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一项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中评
价 JWK001 注射液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的 I/II 期
临床研究
评 估 JWK001 注射液在nAMD患者中单次视网膜下注射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确定 最大耐 受剂量(MTD,如适用),或获得安全剂量范围。
100 项与 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氨基观察-创新药组原创出品
作者 | 武月
基因疗法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过去一年多,Sarepta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之旅。2023年6月,其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疗法Elevidys获得FDA的加速批准上市,仅限于4至7岁的门诊患者,一年后适应症扩大所有4岁及以上的DMD患者。
尽管疗效数据争议重重,但凭借320万美元的天价和急迫的患者需求,上市即大卖,股价也在半年内暴涨213%。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Elevidys销售额飙升至8.21亿美元,带动公司营收增长53%并首次盈利,创造了CGT领域的历史性时刻。Sarepta更是预计,2025年Elevidys销售额将达29亿美元。
然而,2025年3月,一名16岁患者接受Elevidys治疗后,因急性肝衰竭死亡的噩耗,让Sarepta单日股价暴跌27%,也让Elevidys问鼎百亿销售额之路,充满了不确定。
事实上,这并非AAV基因疗法首次遭遇致命危机。去年6月,辉瑞宣布了其针对DMD的AAV9基因疗法PF-06939926的III期临床CIFFREO失败,该疗法曾造成两名患者死亡。
这暴露了AAV基因疗法的“阿喀琉斯之踵”——安全性风险与疗效不确定性的双重困境。当“改写命运”的承诺遭遇生命的代价,当监管宽容遭遇科学质疑,Sarepta的过山车之旅,成了整个基因治疗行业狂飙时代的一个缩影。
而过山车的下一站,究竟是深渊还是新生?一切仍取决于它们的临床表现。
/ 01 /
一名患者死亡风波
Elevidys作为全球首个DMD基因疗法,自2023年6月获FDA加速批准上市以来,便备受瞩目。
而这一次的患者死亡事件,更是将其推向风口浪尖。
日前,Sarepta宣布,一名接受Elevidys治疗的16岁DMD患者,因急性肝衰竭不幸离世。尽管肝损伤是AAV基因疗法的已知潜在风险,但这是Elevidys在800多名受试者中的首例致命事件。
早在2018年,相关研究就已指出AAV载体对肝脏具有高亲和力,会天然富集在肝脏细胞中。尽管Elevidys选用AAVrh74以降低中枢神经暴露风险,但肝脏仍是主要富集器官之一。病毒载体在肝细胞中的大量蓄积可能引发免疫反应或直接细胞毒性,导致肝损伤。
此外,Sarepta表示,检测显示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这种病毒可能会损害肝脏,与基因治疗产生协同毒性效应,导致急性肝损伤迅速恶化为肝衰竭。
Sarepta表示,将更新Elevidys的标签,以反映新的安全信号。不过,这样的解释未能平息质疑,Sarepta股价应声大跌27.44%。
在此之前,Sarepta势头正猛。3月初发布2024年财报时,公司CEO Doug Ingram表示,2025年公司将乘势而上,预计实现29-31亿美元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0%,Elevidys同比增长162%)。
Doug Ingram更是直接将Elevidys称之为史上最成功的基因疗法。这一次的死亡事件,无疑会为其安全性蒙上阴影,甚至影响Elevidys的增长势头。
/ 02 /
低开高走后的俯冲
Elevidys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场科学与监管的博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AAVrh74载体递送微型抗肌萎缩蛋白基因,补偿DMD患者的基因缺陷。
然而,其III期临床试验EMBARK未达到主要终点(运动功能量表NSAA),仅次要终点(如站立时间)显示微弱改善。
这种情况下,FDA生物制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BER)主任Peter Marks力排众议,在主要终点失败的情况下,仍推动其加速批准转为全面批准,并扩大适用年龄范围。这一度被外界质疑为“监管灵活性过度”。
当然,本质上这是因为DMD患者的有效疗法过于稀缺。DMD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遗传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导致身体肌肉无力和萎缩,是所有肌营养不良中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患者因抗肌萎缩蛋白缺失,肌肉逐渐退化,多数在20岁前因呼吸衰竭离世。
以往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DMD患者的传统疗法,常见用药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片等,但激素药物仅能延缓病情且大多存在较大副作用,因此临床需求仍然存在未被满足的缺口。
一直到基因疗法的出现,被视为改写患者命运的终极答案。这也使得监管机构在“未满足医疗需求”框架下放宽标准。Sarepta顺势开启低开高走模式。
商业化层面,尽管定价高昂(一针320万美元),但是Elevidys一经上市,就展现了惊人的爆发力。2024年其销售额达8.21亿美元,而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Elevidys的患者群体将增加,Sarepta曾预计2025年将突破29亿美元,2027年预计为50亿美元。
Sarepta股价也从2023年10月份的低点,在半年时间里暴涨213%,市值一度高达167亿美元。
然而,这次的死亡事件可能会导致其在低开高走后,一路向下俯冲。短短几个交易日,Sarepta股价下跌31.4%,市值较此前高点蒸发掉近百亿美元。
/ 03 /
过山车的下一站
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基因疗法之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此前,蓝鸟因为超前的基因疗法而闻名,率先成功上岸成为先驱,但基因疗法的创新性,导致安全性问题拖延商业化节奏,又因为价格问题导致变现困难…… 一系列因素让蓝鸟持续失血,最终无力回天。
如今,Elevidys的事件,再次为DMD基因疗法热潮敲响警钟,病毒载体技术的突破性潜力与安全性风险并存,疗效证据不足与监管灵活性之间的冲突亟待解决。
而关于Sarepta的未来,市场也已经产生了分歧。
有海外分析师警告,Elevidys“效益/风险比恶化”,更深远的影响可能在于医生信心的动摇。RBC分析师指出,Elevidys本就因疗效微弱备受争议,死亡事件可能让医生在处方时更加谨慎。FDA已要求更新药物标签警示风险,而患者权益组织“Parent Project Muscular Dystrophy”则呼吁重新评估基因疗法的风险管控体系。
当然,由于DMD疗法的稀缺性,也有分析师认为Elevidys“收益仍大于风险”,并指出诺华的Zolgensma基因疗法也曾出现患者死亡事件,但如今每年销售额仍超过10亿美元。
真正的威胁或许来自技术迭代。在2025年肌肉营养不良协会会议上,Dyne Therapeutics的抗体偶联外显子跳过疗法、REGENXBIO的下一代AAV基因疗法、Genethon的微型抗肌萎缩蛋白优化版本均展示积极数据。Dyne和REGENXBIO都计划于明年提交上市申请。
日前,Wave Life Sciences发布的2期试验结果,被公司CEO称为“史无前例”,据Wave称,该药物显著改善了11名男孩的功能,并扭转了肌肉损伤。Wave也希望在2026年寻求FDA的加速审批。
这意味着Sarepta的护城河正在松动。若竞争对手证明更优的安全性/疗效比,Elevidys的“唯一性”光环将迅速褪去,甚至被颠覆。
前有安全性危机,后有下一代疗法追击,Sarepta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 04 /
总结
从商业奇迹到安全性危机,Elevidys的遭遇揭示了基因治疗的终极之问:拯救生命的野心必须经受生命的拷问。
当技术从狂热走向理性,如何平衡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是所有从业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不仅是海外玩家,包括金唯科、新芽基因、信念医药、中美瑞康等在内的国内企业,也必须重视这一点。
或许,正如一些分析师所言,通过仔细的监测,这类事件是可以控制的。但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安全性评估体系,加强风险管控,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够真正获益。
只有这样,基因治疗的希望才不会沦为代价,才能让过山车的下一次俯冲,成为冲向黎明的飞跃。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北京,2025年1月31日讯——新年伊始,中国创新药企便迎来了融资的春天。据最新统计,2025年1月,多达9家中国创新药企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融资。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及商业化布局,涵盖抗肿瘤药物、罕见病治疗、基因疗法等多个领域。
塔吉瑞生物:C轮融资本月完成,融资金额达5000万美元
1月22日,塔吉瑞生物宣布成功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公司专注于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目前已有6款产品处于在研阶段。其中,第三代ALK抑制剂TGRX-326已进入中国3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肺癌。此前,先声药业已获得该药物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
达歌生物:A+轮融资超过2000万美元
同日,达歌生物宣布完成超过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利用其专有的分子胶平台,开发针对难以成药靶点的新型药物,重点关注肿瘤、炎症、神经科学和代谢疾病等领域。本轮融资将支持其核心产品HuR分子胶的临床研究,该产品计划于2025年启动临床试验。
星联肽:Pre-A+轮融资1亿元
1月16日,星联肽宣布完成1亿元的Pre-A+轮融资。公司专注于小型化偶联药物的研发,包括多肽偶联药物(PDC)和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DC)。其首款产品SC-101已进入1期临床阶段,显示出初步的抗肿瘤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第二款产品SC-102也在2024年底进入临床阶段。
阳光安津:pre-A轮融资超过1亿元
1月15日,阳光安津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pre-A轮融资。公司由雷晓光教授和杨勇教授共同创立,专注于Nav1.8和Nav1.7钠离子通道的新型镇痛药研发。其Nav1.8抑制剂已展现出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预计2025年启动IND。
欧科健生物:A轮融资超过1亿元
1月11日,欧科健生物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公司专注于眼底常见疾病的大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其核心产品OCUL101是一款双靶点三效创新抗体,针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地图样萎缩(GA)三种适应症。该产品已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临床。
艺妙神州:E轮融资数亿元
1月8日,艺妙神州宣布完成数亿元的E轮融资。公司专注于CAR-T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其首款产品IM19是一款靶向CD19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该产品的NDA已获得中国NMPA受理。
礼邦医药:C轮首次融资5.5亿元
1月7日,礼邦医药宣布完成5.5亿元的C轮首次融资。公司专注于治疗肾脏疾病及相关慢性病的创新药物研发,已建立针对多种肾脏疾病的丰富产品管线。本轮融资将支持其铁基磷结合剂AP301的中国新药上市申报和全球3期临床试验,以及小分子泛磷转运蛋白抑制剂AP306的中美2期临床试验。
高光制药:Pre-C轮融资1.5亿元
1月3日,高光制药宣布完成1.5亿元的Pre-C轮融资。公司专注于治疗自身免疫及炎症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小分子新药研发。其双靶点TYK2/JAK1抑制剂TLL-018已进入3期注册临床开发阶段,拟用于治疗荨麻疹、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普祺医药:B轮融资超过3亿元
1月2日,普祺医药宣布完成超过3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专注于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创新药研发,产品管线以皮肤科为主,涵盖呼吸、眼科等领域。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其核心产品普美昔替尼凝胶(PG-011)治疗特应性皮炎的3期临床研究及NDA申报。
此外,还有多家公司如血霁生物、金唯科生物、简达生物等在1月完成了数千万元的融资,进一步推动各自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
这些融资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创新潜力的高度认可。随着资金的注入,这些公司有望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1月31日,2025年1月有十多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中国新锐公司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其中至少9家公司融资金额在1亿元及以上,这些获得资本青睐的新锐公司正在开发的产品包括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小型化偶联药物、眼底疾病大分子创新药物、CAR-T细胞治疗药物、分子胶靶向蛋白降解药物等。
塔吉瑞生物
融资轮次:C轮
融资金额:5000万美元
1月22日,塔吉瑞生物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5000万美元,本轮融资将用于多个创新药物的国际临床研究的推进。塔吉瑞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根据塔吉瑞官网管线资料,该公司已经搭建了包括6款产品的在研管线,进展较快的产品为第三代ALK抑制剂TGRX-326,拟开发治疗肺癌,目前已经进入中国3期临床研究阶段。2024年9月,先声药业通过一项逾2000万美元首付款的合作获得了TGRX-326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塔吉瑞生物其他在研产品还包括Bcr-Abl变构抑制剂TGRX-678,该产品此前已经被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治疗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AP)。
达歌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2000万美元
1月22日,达歌生物(DEGRON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于2024年底成功完成了超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浙江省“4+1”生物医药与高端器械产业基金、Takeda Ventures、丰川资本、隆门资本、浩悦中国医疗健康基金以及AIM-HI Accelerator Fund等知名机构投资,现有股东元生创投继续加持。
达歌生物专注于通过其专有的基于分子胶的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发现平台,针对以往无法成药靶点开发新型药物,重点领域包括肿瘤、炎症、神经科学和代谢疾病。根据新闻稿,本轮融资将助力达歌生物在新型分子胶领域的布局,包括推进核心管线HuR分子胶的临床研究。HuR是一种此前被认为无法成药的RNA结合蛋白,在癌症和炎症中发挥关键作用。达歌生物计划于2025年启动临床试验患者招募。
星联肽
融资轮次:Pre-A+轮
融资金额:1亿元
1月16日,星联肽宣布完成1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领投,横琴创投及深圳前海利元共同跟投。星联肽聚焦于小型化偶联药物的研发,包括多肽偶联药物(PDC)和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DC)等。该公司目前已有两款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首款产品SC-101(靶向Nectin-4的PDC)分别于2024年初和年中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临床默示许可,目前处于1期临床阶段,已初步显示出抗肿瘤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星联肽的第二款产品SC-102(靶向EphA2的PDC)在2024年底进入临床阶段,已完成首例受试者的入组和给药工作。此外,星联肽研发的首个NDC项目有望在今年年中完成PCC提名。
阳光安津
融资轮次:pre-A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1月15日,阳光安津宣布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博行资本和清控银杏跟投。根据阳光安津新闻稿介绍,该公司由雷晓光教授与杨勇教授共同创立,公司以新型镇痛药的研发为目标,专注于Nav1.8和Nav1.7这两个与机体疼痛感受高度相关的钠离子通道。其中,Nav1.8抑制剂已展现了较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该产品预计于2025年启动IND。
欧科健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1月11日,欧科健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LongRiver江远投资领投,南山战新投、君实创投、博远资本和清松资本跟投,天使轮股东元生创投持续追投。欧科健成立于2022年8月,专注于眼底常见疾病的大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其核心产品OCUL101为一款双靶点三效创新抗体,独特性地针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地图样萎缩(GA)三种适应症,该产品已经相继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临床。此外,欧科健还针对多种眼底常见疾病进行了完整布局,后续还有多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多抗管线,预计将在2025年底陆续递交中美IND申报。
艺妙神州
融资轮次:E轮
融资金额:数亿元
1月8日,艺妙神州宣布正式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E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太平医疗健康基金、首发展集团、四季青投资、阳光诺和等多家专业机构跟投。根据新闻稿,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艺妙神州首款原研CAR-T新药IM19的商业化布局,同时加快其包括血液肿瘤、实体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进程。IM19注射液是一款靶向CD19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其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适应症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NDA)已经于2024年11月获得中国NMPA受理。
礼邦医药
融资轮次:C轮首次
融资金额:5.5亿元
1月7日,礼邦医药(Alebund Pharmaceutical)宣布已完成C轮首次5.5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投资由某知名产业基金,扬州国金集团、熙诚金睿等共同投资。礼邦医药专注于开发治疗肾脏疾病及相关慢性病创新药物。该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的肾脏病新药产品管线,针对适应症包括慢性肾病(CKD)/透析并发症、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等。
根据新闻稿介绍,本轮融资将支持礼邦医药全面推进其肾脏疾病管线的开发和商业化,包括铁基磷结合剂AP301于中国的新药上市申报和全球注册3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小分子泛磷转运蛋白抑制剂AP306中美2期临床试验的进一步开展,以及首个商业化产品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中国的商业化销售网络的扩展。
高光制药:
融资轮次:Pre-C轮
融资金额:1.5亿元
2025年1月3日,高光制药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的Pre-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金资本、康君资本、英飞尼迪资本共同认购,老股东汉康资本继续加持。高光制药是一家创新药开发公司,专注于研发治疗自身免疫及炎症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小分子新药。
高光制药自主研发的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症的小分子药物——双靶点TYK2/JAK1抑制剂TLL-018已进入3期注册临床开发阶段,拟开发治疗荨麻疹、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此外,高光制药还打造了多个针对神经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管线,包括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特性的TYK2/JAK1双抑制剂TLL041,拟开发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2023年,Biohaven公司已经与高光制药达成一项约9.7亿美元的合作,获得TLL-041在大中华区域以外的独家开发与许可协议。
普祺医药
融资轮次:B轮
融资金额:超3亿元
2025年1月2日,普祺医药宣布完成了超3亿元B轮系列融资。本轮投资机构包括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亦庄国投、首发展集团、北科建集团、正奇能科集团等众多机构旗下基金及个人投资者。普祺医药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聚焦免疫/炎症性疾病、以外用药为特色的创新药研发公司,产品管线以皮肤科为主,并涵盖呼吸、眼科等疾病领域。
根据新闻稿介绍,本轮融资款项将用于普祺医药现有核心产品普美昔替尼凝胶(PG-011,一款JAK/ROCK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治疗成人及青少年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3期临床研究及NDA申报、拓展PG-011在其他适应症的应用及后续其他创新管线的临床推进。此外,该公司拟在北交所进行IPO申报。
除了上述公司,本月还有其他多家公司获得新一轮融资,包括:专注于干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的血霁生物获得数千万元新投资;专注于AAV基因疗法研发的金唯科生物完成数千万元阶段性融资;专注于创新型疫苗及新型佐剂研发的简达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美杰赛尔获得数千万元的战略投资,推进基因编辑修饰的T细胞、NK细胞以及干细胞等多条产品管线的开发;艾威药业完成A++轮融资,其研发管线涵盖了干眼症、感染性结膜炎、近视眼、青光眼等眼科治疗领域;致力于开发诊疗一体靶向放射性核素疗法的晶核生物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瑞瞳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推进眼部长效缓释给药创新产品开发;英百瑞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推进通用型自然杀伤细胞疗法的临床研发;安炎达医药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该公司聚焦于开发针对免疫炎症领域的创新药等等。
期待在资本的助力下,更多前沿疗法和技术能够更快惠及患者。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及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0 项与 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