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Phase 1,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Escalating Single and Multiple Doses of DGX-001 in Healthy Volunteers Followed by a Stress Exposure Resilience Panel
This is a phase 1,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AD and MAD study in healthy adult volunteers. DGX-001 is a peptide being investig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increasing doses of DGX-001 and, in an exploratory way, potential moderators and functional markers of its activity.
100 项与 Viage Therapeutics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Viage Therapeutics 相关的专利(医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于1817年由James Parkinson医生最早描述其症状,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作为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中晚期阶段常伴有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芽生长。 “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1000多万名患者饱受帕金森病的困扰。而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05年的199万人上升到2030年的近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发病机制帕金森的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中脑黑质腹侧的致密部,该区含有大量多巴胺神经元,患者致密部神经元大量死亡,有的甚至丧失高达70%的神经元,导致多巴胺的缺乏以及动作、边缘系统等神经回路的故障。二十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多巴胺前体化合物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症有治疗效果,直到今天仍是治疗帕金森的主力药物。然而,多巴胺制剂只能缓解帕金森症状,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较大。后续研究发现,大脑黑质的病变与α-突触核蛋白有关,这种蛋白异常积聚,形成纤维蛋白沉淀并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α-突触核蛋白是可溶性蛋白,导致其异常聚集通常伴随着免疫激活、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溶酶体和内体功能的改变。研究者发现,这些病理过程与基因密切相关。比如,具有PRKN基因突变和主要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表现出一种受限的细胞丧失模式,主要局限在黑质纹状体系统中,没有典型散发性帕金森病中所见的广泛病理和非运动特征。相反,具有SNCA或GBA突变,且α-突触核蛋白病理明显的患者在早期表现出非运动特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痴呆,可能反映了全身和大脑中的广泛病理。这些风险基因不一定与α-突触核蛋白的病理直接相关。目前已经确定七个基因作为单基因病因,其中四个导致晚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即LRRK2、CHCHD2、VPS35和SNCA),三个导致早发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即PARKIN、DJ1和PINK1)。第八个基因GBA的变异是帕金森病的最常见遗传风险因素。未来有望开发出针对专门靶点的治疗药物。主要治疗思路流程除多巴胺制剂之外,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以及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也是帕金森的常用药物。根据《2020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早发型、晚发型帕金森病,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图1)。图1.患者用药选择流程图参考来源:《2020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DAs: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I: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COMTI:儿茶酚-O-甲级转移酶抑制剂2020年指南继续强调了多学科治疗: ①坚持综合治疗,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②强调多学科治疗模式,药物治疗仍为首选,并结合手术、运动与康复、心理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时,提倡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的医生团队;③明确全程管理,目前的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常见药物与在研新药根据传统治疗分类和在中国获批的药品,帕金森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复方左旋多巴:恩他卡朋双多巴、多巴丝肼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溴隐亭、培高利特(已撤市)、吡贝地尔、甲磺酸-a-二氢麦角隐亭、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和罗替高汀儿茶酚-O-甲级转移酶抑制剂(COMTI):托卡朋和恩他卡朋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MAO-BI):雷沙吉兰和司来吉兰抗胆碱药:苯甲托品、苯海索以及苯海拉明去甲肾上腺素前体:屈昔多巴神经保护剂: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此外,还有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其中卡比多巴需与左旋多巴联用。帕金森领域进展较慢,从2010年至今,美国FDA批准的能用于缓解帕金森症状的新分子实体仅4款:Acadia Pharma 的5-羟色胺2A受体反向激动剂酒石酸匹莫范色林、US WorldMeds的沙非酰胺、协和发酵麒麟的A2A受体拮抗剂伊曲茶碱以及第三代强效COMTI奥匹卡朋。奥匹卡朋已有复星医药引进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在国内进行开发的帕金森药品见下表。来源:GBI SOURCE新兴技术干细胞衍生药物治疗帕金森成为一条新的探索帕金森治疗的路径。继拜耳BlueRock之后,睿健医药成为国际第二家、国内首家提交帕金森领域多能干细胞衍生药物临床申请的公司。2022年4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受理了睿健医药自主研发的帕金森管线人源多巴胺能前体细胞注射液NouvNeu001的IND申请。临床前数据显示,通过睿健医药自研的高效化学小分子诱导功能细胞再生技术,NouvNeu001 移植入体内后可高效转化为成熟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多巴胺递质,并与体内原有神经元形成神经连接,产生综合性的治疗功能,改善帕金森症状。这类前体细胞除了能够分泌多巴胺这类递质之外,还可进一步分泌多种蛋白及小核酸来改善帕金森病灶,为移植到脑部的细胞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企业交易活动国内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对比国际略显落后,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引进海外的产品和技术。2018年1月,万邦生化(母公司复星医药)与葡萄牙公司BIAL达成合作,在中国大陆独家销售代理其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奥吡卡朋;2020年10月,日本药企Kissei Pharmaceutical宣布已与中国生物医药公司AffaMed Therapeutics就其帕金森在研新药KDT-3594达成许可协议,Affamed Therapeutics将获得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六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和菲律宾)开发和商业化KDT-3594(DAs)的独家权利;2021年4月,赛神医药与礼来达合作,获得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针对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靶向疗法的权利;2022年3月,上海中泽医药与美国公司 Digestome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获得后者DGX-001在大中华市场的独家权利。DGX-001是一种全球首创口服治疗药物,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以及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2022年3月,翼思生物与德国史达德大药厂(STADA Arzneimittel AG)子公司Brtiannia Pharmaceuticals Ltd签署了一项许可协议,获得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开发和商业其皮下注射阿扑吗啡用于帕金森病的独家权利;2023年5月,畅溪制药与美国公司Acorda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引进后者INBRIJA(左旋多巴吸入粉雾剂)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权利。INBRIJA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用于正在接受左旋多巴-多巴脱羧酶抑制剂治疗的成年帕金森病患者,其在关闭期(OFF episodes) 的间歇性治疗;2024年1月,斯坦福大学与先声药业达成合作研究协议,将共同推动一项神经系统领域的探索性研究,为帕金森患者研发创新疗法。帕金森发现至今,目前虽有多种可以缓解症状的疗法,但还没有一种能够延缓疾病进展或治愈疾病。未来,开发这一疾病更理想的治疗方法依然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 | /★联 系 我 们投稿 | 发稿 | 媒体合作▶ sylvia.hua@generalbiologic.com数据库 | 咨询服务 | 资讯追踪▶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完成表单填写点击 阅读原文 立即订阅相关报告
药物研发进展
1.超6成患者症状完全清除!艾伯维单抗积极试验结果公布,治疗银屑病
7月27日,艾伯维(AbbVie)宣布其头对头IMMpulse临床4期试验的结果发布于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期刊上。该试验评估在适合接受系统性治疗的中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中,Skyrizi(risankizumab)与获批口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显示,该试验达到主要终点,接受Skyrizi治疗患者的银屑病症状呈现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疾病,患者的皮肤细胞会过度生成,从而引起炎症性鳞屑性斑块,可能会引起瘙痒或疼痛。据估计,全球有超过1.25亿人患有该疾病。所有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近四分之一的患者是中度到重度病例。Skyrizi是一种人源化、IgG1亚型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借由与IL-23的p19亚基结合而选择性地拮抗IL-23。IL-23是一种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被认为与许多慢性免疫疾病有关。目前,Skyrizi已获得三项FDA批准的适应症,包括克罗恩病、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以及成人活跃期银屑病关节炎。这次所公布的IMMpulse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疗效评估者设盲的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包括:第16周,接受Skyrizi治疗的患者中达到试验A阶段共同主要终点PASI-90(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至少90%)和静态医生总体评估(sPGA)0/1的比例显著更高(55.9%的患者达到PASI-90,75.4%的患者达到sPGA 0/1,而接受活性对照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此二指标的数值分别为5.1%和18.4%;两者均P<0.001)。连续治疗52周后,73.7%接受Skyrizi治疗的患者达到预定终点PASI-90,并有63.6%患者达到PASI-100。而接受活性对照药物的患者则分别有4.5%和2.7%达到PASI-90和PASI-100(两种比较的P值均 <0.001)。
2.阿斯利康依库珠单抗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新适应症获欧盟批准
7月27日,阿斯利康宣布欧盟(EU)已批准扩大补体C5抑制剂依库珠单抗(Soliris)的应用范围,可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Ab+)的6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难治性全身性肌无力(gMG)。这是欧盟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准用于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靶向疗法。依库珠单抗是全球首款获批的补体抑制剂,通过抑制终端补体来抑制免疫系统的失控性激活。依库珠单抗最初由Alexion开发,2020年12月,阿斯利康以390亿美元收购Alexion囊获依库珠单抗。根据阿斯利康财报,依库珠单抗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37.62亿美元。2017年,依库珠单抗首次在欧盟获批用于治疗某些成人gMG,并在美国、中国和日本获批用于治疗某些成人gMG。目前,Soliris用于治疗儿童gMG患者的上市申请正在或计划向多个监管部门提交。gMG是一种罕见的、使人衰弱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会导致肌肉功能丧失和严重虚弱。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是基于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的积极意见,以及依库珠单抗治疗难治性gMG儿科患者的III期研究结果。在该研究中,依库珠单抗针对既往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失败、疾病症状仍未得到明显缓解的难治性gMG儿科患者展现出了临床疗效。在第26周的定量肌无力(QMG)总分这一主要终点上,依库珠单抗较基线实现显著改善(-5.8 [95% CI -8.4, -3.13],p<0.0004)。依库珠单抗在6岁及6岁以上儿童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依库珠单抗在成人难治性gMG临床试验中的表现一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鼻咽炎。
3.正大天晴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正式获得NMPA批准上市
7月27日,正大天晴宣布其研发生产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商品名:赛妥)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及转移性胃癌的治疗。公开资料显示,曲妥珠单抗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HER2的胞外区,阻止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活化,抑制依赖HER2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此外,它还能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曲妥珠单抗原研产品为罗氏(Roche)赫赛汀,此前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乳腺癌和胃癌。根据正大天晴新闻稿介绍,该公司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严格遵照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研制,其规格为150mg/瓶,即配即用,无需进行余液保存。同时,小规格剂量包装无需添加苯甲醇作为防腐剂来保障药物稳定性,降低临床治疗过程中因药物蛋白结构改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帮助患者减少发生溶血作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助于实现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据悉,本次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TQ-B211)获批基于一项双盲、随机化、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评估了TQ-B211联合多西他赛与原研药联合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显示,根据意向治疗分析人群(ITT)或符合方案集(PPS)分析,TQ-B211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独立影像评估确认的24周(8个周期)内的客观缓解率(ORR 24w)RR值的90%CI落在等效性界值内,证明两组药物等效。独立影像评估的24周内疾病控制率(DC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独立影像评估联合治疗期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等次要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TQ-B211组和对照组两组间AE和3级及以上AE发生率相近,证明两者安全性相似。
4.仁会生物全人源GLP-1类药物贝那鲁肽减重新适应症获批
7月27日,药监局官网显示,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新适应症获批上市,用于减重。这是国内首个原研减肥新药,注射频率为一日三次。贝那鲁肽是一款全人源GLP-1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饱腹感、延缓胃排空、调节食欲中枢等机制改善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减少能量摄入,从而实现降低体重并使超重肥胖者综合获益。2016年12月,贝那鲁肽首次获批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或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目前,仁会生物已完成一项针对肥胖患者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贝那鲁肽注射液辅助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成人超重/肥胖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给予贝那鲁肽治疗16周,与安慰剂比较的体重控制效果,包括相对于基线期体重平均下降的百分比与安慰剂组的差值,以及相对于基线至少降低5%的受试者比例。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人们的体重管理意识逐渐增强,降糖、减重也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GLP-1靶点也成为近年来糖尿病和减重赛道的研发热点。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激素,是肠促胰素的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诸如胰腺、胃、小肠、心脏、肾脏、肺、大脑等组织器官中都存在GLP-1。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刺激GLP-1释放,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5.默沙东和Moderna启动个体化新抗原疗法V940-001关键性3期试验
7月27日,默沙东(MSD)和Moderna宣布启动V940-001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在研个体化新抗原疗法(INT)V940(mRNA-4157)联合默沙东的PD-1抑制剂Keytruda,作为经手术切除高风险黑色素瘤(IIB-IV期)患者辅助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V940-001试验的全球病患招募已经开始,首批患者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入组。Moderna与默沙东所开发的在研mRNA-4157癌症疫苗包含编码最多34种新抗原的单一合成mRNA分子,该疫苗是根据每位患者肿瘤独特的DNA序列突变特征通过算法设计而成。当将此癌症疫苗注射入体内时,这些RNA所携带的新抗原序列会被翻译成蛋白质,并通过体内的抗原呈递,刺激产生T细胞抗肿瘤反应。根据KEYNOTE-942临床2b期试验的数据,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分别授予mRNA-4157与Keytruda组合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和PRIME资格,作为辅助疗法用以治疗完全切除后的高风险黑色素瘤患者。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当中,两家公司公布了mRNA-4157与Keytruda组合,在157位经手术切除高风险黑色素瘤(III/IV期)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在总意向治疗(ITT)人群中,mRNA-4157与Keytruda联合的辅助治疗在次要终点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上显示出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有意义的改善,与单独使用Keytruda相比,降低肿瘤产生远处转移或死亡的风险达65%(HR=0.347,95% CI:0.145-0.828];单侧P值=0.0063)。
6.Enhertu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再获积极结果
7月27日,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宣布,正在进行的II期DESTINY-PanTumor02研究的主要分析结果显示,Enhertu(德曲妥珠单抗)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多种HER2表达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实现临床意义上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改善,这是该研究的两个次要终点。这些数据将为目前与全球监管机构的讨论提供支持。DESTINY-PanTumor02研究是一项全球性、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的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268例患者,旨在评估Enhertu(5.4mg/kg)在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表达HER2的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共包括胆道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胰腺癌和罕见癌症7个队列。在主要分析中,根据研究者评估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主要终点)和缓解持续时间(DoR)(次要终点),Enhertu继续显示出持久的缓解,巩固了最近在2023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试验中期分析结果。在主要分析中观察到的安全性概况与之前的数据以及Enhertu的其他试验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Enhertu在其他试验中观察到的一致,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认定,5级ILD事件发生率较低。阿斯利康首席医疗官兼肿瘤学首席开发官Cristian Massacesi表示:“Enhertu的PFS和OS结果,以及进一步随访发现的持续、稳健、持久的肿瘤缓解,凸显了这一重要药物对于目前没有靶向治疗选择的HER2表达癌症患者的潜在价值。由于这些癌症患者的大量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我们正与卫生监管部门合作,尽快将Enhertu带给可能从这种药物中获益的HER2表达癌症患者。”
7.针对肠-脑轴,潜在“first-in-class”阿尔茨海默病疗法早期临床结果积极
7月27日,Viage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潜在“first-in-class”口服疗法DGX-001在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DGX-001是一种在肠道中靶向AVPR1A受体的口服药物。DGX-001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此外,定量脑电图(qEEG)测量的脑活动变化,支持基于AVPR1A的肠-脑轴调节的作用机制。基于这些结果,该公司计划启动2期临床试验,在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出现轻中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中检验这款疗法的效果。肠-脑轴是指的是涉及多个生物系统的连接网络,它们允许肠道细菌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这对维持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微生物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网络中的信息交流通路包括化学递质、神经通路和免疫系统等直接和间接的信号通路。DGX-001代表了一种靶向肠-脑轴的潜在“first-in-class”药物。它的拟定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肠道内分泌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来调节迷走神经,从而调节脑细胞活性。这款疗法只在肠道局部产生作用,无需全身药物暴露,也无需穿过血脑屏障,就可以对大脑活动产生影响。这项1期临床试验是在68例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DGX-001单次剂量递增和多次剂量递增的随机双盲、含安慰剂对照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DGX-0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和耐受性。口服给药后,DGX-001不能被全身检测到,因为它具有肠道作用和肠道限制性,这支持有利的安全性特征。通过qEEG变化进行测量,DGX-001显示了临床活性的潜在信号,包括改善认知和执行功能的潜力。总体而言,这些临床结果与临床前数据一致,也表明DGX-001的肠道限制性作用机制及其在情绪和认知功能模型中的疗效。
8.邦耀生物新一代通用型CAR-T疗法获批临床
7月27日,邦耀生物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批准其靶向CD19基因修饰的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BRL-301的临床试验申请(IND),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据邦耀生物新闻稿介绍,BRL-301作为通用型异体CAR-T制剂,具有可及性高、成本低、质量稳定等诸多特点,此前已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中体现出了显著疗效和高安全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异质性的白血病,也是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类型。该病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但5年无疾病生存率仅为30%-40%。其中,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虽好,但常常存在缺乏供体、并发症多、疾病不易控制等问题,且移植成功的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几率。BRL-301是基于邦耀生物通用型细胞平台(TyUCell)开发的全新一代UCAR-T产品,主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异体免疫细胞,有效避免了异体细胞移植中可能存在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排斥反应(HvG)风险,在保障细胞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通用化,该产品拟开发适应症领域为B细胞恶性肿瘤。根据邦耀生物新闻稿,其新一代CD19 UCAR-T产品具有以下临床优势:1)极大的患者可及性,通过系统的基因编辑和改造实现有效的免疫逃逸,在治疗过程中无需对患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筛选;2)更高的临床安全性,无需对患者进行额外的清淋或者免疫抑制;3)更优的临床治疗效果,其T细胞来自于年轻的健康供者,在回输体内后具有极佳的扩增潜力和持久性。
9.默沙东联合开发,抗肿瘤1类新药在中国申报临床
7月26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默沙东(MSD)申报的1类新药MK-5684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公开资料显示,MK-5684片(ODM-208)是一款口服非类固醇CYP11A1抑制剂,正在由默沙东和Orion公司合作开发,该产品目前正在2期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mCRPC是前列腺癌的一种形式,肿瘤已扩散至前列腺以外。大多数男性在确诊时患有局部前列腺癌,可通过手术或放疗进行治疗。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雄激素依赖性,故患者最初对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敏感,而经持续ADT后仍然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会发展为mCRPC。研究表明,类固醇激素是驱动前列腺癌的关键因素之一,细胞色素P450 11A1(CYP11A1)是类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靶向CYP11A1提供了抑制类固醇激素生产的有效手段。ODM-208是Orion公司发现和开发的一款CYP11A1特异性口服非类固醇抑制剂,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性的癌症,比如前列腺癌。通过抑制CYP11A1酶的活性,ODM-208可以抑制所有类固醇激素和可能激活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的激素前体的产生。这与AR配体结合域(LBD)激活体细胞点突变的患者尤其相关,体细胞点突变是mCRPC中对激素治疗的抵抗机制之一。ODM-208的1期数据已经于2022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 GU)上公布。共有44名中位年龄为70岁的mCRPC患者接受了ODM-208治疗。总体而言,32%的患者实现了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降低50%。在AR LBD突变患者(17名)中,68%的患者PSA降低了50%。
「 本文共:16条资讯,阅读时长约:3分钟 」今日头条盟科抗菌药上糖尿病足感染III期临床。上海盟科药业自主研发的抗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新药注射用MRX-4序贯口服康替唑胺片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国际Ⅲ期临床中国部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入组首例受试者。中国各分中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主任冉兴无教授牵头,担任主要研究者。早在2022年,盟科药业已正式开启全球Ⅲ期临床的入组工作,计划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国内药讯1.博瑞GLP-1R/GIPR激动剂获批II期临床。博瑞医药GLP-1R/GIPR激动剂BGM0504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II期临床研究方案通过牵头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Ia期临床中,BGM0504能够剂量依赖性降低受试者体重,受试者平均体重较基线降幅为3.24%~8.30%;在2.5-15mg剂量递增范围内,所有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2.南京诺惟溶瘤病毒获批实体瘤临床。南京诺惟生物1类生物制品“重组NV-A01腺病毒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展针对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诺惟生物依托南京大学医学院,已完成重组溶瘤腺病毒和痘苗病毒等多个开发平台建设。NV-A01腺病毒旨在改善治理肿瘤微环境,在控制肿瘤侵袭转移的同时,重建免疫监控,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安全,延长生存时间。3.邦耀新一代通用型CAR-T获批临床。上海邦耀生物1类生物制品“靶向CD19基因修饰的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BRL-301)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准,拟用于治疗18-70周岁、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这是邦耀生物专有通用型细胞平台(TyUCell®)开发的全新一代UCAR-T产品,能有效避免异体细胞移植中可能存在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针对的适应症分别为B细胞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默沙东CYP11A1抑制剂中国报IND。默沙东与Orion公司合作开发的1类化药MK-5684片(ODM-208)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ODM-208是一款口服非类固醇CYP11A1抑制剂,旨在通过抑制CYP11A1酶的活性,抑制所有类固醇激素和可能激活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的激素前体的产生。目前,ODM-208正在Ⅱ期临床中评估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潜力。5.江苏瑞科带状疱疹疫苗国内报IND。江苏瑞科生物3.3类生物制品“重组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REC610)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这是一项I期临床,拟在国内招募180例40岁及以上健康受试者评估REC610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Shingrix®(葛兰素史克)为阳性对照药物。今年2月,该疫苗已在菲律宾开展首次人体试验,目前所有受试者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后30天随访,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6.宜明昂科CD24单抗报IND。宜明昂科1类生物制品IMM47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IMM47是一款人源化IgG1 CD24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从CD24/Siglec-10通路传递至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T细胞的免疫抑制信号。在临床前研究中,IMM47单药或者与免疫检查点药物联用均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疗效。国内同靶点药物开发还包括德琪医药、百奥赛图和昂科免疫。国际药讯1.依库珠单抗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新适应症获欧盟批准。阿斯利康补体C5抑制剂依库珠单抗(Soliris)获欧盟(EU)批准扩大应用范围,可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Ab+)的6岁-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难治性全身性肌无力(gMG)。依库珠单抗通过抑制补体级联反应终端的C5蛋白,降低炎症反应。2017年,依库珠单抗已在欧盟获批用于治疗成人gMG。2.艾伯维IL-23单抗银屑病Ⅳ期临床积极。艾伯维IL-23抑制剂Skyrizi(risankizumab)治疗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Ⅳ期临床IMMpulse积极结果发布于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期刊上。与阿普米司特相比,Skyrizi治疗组第16周时达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至少90%的患者比例更高(55.9%vs5.1%,P<0.001),达到静态医生总体评估(sPGA)0/1的比例更高(75.4%vs18.4%)。该项研究达到主要和次要终点,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3.默沙东个体化癌症疫苗上III期临床。默沙东与Moderna开发的癌症疫苗mRNA-4157 (V940)联合PD-1抑制剂Keytruda一线治疗经手术切除高风险黑色素瘤(IIB-IV期)患者的Ⅲ期临床(V940-001)首批患者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入组。mRNA-4157是包含编码最多34种新抗原的单一合成mRNA分子,该疫苗是根据每例患者独特肿瘤突变通过算法设计而成。在IIb期临床中,mRNA-4157联合辅助治疗较Keytruda使肿瘤产生远处转移或死亡的风险降低65%。4.FIC肠-脑轴口服疗法AD早期临床积极。Viage Therapeutics公司拟开发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导致轻中度认知障碍的靶向肠-脑轴AVPR1A受体的潜在“first-in-class”口服疗法DGX-001,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Ⅰ期临床获积极结果。DGX-001旨在通过与肠道内分泌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来调节迷走神经,从而调节脑细胞活性。结果显示DGX-0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定量脑电图(qEEG)测量的脑活动变化也显示DGX-001具有改善认知和执行功能的潜力。5.不可成药靶点药物研发公司完成A轮融资。Nexo公司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A轮融资,以用于支持其CODON(共价发现和优化平台)技术平台,针对不可成药靶点开发创新癌症疗法管线。CODON结合一个专有的文库,并利用化学多样性和创新的共价化学与可扩展的生物化学和细胞内蛋白组学,旨在识别有希望的苗头化合物并进行快速优化以生产用于体内研究的化合物。此前,Nexo公司已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达成合作,针对不可成药靶点开发创新小分子疗法。6.渤健2023年Q2营收24.56亿美元。Biogen发布2023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总营收24.56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为9.81亿美元,同比下滑23.2%,研发投入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ASO药物Spinraza2023年Q2营收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23H1营收8.8亿美元,同比下降2.6%。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官网显示,Spinraza每次注射为11.8万美元。医药热点1.北京积水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启用。7月2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在新龙泽院区正式启用。该中心以综合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为依托,打造“体检+健康管理”为一体的高质量健康管理中心。中心所有医护来源于临床各岗位,其中检验、影像等操作均由本院在职或退休医生完成,且与临床检查在同一个实验室完成,保证了体检的质量与准确性。体检报告可实现三甲医院互认,解决了受检者需要到临床就诊进行二次复查带来的麻烦。2.国家疾控局印发猴痘防控方案。为进一步做好猴痘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猴痘疫情,提升猴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猴痘防控方案》。该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猴痘样症状监测,对猴痘密切接触者实施21天自我健康监测。3.海吉亚医疗公告收购西安长安医院。7月25日,海吉亚医疗公告收购西安长安医院100%股权,合计人民币16.6亿元。长安医院是一家有着二十多年运营经验积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注册床位1,000张,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2022年获评艾力彼社会办医单体医院100强第13名。收购事项将进一步扩展海吉亚医疗集团的肿瘤医疗服务网络,为该集团在西北地区进一步扩张并建立三级诊疗网络打下坚实基础。评审动态 1. CDE新药受理情况(07月27日) 2. FDA新药获批情况(北美07月26日)股市资讯上个交易日 A 股医药板块 -0.26%涨幅前三 跌幅前三我武生物 +5.81% 锦波生物 -3.95%XD海欣B+4.26% 景峰医药 -3.74%特一药业 +4.12% 科源制药 -3.69%【贝达药业】引进的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适应症药品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上海医药】自主研发的“I039”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干近期启动国内I期临床试验。【宝莱特】23H1实现营收6.65亿元(+19.22%),归母净利润5885.87万元(+728.20%),扣非净利润4440.10万元(+1072.95%)。- The End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医药研发及股市资讯。
100 项与 Viage Therapeutics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Viage Therapeutics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