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CCMTV肿瘤频道
KRAS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为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1]。长期以来,由于KRAS突变自身缺乏药物结合位点,因此被认为是“不可成药”靶点[2]。近年来,KRAS G12C特异性抑制剂为KRAS G12C突变NSCLC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开启了靶向KRAS的新时代[2]。
2024年8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了国内首个KRAS抑制剂氟泽雷塞上市,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的晚期NSCLC[3],破除KRAS难成药魔咒,给国内无数KRAS突变患者带来福音。本期由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汪进良教授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方成教授,分享2例前线经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失败、疾病快速进展的携带KRAS G12C突变的肺腺癌病例,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治疗耐受性较差,给予氟泽雷塞靶向治疗后疾病得到快速缓解。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加以点评。
病例一
基本信息
患者刘某,男,76岁,ECOG PS 1
主诉:诊断右肺腺癌3月余
现病史:
患者男性76岁,2024年6月因发热1月外院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双肺多发小结节,纵隔及肺门多发淋巴结,部分伴钙化,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钙化,双侧胸膜增厚、钙化;右侧胸腔积液,肝内多发转移病变。
外院辅助检查(2024-6至2024-7):
2024-6-21胸部CT:右肺周围性肺癌,双肺多发小结节,考虑转移;右侧胸腔积液右侧叶间裂多发结节,考虑胸膜转移,邻近右肺下叶压缩性肺不张,右侧心包积液。胸骨结节装高密度影,左侧第5肋骨局限低密度影,转移可能;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转移瘤可能大。
2024-6-28于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非小细胞癌,分化差,免疫组化考虑低分化肺腺癌,个别细胞呈瘤巨细胞形态,分化差。
免疫组化结果:ALKD5F3(-),ALK阳控(+),ALK阴控(-),PD-L1 22C3 (-), CKpan (+),TTF-1 (+),Napsin-A (-),p40 (-),CK5/6(个别+)。
2024年7月于行右侧胸腔积液引流术,间断引流2000+mL积液,呈红色,送检细胞学检测未见恶性肿瘤细胞。
基因检测(2024-6)
KRAS外显子Exon2 G12C突变37.2%。
外院诊断
1. 右肺腺癌 T4NxM1 IVB期,双肺多发转移,右侧胸腔积液,胸膜转移,心包积液,肋骨转移,肝多发转移;
2. 高血压;
3. 直肠癌术后;
4. 化疗后骨髓抑制。
外院治疗经过(2024-7-22至2024-09-15)
一线治疗:
2024-7-22,培美曲塞 0.85g D1+卡铂 400mg D1+帕博利珠单抗 200mg D1。
因化疗后骨髓抑制及食欲下降等症状,2024-8-15进行剂量调整:培美曲塞 0.8g D1+卡铂 400mg D1+帕博利珠单抗 200mg D1。
一线治疗2周期后复查,发生疾病进展(肝脏及肺部病灶较前明显增大)。
√胸部CT示:右肺中叶区及右肺门占位,符合恶性瘤表现,较2021-7-22片变化不著;两肺多发结节,部分较前略增大,考虑转移。
√胸腹部MR示:肝内多发转移,较2024-07-22片增大。
二线治疗:
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具有多项预后不良基因突变如SMARCA4等,结合患者缺铁性贫血及整体身体情况,2024-09-15采用剂量减半治疗:氟泽雷塞片 300mg(每天2次,每次2片,间隔12小时以上)。为行复查及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就诊我科,门诊以“肺恶性肿瘤”于2024-10-21收治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规律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及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2013年外院行直肠癌切除术,术后行化疗4周期,规律复查未见疾病复发。
家族史: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入院后检查
2024-10-24胸部CT检查显示:1. 右肺中叶区及右肺门占位,符合恶性瘤表现,较2024-7-22片变化不著。2. 两肺多发结节,较前部分缩小、消散。3. 右肺炎症,局部肺不张,较前变化不著,4. 多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5. 双侧胸膜增厚伴钙化,右侧胸膜转移不除外;右侧胸腔积液与前相仿。6. 动脉硬化。
2024-10-24 胸部CT检查结果(对比2024-09-14)
2024-10-23肝脏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显示:肝内多发转移,较2024-09-14片缩小。
2024-10-23 肝脏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结果(对比2024-09-14)
2024-10-25核磁(头颈部MR)检查提示:脑内多发小缺血、梗死灶与2024-09-15片相仿。左侧额叶类圆形异常信号,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老年性脑改变。副鼻窦炎;双侧筛窦骨质显示不清,请结合临床。
入院后诊断
明确右肺腺癌 T4NxM1 IVB期,双肺多发转移
二线治疗疗效评估
氟泽雷塞片治疗二线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肿瘤明显缩小,两肺多发结节,较前部分缩小、消散;肝部病灶磁共振检查较之前明显缩小,缓解深度达45.89%,疗效达到PR。
下一步治疗方案
2024-10-25出院回家继续口服靶向药物(氟泽雷塞片,每天2次,每次2片,间隔12小时以上)。
不良反应管理
贫血:二线治疗前2024-9-13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 78.0g/L↓;二线治疗1周期后入院检查,2024-10-22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59.0g/L↓,提示贫血,排除出血风险,积极予以益血生片升血治疗。2024-10-25,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53.0g/L↓,考虑贫血与抗肿瘤治疗相关,本院申请用血困难,建议院外就诊继续积极生血治疗,根据血红蛋白情况予以靶向药剂量调整;患者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予以补充蛋白、补铁等对症处理。
二线治疗整体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相关的异常指标得到一定改善,无相关不良反应。
病例二
基本信息
患者潘某,男,62岁。
既往治疗经过
2022-12-12外院行左肺上叶亚段切除术+胸膜粘连烙断术。术后病理提示(左上叶尖段结节)浸润性腺癌(pT1bN0M0 IA期),低分化(Ⅲ级);
2024-01-23外院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术后,左肺门处实性肿块稍增大,肿瘤复发转移可能;2024-01-25 PET-CT提示:左肺MT术后,纵隔(4L、5、6组)、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可能;胃大弯区域肿块,肿瘤(疑似间质瘤);
2024-01-29外院行支气管镜提示:非小细胞癌,倾向腺癌。综合相关检查考虑为术后复发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基因检测
KRAS G12C(突变丰度38.73%)、STK11突变(内含子突变)、PIK3CA E542突变。
外院一/二线治疗经过和疗效评估(2024-01-31至2024-06-24)
一线治疗:
2024-01-31至2024-04-30,外院予行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培美曲塞0.9g d1+卡铂500mgd1+帕博利珠单抗200mg)4周期。期间复查CT提示SD
2024-05-13复查CT提示左主支气管内结节增大;CTA提示左肺动脉受侵狭窄,左侧肾上腺结节,转移可能。提示PD。
二线治疗:
2024-05-17复查支气管镜(左主支气管)结合免疫组化提示:NSCLC伴SMARCA4缺失;免疫组化:Ki-67(35%)、PD-L1(E1L3N)(TPS 0)
因患者左主支气管管腔堵塞,2024-05-16行“气管镜下高频电治疗及金属支架植入术”。后考虑患者病情进展。
2024-05-22予二线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白蛋白紫杉醇400mg d1+卡铂200mg+帕博利珠单抗)
2024-06-24行介入治疗(肺动脉灌注白蛋白紫杉醇350mg+白蛋白紫杉醇50mg混合碘油栓塞),同时静脉卡铂200mg治疗
2024-07-17于本院复查CT:左肺术后,左肺门占位,侵犯主动脉及左肺动脉,考虑MT复发转移。纵隔内及左肺门淋巴结肿大。左肺多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左侧肾上腺占位,考虑转移瘤。
2024-07-17胸腹部CT检查结果
三线治疗经过和疗效评估
因患者中度贫血,考虑化疗耐受性差,2024-07-18予“卡度尼利单抗联合长春瑞滨”,2024-07-23至2024-07-29日行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立体定向放疗,30Gy/5fx
2024-08-13日再次行“卡度尼利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治疗
2024-08-14患者出现咯血,送至本院急诊,查CT提示左肺术后,左肺门占位,左肺不张,右肺磨玻璃影,可能存在肺泡出血和炎症
根据患者CT提示患者病情快速进展,给予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
2024-08-14胸腹部CT检查结果(对比2024-07-17)
四线治疗经过
因患者基因检测提示KRAS G12C突变
2024-08-31 氟泽雷塞 450mg bid 减量口服
2024-09-09 复查CT提示PR,末次复查2024-10-12
2024-10-12、2024-09-09胸腹部CT检查结果(对比2024-08-14)
2024-07-16至2024-10-11期间辅助检查结果(CEA和SCC浓度变化)
总体治疗过程总结
专家点评
氟泽雷塞是一款高效口服KRAS G12C小分子抑制剂[4],其治疗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的中国Ⅱ期注册临床研究显示[5],大部分患者在首次疗效评估即达到缓解,IRRC确认的ORR达49.1%,DCR达90.5%;中位PFS为9.7个月;总体耐受性良好,肝毒性和胃肠道毒性低。基于该研究结果,氟泽雷塞于2024年8月21日获批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的晚期NSCLC患者,并成为国内首个KRAS G12C抑制剂[3]。
氟泽雷塞上市后在真实世界中迅速获得广泛应用,许多病例获得快速缓解。本文对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总结。包括一例晚期后线、多发转移的患者,另一例术后复发、合并共突变、多线治疗的患者。两例患者对于免疫联合化疗的应答均不佳,疾病快速进展,服用氟泽雷塞后均在短期内达到PR并持续缓解。
病例1为一例晚期右肺腺癌患者,伴双肺多发转移、肝多发转移,一线行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2周期疾病发生进展,考虑到患者携带KRAS G12C突变,结合氟泽雷塞用于KRAS G12C突变患者的优异疗效,二线予以氟泽雷塞治疗,1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肿瘤明显缩小,两肺多发结节,较前部分缩小、消散,疗效达到PR。治疗期间整体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相关的异常指标得到一定改善;血常规检查提示贫血,积极予以升血治疗。
病例2为一例术后复发转移的左肺浸润性腺癌患者。患者2024年1月31日术后复发,经过多线治疗均快速进展(一线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4周期进展;二线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帕博利珠单抗,2周期进展;三线卡度尼利单抗+长春瑞滨,2周期进展)。2024年8月31日,患者于氟泽雷塞上市后第一时间启动靶向治疗。患者体感和症状恢复非常快。于服药后第10天(2024年9月9日)行CT复查,提示PR。为排除假性PR可能,又于10月12日再次行增强CT检查,进一步验证氟泽雷塞的确切疗效。目前患者治疗近3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疾病仍在持续缓解中。
通过上述两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真实世界中,即使对于基线条件较差的患者(如合并STK11、PIK3CA等共突变、多发转移、多线治疗失败等),国内首个上市的KRAS G12C 抑制剂——氟泽雷塞仍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这不仅进一步印证了循证医学研究的结论,也为临床医生对KRAS G12C突变患者的治疗积累了经验。相信,随着氟泽雷塞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验的积累,将为更多患者提供疗效优异且安全性佳的治疗选择,极大地提升中国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
点评专家
吴一龙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中国医师协会(CMDA)副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GDMDA)会长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首席专家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2018-2023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汇报专家
汪进良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副主任,肺部肿瘤病区主任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委会委员
方 成 教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10篇
主持常州市卫生青年人才及应用基础项目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
参考文献
[1] 农靖颖, 等.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1, 33(1): 69-73.
[2] 胡晓庆, 等. 肿瘤药学, 2023, 13(6): 702-708.
[3] https://www.nmpa.gov.cn/zhuanti/cxylqx/cxypxx/20240821175034132.html?type=pc&m=
[4] 氟泽雷塞片说明书,2024.
[5] Zhou Q,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4 Aug 9:S1556-0864(24)00762-7.
本文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信达不推荐任何未获批的药品/适应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