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2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申请批准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1/2a, Multicenter, Open-label,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23ME-01473 in Participants With Advanced Solid Malignancies
This is a first-in-human open-labe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activity of 23ME-01473 given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participants with advanced solid cancers who have progressed or are intolerant of available standard therapies.
Slow-SPEED-NL: Slowing Parkinson's Early Through Exercise Dosage-Netherlands
The goal of this clinical trial i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if a remotely administered smartphone app can increase the volume and intensity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daily life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Rapid Eye Movement (REM)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24 months).
Participants will be tasked to achieve an incremental increase of daily steps (volume) and amount of minutes exercised at a certain heart rate (intensity) with respect to their own baseline level. Motivation with regards to physical activity will entirely be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study specific Slow Speed smartphone app. Primary outcomes will be compliance expressed as longitudinal change in digital measures of physical activity (step count) measured using a Fitbit smartwatch. Exploratory outcomes entail retention rate, completeness of remote digital biomarker assessments, digital prodromal motor and non-motor features of PD, blood biomarkers and brain imaging markers. Using these biomarkers, we aim to develop a composite score (prodromal load score) to estimate the total prodromal load. An international exercise study with fellow resear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are currently in preparation (Slow-SPEED). Our intention is to analyse overlapping outcomes combined where possible through a meta-analysis plan, to obtain insight on (determinants of) heterogeneity in compliance and possible efficacy across subgroups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1/2期 A Phase 1/2a, Multicenter,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23ME-00610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Malignancies
This is a first-in-human open-label Phase 1/2a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activity of 23ME-00610 given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malignancies who have progressed on all available standard therapies
100 项与 23andMe,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23andMe,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导读】
团队对来自29个国家、不同血统和混血的688,808名重度抑郁症(MD)患者和4,364,225名对照者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荟萃分析,在635个基因位点上发现了697个关联,其中293个是新的关联。
2025年1月14日,精神病基因组学联盟 (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 的重度抑郁症工作组在期刊《cell》上合作发表了题为“Trans-ancestry genome-wide study of depression identifies 697 associations implicating cell types and pharmacotherapies”的研究论文。
团队发现了308个高置信度基因关联以及突触后密度和受体集群的富集。
在小鼠和人类的单细胞分析中,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和中棘神经元都与杏仁核神经元有关。这些关联富含抗抑郁靶点,提供了潜在的再利用机会。利用欧洲人或多血统数据训练的多基因评分,团队可预测所有血统的多发性抑郁症状态,
最高可解释欧洲人多发性抑郁症变异的5.8%。
https://www-cell-com.libproxy1.nus.edu.sg/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415-6#sec-7
关于重度抑郁症
01
重度抑郁症(MD)是导致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约有15%的人在一生中会患上该病。重度抑郁症的发病高峰年龄在成年早期,通常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尽管接受了药物和心理治疗,但仍会持续致残。自2013年以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对MD的多基因性质、遗传风险因素和潜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报告了243个独立的MD风险位点,这些位点来自对百万退伍军人计划(MVP)、23andMe、英国生物库、FinnGen和iPSYCH的荟萃分析,包括371K个病例。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报告了精神疾病基因组学联盟(PGC)主要抑郁障碍工作组迄今为止对MD进行的最大规模GWAS元分析(目前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大规模的GWAS研究)的结果。这些结果大大扩展了之前的GWAS发现,将基因、细胞类型和组织与MD的病因学联系起来,并证明了不同血统群体的样本外预测。
图形摘要
药物靶点富集分析
02
团队发现抗抑郁药(ATC类别N06A)的基因靶标在关联研究结果中得到了显著的富集。其他明显富集的药物类别包括抗精神病药物(N05A),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药物。
特定药物的基因靶点也在与MD的遗传关联中得到了富集,尽管分析并未推断出这些药物的作用是否更有可能与遗传风险的作用一致或相反。已确定的药物提供了可能的再利用机会,其中包括几种抗癌疗法和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疼痛和焦虑)以及莫达非尼(用于治疗嗜睡症引起的白天嗜睡)。
重大药物靶点富集
总结
03
1.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具包容性的多发性硬化症(MD)GWAS,在635个独立遗传位点上发现697个独立SNP关联,证明神经元分化和受体集群与MD病因有关。
2. 在欧洲血统中发现286个高置信度基因关联,15个基因(如CYP7B1)通过多种方法获趋同证据。不同基因优先排序方法结果大体不同,可能因对基因边界内外变异敏感度不同。
3. 常规基因关联和染色质相互作用图谱方法的结果表明DRD2参与MD研究,抑制DRD2可抑制小鼠神经炎症,支持遗传变异与MD间潜在可检验机制。
4. 研究结果证实并扩展了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中表达信号的丰富性,为杏仁核和海马兴奋性神经元(包括颗粒细胞和中棘神经元)的参与提供证据,颗粒细胞中表达信号丰富性尤其令人感兴趣。
5. 研究包括大量非欧洲血统数据,采用联合分析方法未排除混合血统或参考集中无代表血统个体,额外祖先多样性参与者帮助发现100个新遗传关联,并展示不同祖先群体重要遗传风险预测。
6. 使用PGS,欧洲血统病例对照研究中可解释的MD变异比例从3.2%增长到5.8%,在不同非欧洲血统和混血血统中MD预测也很重要,本研究首次证明MD PGS对多个不同祖先的有限可转移性,强调全球不同人群中开展GWAS研究的重要性。
7. 抑郁症全基因组关联信号显示出抗抑郁药物靶点富集,表明其有助于揭示其他有效治疗靶点和更有效干预措施,普瑞巴林和莫达非尼有稀少非随机证据支持其对抑郁症和相关疾病的疗效,研究结果证明GWAS是确定治疗相关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手段。
参考资料:
1.Polderman, T.J.C. ∙ Benyamin, B. ∙ de Leeuw, C.A. ...
Meta-analysis of the heritability of human traits based on fifty years of twin studies
Nat. Genet. 2015; 47:702-709
2.Howard, D.M. ∙ Adams, M.J. ∙ Clarke, T.-K. ...
Genome-wide meta-analysis of depression identifies 102 independent variants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frontal brain regions
Nat. Neurosci. 2019; 22:343-352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发布的文章旨在介绍前沿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使用;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热门推荐活动 点击免费报名
🕓 线上|2024年12月6日-2025年1月16日
▶ 《我的2024》
🕓 全国|2024年12月-2025年03月
▶ 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 上海|2025年02月28日-03月01日
▶ 第四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暨空间组学前沿论坛
点击对应文字 查看详情
前言
2024年,Megaround在创新药投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根据行业媒体Endpoints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发生了96起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
其中,由David
Baker教授联合创立的AI制药公司Xaira完成了最大的一轮融资——单笔超10亿美元。
随着2025年的到来,回顾2024年创新药赛道的投融资结果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方向与思考。
因此,下文将对完成融资金额TOP10的biotech公司进行回顾与分析。
融资金额TOP10,bioSeedin根据Endpoints和公开资料整理
01
Xaira Therapeutics:10亿+美元
AI已经成为了创新药研发加速的关键驱动力 。
2024年4月23日,Xaira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了由ARCH
Venture Partners和Foresite
Capital 领投,F-Prime
Capital、NEA等机构跟投的10亿美元首轮融资,数额之大令整个行业为之振奋。
bioSeedin相关报道:10亿美元VS裁员,AI制药两极化
Xaira能获得诸多明星机构的青睐离不开两大联合创始人的强大背景。
联合创始人之一David
Baker教授。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了David
Baker教授,以表彰他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前Genentech首席科学官和斯坦福大学前校长Marc
Tessier-Lavigne博士,目前在Xaira担任CEO。
Xaira成立的初衷是利用AI技术的端到端应用来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不过目前Xaira尚未披露任何研发进展和管线,在AI制药biotech公司不断遇冷的背景下,含着金钥匙出生的Xaira最终是颠覆行业还是回归平庸,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国内AI制药同样也在崛起,bioSeedin在2024年末有幸与西湖大学教授、高维医药创始人李旭老师团队做了交流,“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驱动变革的时代,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能揭示生命中更本质的规律。”
高维医药差异化AI制药之路报道文章:诺奖得主的遗憾与梦想,中国团队正悄然实现
02
Metsera:5.05亿美元
Metsera成立于2022年,致力于开发下一代肥胖和代谢类疾病疗法。
2024年4月,Metsera走出隐身模式,并同时宣布完成2.9亿美元融资。随着研发管线的推进,Metsera在11月再次完成了2.15亿美元的融资,全年累计融资已达到5.05亿美元。
根据最新新闻稿,Metsera共有三款在研药物,分别是超长效GLP-1RA注射剂MET-097i、超长效胰淀素类似物MET-233i以及口服GLP-1多肽类药物MET-002。
目前,MET-097i已经启动治疗肥胖症的2b期临床试验,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公布初步数据;MET-233i已经启动单剂量和多剂量递增临床试验;MET-002也已经启动临床研究。
Metsera能否在礼来和诺和诺德两大巨头的压力下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03
Treeline Biosciences:4.21亿美元
Treeline
Biosciences成立于2021年4月,由前Loxo
Oncology(2019年被礼来收购)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sh
Bilenker和前诺华全球肿瘤学负责人Jeff
Engelman联合创办。
自成立以来,Treeline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最近的一轮是2024年10月份的4.21亿美元。即便Treeline创始人团队背景豪华,获得了诸多明星机构的押注,公司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了130人,但Treeline“神秘”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截至目前Treeline仍未公开过任何研发管线,唯一有迹可循的是在2023年2月以1100万美元的首付款引进了辉瑞EZH2抑制剂SHR2554的海外权益,但SHR2554也并未出现在Treeline的官网上。
目前SHR2554在国内已经申报上市,是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EZH2抑制剂,而引进方仍然没有任何动态,这也给这笔交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秘的Treeline最终会不会一鸣惊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04
Kailera:4亿美元
Kailera(原名Hercules)是恒瑞GLP-1资产(HRS-7535、HRS9531、HRS-4729)的海外NewCo。
引进恒瑞GLP-1资产半年后,Kailera宣布完成了由Atlas
Venture,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和RTW
Investments共同领投的4亿美元融资,正式进军糖尿病和肥胖赛道。
首笔融资落地也意味着Kailera核心管理层组建完毕,根据Kailera官网显示,总裁兼CEO由Ron
Renaud担任——在加入Kailera之前,Ron
Renaud担任Cerevel
Therapeutics的总裁兼CEO,带领Cerevel实现了被Abbive以87亿美元收购。
Kailera在Ron
Renaud的带领下能否再现Ceravel的高光时刻,恒瑞能否在这笔交易中获得超额收益,最终还是要看核心的口服小分子GLP-1资产能否完成自证。
05
Mirador Therapeutics:4亿美元
把Prometheus
Biosciences以108亿美元的天价卖给默沙东后,Mark
McKenna在海边度假之际意识到了自己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于是在后来成立了Mirador
Therapeutics。
2024年3月,Mirador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了由ARCH
Venture Partners领投的4亿美元A轮融资,走出隐身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A轮的投资机构基本上在之前都投过Prometheus,可见这些明星机构对Mark
McKenna本人的信赖。
Mirador围绕核心技术平台Mirador360建立——该平台使用来自数百万患者分子特征的数据来寻找免疫纤维化疾病的基因靶点,从而加速药物开发。
成立半年后,Mirador迎来了首次合作——11月20日,Mirador宣布与23andMe达成合作,加速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疾病治疗药物开发。
06
Candid Therapeutics:3.75亿美元
在41亿美元把Rayzebio卖给BMS后,Ken
Song在2024年2月成立了Candid,7个月后,Candid宣布完成了3.75 亿美元融资。
Candid的这笔融资目的明确——看好TCE在自免领域的潜力,因此在完成融资的同时,Candid也宣布收购了另外两家新成立的公司TRC2004(嘉和生物海外Newco)和Vignette(岸迈生物海外NewCO)。
bioSeedin有幸在这笔交易披露后,专访了岸迈生物吴辰冰博士,探讨了NewoCo热潮背后更深层次的缘由和经验,原文链接:专访岸迈生物吴辰冰 | 守得住内心,平心静气等风来
不到4个月后,Candid又在同一天宣布了三个新的合作,其中之一是与诺纳生物基于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开发新一代T细胞衔接器,交易总额3.2亿美元。
bioSeedin第一时间对该交易进行了深度分析报道,详见:3.2亿美元!TCE技术出海,诺纳生物的掘金布局
在完成两轮大规模交易后,Candid最终的走向何方也足够让人期待。
07
Formation Bio:3.72亿美元
Formation是继Xaira之后,另一家完成大额融资的AI制药公司。
2024年6月,Formation宣布完成了由a16z领投的3.72亿美元D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引进候选药物和扩展AI能力。
在完成这一轮融资不久之前,Formation获得了MNC和AI巨头的青睐。5月,Formation宣布与OpenAI和赛诺菲达成了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用于药物开发的定制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赛诺菲在达成这笔交易后,也参与了Formation的D轮融资,而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则在此前以个人的名义领投了Formation的C轮融资。
08
ArsenalBio:3.25亿美元
2024年9月初,专注于CAR-T细胞疗法的ArsenalBio宣布完成了3.25亿美元C轮融资,新投资者包括ARCH
Venture Partners、再生元风投以及英伟达的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等。
ArsenalBio的核心技术平台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的CITE平台,该平台将基因工程改造所需的元件精准插入到T细胞11号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从而降低了病毒载体介导的随机插入所可能带来的突变风险。
目前,ArsenalBio自研的管线AB-1015和AB-2100已经处于早期临床阶段,AB-3000预计在2025年末/2026年初提交IND申请,与BMS合作的管线AB-4000和AB-5000,以及与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合作的项目处于更为早期的阶段。
09
GondolaBio:3亿美元
把KRAS管线分拆至子公司BridgeBio
Oncology Therapeutics并完成2亿美元首轮融资后,BridgeBio选择继续分拆。
2024年8月下旬,BridgeBio
Pharma宣布在投资者的支持下,将针对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和结节性硬化症的早期临床和临床前项目剥离至一家新公司GondolaBio。
同时,GondolaBio将完成一轮由红杉资本等多家机构投资的3亿美元的融资。
目前GondolaBio尚未在官网披露管线消息,但参考母公司BridgeBio近十年以来两款商业化产品的表现——一款被撤市,一款销量惨淡,GondolaBio的未来发展大概率也会比较迷茫。
10
Uniquity Bio:3亿美元
2024年5月15日,黑石宣布创立了一家新公司Uniquity
Bio,并提供最高3亿美元的资金。
在成立的同时,Uniquity宣布旗下核心管线Solrikitug获得FDA批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Solrikitug是一款靶向TSLP的单抗,引进自默沙东,目前COPD、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三大适应症处于临床2期。
此外,Uniquity基于Solrikitug还构建了两款双抗,另一个协同靶点均未披露,目前两款双抗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注:资料转载自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生物技术经历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并不断演变的行业格局。岁末年初,又到了总结与展望的时刻。
近年来,生物技术行业从包括宏观经济不稳定在内的更广泛经济挑战中实现了反弹,重点一直放在创新驱动的增长上,在基因编辑、CGT以及AI驱动的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WhiteLab Genomics首席执行官David Del Bourgo将2024年描述为谨慎但乐观的一年。
“根据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共有32种基因疗法和34种RNA疗法获批,凸显了这些先进治疗模式的快速发展以及监管方面的进展。”他介绍说。
那么,2024年是否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年呢?
1
虽有巨额BD,但并购活动不强劲
在2024年,初创企业迎来大规模融资轮次的显著复苏。Biotech初创企业在这一趋势中表现尤为突出,几乎半数此类交易都发生在该领域。
《华尔街日报》8月的报道称,美国和欧洲有68家Biotech初创企业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轮次,这表明投资者对该领域重新恢复了信心。这一激增态势凸显了在2022-2023年资金受限之后出现的积极转变。
尽管巨额融资轮次有所增加,但与往年相比,交易的总数量有所下降,这表明,投资者采取重质量而非数量的策略。这种策略优先考虑那些拥有强大研发管线或新颖技术的高潜力公司,而非那些不太成熟或风险较高的项目。
与之相对,制药行业的并购活动在2024年跌至低谷。截至11月下旬,该行业仅完成558笔交易,总价值为672亿美元,创下近十年来交易活跃度的最低水平,反映出大型制药公司对并购的谨慎态度。
“我们看到整个行业的平均并购交易规模大幅下降。这部分是由于Biotech估值较高以及政治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所致。该行业越来越关注小众的免疫学适应症,比如渤健收购HI-Bio,Vertex收购Alpine等交易。”Centurion Life Sciences首席执行Fady Riad说道。
2024年,生物技术领域在公开市场活动方面出现复苏。经过一段低迷期后,这一年生物技术领域的IPO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并在夏末显著增强。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在9月,Bicara Therapeutics、Zenas BioPharma、MBX Biosciences这三家公司一天内在纳斯达克共筹集资金超过7亿美元,这表明投资者对该领域重新恢复了信心。
Upstream Bio在10月的上市表现进一步印证这种复苏态势,其股价较IPO价格高开26.5%,公司市值达到11亿美元。
总体而言,以生物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保健行业,在2024年引领了美国的IPO活动,占IPO总收益的23%,共筹集资金66亿美元。这一复苏迹象表明,生物技术公开市场活动强劲复苏,预计这一势头将延续至2025年。
欧洲的生物技术IPO情况则较为低迷。
2
CRISPR延续发展势头
2023年,FDA和MHRA批准了Casgevy——由Vertex和CRISPR Therapeutics共同开发的基于CRISPR技术的镰状细胞病(SCD)治疗药物。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Casgevy成为在美国获批的首款CRISPR疗法,但在2024年,该领域是否在这一势头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
答案显而易见。2024年,基因编辑领域在针对各种遗传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涉及CRISPR技术方面。
例如,Beam Therapeutics启动了BEAM-302的I/II期临床试验。BEAM-302是一种碱基编辑治疗候选药物,这是首个针对基因突变的直接体内校正的基因编辑候选药物,通过潜在的一次性治疗解决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的肺部和肝脏表现。
Intellia Therapeutics也公布了其NTLA-2002的1/2期试验令人鼓舞的中期数据。NTLA-2002是一种体内CRISPR基因编辑候选疗法,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以mRNA形式递送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靶向血浆前激肽释放酶(KLKB1)基因,使该蛋白失活以永久性降低血浆中激肽释放酶活性,从而防止遗传性血管水肿的发作。
此外,KSQ Therapeutics对KSQ-001的1期临床试验中的首位患者进行了给药。KSQ-001是一种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工程改造的新型TIL疗法,旨在增强实体肿瘤的抗肿瘤活性。
基因编辑领域也出现诸多合作交易,其中Editas Medicine与Genevant Sciences之间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其目标是通过将Editas Medicine的CRISPR平台与Genevant的LNP递送技术相结合,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治疗药物。Genevant有望获得高达2.38亿美元的预付款和基于阶段性成果的里程碑付款。
像Casgevy这样基于CRISPR编辑技术的疗法获批及商业化,标志着基因编辑进入一个新时代,多家公司具备解决此前无法治疗的遗传疾病的潜力。2023年这一里程碑事件,使得其他一些相关项目在2024年得以在研发管线中顺利推进。
毫无疑问,CRISPR以及更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将继续在该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3
AI持续发力
2024年,人们提出AI在生物技术领域是否具备真正潜力的问题。相对于“泡沫论”,这更可能是市场调整,因为与AI迄今为止对生物技术行业的贡献相比,此前人们的期望可能过高了。
AI仍在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有时很难判断这到底只是炒作还是确实有益。也很难确切指出,AI到底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因为AI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行业的不同领域。
AI的融入成为生物技术运营中的一个显著趋势,企业将其应用于从药物设计到预测分析等多个方面。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AI将成为生物技术研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andboxAQ药物研发副总裁Andrea Bortolato指出,2024年的特点是谷歌、微软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通过各种方式在药物研发领域占据了更多份额。
这些科技巨头正通过不同方式占据更多空间。它们通过像Google DeepMind和Isomorphic Labs这样的项目,开发用于药物研发的前沿AI驱动解决方案。巨头们还通过与Biotech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拓展业务,比如微软与1910 Genetics的合作,以及英伟达对Recursion的投资。
据Bortolato称,这一新潮流(通常被称为“Techbio”)正在重塑生物技术格局,使新型治疗方法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开发出来。
“与此同时,第一代由AI驱动的Biotech已经开始初见成效,几种由AI发现的分子目前正在临床开发阶段稳步推进。一些早期成果颇具前景,这表明AI有可能对药物研发产生重大影响。”Bortolato补充道。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Techbio领域,需要对AI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以便区分真正的创新和营销炒作,这一点很重要。
除了AI,宾夕法尼亚大学佩恩医学共同投资项目主任Carter Caldwell证实科技与生物技术的交叉融合。
“生物技术与VC之间的交叉是一个新趋势。通常情况下,VC有非常明确的行业聚焦方向。然而,生物技术领域的AI正在将生物技术和科技VC汇聚在一起,学术机构在衍生公司出现之前进一步推动生物技术发展,这降低了商业化所需的资金量,并吸引了资金储备相对较少的VC投资者。”
AI在2024年确实备受关注,而且理应如此。2024年的诺贝尔奖项授予DeepMind的John Jumper和Demis Hassabis,以表彰他们开发的AlphaFold,这是一款用于预测蛋白质结构的开创性AI工具;同时也授予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David Baker,以表彰他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时间将证明AI是否能满足我们的高期望,但毫无疑问,这是2024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4
2024年CNS领域有哪些进展?
在2024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方面。
2024年7月,FDA批准donanemab,商品名Kisunla,用于治疗早期有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这种单克隆抗体靶向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旨在减缓疾病进展。临床试验表明,donanemab能够显著减轻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阶段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功能衰退。
不过,尽管治疗领域目前仍主要由诸如donanemab这样靶向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疗法占据主导,但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推进。
以Tau tangle为例,Asceneuron在2024年筹集了1亿美元,用于推进其靶向Tau tangle的疗法。该公司的主要候选药物ASN51旨在通过抑制OGA酶来预防Tau tangle。鉴于其便捷的口服给药方式,这种治疗方法有望带来治疗模式的转变。
Ovid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Jeremy Levin,则将GLP-1疗法在心脏代谢疾病方面不断取得的成功与免疫肿瘤学早期的突破相比较,预计神经病学领域也会有类似的发展轨迹。
“肥胖和免疫肿瘤学领域的这些突破激发了人们将类似方法应用于神经病学领域的兴趣,以针对大脑功能失调背后的基本通路和机制。人口老龄化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推动了神经病学研发,就如同肥胖症和糖尿病推动了减肥疗法的发展一样。”
据Levin介绍,制药公司在多年后撤之后,正迅速重新聚焦于神经病学领域。他列举了Longboard和Aliada的例子,这两家公司今年分别被灵北和艾伯维收购,收购总价达40亿美元。
在2024年,一些药物也走完了研发流程,获得了FDA的批准。
5
值得关注的获批药物
2024年,FDA批准了数种在多个治疗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药物。
01
肿瘤学
• Tecelra——Adaptimmune:于2024年8月获批,Tecelra是首款获批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滑膜肉瘤的TCR-T细胞疗法,标志着实体肿瘤工程细胞疗法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 Bizengri——Merus:2024年12月,FDA其加速批准其用于治疗携带神经调节蛋白1基因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腺癌成年患者,为这些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靶向治疗手段。
• KRAZATI(adagrasib)与Cetuximab联用——BMS:2024年6月获加速批准,该联合疗法适用于先前接受过治疗的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成年患者。
• Rybrevant——强生:FDA在2024年3月和9月扩大了Rybrevant的适应症,批准其与化疗联合用于患有特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
02
其他疾病领域
• Vyalev——艾伯维:于2024年10月获批,用于治疗晚期帕金森病成年患者的运动症状波动,为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Hympavzi——辉瑞:2024年10月,FDA批准Hympavzi用于治疗无抑制剂的A型或B型血友病成年及青少年患者,代表着血友病治疗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进展。
• Emrosi——Journey Medical:2024年11月,FDA批准Emrosi用于治疗成人酒渣鼻炎性病变,为这种慢性皮肤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Yorvipath——Ascendis Pharma:2024年8月获批,Yorvipath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的首个治疗药物。
• Mresvia——Moderna:2024年5月,FDA批准Mresvia,这是一种用于预防60岁及以上人群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发的下呼吸道疾病的mRNA疫苗。
• Dupixent——再生元与赛诺菲:2024年9月,Dupixent获得FDA批准,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个生物制剂。
6
2024年,谨慎地乐观
2024年总体来说相对积极,初创企业筹集到可观的资金,并购活动也相对稳定,但生物技术行业远未达到COVID-19期间的创纪录表现水平。这一年,或许是生物技术行业缓慢复苏的第一年。
事实上,2024年生物技术行业仍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比如监管,尤其是涉及基因编辑和AI应用方面,企业需要面对复杂的审批流程。资金波动依然是个问题,尽管私人投资有所增长,但公开市场仍持谨慎态度。生物技术公司需要展示临床成果以及清晰的盈利途径。
一些Biotech不得不面对这种不利环境带来的严峻后果。
2024年,数家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例如,Ginkgo Bioworks在2024年6月宣布计划裁员多达400人。同样,23andMe也面临重大重组,尽管近期其战略重点是开发内部研发管线,但仍裁掉了40%的员工,并关闭了药物研发业务。
欧洲生物技术领域的标志性企业Evotec,是该行业所面临困难的又一个例证。市场对这家德国公司并不友好,2024年末有关于其可能被收购的传闻不断。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尤其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凸显了生物技术供应链的脆弱性。药明康德争议事件促使美国以《生物安全法案》做出立法回应。该法案旨在阻止美国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同关系。
虽然这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有机会介入并填补中国CDMO留下的空白,但这也强调,美国(或许还有欧洲)的Biotech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其供应链布局。
幸运的是,2024年也发生一些让我们对生物技术行业持乐观态度的事件。从更积极的方面来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和收购凸显了该行业的潜力。Exscientia对Recursion的收购,代表AI驱动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总而言之,2024年的生物技术行业让人喜忧参半,希望2025年能更具活力。
参考文章:
Biotech in 2024: A retrospective;Labiotech
100 项与 23andMe,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23andMe,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