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The Healthcare Evaluation of Absolute Risk Testing Study: A Multi-centre, Single Arm, Pragmatic Study in Primary Care Sett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integration and 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ntegrated risk tool (IRT) in an environment as close to real-world as possible.
This study will recruit participants of both biological sexes and any ancestry or background who require and are eligible for a CVD risk assessment as part of the NHS Health Check. Those aged 45-64 years are most likely to benefit from CVD IRT and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asymptomatic but also derive most benefit from preventative measures.
The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in GP surgeries as the CVD IRT will have its greatest impact if incorporated into primary care practice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at highest risk.
This study is a de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100 项与 Genomics Pl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Genomics Plc 相关的专利(医药)
环球视野,深度视角各位亲爱的股东,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华大智造2024年年报发布了,除了数字,我觉得有些东西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顺便,也给华大智造敲敲边鼓,别让他松了劲。同样的,短期的2025Q1财报我们也会略微涉及,略微扩展下。我们将从3个方面来聊聊华大智造:第一,核心指标、核心业务概况;第二,华大智造2.0框架初具雏形;第三,华大智造短、中、长期发展展望。(省流版直接到文末看结论:咬定青山,一争长短!华大智造到底行不行,我们分短期、中期、长期来看。)反正市场的共识已经给出来了,今天一开盘就涨了起来...#01尚能饭否?2024年宏观环境什么德行大家都懂,达安基因巨亏、迪安诊断巨亏、金域巨亏...就连一贯稳健的艾德生物,都出现了净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游应用端如此,上游测序仪、试剂端必然受到影响。我们把视线缩窄到测序仪上,华大智造的主要竞争对手Illumina因美纳2024全年营收43.32亿美元,下滑2.4%。且,大中华区营收3.08亿美元,大幅度下滑近20%。这不禁让人为华大智造捏了把汗...不过,结果还好。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0.13亿元,同比增长3.48%.华大智造2024年亏损6.01亿元,相较于去年收窄。核心业务基因测序仪收入23.48亿元,同比增长2.47%。测序仪器设备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6.92%。测序试剂耗材业务收入13.73亿元,同比增长1.43%。试剂耗材增长略缓,但是仍然符合我们的认知。还是以Illumina为例,整体而言2024年试剂耗材的增长就是在放缓的。这与宏观环境的客观事实也相符,如果华大智造的试剂耗材暴增反而不正常。华大智造全球装机量近1270台,占全球装市场份额28.2%。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接近Illumina 2024年的1646台了,非常难得。其中中国新增装机量超1000台,连续3年占据新增测序仪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这里面DNBSEQ-G99增长明显,2024年相关收入增长63.53%。其相关试剂增长更是达到惊人的136.97%,成为测序仪中的“爆款”。这也符合测序仪中小通量去中心化的趋势,从长远来看也能维持客群的韧性。2025年初DNBSEQ-E25拿到NMPA三类医疗器械证,配合tNGS/mNGS以及其他小通量、快交付场景的完善,可以期待一下它的表现。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初步验证:在2025年1月5日就已经有20余家公司与华大智造达成了关于DNBSEQ-E25的合作意向。好,我们一句话总结下:2024的华大智造亏损收窄、营收增长、中小通量测序仪放量迅猛。不仅是“尚善饭”,还正处于当打之年。当然,仅仅这些华大智造这科创板也白上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华大智造似乎在打造2.0版本的华大智造增长框架。这对于我们怎么看华大智造的未来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单纯把华大智造当成一家测序仪公司,那未免太小看他了。#02雏形初现华大智造在试图构建一个由SEQ ALL全读长测序+GLI智能自动化+OMICS 多组学产品与新业务组成的2.0版本增长引擎。其中,SEQ ALL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简单说,就是长短读长测序仪。2024年引入纳米孔测序仪,装机量近90台,招投标市场份额超10%。随着纳米孔测序仪成本的下降、新场景逐步挖掘,华大智造这种全球唯一一个手握长短读长的企业必然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验室自动化我们都很熟悉了,无非几个机械臂、工作站嘛。而华大智造的智能自动化GLI(Generative Lab Intelligence)将整合进AI的能力,让实验室自动化升格为实验室智能自动化。自动化解决的是体力问题,GLI则是智力体力的融合扩展。上图我们就能看到,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GLI已经具备了以往难以想象的能力。调度实验、跟踪异常、数据分析解读等很可能都不需要人来干预,大模型加持下,未来智慧实验室还将持续进化。2024年,自动化这部分的收入达到2.09亿元,剔除新冠影响增长36.69%。我们引用华泰研究的一张图,华大智造的产品已经从实验室自动化的3.0向4.0挺进,并且已经能够实现部分4.0智能化功能了。这未来的想象空间还是值得期待的。OMICS多组学是指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和其他的新业务,比如微针采血、掌上超声、超低温样本库等。与既有业务结合紧密的单细胞组学和时空组学业务,华大智造有DCS Lab组团推广,仅仅2024年一年宣布的DCS Lab就有19家。2025年由于中美关税战(虽不确定最终如何发展),但10x Genomics/Illumina/Akoya的单细胞、空间生物学产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从客观上为华大智造带来了机遇。哟,咱这空间生物学终于入了HCA的法眼再说,华大智造做得也不错,时空组学Stereo-seq都被纳入HCA的合作伙伴,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单细胞也是如此,其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171.98%。2024年,新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剔除新冠因素同比增长57.07%。至于其他关联不大的业务,个人认为这是在下闲棋。指不定在未来哪个时候,就变成了神之一手。盘完这3条线我们基本可以弄清楚华大智造2.0的思路。以核心测序业务为基础,保证基本盘不丢,聚焦当下;智能自动化既有业务结合新的AI.技术提升附加值,简而言之就是整合、提升,聚焦近未来。多组学新业务则是负责探索新的方向,为华大智造的未来储备、探索新的增长极,投资远期未来。那么,咱们就来展望下未来。#03展望未来华大智造在生命科学公司里面有着独特的地位,他带来的测序普及化,奠定了诸如蛋白组学、空间生物学等技术领域的基础。我们站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路口,对于华大智造的展望我觉得可以从短、中、长三个周期来看待。短期来看:Illumina测序仪被禁、关税战引发的国内换机潮催化。为了防范断货风险和规避设备、试剂价格上升,必然使国内一批原进口产品用户的切换。这种用户是对价格、供货安全性敏感型,且已经接受国产产品只差临门一脚。大家需要注意,Illumina被纳入实体清单是2月4日,而关税战是在4月份。我们还必须意识到,Illumina的试剂并未被禁止销售,且Illumina的供应链是全球布局的。更别说国内还有很多其 OEM 的合作企业...他们似乎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华大智造短期获益更多的是体现在撬动客户意愿上,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体现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25Q1的华大智造还没有来得及体现这种趋势就是这个原因,估计可能要到Q3或者Q4才能看到表现。顺便说一嘴,华大智造的宣传资料也没藏着掖着,醒目的位置给出来了...好评...2025Q1亏损缩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下降也值得肯定。中期来看:中美博弈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生命科学工具产业中期格局转换。打造中国生命科学工具的韧性供应链可能已经是共识了,曾经的“造不如买”时代很有可能不会再有了。因此,华大智造的中期增长重心是测序仪的全面国产替代,而华大智造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够提供长读长+短读长的供应商,这种稀缺性很可能会被逐步证明。另外,GLI智能自动化和多组学两个维度的增长助力也会让华大智造获益,这两块业务都看到了大幅增长,第二曲线态势已经逐步清晰了。AI加持下的GLI智能自动化业务还会抬升解决方案的附加值,华大智造在行业内的产品力和综合优势就显得更为独特了,未来的想象空间可以期待下了。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征是海外市场对华大智造和中国生命科学产品的逐步接纳,因此,海外市场的占比可能会逐步提升。2024年华大智造的海外测序仪收入达到7.41亿元只是起点。长期来看:中国智造冲击高端也是必然,华大智造作为其中一员,已经变成了“me better”更好的选择。科学仪器,决定的是一个国家科研的上限。《三体》中,锁死人类科技是通过干扰最为先进的科研装置-粒子加速器。长期来看,生命科学仪器必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未来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节点。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摆脱低端制造的必然之路。#04最后因此,未来中国诞生自己的ThermoFisher、Bruker,是一种必然。放一张Thermo Fisher的图,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上涨200倍,还不算分红。那么,既然华大智造已经是先发者,不妨把他看成一个强有力的候选人。对于华大智造来说,需要的是要稳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而,一个必答题给到了我们:敢不敢押注中国智造的未来?END小编在这里!星球在这里!各位股东看了么?赞了么?转发了么?别忘了点赞。谢谢!所有内容均不作为投资建议,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星球更新更快。近期文章:真实的商战总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金域医学2024:哥们你是怎么做到的?迪安诊断2024:事到如今,先涨薪分红吧艾德生物2024:龙头也难Caribou Biosciences麻了!停管线,停临床前研发,再裁员32%NMPA WARNING:中国暂停印度VITAL LAB 地高辛原料药进口相关资料:注1:华大智造财报注2:华大智造官网
环球视野,深度视角各位亲爱的股东,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联系方式在文末)。先叠个甲,这只是针对个人能收集到的相对典型公司的回应。且,所有回应均为截至2025年4月21日在官方微信平台的公开回应。如有疏漏,不吝赐教!叠甲完毕。大家都知道,为应对美国对我国的关税施压,我们也对美国所有输华产品加征125%的关税。那么,生命科学领域也必然受到了影响。我们选取几个典型回应,跟大家分享下,并对其背后隐含的信息进行解读。#01“老谋深算”安捷伦在2025年4月11日,安捷伦官方回应。其核心要点是:第一,公司拥有全球制造基地,基本不会断供;第二,公司以最优惠价格供货中国;实际上,安捷伦本身供应链就非常庞杂。从产品形态上来看,既有设备,又有试剂耗材,还有软件和CRO服务。从地理空间上来看,欧洲、美洲、亚洲都有生产设施。所以,安捷伦敢于承诺第一条:不断供。那么,第二条的意思是国内客户仍然能拿到低价的产品吗?不一定的。这说的很可能是指不含关税的供货价,是否涨价就要看具体情况了。#02“努力稳住”10x Genomics也在试图稳住客户的预期,但是底气稍显不足。“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已设有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已经稳定生产了我们市面上现有的许多产品。”这背后的含义是,有部分产品是美国以外生产,但是并不包含全部。因此,在上面用到的措辞是:“正在尽一切努力确保产品供应、价格稳定”。当然,这大部分说的应该是试剂耗材,设备估计够呛。另外从供应链了解到的信息,10x Genomics的空间生物学产品可能受限更大一点。#03“算我的”2025年4月21日,Twist Bioscience表示“我们向您保证:Twist将主动承担关税成本,确保您维持现有价格体系不受影响。”好家伙,这是我看到的如此明确表态的第一家美国生命科学公司!当然,还有家德国的Qiagen也表示了美国产品也不会因关税涨价。那么,这是如何做到的?只做可能性推演,并不一定保真:第一,Twist主要产品就是试剂,通过美国海外分装生产更为简单,容易规避税收影响;第二,Twist可能毛利率极高,比如此前进口的报关价格远低于在国内的售价;第三,Twist通过服务+产品拆分的方式化解了关税影响(在国内也有这么干的)。但是,同样作为类似试剂供应商的IDT却好像“无事发生”。#04“无事发生”丹纳赫旗下的IDT、ThermoFisher、BD等均未见表态,仿佛无事发生。可能的原因有:公司产品形态复杂、决策链长、美国本土影响力巨大。甚至连个“安民告示”都没见...当然,像Waters沃特世这种公告也应该拿出来批评一下。说了半天,说个个**...弯弯绕绕就不能给个准话?#05“不可抗力”还有一家公司,在这次事件中隐形了。那就是---因美纳Illumina。作为测序界的巨擘,没有表态纯粹是“不可抗力”。相较于其他厂家,先是测序仪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又是被125%关税轮番“殴打”。估计J姐的心情可能如上图...本想着测序仪不能卖,卖点单细胞、蛋白组学产品吧,这下好了,彻底GG了。再挣扎,似乎也没太大意义了。哎,实在不行,下次猎头的电话可以接一接了。END小编在这里!星球在这里!各位股东看了么?赞了么?转发了么?别忘了点赞。谢谢!所有内容均不作为投资建议,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星球更新更快。近期文章:96新娘84郎,一树梨花压海棠特朗普新医改:集采、药品零加成和三分钱的胰岛素Illumina CEO一年薪酬竟不足1500万美元Quanterix和Akoya的命运将在2025年5月13日决定Illumina再裁员,超300人GeneDx收购AI基因分析解读公司Fabric Genomics注:所有资料都来自官方微信
环球视野,深度视角各位亲爱的股东,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事情,大家都已经都再熟悉不过了。特朗普2025年4月2日对我国产品加征34%关税,我们2025年4月4日对等反制。哦,对了,最新消息是4月9日开始,美国要对中国产品加收104%的关税。甚至,对药品也要加征关税。别的行业,可能要慢慢传导。但是,我们生命科学领域那可是真真的立即感受到了这股狂风。#01别无选择来自朋友胖胖的细胞笔记就发现Thermo和Merck的网站在4月7日突然无法登录了,嘿嘿,你猜他们是要干啥?虽然,两家公司都说自己是故障、维护,就那么巧?默克还是实诚的,4月7日挂出了通告。那意思很简单:如果涨价别怪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啥国外这些公司面对加关税就可以涨价,而我们出口美国的就得想办法去自己消化?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他们认为我们别无选择你以为我要反驳,呃,那还真不能。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还真的无话可说。在高端生化试剂上面,欧美领先了很多年,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在某些领域,我们打开几道缺口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02反击2025年4月9日,单细胞与空间生物学自主品牌开始了反击。说实话,我蛮意外的,还以为应该是另外一家,不过,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开这一枪。如果没有寻因打响的这一枪,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片无奈的场景。我选取了两家10x Genomics国内服务商的公告,虽然两家都给给出了5.1之前不涨价的承诺。那么,之后呢?好,假设之后争端得以暂时消解,再起风波的时候呢?好在,我们在单细胞/空间生物学我们有寻因、M20、墨卓、华大时空等,测序仪领域有华大智造、赛陆、赛纳、真迈等。我们是真的有不错的替代选择。为啥这一轮没听到Illumina因美纳跳出来说要涨价?哦,已经被禁了...大家都在转向国产优秀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贝瑞也早就联合寻因开展服务了。当然,我想寻因之类的国产厂商并不是要打价格战。这里面,更多的考量是要打破旧有的秩序和观念。#03重塑在科研市场,其实是不应该存在低质低价的。劣质的产品会严重影响科学家的产出,而且,一旦耽误了时间,文章可能就属于别人了。因此,大家是谨慎的。但是,现在这个逻辑可能要变一变了。第一,我们国产生命科学工具的质量已经今非昔比。这是由于基础科学、工程学、材料学的进步,也是资本不断押注的结果。第二,后续美国对中国施压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就在前两天,我们刚刚报道了NIH禁止中国用户访问部分数据库。而在此之前,也禁止了中国进口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部分高端质谱仪。很难说,其他方面的限制会不会扩散。第三,我们的科研评价可能面临重塑。这个逻辑也是沿着第二条下来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科研评价体系。比如中国的数据库、中国的CNS等等,万一禁止你发咋办?难道不发国外的期刊/数据库就不能做研究了?科研无国界,期刊杂志/数据库管理者可有啊。这就需要我们国产的科研工具厂商们练好内功,也更需要科研界的接纳来尽快打磨好他们。#01最后我很讨厌煽动某些情绪,但是,我们不去反抗,难道只能躺下受着?让我们再来复习一遍: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逆来顺受,还是选择开创新的时代,决定权在你手中。是时候,做出改变了。END小编在这里!星球在这里!至此,各位股东星标了么?点赞了么?转发了么?在看了么?谢谢!所有内容均不作为投资建议,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星球更新更快。近期文章:Akoya“赖上”Quanterix遭大股东反对罗氏美国裁员超400人,吉利德裁员149人天塌了?NCBI要上不了了?为了胜利!Relay Therapeutics 裁员27%大受震撼!16州起诉NIH/HHS...NIH被告上法庭
100 项与 Genomics Pl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Genomics Pl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