列举其中10项公开披露总金额超10亿美元的国际授权合作。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下载完整数据PDF文件。(*本文中国际授权合作的定义为中国公司将其研发的创新药相关权益授权给国际药企,未统计技术/平台类授权合作、纯商业化推广类授权合作)
授权方:普众发现
引进方:Adcendo公司
产品:AMT-754
作用机制:靶向TF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8月20日,普众发现(Multitude Therapeutics)和Adcendo公司宣布,双方就新型、高度差异化的靶向组织因子(Anti-TF)的ADC产品ADCE-T02(普众发现研发代号AMT-754)达成许可协议,Adcendo将获得该产品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普众发现将保留在大中华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根据协议的财务条款,普众发现将获得数千万美元的首付款,并在达成后续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时,收取总计超过10亿美元的总里程碑付款。
根据新闻稿,ADCE-T02是一种新型、高度差异化的抗TF ADC,其独特的抗体设计能够减弱对凝血通路的影响。同时,T1000-exatecan连接子-有效载荷技术平台经研究证明,能够放大“旁观者效应”、提高连接子稳定性,并具备克服耐药性机制的潜力。目前,ADCE-T02已在澳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授权方:同润生物医药
引进方:默沙东
产品:CN201
作用机制:CD3/CD19双抗
8月9日,默沙东(MSD)宣布与同润生物医药(Curon)达成最终协议,默沙东将通过子公司收购新型在研临床阶段双特异性抗体CN201的全部全球权利。同润生物将获得7亿美元的现金首付款,以及基于CN201的开发和获批相关进展获得最高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CN201是一种新型靶向CD3/CD19的双特异性抗体,旨在介导T细胞活化清除B肿瘤细胞,拟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CN201目前处于1期和1b/2期临床试验阶段,针对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根据新闻稿,默沙东计划评估CN201作为B细胞恶性肿瘤疗法的表现,并研究其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可扩展疗法的潜力。
授权方:宜明昂科
引进方:Instil Bio
产品:IMM2510、IMM27M
作用机制:PD-L1xVEGF双特异性抗体;下一代CTLA-4抗体
8月1日,宜明昂科宣布和与Instil Bio达成协议,Instil Bio公司将获得宜明昂科专有的PD-L1xVEGF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以及下一代CTLA-4抗体IMM27M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宜明昂科将保留在大中华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同时将获得高达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潜在近期付款,并将在达成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时,有望收取总计超过2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IMM2510是一种新型的PD-L1xVEGF双特异性抗体,已经完成了一项用于晚期实体瘤的剂量递增临床试验,拟启动一线非小细胞肺癌和一线三阴性乳腺癌的全球注册研究;IMM27M是具有增强型ADCC活性的新一代CTLA-4抗体,已经完成了一项剂量递增的临床试验,并在中国进入与IMM2510的联合研究。
授权方:昱言生物
引进方:益普生
产品:FS001
作用机制:一款ADC产品
7月11日,益普生(Ipsen)和昱言(Foreseen Biotechnology)宣布了FS001的独家全球许可协议。该协议赋予益普生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FS001的独家权利。昱言公司将获得高达10.3亿美元的资金,包括首付款、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重要结点的付款。
昱言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由巢生公司孵化成立。该公司正在建立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候选产品管线。FS001是一种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ADC,靶向一种全新的肿瘤相关抗原,该抗原在许多实体肿瘤中过表达,并在肿瘤增殖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
授权方:MabCare Therapeutics
引进方:Day One Biopharmaceuticals
产品:MTX-13
作用机制:靶向PTK7的ADC
6月18日,Day One Biopharmaceuticals宣布已与MabCare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获得靶向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的创新ADC产品MTX-139(又称DAY301)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不包括大中华区)。根据协议条款,MabCare将获得5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额外高达11.52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DAY301此前已经在美国获批IND。
授权方:明济生物
引进方:艾伯维
授权产品:FG-M701
作用机制:TL1A抗体
6月13日,明济生物和艾伯维(AbbVie)共同宣布一项开发FG-M701的许可协议。艾伯维将获得FG-M701在全球进行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明济生物将获得1.5亿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并有资格获得后续高达15.6亿美元的临床开发、监管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等。
FG-M701是一种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下一代TL1A抗体,目前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与第一代TL1A抗体相比,该产品通过独特的工程化改造,旨在为炎症性肠病治疗提供更高的疗效并减少给药频率。
授权方:恒瑞医药
引进方:Hercules公司
授权产品:GLP-1类创新药组合
作用机制:GLP-1R激动剂、GIPR/GLP-1R双激动剂、下一代肠促胰岛素
5月16日,恒瑞医药宣布将其自主研发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Hercules公司。后者将向恒瑞医药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总计1.1亿美元,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57.25亿美元等。此外,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医药将取得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
HRS-7535片一款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已经启动治疗2型糖尿病的3期临床研究;HRS9531为GIPR/GLP-1R双激动剂,有注射液和口服两种剂型,分别已经进入3期和1期临床阶段;HRS-4729注射液为下一代肠促胰岛素产品,已经向中国NMPA申报IND。
授权方:舶望制药引进方:诺华
授权产品:多个RNAi项目作用机制:siRNA药物
1月7日,舶望制药(Argo Biopharma)宣布已与诺华(Novartis)签订两项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舶望制药将从诺华获得1.85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潜在的期权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分级版税。两项交易潜在总额高达41.65亿美元。
根据第一项协议,舶望制药授予诺华公司开发和商业化一项针对心血管疾病的1期项目(BW-05)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独家许可。诺华还将获得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最多2个额外靶点的化合物潜在许可选择。根据第二项协议,舶望制药授予诺华公司一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1/2a期临床阶段项目(BW-02)大中华区以外开发和商业化权益独家许可。
授权方:安锐生物
引进方:Avenzo公司
授权产品:ARTS-021等
作用机制:CDK2选择性抑制剂等
1月4日,安锐生物宣布与Avenzo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转让协议,后者将获得安锐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CDK2选择性抑制剂ARTS-021全球(除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及一个将于2025年初提交IND的临床前项目的独家选择权。安锐生物将获得4000万美元的首付款、额外研发里程碑和商业化里程碑的付款等,两个项目的潜在付款总额将会超过10亿美元。
根据安锐生物新闻稿,ARTS-021对CDK2表现出纳摩尔级的抑制活性,并保留对其他CDK蛋白特别是CDK1这一毒性关键驱动因素的高选择性。目前,Avenzo公司正在美国进行该产品的1/2期临床试验,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尤其是HR+/HER2-乳腺癌和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改变的恶性肿瘤。
授权方:宜联生物
引进方:罗氏
授权产品:YL211项目
作用机制:靶向c-MET的ADC
1月2日,宜联生物宣布已与罗氏(Roche)达成合作。罗氏将获得宜联生物靶向c-MET的下一代ADC产品YL211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根据协议,宜联生物将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CICoR)共同合作推动YL211项目进入临床1期试验阶段,并交由罗氏负责后续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工作。罗氏将向宜联生物支付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5000万美元,另外还有近10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今年5月,宜联生物宣布YL211在美国的1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授权合作案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您将获得我们整理的《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药授权合作案例》PDF文件(限时免费提供下载)。
相关阅读:
9项授权合作,总额超150亿元!翰森制药、艾力斯、石药集团等引进中国公司的癌症新药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或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今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再鼎共同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已批准COBENFY(KarXT, xanomeline/trospium
chloride)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
与现有抗精神病药物不同,KarXT不依赖多巴胺能或5-HT 能通路,其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M1 和M4 受体,是抗精神病领域数十年来首个全新机制的药物。
关于KarXT
KarXT 最早由Karuna
Therapeutics开发,2021 年,再鼎医药从Karuna获得在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KarXT的权利。2023年12月,BMS宣布将以总价14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Karuna。再鼎医药有望于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获得研究的关键数据,并在中国内地提交KarXT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新药上市申请。
该药物采用外周阻断策略,由xanomeline(M1/M4 受体激动剂)和trospium(外周毒蕈碱受体拮抗剂)的固定剂量组合构成。Xanomeline 作为M1 和M4 受体的激动剂,能够激活大脑中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从而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如冷漠、社会驱动力减少,并提高认知能力;同时,它还能改善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精神症状。而trospium chloride 作为毒蕈碱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xanomeline 在外周神经中的副作用,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该药物的获批主要基于EMERGENT研究的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数据;其中,在 EMERGENT-2 和 EMERGENT-3 的 3 期试验中,KarXT达到了其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其精神分裂症症状显著减少,以从基线到第五周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总分变化来衡量。在 EMERGENT-2 和 EMERGENT-3 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KarXT在第五周时 PANSS 总分降低了 9.6 分(-21.2
vs. -11.6 安慰剂,p<0.0001),降低了8.4 分(-20.6 vs. -12.2 安慰剂;p<0.0001)。在 EMERGENT-2 试验中,KarXT从基线到第五周表现出了统计学上显著的病情改善,这是通过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 (CGI-S) 评分(试验中的次要终点)来衡量的。
三项关键性临床有效性数据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嗜睡、失眠、癫痫等)、白细胞减少、代谢综合征、心脏不良反应等。在KarTX的三项关键临床中均观察到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因不良反应停药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2%。
除此以外,EMERGENT-4/5研究将探讨长期使用KarTX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预计2024H2公布数据。公司还探索其在非典型抗精分药反应不佳患者中的疗效,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精神病症状疗效,预计分别于2024H2、2025年有数据读出。
关于BMS在精神疾病领域的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BMS在研的精神疾病领域药物约40余种,其中处于临床以上阶段的有20余种。
关于再鼎医药
再鼎医药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肿瘤、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的变革性药物。公司拥有八款获批产品,涵盖四大疾病治疗领域,分别为尼拉帕利、肿瘤电场治疗、瑞派替尼、瑞普替尼、甲苯磺酸奥马环素、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艾加莫德及KarXT。
2024年8月,公司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产品收入净额为1.001亿美元,同比增长45%,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47%;得益于卫伟迦于2023年9月上市以及2024年1月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RDL)后的销量增加,以及则乐和纽再乐的销售增长。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流动受限制现金总计为7.3亿美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7.508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公司近年来达成的交易共三十余起;今年共发生两笔交易,分别是在今年7月,与麦科思生物就靶向ROR1 ADC ZL-6301达成战略合作和全球许可协议;此外,公司还于今年2月,获得BMS明星产品纳武利尤单抗在大中华区部分省份的销售权。
参考资料
1、公司官网
2、太平洋证券、申宏万源、天风证券、东吴证券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在看”点一下
100 项与 Shanghai Markus Biomedical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hanghai Markus Biomedical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