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核酸药物、mRNA疫苗、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药物递送系统已成为创新疗法走向临床的关键一环。2025年上半年,多个国际顶刊密集发布新型递送系统的重大进展。同时,资本市场也高度关注递送技术赛道,相关平台交易频现,进一步凸显该领域在全球医药创新生态中的战略地位。
药物递送被誉为药物开发的“最后一公里”,其核心作用在于决定药物能否有效、安全地到达靶向部位,从而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随着现代生物医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核酸药物、mRNA疫苗、基因编辑与细胞疗法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的背景下,传统递送系统已难以满足其复杂的递送需求。如何通过开发新型递送平台,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靶向性与安全性,已成为创新药研发中亟待解决的核心瓶颈。
近年来,新一代递送技术层出不穷,从脂质纳米颗粒(LNP)在mRNA新冠疫苗中的成功应用,到GalNAc偶联技术、类病毒颗粒(VLP)、智能响应材料与蛋白纳米颗粒等递送平台的快速发展,均显示出递送系统已从简单的药物载体演进为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变量。本文系统梳理了2025年上半年在一些国际重要期刊中发布的新型药物递送技术成果,并汇总了全球药物递送平台的产业交易情况,展示出该领域的技术创新趋势与商业化潜力。
递送技术研发亮点与前沿成果
RNACap
2025年7月,哈佛医学院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突破性研究,他们开发了出一种名为RNACap的工程化胶囊系统,首次实现了液态mRNA纳米药物(NP)的高效口服递送。该胶囊能保护mRNA免受胃酸破坏,在肠道中响应中性pH、胶囊帽溶解后的压力释放及肠道蠕动快速释放内容物,通过NP介导mRNA进入肠道细胞实现转染。这项研究首次实现了液态mRNA的口服高效递送,成功突破胃肠道屏障,在急慢性结肠炎模型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与良好安全性。RNACap的出现不仅为mRNA药物的非注射给药开辟了新路径,更有望推动肠道疾病及系统性疾病治疗模式的革新。
TMAB3/RNA复合物
2025年7月,耶鲁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为RNA疗法的系统性递送带来了新希望。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TMAB3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非共价结合方式与RNA形成稳定复合物,经静脉注射后可靶向递送治疗性RNA至胰腺癌、髓母细胞瘤、黑色素瘤等多种小鼠肿瘤模型,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
该研究的核心突破在于解决了RNA疗法系统性给药后的靶向递送难题,TMAB3对RNA具有高亲和力(KD达纳摩尔级),可形成直径约15.4nm的稳定复合物,不仅能保护RNA免遭降解,还可依赖癌细胞高表达的ENT2转运蛋白穿透细胞膜,实现在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富集,其递送效率较正常细胞高出1500倍。
RIDE
2025年2月,本导基因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蔡宇伽教授联合本导基因、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洪佳旭教授和阿斯利康Pinar Akcakaya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一种名为RIDE(Ribonucleoprotein delivery)的新型基因编辑递送工具。该技术通过VLP递送CRISPR/Cas9核糖核蛋白(RNP),实现了神经元细胞特异性的基因编辑,为亨廷顿病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开发的RIDE系统通过将CRISPR/Cas9 RNP封装在病毒样颗粒中,实现了细胞类型特异性的基因编辑递送。在编辑效率上,RIDE展现了与传统慢病毒载体递送系统不相上下的编辑效率,但具有瞬时性存在、脱靶风险低的特点,体现了在基因编辑治疗中的优势。RIDE递送的CRISPR/Cas9工具能够精确靶向亨廷顿HTT基因,成功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了高效的基因编辑。在亨廷顿病小鼠模型中,通过敲除CAG重复序列,降低突变亨廷顿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善了疾病症状。
ENVLPE
2025年4月,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递送技术——ENVLPE(Engineered nucleocytosolic vehicles for loading of programmable editors),可将基因编辑系统以比先前更高的效率递送到活细胞中。ENVLPE基于工程改造的非感染性VLP开发。ENVLPE能够将所有主要的RNA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碱基编辑器、先导编辑器)以RNP形式递送到多种细胞类型中,避免了DNA整合风险,并在人类原代T细胞以及两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小鼠模型中展现了卓越的编辑效果,凸显了其治疗潜力。
ENTER
2025年5月,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ENTER(Elastin-based nanoparticles for therapeutic delivery,基于弹性蛋白的治疗递送纳米颗粒)的新型递送系统,利用重组弹性蛋白样多肽(ELP)实现核酸和蛋白质的高效胞质递送。
通过四代(V1~V4)迭代设计,研究人员构建了融合阳离子内体逃逸肽(EEP)的ELP多嵌段蛋白聚合物。该系统在酸性内体环境中解体,通过质子海绵效应和膜破坏肽协同作用实现药物逃逸,克服了现有递送载体(如脂质纳米颗粒的肝蓄积、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等)的局限性。ENTER系统不仅能在体外将蛋白质、siRNA、mRNA和基因编辑工具高效、低毒地递送进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关键的原代细胞,甚至在活体动物(小鼠肺部)中也成功实现了基因编辑。
双靶向SORT LNP
2025年6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Daniel J. Siegwart教授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Dual SORT LNPs for multi-organ base edit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主要开发了一种双重靶向的脂质纳米颗粒(Dual SORT LNPs),用于将碱基编辑器同时递送至肝脏和肺部,纠正导致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的基因突变,并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长达32周的稳定基因编辑效果,为多器官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全球递送技术平台交易概况
近年来,创新药物递送平台成为资本和跨国药企关注的重点。从血脑屏障(BBB)穿越技术、肽类口服递送到人工智能(AI)驱动递送策略,多个前沿技术平台进入高额交易阶段,标志着该领域的商业化价值逐渐释放。以下为2025年上半年部分代表性交易(表1)。
表1:2025年1月~7月全球递送技术平台交易
2025年以来,药物递送技术持续加速演进。新一代递送平台逐步实现“智能化”“靶向化”“可编程化”的趋势,推动核酸药物、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等多类前沿疗法跨越从“可行”到“可及”的技术门槛。未来,随着AI辅助药物设计、组织特异性递送与免疫原性调控等技术进一步融合,药物递送有望从支持手段转变为核心竞争力,重塑全球新药开发模式。
【参考资料】
1. 谢雨礼. 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 药学进展, 2024, 48(07): 523-535.
2. Huang X, Liu C, Sharma SN, et al. Oral delivery of liquid mRNA therapeutics by an engineered capsule for treatment of preclinical intestinal disease. Sci Transl Med, 2025, 17(807): eadu1493.
3. Quijano E, Martinez-Saucedo D, Ianniello Z, et al.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an RNA binding and cell-penetrating antibody targets therapeutic RNA to multiple mouse models of cancer. Sci Transl Med, 2025, 17(807): eadk1868.
4. Ling S, Zhang X, Dai Y, et al. Customizable virus-like particles deliver CRISPR-Cas9 ribonucleoprotein for effective ocular neovascular and Huntington's disease gene therapy. Nat Nanotechnol, 2025, 20(4): 543-553.
5. Geilenkeuser J, Armbrust N, Steinmaßl E, et al. Engineered nucleocytosolic vehicles for loading of programmable editors. Cell, 2025, 188(10): 2637-2655.e31.
6. Eweje F, Ibrahim V, Shajii A, et al. Self-assembling protein nanoparticles for cytosolic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Nat Biotechnol, Published: 15 May 2025.
7. Kim M, Song ES, Chen JC, et al. Dual SORT LNPs for multi-organ base editing. Nat Biotechnol, Published: 2 June 2025.
8. 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 检索日期: 2025年7月20日.
9. 医药魔方等网络报道.
本文其它内容请见《全球药物创新快讯》2025年第6期(总第153期)。