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3-05-12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0-06-22 |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申请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在成人及青少年中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评价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在成人及青少年中治疗持续性和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单臂、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人凝血因子Ⅸ治疗中重型血友病B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主要目的:评价人凝血因子Ⅸ按需替代治疗中重型血友病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次要目的:观察人凝血因子Ⅸ在中重型血友病B患者中单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评价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对骨伤微创手术切口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探索性临床试验
评价骨伤微创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时使用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对手术切口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00 项与 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作者 | 颜色
编辑 | 郑瑶
天坛生物放弃收购派林生物商业机会,控股股东中国生物快速介入。
01
想买却难成
中国生物迅速接盘
8月4日,天坛生物宣布放弃收购派林生物商业机会,该收购事项将由其控股股东中国生物直接推进。
这一变动距派林生物6月披露控股股东胜帮英豪与中国生物签署《收购框架协议》仅两月,这起备受行业关注的血制品龙头收购案迎来关键转折。
自收购案传出消息之际,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的同业竞争问题便始终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此次天坛生物退出,核心原因也是如此——双方均以血液制品为主业,直接并购将与中国生物此前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承诺相冲突。
尽管2018年以来七年间两度易主(浙民投、陕西国资委),派林生物仍是血制品行业的“香饽饽”。其核心价值在于年采浆量达1400吨,这一规模不仅远超博雅生物2024年的630.6吨,也大幅高于国药系卫光生物同期562吨的采浆量,在行业资源争夺中占据显著优势。
派林生物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派林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派斯菲科已经完成二期产品扩增,年产能提升至1600吨并已顺利投产,另一子公司广东双林二期产能扩增预计于年中进行投产,年产能将提升至1500吨。一旦全部达产,派林生物总年产能将突破3000吨。
在血制品市场的竞争优势中,采浆量直接决定企业可用于生产的原料规模,是产能的 “第一道闸门”。随着国内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当前已形成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及派林生物为代表的千吨级头部企业多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时间窗口与资金压力进一步限制了天坛生物的选择。根据框架协议,交易需在生效后三个月内签署正式文件,否则自动终止。派林生物作为千吨级采浆标的,潜在竞购者众多,而天坛生物若启动收购,需履行国资及证券监管多重审批,流程冗长极易错失机会。
资金层面更显拮据,截至2024年末,天坛生物合并货币资金余额为26.86亿元,远远低于此次交易价格(注:仅按目前日期计算为近46亿元,即胜帮英豪2023年3月20日收购派林生物控制权交易本金38.44亿元,加上该等本金于利息期间(指2023年3月20日起算至本次交易正式交易文件签署日)按照年化单利9%计算的利息),且其需预留生产经营资金,难以支撑现金收购。
叠加派林生物控制权频繁变更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与企业文化差异,也让双方整合难度进一步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生物直接接手成为现实选择。作为国药集团核心生物制药平台,其业务覆盖人用疫苗、血液制品等六大领域,年采浆量超2000吨,在产血液制品达11种。中国生物的快速介入凸显了国药集团整合血制品市场的战略意图——通过控股股东层面先行收购,可在战略规划、资源调配与文化融合上逐步磨合。
02
国资主导格局强化
血制品行业整合提速
血液制品具有稀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性,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一个主权国家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自给自足。
这一定位推动全球行业向寡头格局演进,国外企业数量已从20世纪末超100家到目前仅剩不到20家血液制品企业,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杰特贝林、基立福、武田、奥克特珐玛等几家大型企业的产品占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80%左右。
中国血制品行业的监管更为严格,自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施总量控制,叠加全流程严格监管,构筑起高准入壁垒。原料血浆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叠加市场供应缺口持续存在,推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而国资正成为这一进程的核心推手。
近年来,国资通过收并购快速扩张。例如,华润医药通过博雅生物收购绿十字中国,新增4个浆站和重组凝血因子技术,浆站总数增至21家。
赛柏蓝统计发现A股7家血制品上市公司中,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已被或正被国企纳入麾下,占比超五成。
长远来看,参照欧美成熟市场发展趋势,中国血液制品行业马太效应将加剧,具备资源、资金与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进一步拉开与中小玩家的差距。
其中,国资企业在浆站审批与区域布局上的制度性优势持续凸显。2024年天坛生物单采血浆站总数达到107家,其中在营单采血浆站数量达到85家;卫光生物拥有9个全资或控股单采血浆站。此外,天坛生物下属单采血浆站分布于全国16个省/自治区,派林生物被成功收购,将进一步丰富国药集团的浆站网络。
资本实力是并购整合的基础,如华润医药拿下博雅生物控股权耗资48亿元。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到6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950亿元,血液制品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更多玩家布局,如华润医药明确提出,将着力血制品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延伸,行业竞争与整合将持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派林生物营收3.75亿元,同比-14%;净利润为0.89亿元,同比-26.95%,营收和利润双双下降,如果此次收购顺利完成,后续整合过程中仍需应对经营压力。
附:华润医药旗下的博雅生物和国药集团旗下的天坛生物以及卫光生物血制品板块对比——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停牌两天后,派林生物的新主揭晓。6月9日晚,派林生物发布公告,中国生物拟协议收购胜帮英豪持有的派林21.03%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胜帮英豪变更为中国生物,实控人将由陕西国资委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旗下已有一家血制品上市公司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和天坛生物存在同业竞争关系,是否会合并?这引发了外界猜测。A股有8家血制品上市公司,其中2024年采浆量超过千吨的有4家,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分别排在第一、第四。如果派林生物重组成功,中国生物旗下两家血制品上市公司采浆总量将超过4000吨,占据全国采浆总量的三成以上。陕煤集团套现退出派林生物由一南一北两家血制品公司组成:广东双林生物和哈尔滨派斯菲科,是国内血制品行业领头企业。血制品行业监管严格,2021年起,国家再未批准设立新的血制品企业,同时对新建单采血浆站实行严格管制。国内血制品牌照稀缺,激发了血制品企业并购整合的积极性。近几年,行业内不断上演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国资成为其中的活跃角色。去年7月,华润旗下博雅生物以18.2亿元拿下外资独资企业绿十字香港。今年4月,有行业媒体以“国内血制品TOP5中,谁会在今年持续并购扩张”为题,组织了一场网络投票,最终天坛生物以276票高票当选第一,拿下超过36%的票数。业内认为,派林生物重组如果成功,将补足天坛生物在东北、华南地区的短板,进一步丰富其全国性采浆网络。派林生物之所以被收购,与公司内部治理有关。2018年,浙民投掌舵时期,曾对派林生物进行资产重组,推动当时的双林生物收购派斯菲科。派斯菲科创始人付绍兰由此进入派林生物,并被推举为董事长。此后,派林生物进入业绩高速发展期。但大股东浙民投与二股东实控人付绍兰不时传出内讧风波,最终双方因战略分歧问题分道扬镳,浙民投选择让位。2023年5月,陕西国资委旗下陕煤集团从浙民投手中接过大股东之位。陕煤集团入主后,派林生物也没稳定。2023年9月,陕煤集团旗下的持股主体胜帮英豪强行召开股东大会,改组董事会。此举招致二股东强烈反弹。10月,派斯菲科官网发布一则“派林生物董事长声明”,文中,付绍兰严辞指责大股东胜帮基金一股独大、包揽三会。胜帮英豪不得不重新调整董事会人员组成,付绍兰以联席董事长的身份留守董事会。双方的矛盾就此结下。国药再拓版图今年5月,派林生物因内控缺陷遭监管处罚,陕煤集团最后一点经营信念也被压垮了。中国生物提出的条件令陕煤集团难以拒绝:纯现金收购,通过非公开协议受让,价格是胜帮英豪此前的收购价38.44亿元本金,加上年化9%的利息,交易对价约46亿元。加上分红款,陕煤集团将赚得20%的投资收益,已经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要求。中国生物是血制品和疫苗行业的国家队,多年来一直在持续扩张。2009 年,中国生物旗下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90%股份,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2017年,成都蓉生陆续向中国生物下属的贵州中泰及各地方血制购买股权,天坛生物自此成为中生旗下唯一的血制品业务平台,浆站数在行业内稳居第一。天坛生物并没就此满足,这几年还在四处收购。2023年6月,天坛生物与深圳国资达成协议,筹划通过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控股卫光生物,不过目前还未有实质性进展;2024年,子公司成都蓉生又斥资1.85亿美元,拿下武汉中原瑞德100%股权。目前,天坛生物在营浆站85家,采浆量2781吨,比第二名上海莱士整整多出1000吨,占到国内血制品行业总浆量的20%。中国生物收购派林生物后,同一集团下将有两家同业公司,因此相互整合在所难免。业内猜测,如果将派林生物装入天坛生物体内,天坛生物将有实力冲击国际一线血制品巨头。不过,目前考虑这些问题为时尚早。公告指出,中国生物将在尽职调查完成后决定是否签署协议。派林生物能否成为国药系一员,还要看其质地如何。撰稿丨李傲编辑丨江芸 贾亭运营丨晨曦插图丨视觉中国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多家上市药企回应“股价为何暴涨”新事丨中外合资药企,彻底“分手”热芙美“射频皮肤治疗仪”获批上市
国药再出手,血制品江湖重写剧本。撰文| Kathy七年三换实控人的派林生物,终于入选国家队。6月9日,一纸公告让近期有点沉寂的血制品赛道再起波澜:派林生物宣布控股股东胜帮英豪与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生物)签署《收购框架协议》,拟将所持派林生物21.03%股份转让给中国生物,中国生物拟采取全现金支付此次高达38.44亿元的交易款。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后,派林生物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国生物,实际控制人将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国药集团再次搅动了血制品行业的风云:不仅是派林的“重塑”,更是整个行业的座次“重排”。中国千吨级采浆量企业,仅有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和派林生物四家。国药集团本就手握行业一哥天坛生物,如今规模第四的血制品千吨级玩家派林生物也纳入麾下,再加上卫光生物,在“浆站为王”的市场结构下,国药在血制品赛道的航母舰队逐渐成型,或将构建起前所未有的资源垄断优势,让华润博雅、上海莱士等行业龙头难以望其项背。并购整合已经被深深地刻在了血制品行业的“基因”里。国药系再次猛攻血制品行业,拿下派林生物实控权后,还会不会继续跑马圈地?在国资+垄断的大背景中,下一个出手的又会是谁?七年三换实控人,派林生物晋升国家队在国药入主前,派林生物正面临内控缺陷的挑战。今年5月,山西证监局对派林生物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并对现任董事长李昊与时任董事长付绍兰同时开出警示函,一同受罚的还包括公司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及时任总经理。监管调查发现,派林生物存在两大内控缺陷。一是公司子公司与个别客户及推广商,针对部分销售事项签署了附带责任义务条款的补充协议、备忘录等,但相关协议签署及承诺安排未纳入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公司内部对业务及合同管控存在缺陷,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二是公司部分重大事项未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部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档案不完整。6月3日,派林生物公告称,已经针对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中涉及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改。屋漏偏逢连夜雨。派林生物还面临着业绩滑坡的压力。2024年是派林生物近五年内业绩最好的一年,年营收达到了26亿元。与2024年报时亮眼的增速形成对比的是,经历了高基数后,派林生物在2025年一季报中业绩开始滑坡。今年的一季报显示,期内营收为3.75亿元,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908.92万元、7645.61万元,同比下降26.95%、28.95%。对此,派林生物表示业绩下滑是由于全资子公司派斯菲科和广东双林两大生产基地均在推动二期产能扩增。作为血制品行业的龙头之一,这已经是派林生物在近7年里第三次控制权出现变更。2023年,陕西国资委旗下的共青城胜帮英豪投资合伙企业(胜帮英豪)成为派林生物新实际控制人。再往前回溯,其年报显示,派林生物自成立以来已经经历过五次控股股东变更,迎来送往了六个“前任”。1996年其控股股东为宜春工程机械集团公司;1998年变更为三九企业集团;2002年变更为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变更为振兴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变更为杭州浙民投天弘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3年变更为共青城胜帮英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值得注意的是,上一任控股股东胜帮英豪成立于2023年3月,成立后不足一个月内就以38.44亿元对价从浙民投天弘、浙民投手中受让派林生物20.99%股权。胜帮英豪隶属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煤集团),而陕煤集团是陕西省国资委100%持股的能源化工企业。外界普遍认为,从成立时间来看,胜帮英豪似乎是专为收购派林生物股权而成立的。值得注意的是,陕煤集团2023年“入主”派林生物之初,还曾遭到派林生物原董事长付绍兰等的不满,甚至一度闹到对簿公堂、发公开声明谴责,沸沸扬扬的“内斗”持续数月。而如今从地方国资控股变成央企国家队,距离陕西国资入主派林生物,还不到两年时间。 推荐阅读 * 从暴增40%到暴跌23%,“血王”业绩变脸,发生了啥?* 国药PK华润医药:中药掉队,血制品称王国药血制品巨无霸舰队成型以控制权交易定价24.96元/股计算,较派林生物6月6日收盘价16.96元/股溢价47%。以派林生物2024年7.45亿元归母净利润计算,交易对应的市盈率接近32倍。让中国生物心甘情愿砸下38亿元将派林生物纳入麾下,自然离不开行业的稀缺性。作为高门槛的寡头竞争行业,截至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且已经形成较为集中的行业格局。而“外人”想要进入该行业只能通过收购业内公司股权来实现,就像此前的陕煤集团。玩家规模已定,而血液制品的原材料必须是健康人血浆,只能通过单采血浆站获取。因此,企业所掌握的浆站数量很关键,可谓是得浆站者得天下。万联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我国新获批浆站3个,新增在营浆站17个,持续推动浆量稳步增长。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行业采浆量1.34万吨,同比增长10.9%,其中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等8家头部公司的采浆量合计占据国内血浆采集量80%左右,行业规模效应凸显。存量竞争中做加法是国内血制品龙头开疆拓土最重要的一件事。近两年,海尔集团入主上海莱士、华润博雅生物收购绿十字、天坛生物收购了中原瑞德、上海莱士并购南岳生物……血制品龙头们吞并的脚步愈发“快准狠”。这次交易虽然实控人是国药集团,但关注的目光几乎都落到了旗下的血制品一哥:天坛生物身上。天坛生物是国药集团的三级子公司,控股股东同样为中国生物,1998年成立以来,分别在2010年和2017年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资产重组。自2018年以来,天坛生物的归母净利润保持了六年持续增长。2024年更是交出一份增速亮眼的成绩单:营收达到60.32亿元,同比增长16.44%;归母净利润达到15.49亿元,同比增长39.58%。同时,天坛生物还是目前国内浆站数量第一的血液制品企业。截至2024年末,单采血浆站总数达107家,其中在营单采血浆站有85家,实现血浆采集2781吨,行业占比约20%。布局了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等多种差异化的产品,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合计的营收在50亿元之上,市占率超八成。的确,当国药收割派林,拥有同一实控人的天坛生物与派林生物,加之二者业务重合度极高,未来是否会与天坛生物整合,成了下一个关注点。有分析师曾预测天坛生物会像此前收购中原瑞德时直接下场,但这也会拉长收购的周期。如今再回头看,中国生物不是上市公司,效率的确大大提高。截至2024年末,天坛生物、派林生物两家分别拥有采浆站85家与38家,采浆量为2781吨与1400吨,位居行业第一与第四。虽然规模不及天坛生物,但派林生物可以快速补足天坛生物在东北、华南的布局短板。若二者完成整合,国药系旗下将拥有123家采浆站,合计采浆量将超4000吨,成为超级巨无霸。再者,二者整合后,新的“血王”也将诞生。以2024年年报来看,上海莱士收入81.76亿元,净利润21.93亿元,位居A股血制品赛道头名第一。天坛生物(营收60.32亿元,净利润15.79亿元)与派林生物(营收26.55亿元,净利润7.55亿元)则分列二三位。二者合计收入86.87亿元,净利润22.94亿元,营收规模已经超越上海莱士。在“国资+垄断”的长期逻辑里,寡头竞争的格局与行业特性势必持续催生出越来越频繁的行业并购。当派林生物加入国药系,或许又吹响了下一轮国资主导的血液制品的并购整合“大战”的序曲,如千吨级血制品企业泰邦生物、远大蜀阳等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被国资整合并购的优质标的。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100 项与 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